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下的运行与雷达使用

合集下载

气象雷达技术的使用方法

气象雷达技术的使用方法

气象雷达技术的使用方法气象雷达是一种用于观测大气中降水、云团和风暴的重要仪器。

它通过向大气中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并分析回波信号来获取天气信息。

气象雷达的使用方法涉及到雷达的操作、数据解读和预测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阐述。

一、气象雷达的操作气象雷达的操作主要包括雷达的开启、调整、扫描和关机等步骤。

在开启雷达之前,需要进行预检,确保雷达设备正常工作。

调整雷达则包括调整雷达的天线、功率和频率等参数,以及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

常见的雷达扫描方式有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

水平扫描可以获取不同角度上的回波数据,而垂直扫描可以了解大气的垂直结构。

操作雷达时需要注意避开干扰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操作完毕后,及时关机并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

二、雷达回波数据的解读雷达回波数据是指通过雷达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

这些回波信号的特征可以反映出大气中存在的降水、云团或风暴等现象。

解读雷达回波数据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回波强度的解读,可以通过回波强度的大小来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强弱。

其次是回波的反射率,反射率是指单位面积内回波所占的功率。

根据反射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出不同颗粒物质的存在,如雨滴、雪花等。

最后是回波的速度解读,速度可以反映出大气中存在的气流运动,如风暴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天气变化。

三、预测天气变化气象雷达技术在天气预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气象雷达回波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可以预测出降雨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根据回波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如风暴的生成、发展和消散。

此外,气象雷达还可以用于预测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通过利用气象雷达技术,可以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物质的危害。

四、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雷达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首先是雷达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可以更准确地观测天气现象。

其次是雷达的多普勒能力的改善,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风速和风向等信息。

云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防雷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

云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防雷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

在雷 达 塔 楼 顶 部 平 台 四周 安装 3根 或 4根 高 1 5m或 1 的玻 璃 钢 接 闪杆 , 闪杆 垂 直 轴 心 与 2m 接 雷达 天线 罩边 缘 的距 离 不小 于 3m。接 闪杆 引 下线
关键 词 : 天气雷达 ; 防雷工程 ; 运行分析
中图分 类号 :M 6 文 献标识 码 : P 82 B
1 引言
云南 省气象部 门 7部 C波段新 一代 多普勒 天气
雷达分另 设 置 在 昆明 、 山、 0 文 昭通 、 德宏 、 丽江 、 大理 、
统 。所 以 , 雷达 站防雷 设 计 主要 引用 : 建 筑物 防雷 《
由于云南 省 这 些 雷 达 站所 在 地 年 平 均 雷 暴 日
在 4 9 / 之 间, 照《 9— 3d a 按 建筑物 防雷设计规 范》
G 50 7—2 0 , 有 雷 达 站 内 建 筑 物 均 属 于 B 05 00 所
的大 型设 备变成 了高 集成度 、 型化 、 行及 信息 传 小 运 输速 度快的弱 电信息 系统 , 因此 , 电成 了影 响 天气 雷 雷 达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的主要危 害源 , 时有气 象部 也 门雷达站发生雷击 事故 的通报 , 为了做好 天气 雷达雷 电防护工作 , 电防护 中心与各地 雷达站技 术人员进 雷
对流 天气及 中尺度天 气 系统 的探 测产 品 。由于大 规 模集成 电路 应用 , 使得雷达 已由原来 大量 电子管 组成
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X 20 、 气象 Q 2— 00 《 信 息 系统 雷击 电磁脉 冲防护规 范) X 20 。 ) 3— 00 Q

2 1 防雷分类 .

4 ・ 0
21 0 2年第 3期

廊坊市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特征指标预警应用分析

廊坊市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特征指标预警应用分析

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第18卷第2期2024年4月雷暴大风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强、预警难度大、致灾概率高等特点,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就河北省廊坊市而言,雷暴大风成灾个例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例如,2020年6月25日夜间,北京东南部至河北廊坊市中部到天津西南部地区先后出现强雷暴大风天气,伴随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区域自动站极大风速达到28.5m/s (11级)。

据统计,此次强雷暴大风天气仅在廊坊地区就造成10余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果树、大棚蔬菜等损失严重,受灾面积达1.4万hm 2,其中绝收面积1.1万hm 2,直接经济损失约4.9亿元。

因此,从不同方向深入研究雷暴大风,特别是基于多普勒雷达资料研究如何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雷暴大风的临近预警主要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预报员主观分析为主,客观自动化算法产品为辅[1-2]。

诸多气象学者针对雷暴大风临近预警中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总结出多种可供参考的预警指标,对改善和提升雷暴大风预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孙继松等[3]、俞小鼎等[4]、刁秀广等[5]应用多普勒雷达针对雷暴大风的研究表明,雷暴大风与弓状回波相关,弓状回波顶部和向前突起部分产生的大风更强烈。

廖晓农等[6-7]研究发现北京地区VIL 、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7km 以上最大反射率因子等6个与雷达观测和环境有廊坊市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特征指标预警应用分析王洪峰1,周涛2,王清川2*,郭志强3,黄浩杰2,王鹤婷2,刘淇淇2(1.邯郸市气象局,河北邯郸056001;2.廊坊市气象局,河北廊坊065000;3.保定市气象局,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利用北京、天津和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0—2019年廊坊市发生的29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大值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40kg ·m -2等预警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51.9%的站次出现了阵风锋,其中61.0%的雷暴大风出现在主体回波移动前方中部到右侧;17m ·s -1以上大风速区作为预警指标,预警的平均提前量达47.2min 。

气象雷达的使用及雷雨绕飞(最终版R2)(带近期事件宣贯)【运行知识】

气象雷达的使用及雷雨绕飞(最终版R2)(带近期事件宣贯)【运行知识】

人工模式
自动模式
静谧简洁功能
静谧简洁功能: 低于6000英尺的天气不显示
手册要求:飞越雷暴需5000英尺间隔
只要不显示,说明天气符合手册飞越标准
飞越保护
随着飞机接近雷暴单体,波束照射到单体更高层的非反射区域,因此雷暴单 体可能从显示屏上消失。飞越保护功能可以探测飞机下方6000英尺的区域, 采用计算机记忆来防止其从显示器上消失
下降前操作建议
下降开始时,暂时将雷达置于 MAN 模式下,并将俯仰调节为沿着下降飞 行通道进行扫描以发现下方的天气状况。随着飞机的下降,雷达应恢复 AUTO模式,下方的天气状况将显示在显示屏上
雷雨天气的应对
冰晶结冰 零度等温线:
雷电击
雷雨天气的判读
云砧的危害 雹击、强颠簸
气象雷达不工作
地面阶段
地面准备阶段
雷暴的种类
单体雷暴运动 剧烈并可能产 生冰雹及微下 击暴流
单体雷暴
பைடு நூலகம்
飑线是活跃的雷暴群 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有些飑线长度长、宽 度大、强度剧烈,难 以轻易穿过
飑线雷暴
雷暴群(多体)
雷暴群经常由多 个单体雷暴发展 而来,覆盖范围 较广
超级单体雷暴
超级单体雷暴是 独立的、持续时 间较长的雷暴。 可产生大型龙卷 风以及大的冰雹
安技室针对IRS故障制作了故障处置流程,供大家参考。
故障通报
2020年2月28日,B738/B1377飞机郑州—深圳航班,下降进近时放襟翼5后, 驾驶盘向左偏斜,机组检查发动机参数正常,燃油未出现不平衡,前缘装置放出 正常,后缘襟翼指示未出现不对称。机组协同,如果后续放襟翼倾斜增加则中止 进近,执行后缘襟翼不一致检查单。正常建立盲降,机组尝试设置襟翼15,驾驶 盘倾斜未进一步加大,继续建立着陆形态。场高1300FT机长脱开自动驾驶人工操 纵,安全落地深圳,填写FLB并报告值班。

大气工程中的雷暴天气监测与预警

大气工程中的雷暴天气监测与预警

大气工程中的雷暴天气监测与预警大气工程是指应用科学和技术手段研究和改造大气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大气工程中,雷暴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雷暴天气常常伴随着强降水、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警雷暴天气,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和生活,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雷暴天气的监测是雷暴天气预警的基础。

目前,雷暴天气的监测主要依靠雷达技术。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工具,它可以探测到雷电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并通过相关算法分析,获得雷暴天气的信息。

雷达技术在雷暴天气监测中具有以下优势:技术成熟,探测距离远;观测频次高,时间分辨率较高;观测参数多,可提供比如降水强度、风速等详细信息。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天气雷达大致分为C波段雷达和S波段雷达。

C波段雷达主要用于监测降水,可以提供较为精细的降水量信息,而S波段雷达在监测风暴时,对于长时间存在的回波准确性更高。

虽然雷达监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雷达监测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雷达监测的距离有限,对于远离雷达站点的区域,监测效果不理想;其次,雷达监测无法实现对低层大气的准确观测,对于低层对流的监测较为困难;另外,雷达的监测范围受限于地形等因素,可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最后,雷达监测存在着一定的延迟,预警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为了克服雷达监测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利用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系统、地面观测数据等辅助雷达监测,提高了雷暴天气的监测准确性。

卫星云图可以提供大尺度的云图信息,可以辅助雷暴天气的判断和预测;闪电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到雷电发生的位置和频次,可以辅助判断雷暴天气的强度和发展趋势;地面观测数据可以提供降水量、风速等相关信息,对于对流天气的监测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监测雷暴天气,预警雷暴天气也是大气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目前,雷暴天气预警主要通过雷达、自动站、人工观测等手段进行。

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气象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活动和生产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情况,科学家们发明了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是一种能够探测大气中的云雨、降水和天气形势的设备,它通过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方式来获取天气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气象雷达可以通过回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判断云雨水量的多少和降雨的类型。

雷达回波的强度反映了降水的情况,而回波的形态则可以显示降水的类型,如雨、雪、冰粒子等。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和高度的回波特征,可以确定降水带的位置和移动趋势,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

其次,气象雷达还可以探测到风暴的特征和强度。

当发生雷暴时,雷达可以捕捉到闪电等电磁信号,并通过计算雷达回波和闪电之间的关系,确定风暴的性质和强度。

这对于预测风暴的移动路径、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影响范围非常重要。

根据雷达提供的风暴信息,气象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除了降水和风暴,气象雷达还可以用于监测其他天气现象,如冰雹、龙卷风、暴雪等。

当这些天气现象发生时,雷达会显示明显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醒相关部门和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通过整合气象雷达和其他气象观测手段,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气象雷达进行天气监测与预报时,有一些技巧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了解雷达回波的特征和解读回波图像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不同颜色代表的回波强度和不同形态对应的天气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雷达图像。

其次,掌握雷达图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了解其雷达站点的覆盖范围和扫描模式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雷达站点和扫描模式可能会导致图像的畸变和遗漏,因此在分析和使用雷达图像时要有所考虑。

另外,与气象雷达相关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利用雷达反演算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从雷达回波中提取出更多的天气参数信息,如降水强度、垂直降水分布、风场等。

3.11 雷雨绕飞和雷达的使用

3.11 雷雨绕飞和雷达的使用

三、雷暴的危害
• 容易电击的情况 • 飞机遭闪电击高度大部分发生在4000~9000•米,
其中5000米左右为集中区。 96%的电击出现在 7600米以下。
• 雷击大多发生在大气0℃左右雷暴云中,84%发生
在云中。
• 飞机遭雷击大部分发生在飞机处于云中雨中和上
升下降状态时,88%发生在降水期间,68%发生 在飞机上升下降进近着陆阶段
六、雷达使用注意事项
• 5、平飞:既测水平又测低于飞行高度的天气,天
线要放在0至-1度位置。
• 6、下降前:天线要放在-1至-2度探测下降中的天
气情况,距离圈防在40-80为佳。
• 7、下降中天线随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从
0.1.2.3.4.5频道逐渐变化或天线上、下调整循环 使用观察。低空放天线过低,可能探测到地面山区 回波,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和精力干预。
藏、华北北部、西北部分地区,年雷暴日数在 40~70 天之间。
• 东北、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东部及内
蒙古中部和东部的雷暴活动较少,年平均20~40 天,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中西部更少,不足20 天。
四、我国雷暴天气特点
• 近年我国雷暴活动趋势 • 在我国,雷暴活动也是跟随全球变化的,
总体上雷暴活动越来越强。按照中国气象 局资料表明,全国雷暴日每一年都有变化, 有增有减,但这并不能说明雷暴活动在减 弱,下图显示了我国2004-2007 年四年间 的雷击密度活动变化。
一、 云的形态分类
• 直展云族: 积云(Cu) 积雨云(Cb) • 直展云有强上升气流,可以从底部长到更
高。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积雨云可以从地 面开始一直发展到七万五千尺。
二、雷暴种类及特点
二、雷暴的分类及特点

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与注意事项

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与注意事项

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与注意事项气象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观测工具,通过测量和探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可以帮助预测天气变化和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

然而,想要正确地利用气象雷达进行测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取合适的天气条件。

通常情况下,雨天和雷暴天气是进行雷达测绘的最佳时机。

这些天气条件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相对较为集中和明显,利于雷达探测和测绘。

此外,还需要确保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调试,以保证准确的测绘数据。

其次,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雷达扫描策略。

雷达扫描策略是指雷达设备在观测期间的运行模式和参数设置。

一般来说,雷达可以选择水平扫描或垂直扫描,也可以进行组合扫描。

水平扫描主要用于观测大面积的天气系统,而垂直扫描则适用于观测局部区域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

组合扫描则可以同时获取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绘数据,提高测绘精度。

此外,雷达测绘还需要考虑雷达波束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波束分辨率是指雷达波束在空间中的分辨能力,即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尺寸的降水颗粒。

通常情况下,波束分辨率越小,雷达的测绘精度越高。

然而,小波束分辨率也意味着覆盖范围较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与此同时,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考虑雷达的仰角和扫描间隔。

仰角是指雷达波束与地平面的夹角,而扫描间隔则是指雷达在不同仰角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

合理的仰角和扫描间隔可以提高雷达的测绘范围和精度,避免遗漏和重复观测。

另外,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注意雷达信号的处理和解释。

雷达信号是通过接收和解码回波信号得到的,其中包含了降水的类型、强度和位置等信息。

在处理雷达信号时,需要注意降水的多普勒频移、回波衰减以及功率分布等因素,以准确地解读雷达测绘数据。

最后,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数据质量控制是指对雷达测绘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异常和干扰数据,得到可靠和准确的测绘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雷暴
由于地形关系,某些地区特别容易产生雷雨。 例如在山岭地区,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 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 一定高度变冷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肪背风的 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 散或减弱。
系统雷暴
由于系统性天气引起的雷暴。 这种系统性天气主要包括锋面、低涡、高空槽 和切变线以及热带气旋等。
风切变
表现形式 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对飞行的影响
飞机一旦遭到电击,机翼、尾翼、机身等处可能被强电 流烧出一些洞或凹形斑点;结构不牢的部位、空速管等 损坏; 闪电电流进入机内,造成设备及电源损坏;甚至危及机 组和乘客安全; 电击引起的瞬间电磁场,对仪表、通讯、导航及着陆系 统造成干扰或中断,对微电子数控系统影响更大。 如果油箱被闪电击中或正在空中加油时遭到电击,有可 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下击暴流(Downburst)
雷暴的雷达回波
1、雷达的基本原理 2、雷暴的空间结构 3、雷暴的生命周期 4、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
雷达的基本原理
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雷达探测大气的基础 大气中引起雷达波散射的主要物质是大气介质,云,降 水粒子等。 雷达测的回波主要是粒子群的回波,但不能简单的看作 是各个粒子的叠加 由雷利散射公式可得: A. 散射强度与粒子半径的6次方成正比。 B. 散射强度与雷达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雷暴大雨
雷暴大风是强雷暴云的产物。强风暴云体的后
部是下沉气流。这种急速下沉的冷空气在云底 就形成一个冷空气堆,气象上称“雷暴高压”, 使气流迅速向四周散开。因此,当强雷暴云来 临的瞬间,风力猛增,气压上升,往往由静风 突然狂风大作,风向突变,暴雨、冰雹俱下。 雷暴大风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甚短,风力可达 8-12级,有很大的破坏力。 大风对飞机起飞、着陆以及对航行都有很大影 响。
RIJ
风暴顶
MAR C
前方出 流
后方出 流
暖心
风暴移动方向
0oC
L
L
H
强降水 区 强对流 区
阵风 锋
L
雷达的回波特征
雷达回波主要分气象回波和非气象回波。 非气象回波的直接来源是地物和飞机等。 降水回波可分为层状云降水回波,对流云 降水回波,混合降水回波等他们在PPI和 RHI上的特征和回波结构各不相同。
雷击
电击引起的瞬间电磁场,干扰无线电通信; 损坏飞机。
容易发生电击的情况
在雷暴活动区飞行飞机容易遭到电击。 两块对流云之间穿行也容易遭到电击。 在雷暴消散阶段早期比雷暴旺盛期更容易
遭到电击。
积冰颠簸
禁止飞入雷雨云和浓积云,禁止小于规定的侧向和垂直距离绕 飞雷雨云、浓积云。
微下击暴流
微下击暴流是由雷暴引致的一种猛 烈的下冲气流, 其特征是一团强烈 而局部的冷空气下沉, 引致地面上 出现突如其来在水平方向往外扩散 的风, 范围通常达数千米。 飞越微下击暴流的飞机可能首先会 因逆风增强而浮力增加, 随即遇到 上空的下沉气流, 继而因顺风增强 而沉降。飞行员必须及时采取修正 行动, 以确保飞机安全, 不致受到 微下击暴流的影响。
大气、云、降水粒子对雷达回波的衰减
所谓衰减,就是吸收和散射两种作用的总合。 A、波长越长,衰减越小,所以云、雨对10厘米以下雷 达波的衰减是必须考虑的,尤其是1-3厘米时,衰减影 响很严重。所以3厘米雷达的测雨能力不如10厘米的强。 B、液态云的衰减随温度的减小而增加。当温度由20度 降至0度时,衰减增加1.5倍。 C、10厘米和5厘米雷达,云的衰减可忽略不计。 D、雨的衰减与降水强度成正比,10厘米雷达,雨的衰 减可忽略不计。
(二)雷暴造成的飞行事故
1988年8月31日,广州三叉戟2218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遇到雷雨
天气,着陆不正常,冲入海中。
1990年3月1日,东方航空公司三叉戟B2208飞机在桂林机场进场时
遇到雷雨云,飞机冲出跑道。
1997年5月8日,南方航空公司B737飞机在深圳机场着陆过程中遇
到中--大雨,飞机冲出跑道失事
飑锋(阵风锋)
强烈的雷暴经常会带来猛烈的 下沉气流和大雨。下沉的空气 较冷、密度高, 在接触到地面 时会向外扩散。冷空气的前端 称为飑锋(阵风锋)。 飞越飑锋的飞机或会遇上因逆 风增强、浮力增加而引致显著 风切变。
风切变
风切变表现为气流运动速度和方向的突然变化。飞机 在这种环境中飞行,相应地就要发生突然性的空速变 化,空速变化引起了升力变化,升力的变化又引起了 飞行高度的变化。如果遇到的是空速突然减小,而飞 行员由未能立即采取措施,飞机就要掉高度,以至发 生事故。 发生在高度600米以下的风切变一般称为低空风切变。
成熟阶段: 积雨云阶段,其特征是开始产生降水雷达回波及地, 云体中出现下降气流,但在下沉气流的上方,上升气流 仍贯穿云体。云顶亮温低于-20 ºC,一般认为温度层0 ºC 到-20 ºC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和冰晶组成 ,而冰晶是从-10 ºC开始出现并随高度逐渐增多。 在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的云中由于冰面的饱和 水汽压比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小,水分子不断由水 滴向冰晶上转移,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水汽 转移的作用称为冰晶效应,冰晶则因凝华而增大,当上 升气流托不住的时候就脱离气团形成降水,这也是降水 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时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 加热周围的空气形成暖心(warm core),使云顶突然向 上发展,云顶到达平流层下层后向水平方向铺展,于是 形成了云砧 ,这一阶段持续约15 ~ 30min。
辐射通量辐 合


上 蒸 升 气块 浮 发 卷 入 力 大尺度平流
边界层强迫



云底质量通量 地面通量

雷暴的形成条件
不稳定能量 充沛的水汽 足够的冲击力
2 、雷暴的种类
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 般将雷暴分为: 热雷暴 地形雷暴 系统性雷暴
热雷暴
在天气温暖时,在几乎是静止的很热和均一的气气团 内发生的。下层空气受热或上层空气受冷发生强烈的上 下对流作用。 在大陆中,夏季常常有这样的雷暴,它出现在闷热、 无风和晴朗的夏天的午后。而下层空气受热的作用在个 别的高处和小山上又特别明显,因而这种地方出现的热 雷暴也特别多。 这些雷暴伴有强烈的暴雨,发展得很快,下得很急, 往往还带有冰雹和无数的闪电,但雷暴的分布极不均匀。
雷暴天气运行和雷达使用
--东航江苏公司安全运行质量管理室
主要内容: 一、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二、雷暴的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三、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 四、雷暴的气候特征 五、雷暴天气的飞行应对措施 六、雷达的使用
一、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1雷暴是什么?
雷暴云是一个“天气制造厂”,在对流层(厚度 10-18km),它能生产各式各样的危及飞行安全的 天气现象——雷雨、大风、强烈的湍流、积冰、 闪电雷击等,有时还伴随有冰雹、龙卷、下击暴 流和低空风切变,对航空飞行危害极大。
带来冰雹和暴雨的超级雷暴单体
雷暴的常见结构
云体内闪电(最为常见)
正、负电荷中心
过冷水滴 / 冰
云体内雷达 波反射最强 区域 云地间闪电 地面感应电荷
冰点高度(夏季)
降雨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一)雷暴直接威胁飞行安全
强烈气流和风切变 积冰 雷击闪电 强降雨 下击暴流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1.雷暴形成的条件
从天气学上讲,由于大气 在运动过程中受热不均或 纬度不同,大气中的冷暖 空气会产生相对的垂直运 动和水平运动,特别是当 有大规模系统性垂直运动 时,造成大气的对流性不 稳定。当水汽条件具备, 就会产生强大的雷雨云系。 这种云中有大量的正负电 荷,形成巨大的正负电场, 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
容易发生电击的情况
在雷暴活动区飞行飞机容易遭到电击 两块对流云之间穿行也容易遭到电击。 根据实验飞行结果,在雷暴消散阶段早期比雷暴旺盛 期更容易遭到电击。(例如1965年8月3日美国空军 F—100飞机执行科研任务,三次穿越一减弱的雷暴, 三次遭到电击。 )
易出现电击的条件
96%的电击出现在7600米以下 88%发生在降水期间 84%发生在云中 81%发生在湍流区 68%发生在飞机上升、下降或正在下滑着陆 阶段
雷暴电击对飞行影响
飞机一旦遭到电击,机翼、尾翼、机身等处可能被强电 流烧出一些洞或凹形斑点;结构不牢的部位、空速管等 损坏; 闪电电流进入机内,造成设备及电源损坏;甚至危及机 组和乘客安全; 电击引起的瞬间电磁场,对仪表、通讯、导航及着陆系 统造成干扰或中断,对微电子数控系统影响更大。 如果油箱被闪电击中或正在空中加油时遭到电击,有可 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片状回波
在PPI上的回波特征:回波分布成片,面积较大,回波边缘由于受 到降水区的衰减作用,看起来比较模糊而发毛,但仍可以看到在大 偏弱回波中夹有一个个强度较强的回波团。由于在PPI上由于层状 云降水回波范围较广,连绵成片,一般称为片状回波。 在PPI上的回波特征:回波分布成片,面积较大,回波边缘由于受 到降水区的衰减作用,看起来比较模糊而发毛,但仍可以看到在大 偏弱回波中夹有一个个强度较强的回波团。由于在PPI上由于层状 云降水回波范围较广,连绵成片,一般称为片状回波。
2008.4.7-8,华东大部遭遇了春季罕见雷雨大风天气 ,湘、浙、 鄂等省市遭冰雹袭击 ,灾害天气致数十人伤亡、数十万受灾。
三、雷暴的雷达回波特征
雷暴天气危及飞行安全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30%的飞行事故与天气 有关。造成飞行事故的气象要素是:恶劣 能见度(40%);雷雨,冰雹和积雨云(25%) ;颠簸和急流占(6)%;飞机积冰(10%)。
消散阶段: 随着降水的发展, 云内下沉气流的范围不断扩大, 最终遍布 整个云体, 压制了上升气流,这时积云就从成熟阶段进入消散 阶段。降水逐渐减弱, 云内温度逐渐趋于和环境一致, 云体也就 逐渐崩溃消散或水平延展蜕化为层状云, 继续下些小雨。这一 阶段大约历时30 min。 通常把这样的三阶段发展模式作为在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弱、 大气层结位势不稳定和低空空气暖湿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弱到中 等强度的气团雷暴的典型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 一块雷雨云单体的生命期大约是1~1. 5 h ,雷 雨云生成时就蕴含了自毁机制,但如果雷暴云是移动的并且有 合适的环境风的垂直切变配合,就很容易发展成深对流系统, 生命史也将大大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