两 极 地 区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极地,是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区,主要包括南极和北极地区。

这两个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领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关于极地的知识点。

一、南北极地的位置和特征南极位于南半球,由于其位于海洋环绕的地带,因此适宜形成海洋生物,如蟹、巨藤壳类、海豹等。

另外,南极冰盖覆盖范围广阔,厚度可达4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储藏地。

北极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是冰冻的海洋,并且是全球极地熊的家园。

由于北极海冰慢慢消融,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新兴的商业利用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二、南北极海洋生物的特点南北极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是不同的。

南极海洋生物主要在寒冷的水体环境中生存,所以身体大多借助循环水流和低温而行动。

北极海洋生物生活在寒冷、低氧和相对压力较高的水下,许多物种都具有保护自己的呼吸机制,如极地鲸群和海豹等。

三、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都非常极端。

南极的气温通常非常低,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70摄氏度。

北极也非常寒冷,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40摄氏度。

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的得热方式,这种得热方式主要是辐射,风暴和大气湍流作用也会对这些地区的大气层产生影响。

四、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南北极是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极地冰层慢慢消融,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同时海洋环境的变化也威胁了该地区珍稀的海洋生物物种。

五、南北极地区的旅游和考察南北极地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旅游和科学考察的重要目的地。

许多人都梦想着到南北极地区参观考察。

然而,由于地区对游客和参观者的要求较高,包括船只的安全和安全措施,因此游客和参观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六、小结我们所了解的南北极地区其实只是表面,这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生存

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生存

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生存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极地环境极具特殊性,其极低的气温、冰雪覆盖的地表以及严寒的风暴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极地地区依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我们不禁想要了解极地地理环境和动植物是如何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生存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极地地理环境。

北极和南极地区都位于地球的两个极点,因此气候条件非常相似。

这两个地区的气温极低,冬季的平均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甚至更低,而夏季的气温也很少超过零摄氏度。

此外,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少,大部分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低温和缺乏降水,极地地区的地表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广袤的冰原和冰山。

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并生存下来的呢?首先,动植物必须具备很强的耐寒能力。

许多动物和植物通过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来应对极寒的气温。

例如,北极熊和南极企鹅都有厚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毛发,可以有效地保持体温。

而在植物方面,一些苔藓植物和地衣植物能够在寒冷的冰面上生长,它们具备了抗寒的特性,能够忍受低温和干旱的环境。

其次,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还必须应对冰雪覆盖的地表。

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下,动物需要找到食物和栖息地。

北极地区的海洋生物主要依赖海冰上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为食,而南极地区的动物则以海洋中的鱼类和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

这些动物通过迁徙和寻找合适的栖息地来满足其生存需求。

植物方面,一些特殊的植物如冰藻和海藻能够在冰雪覆盖的海洋中生长,它们通过吸收阳光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此外,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还需要应对严寒的风暴。

极地地区经常受到强风和暴风雪的袭击,这对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恶劣的天气条件,动物和植物都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例如,北极熊和南极企鹅都有厚重的毛发和羽毛,可以有效地抵御寒风和雪花的侵袭。

植物方面,一些高大的植物如北极杨和南极苔藓植物可以抵挡强风的吹袭,并且它们的根系能够在冰雪中牢固地生长。

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选择题 (2018·株洲模拟)读下图,回答 1~3 题。
1.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湿润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课堂重难点突破
一、澳大利亚大陆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特征的差异
(2014·上海)读澳大利亚自然 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 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 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 然带格局。
(1)判断 A、B 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 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大洋洲成样,可按成因分为大陆
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类,后两类又称海洋岛。
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在 地 质 时 期 曾 经 是 大 陆 的 一 部 岛屿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地 塔斯马尼亚岛、
大陆岛 分,因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而 质构造一般与大陆相似,分布 新几内亚岛、新
解析 第 1 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 候类型为主。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①亚热带湿润气 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⑤地 中海气候;⑥温带海洋性气候。第 2 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 羊毛最多的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大量 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
第三章 世界分区地理
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考纲要求
能力倾向
1.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 1.结合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图,说明生物独特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高二群地理复习课件两极地区

高二群地理复习课件两极地区

是 泰山站
站,其主要功能是作昆为仑________站中和山________站的周转
站。
罗斯海新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
长城站 昆仑站
中山站 泰山站
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
指出泰山站建筑设计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A.圆形外表视野开阔,便于科学观测; B.碟形结构可减少风阻,减弱强风侵袭; C.高架设计有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物附近的积雪,避免暴雪堆积甚至掩埋建筑物。
1 南极冰盖表面形态:中部高、四周低呈盾形,顶部较平坦 2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
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文森峰
3.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酷寒、干燥、烈风
• 世界最冷和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陆地 • 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极点附近几无降水,
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思考:南极洲为什么被称为“白色荒漠”?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 以北冰洋为主体,三大洲包围
昼夜状况 4~11月为极夜,极夜长于极昼 4~11月为极昼,极昼长于极夜
气候类型 及特征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 大风、干燥为主的特征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 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集中夏 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自然带
冰原带
苔原带和冰原带
矿产资源 煤、铁、各种金属矿产等 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产
生物资源 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
植物有苔藓、地衣等; 动物有北极熊、驯鹿等
实战演练
(2021 广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 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 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 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右图示意罗斯海 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

3、极端干寒的气候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酷寒、干燥、烈风
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内陆地区为 30~50毫米,极地附近只有3毫米。
“白色沙漠”
(2)、南极地区干燥的原因: 极地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 少;气温低,蒸发弱。
干燥——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是白色的沙漠。年平均 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
2、北冰洋的主要特征
(1)、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 深度最浅的大洋。
(2)、北冰洋是世界最寒冷的大洋。 (3)、北冰洋的大陆架面积辽阔。 (4)、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5)、北冰洋和北极上空是亚、欧 和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北极自然地理特征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 1、地貌: 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 的内部。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 2、气候: 干燥。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北极地区的冬季从11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月为极夜时期,最冷的1月 份平均气温为-20oC~-40oC。北极地区的夏季为7、8两个月,为 极昼时期,最暖的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8oC。在西伯利亚观测到 的历史最低温度为-70oC。北极极点的历史最低温度为-59oC。 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3、植物: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 4 、动物: 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帝企鹅
欣赏
阿德雷企鹅
欣赏
王企鹅 喜石企鹅
金图企鹅
帽带企鹅
欣赏
你知道吗
庞然大物-鲸:
南极的鲸共有11种,有“动物之王”蓝鲸,“潜 水冠军"抹香鲸,"海中霸王"虎鲸等。

第17讲 两极地区(区域课件)-高考高中区域地理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第17讲 两极地区(区域课件)-高考高中区域地理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南极地区的气候 气候特点
酷寒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海拔高气温更低 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 了低纬热量向高纬传递
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气温低,蒸发量小,由 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空气中水气含量小
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 周扩散(极地东风), 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 狂风。
南极地区的气候
南极洲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是一块科研 宝地。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是 地球上唯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 洁,大气能见度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得不到的科学资料。
南极地区主要可以进行气象、冰川、地质、 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
收集陨石
水下探测
中国的南极科考站
最佳考察时间为每年的5-9月,为北极的暖季
黄河站建成的意义: ①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 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③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 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极环境问题
不!!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1.4月份巴伦支海的海冰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极地东风 ②纬度 ③盐度 ④离陆地远近 ⑤洋流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2.近年来,北极及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呈变小趋势,将会导致( )
A.陆地海岸线变长
B.全球变暖
C.有利于北极生物生长
D.北极地区地面辐射增强
【小试牛刀】“北极收割机”温室是一个漂浮 的半圆建筑,本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无土栽培农 业基础设施,通过利用营养丰富的冰山淡水资 源进行大规模水培农业生产,为当地居民供给 新鲜水果和蔬菜,帮助原本贫瘠的冰川国家改 善生活。读图,完成3~4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6.5极地地区教案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5极地地区教案中图版

极地地区一、【设计思路】通过向学生展示南北俩极地区的风光幻灯片和自然环境图片,引起学生对俩极地区的兴趣,通过两极地区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组织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能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特点。

(2)能说出两极地区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及两地自然环境特殊的形成原因;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判定周围大洋大洲名称。

(4)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2、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在科学考察中取得的成就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

(2)深刻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全球观念,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课时:(2课时)(四)准备工作1、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2、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南极队和北极队,分别收集南极、北极地区的资料(包括范围、位置、自然环境、历史上的极地探险、现代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及其他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媒体展示】:两极地区风光片、企鹅图片、北极熊图片(学生认真观看53页A和B图)。

{提问}:那幅图是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那幅图展示的是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回答}:A图是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B图展示的是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提问}:请你们简要说出判断的理由?{回答}: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或者南极地区气候比北极地区气候低,B图周围陆地都被冰覆盖,A图陆地上还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苔藓植物,所以A是北极地区,B是南极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 极 地 区重点知识:注意:靠近极圈并在极圈之外的纬线,一般为60°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为最短。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地区,其大圆都经过北极附近,所以北极上空是连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空中通道的捷径。

4、北极航线: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D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B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像一只巨大的“蝌蚪”,头部顶着印度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依次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尾巴靠近的土地是南美洲1、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天气、大气透明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面反射、人类活动等)A、南极比北极极夜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大气状况)B、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较高,气温更低。

(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C、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绕极环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热量)D、南极为陆地而北极为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E、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2、分析出南极洲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

(世界寒极、白色沙漠、世界风库)①酷寒: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极夜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少;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性差;3、南极周围是寒流(西风漂流,绕极环流),阻挡了与其他纬度较低地区热量交换;4、以陆地为主,比热容小,降温快;5、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6、极地东风阻挡其与周围大气的热量交换。

②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寒流环绕,降温减湿。

③大风:南极终年酷寒,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产生气压梯度力大;下垫面为冰面,摩擦力小;中间高,四周低,呈“下坡”趋势,风势强劲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

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 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

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

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

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潜在的资源宝库:①淡水资源3、南极科考①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多极昼且为暖季②中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昆仑、③《南极条约》内容④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极冰融化和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淡水将使海平面上升)思考:破坏臭氧的物质和来源是什么?物质:氟利昂来源:冰箱、空调、汽车尾气浮冰: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形成的,海冰融化也会形成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夏季。

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总称,海洋中的冰主要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江河注入海中的淡水冰。

——海冰范围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冰盖:又称大陆冰川,是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一般常见于高原地区),覆盖面积少于5万平方公里的叫做冰原。

一般指大陆冰川,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

冰架:冰盖向海洋中延伸的部分。

冰山:大陆冰川融化,冰架断裂后滑落到大洋的大冰块。

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

两极1、关于极地地区日出、日落: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北极点上正南升,正南落。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南极点上正北升,正北落。

2、极地地区红旗飘向什么方向?3、基础知识:1.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仰视呈顺时针旋转。

3.站在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南;站在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北。

4.“北半球的寒极”指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世界的寒极”指南极洲。

4、极地考察的时间都选在什么季节,为什么?暖季,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5、在极地俯视图中,如何判断方向(地球自转、极地东风)?6、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两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1、底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2、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巩固练习: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回答第1题。

1.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题。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3~6题。

3.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挪威、加拿大、瑞典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4.黄河站在北京的A.东北方 B.西北方向C.东南方 D.西南方向5.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1个月东南风B.3个月东北风C.5个月西南风D.6个月西北风6.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月5日8时B.6月4 日8时C.6月5日 16时D.6月4日16时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7~9题。

7.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8.我国的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比较,正确的是()A.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B.长城站的极昼极夜时间最短C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 D.地球公转较慢时,中山站白昼最长9.如图所示由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方向为()A.先西南后西北B.先东南后东北C.向西南D.先西北后西南10.和北冰洋相比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太阳高度大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洲②南极洲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大洲,北冰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③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④北冰洋对阳光的反射低于南极洲,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B.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没有遭到任何破坏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D.我国在两极地区都建有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

回答下面两题。

12.下列关于泰山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②泰山站站旗飘向西南方向③海拔高,空气稀薄④长城站的极昼时间最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13.当“雪龙”号出发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 )A.从上海到法国的船经过印度洋时顺风顺水B.淮河流域的农民在忙着种小麦C.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向北大迁徙D.日本九州岛樱花烂漫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体育专电:北京时间16日零点15分,当地时间15日13时15分,福娃在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向全世界发出“北京欢迎您”这一冰雪纯真的邀请。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该照片拍摄日期,图中南极柱日影变化是( )A.不断变短 B.在不断变长C.日影长度不变 D.日影在不断东移15.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是( )A.南极柱影子指向正南 B.拍摄者位于南极柱东南C.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 D.南极柱影子指向东北16.与图示地区相比,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3月份累计昼长短②7月份冰层厚度大③8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 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18.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气象条件相当恶劣: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北京时间2014年7月21日15时许,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

读右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从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中山站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的天数是( )A.40天 B.80天 C.60天 D.300天20.形成中山站烈风的原因包括( ) ①光滑的下垫面减小了风的摩擦阻力②中间高四周低的冰盖地形形成了强大的下降风③极寒的天气形成了强大的下沉气流④南极大陆与周边海洋温差较大,增强了水平气压梯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21.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22.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