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一、引言沥青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结构层的组成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面层等。
二、基层基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最底层,其主要作用是承受上层结构的荷载并分散到地基上。
基层通常由砾石、碎石等材料组成,其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条件而定。
基层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底基层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其作用是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底基层通常由砂石、碎石等材料组成,其厚度一般较基层薄。
底基层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底面层底面层位于底基层之上,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底面层通常由沥青混合料组成,其中包括沥青、矿料和填料等。
底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而确定。
底面层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五、面层面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最上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底面层和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
面层通常由沥青混合料组成,其中包括沥青、矿料和填料等。
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而确定。
面层的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和外观质量。
六、总结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组成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等。
这些结构层相互协作,共同承担着道路荷载并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交通荷载、地基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以确保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沥青路面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沥青路面构造与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4~8 cm的沥 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按沥青路面的技术特性
• 沥青表面处治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 旧沥青路面加铺薄层罩面、抗滑层、磨耗层
知识点三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P137
– 充分碾压路基 – 软弱土基或翻浆,应先处理 – 低温抗裂能力低,设保温层 – 潮湿地段,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 交通量大,易疲劳开裂
知识点二 沥青路面分类 P128
按强度构成原理
• 嵌挤类
– 材料颗粒尺寸单一 – 强度取决于内摩阻力 – 热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 密实类
– 闭式:孔隙率小于6%,热稳定性差 – 开式:孔隙率大于6%,热稳定性好
典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4~12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8~20cm一至二层沥青碎石 ——15~40cm级配碎石或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 一般沥青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3倍
– 断级配或以粗集料为主的嵌挤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一层 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的2.5倍
–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一层压实厚度宜为180~ 200mm,并不得分层铺筑小于15cm的薄层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4~18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15~30cm水泥稳定集料、二灰稳定集料、水泥二灰稳定集料 ——15~30cm石灰土、二灰土、水泥石灰土或与上层相同的 材料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是保证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沥青路面,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强化基层
沥青路面的基层是路面承载支撑的主要部位,因此基层的强度和
稳定性是保证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在基层设计时,需要根据
路面所在地区的气候、土质和交通量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基层材料和
厚度,以达到基层强度稳定的目的。
二、保证沥青层均匀
沥青层是路面负荷以及水分渗透的主要层次,因此必须均匀铺设,以免因为局部厚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路面变形、开裂等路面损坏现象
的出现。
三、考虑排水和降噪
在路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排水和降噪问题。
通过设置合理的路肩、排水沟以及波形横向铺装等措施,可以确保路面排水通畅。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合的沥青混合料和铺装结构,降低路面噪音,提高道路
行车的舒适性。
四、科学施工
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也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
需要对路基进行调整和夯实,以保证基层的稳定。
同时,施工中要严
格控制沥青温度和厚度,以确保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上是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为参考。
在实际设
计和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路面的质
量和性能。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结构由沥青层、稳定层5个层组成。
1.沥青层:是沥青路面结构中最重要的一层,是路面直接接触车辆轮
胎的表层,其功能是抗冲击、预防湿滑及磨损,它的活动厚度为 1.5-6cm。
2.抗冲击层:是抗冲击的一种结构,沥青路面一定要有抗冲击层来抵
抗车辆行经时产生的冲击力,其厚度为1.5-20cm。
3.基层:它是承受路面重量的最基本的结构,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碎
石和水泥混凝土混合而成。
4.垫层:是路面结构中垫底铺设的一层,用来稳固沥青路面层,其厚
度可以为4-30CM。
5.稳定层:此层铺设在垫层之下,主要作用是稳定路基,防止路基发
生移动,其厚度为30-50cm。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责任编对加固段 采 用 5m 长 Φ42×4 的 系 统 小 导 管 注 浆 加固围岩,小导管间距为 @1m×1m 梅花状布设,环向加 固 范 围 起 拱 线 180°以 上 拱 部 ,注 浆 材 料 采 用 水 泥 -水 玻 璃 双 液 浆 。 5.2.3 换拱处理
2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沥青面层向下传递的全部荷载都是有基层承担着, 并支撑面层, 保持面层的各项性能正常发挥。 基层有时可分两层铺筑,其上层仍称 基层,下层称为底基层。 基层要具有较高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来 保证路面的稳定,但基层不受到车轮和大气的直接影响,受到的外部
不利因素相对较少。 基层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三种,根据不同
【关键词】沥青路面;基层;垫层;结构设计
沥青的路面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结构组成。 路面的结 构设计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需求,在路面结构使用年限内既能承受行车 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又可以发挥各结构层的最大功能,满足经济 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要满足以下原则: 1)路面品质的长期稳定性要得到保证,在设计使用期限内,路面 的抗滑安全性能、平整性、抗车辙性能等各项功能的稳定要在允许的 范围内。 2)路面结构的强度、抗变形能力能够和各层次的力学响应相匹配。 在路面的结构上层车轮的荷载、温度、湿度变化等产生的应力较为集 中,并逐渐向下部扩散,所以面层和基层要具有很高的强度、模量以及 抗变形能力。 3)结构层受到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强度、稳定性的降低 时,要加强其抵御能力。 4)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等选择材料,最大限度的做好优化,降低 建设以及养护费用。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详细解读)一、组织结构(一)基本结构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水泥路面多垫层)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土工布)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判定刚性非刚性的指标:弯沉值)柔性基层:带沥青的、级配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半刚性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形式的——弯沉大,主控项目测弯沉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弯沉很小,主控项目不测弯沉(二)路基与填料1.路基分类从材料上,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
土方路基 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湿陷性腹胀土冻土等)半填半挖2.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一)--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一)
1B412020 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B412021 掌握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1.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
2.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
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结构层。
(强度要求较高)
4.底基层是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5.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例题】路面基层在整个路面中的主要作用是()。
A.隔水
B.承重
C.防冻
D.降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参见教材P61。
二、沥青路面分类
(一)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类
(三)按矿料级配分类。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1.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人行道。
2.路基的性能要求: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3.路面的使用要求:平整度、承载能力、湿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
4.路面的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分别铺设垫层、基面、面层。
5.面层性能: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6.高级路面的面层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上表面层、中面层、下表面层)。
7.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
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材料:整体性材料(无机结合稳定粒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8.垫层作用:①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②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③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④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9.垫层性能:水稳定性必须好。
材料:粒料(天然砂砾、粗砂、炉渣);无机结合稳定土。
厚度≥150mm。
城市道路的级别和类别10.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必须设分隔带)、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11.路面等级分为:高级(15-30年)、次高级(8-12年)、次干路(5年)、支路(5年)。
12.路面按力学分为: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力小;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
13.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及有关的土方、沿线的小桥涵、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的项目。
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14.路基施工程序包括:准备工作、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路基土石方工程(测量桩号与高程、开挖路堑、填筑路堤、平整路基、修正路肩、修建防护工程等)、质量检查与验收。
15.路基工序: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依照设计的平面、横断面位置、标高等几何尺寸施工,保证强度稳定性。
16.路基施工要求:①路基施工测量:恢复中线测量、订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m两侧,以距离5m、10m、15m钉木桩)、测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M 10
80kN累计轴次(2~8)×106; CBM—水泥稳定粒料;C—碎石;G—砾石; 7天抗压强度(MPa)
结构层组合方案
• • • • 粒料基层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沥青类基层 复合式路面
结构层组合方案
(粒料类基层)
面层 磨耗层 联结层 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垫层(季冻区) 路基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沥青表面处治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缺失 级配碎石、填隙(水结)碎石 级配碎(砾)石、 填隙(水结)碎石 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 稳定碎(砾)石或土
改善层
整平层 天然路基
粒料、石灰或石灰+水泥或水泥稳定细粒土、石灰稳定粒料
压实土 路堤或路堑
结构层组合
(美国-NCHRP)
类型 磨耗层 联结层 基层 底基层 路基 粒料 粒料 HMA 粒料 常用 深厚 式 全厚式 半刚性 半刚性 (沥青) (水泥) 倒装式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OGF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 HMA HMA 粒料 压实路基 天然路基 水泥处治 碎石 粒料 粒料 水泥或沥青 处治碎石
结构层组合
(南非--4种结构、10个交通等级)
类型 面层 粒料 水结碎石 水结碎石 (厚100~ 150mm) 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天然 砾石(厚100~ 200mm) 沥青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 (厚80~180mm) 水泥稳定天然砾石 (厚200~450mm) 热拌沥青混合料(厚30~50mm)、沥青表面处治(单层或多层)
沥青碎石、 沥青碎石(厚 水硬性结合 高模量沥青 80 ~170mm) 料处治(厚 240~ 450mm) 混合料(厚 碎石(厚200 ~ 140~380mm) 350mm) 沥青碎石 (厚100 ~190mm) 水硬性结合料处治 (厚120 ~280mm)
PF2 (=50~120MPa);PF3 (=120~200MPa);PF4 (>200MPa)
连续配筋 混凝土
水泥或石灰-粉 沥青碎石 煤灰稳定碎石 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 稳定碎(砾)石或土
垫层(季冻区) 不易冻胀的粒料(细料含量小于6%~10%的砾类土)
路基
路床顶面模量要求50MPa、80MPa或120MPa
各组合方案的结构特性
结构类型 粒料类基 半刚性类基 沥青类基 粒料 底基 半刚 底基 复合式面层 普通 连续配 混凝土 筋 粒料 半刚 粒料 半刚 底基 底基 底基 底基
结构层组合
(英国-复合式沥青路面)
沥青面层厚(mm) 基层 材料(CBM) 厚度(mm) 10-G 250 10-C 15-C 15-G 20-G 200 180 200 20-C 150 10-G 10-C 10-G 200 150
改善层
粒料
厚度(mm)
粒料或CBM 4.5或CBM 7
路基CBR>30% — 0 路基CBR=30%~15% — 150 路基CBR=15%~2.5% — 350
疲劳 面层 裂缝 基层
底基 永久 面层 变形 基层 底基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
需 需 -
需 需 需 -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需 -
需 (下 ) 需 (下 )
-
路基
裂缝反射
需
-
-
需
需
需
-
-
需
-
各组合方案的适用场合
结构类型 粒料基层 粒料 底基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等交通 轻交通 适用 适用 半刚 底基 适用 适用 适用 半刚性基层 粒料 底基 适用 适用 半刚 底基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沥青类基层 粒料 底基 适用 适用 适用 半刚 底基 适用 适用 适用 沥青 底基 适用 适用 适用 复合式
路基
顶部150mm翻松、重新压实
结构层组合
(法国--4种结构、8个交通等级、4个路基等级)
结构类型 磨耗层 全厚式 柔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 组合式基层 薄层沥青混凝土(厚40mm)、特薄层沥青混凝土(厚25mm)、 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厚40mm)
联结层
基层 底基层 路基等级
半开级配或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厚60mm或60+60mm)、 薄层沥青混凝土(厚40mm)
不易冻胀的粒料(细料含量小于6%~10%的砾类土) 路床顶面模量要求50MPa、80MPa或120MPa
结构层组合方案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面层 磨耗层 联结层 基层 基层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沥青表面处治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或缺失 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贫混凝土
底基层
级配碎(砾)石、 填隙(水结)碎石
欧洲各国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
厚度(mm) 沥青层厚度 平均 最厚 最薄 平均 最厚 最薄 80kN标准轴载累计次数(×106) 1 128 300 25 529 1030 210 261 383 140 10 222 425 150 618 1110 280 354 497 260 100 295 375 190 626 1050 330 392 527 320
基层 级配碎石、天 然砾石(厚 100~150mm)
底基 天然砾石、砾石土 层 (厚100~200mm)
水泥稳定天然砾石 (厚100~300mm)
外选 1. 路基CBR 3% ~ 7%时—150mm碎石土(CBR7%)+ 150mm碎石 材料 土(CBR15%); 层 2. 路基CBR 7% ~ 15%时—150mm碎石土(CBR15%); 3. 路基CBR >15%时—不设
底基层 水硬性结合料处治粒料或稳定土 级配碎石或级配砾石 (厚150mm或缺失) (厚150~250mm或缺失) 防冻层 路基 总厚 粒料(厚度视冰冻深度而定、或缺失) 路床顶面模量要求45MPa 沥青层厚120~340mm,路面(不包括防冻层)140~500mm 含防冻层厚:600~900、500~800和400~700mm
OGFC
联 密级配(粗) 结 密级配(细) 层 SMA 基 密级配(粗) 层 密级配(细) OGDL
-
19~25
-
25~37.5
-
50~70 57~75
75~100 75~100
-
-
-
-
50~62.5
50~70
-
-
75~100 100~150 -
57.5~75 75~100 100~150 37.5~75 50~100
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 稳定碎(砾)石或土
垫层(季冻区) 不易冻胀的粒料(细料含量小于6%~10%的砾类土) 路基 路床顶面模量要求50MPa、80MPa或120MPa
结构层组合方案
(沥青类基层)
面层 磨耗层 联结层 基层 基层 底基层 沥青 碎石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OGFC、沥青表面处治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缺失 密级配沥青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碎石、 开级配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 级配碎石 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 稳定碎(砾)石或土
各类沥青混合料的适宜层厚(mm)
层 位 混合料 4.75 9.5 30~50 公称最大粒径(mm) 12.5 19.0 50~70 25.0 37.5 12.5~19 25~37.5 30~62.5
磨 密级配(粗) 耗 密级配(细) 层 SMA
37.5~75 57.5~75
25~37.5 37.5~50 50~62.5
路面总厚度
当量厚度
平均 (10mm厚粒料层相当于 最厚 3mm沥青层) 最薄
谢谢!
2006. 4. 14
垫层(季冻区) 不易冻胀的粒料(细料含量小于6%~10%的砾类土) 路基 路床顶面模量要求50MPa、80MPa或120MPa
结构层组合方案
(复合式路面)
面层 磨耗层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
下面层
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开级配沥青碎石或应力吸收夹层
设传力杆水泥混凝土 水泥或沥青 碎石排水层 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碎 (砾)石
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
2006. 4威海 Nhomakorabea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次
我国 路面 面层 上面层 中面层 下面层 基层 底基层 垫层 路基 路基 国外 磨耗层 面层 路面 联结层 基层 底基层 路基改善层 路基 填土或天然土
结构层组合
(德国--6种结构、7个交通等级)
磨耗层 联结层 基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40mm)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40或80mm或缺失) 热拌沥青混合料(厚80~220mm,级差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