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了解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农作物病害1、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
这类病害往往在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其症状表现为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等。
2、细菌病害像白菜软腐病、柑橘溃疡病等。
病部常有菌脓,且有臭味。
3、病毒病害例如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等。
植株常表现出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二、常见的农作物虫害1、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蝗虫、菜青虫等,它们会咬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等,造成明显的缺刻和孔洞。
2、刺吸式口器害虫像蚜虫、飞虱等,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等。
3、钻蛀性害虫比如玉米螟、天牛等,幼虫会钻入农作物的茎秆、果实内部进行危害。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根本措施之一。
在种植前,选择经过选育的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优良品种,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抵抗力。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2、物理防治(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可以通过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2)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3)色板诱杀:黄色板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蓝色板可以诱杀蓟马等害虫。
3、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对害虫进行自然控制。
(2)微生物防治:使用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3)生物农药:选用对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产量和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定期施肥补充营养。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作物过密造成株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3. 轮作和休闲:定期轮作作物,尤其是与同一科目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
冬季休闲土地,使病虫害得不到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种群数量。
4. 清除杂草和残根: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根,减少病虫害的温床。
二、合理施用农药当农作物病虫害已经出现时,农民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使用农药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农药效力,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要过量施药,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3. 设定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增加防治效果。
4. 规范施药方式:正确使用农药喷洒器具,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表面,避免漏施或浪费。
三、利用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为了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例如蜘蛛、寄生蜂等。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制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
3. 保护性植物: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的花草植物,吸引更多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四、科学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灌溉管理措施:1. 控制灌溉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的滋生。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民的收成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掌握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实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一系列的农业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是关键。
这些品种经过选育,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合理轮作也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不同的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喜好不同,通过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打断其繁衍链条。
再者,科学的田间管理也必不可少。
比如,及时清除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滋生场所;合理密植,保证植株之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施肥,增强农作物的自身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方法是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有灯光诱捕、色板诱杀和人工捕捉等。
在夜间,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可以诱捕大量的害虫,如飞蛾、金龟子等。
色板诱杀则是针对某些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如黄色板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蓝色板可以诱杀蓟马等。
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蜗牛等,可以进行人工捕捉,直接降低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田间,起到保护农作物的作用。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
常见的天敌昆虫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它们可以捕食或寄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还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防治多种害虫,白僵菌可以防治玉米螟等。
此外,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诱捕或干扰害虫的交配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以避免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预防措施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用具备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防治的频率。
比如,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2. 种植健康种苗:确保种植的农作物种苗没有病虫害,可以通过对苗期进行严格检疫,及时防止病虫害进入农田。
3.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能够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其滋生。
例如,在连续种植蔬菜的田地中,可以间作一些施肥作物,增加土壤的肥力。
4. 增加植物多样性:避免大面积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增加植物多样性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可以在农田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吸引一些天敌或天然捕食者,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机械防治措施1. 深翻土壤:利用机械深翻土壤,能够将一些病菌和虫卵从土壤中暴露在外,减少其数量。
这项措施主要适用于病原体和虫害滞留在土壤中的情况。
2. 摘除受害植株:及时发现并摘除病虫害受害的植株,以免其继续传播。
这对于一些病虫害传播较快的作物如西瓜、黄瓜等尤为重要。
三、生物防治措施1. 利用天敌:引入一些天敌如寄生性昆虫、益虫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蜜蜂可以控制某些蔬菜的害虫。
2. 利用微生物: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的病害。
例如,将有益微生物喷洒到作物叶面上,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并且不会对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3. 利用陷阱和诱杀剂:设置一些捕杀病虫害的陷阱和使用诱杀剂,可以吸引并杀死病虫害,减少其数量。
四、化学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合适类型的农药进行防治,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同时,要避免滥用农药,严禁超量超频使用,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定期喷洒农药:根据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喷洒农药计划。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一大难题。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常常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农民和农作物种植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和培育这些有益生物,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比如,利用辣椒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等有害昆虫的滋生;利用寄生虫来控制某些病害菌的传播;利用病原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等等。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依赖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较小,对农作物质量保证高。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利用网罩、网筛、纱布等进行隔离,防止病虫害的侵入;利用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利用水冲洗、喷洒等方法清除和扑杀害虫等。
物理防治方法对农作物和人体无毒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可以杀灭害虫和病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化学防治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造成污染、残留问题以及害虫产生抗药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合理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四、农业生态防治农业生态防治是一种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抗病虫害品种的比例,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达到自然抵抗病虫害的目的。
农业生态防治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保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主要9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开发了多种技术方案。
以下是主要的九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控。
例如,通过培养和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此外,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作物病害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农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季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然而,农药的使用应谨慎,必须遵守安全使用指南,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改变病虫害的生长环境来控制其发生。
例如,利用高温、低温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来杀灭病虫害。
此外,利用灯光和声音等技术也可以驱赶害虫,达到防治的效果。
四、机械防治技术机械防治技术包括了使用机械设备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通过定期除草、深翻土壤、拔除病虫害植株等活动来减少害虫的滋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粘虫板、吸虫器等设备来捕捉和杀灭病虫害。
五、遗传防治技术遗传防治技术是通过育种和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选育出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品种,可以降低农作物受到病虫害侵害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农作物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六、环境调控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生长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合理的施肥和秸秆处理等措施可以改善农田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七、示警监测技术示警监测技术是通过持续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存在。
通过设置示警灯、监测器等设备,可以及时获取农田病虫害信息,便于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如何防治

病虫害如何防治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全球食品供给,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成为农业管理的关键。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诊断和治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预防病虫害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作物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1. 选择抗病虫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2. 合理轮作:农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适时改变农田种植的作物类型,可以打破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减少害虫的繁殖。
3. 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养分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监测病虫害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治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方法:1. 田间巡查:农民可以定期巡查农田,留意植株是否存在异常症状,以及是否有虫卵、虫害存在。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 黄板诱捕:利用黄色或蓝色的黄板诱捕器可以吸引并捕获病虫害昆虫。
通过收集和观察被捕获的昆虫,可以及时判定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气象监测: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通过监测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和降水量等,可以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诊断病虫害是准确判断病虫害类型和程度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 植物症状观察:通过仔细观察植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上的异常症状,如斑点、凋萎、萎黄等,可以初步判断病虫害类型,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2. 病虫害标本检测:采集受感染植物的标本,送至农业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进行病虫害检测。
通过对标本的细菌、病毒、真菌或昆虫等的分析和鉴定,可以准确确定病虫害的类型。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治措施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的方法:1.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轮作和间作:轮作可以减少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的连续种植,从而减少病虫害的累积和传播。
间作可以增加作物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耕作和土壤管理:合理的耕作和土壤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深翻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存活和繁殖的条件。
4.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增强作物的抵抗力。
合理的灌溉可以减少作物的水分压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可以迅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化学防治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不同的农药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
用药过量会增加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用药不足则无法达到防治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和病虫害的情况,合理控制用药量。
3.轮换用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产生。
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河北省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特征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五、昆虫的体壁
实验实训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变态
三、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
实验实训昆虫的变态和各虫态观察
第三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四、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农业昆虫常见类群的识别
一、昆虫的分类及命名
二、农业昆虫常见目科的识别
实验实训一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二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三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缨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实验实训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观察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毒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实验实训一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二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三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四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观察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诊断程序
二、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三、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五、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
五、化学防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地下害虫
一、地老虎
二、蛴螬
三、金针虫
四、蝼蛄
五、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实验实训农田地下害虫的观察
第二节粮食作物害虫
一、水稻害虫
二、麦类害虫
三、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粮食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二禾谷类旱作害虫的观察
第三节棉麻作物害虫
一、棉花害虫
二、麻类作物害虫
三、棉麻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棉麻作物害虫的观察
第四节油料作物害虫
一、大豆害虫
二、油菜害虫
三、油料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常见油料作物害虫的观察第五节薯类、及糖料作物害虫
一、薯类害虫
三、糖料作物害虫
实验实训薯类、糖料作物害虫的观察第六节储粮害虫
一、玉米象
二、印度谷螟
三、麦蛾
四、豆象
五、储粮害虫防治措施
六、其他储粮害虫
实验实训常见储粮害虫的观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粮食作物病害
二、麦类病害
三、禾谷类杂粮病害
四、粮食作物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二麦类病害的观察
实验实训三禾谷类杂粮病害的观察第二节棉麻作物病害
一、棉花病害
二、麻类作物病害
三、棉花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棉麻作物病害的观察
第三节油料作物病害
一、大豆病害
二、油菜病害
三、花生病害
四、油料作物其他病害
实验实训一大豆病害的观察
实验实训二其他油料作物病害的观察第四节薯类、糖料作物病害
一、薯类作物病害
三、糖料作物病害
实验实训薯类、糖料作物病害的观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农田杂草防除技术
第一节除草剂基本知识
一、除草剂的分类
二、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及作用机制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及生产应用
第二节农田化学除草技术
二、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三、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四、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五、棉花田化学除草技术
六、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七、薯类作物田化学除草技术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综合实训指导
综合实训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综合实训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综合实训三种子的药剂处理
综合实训四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统计
综合实训五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
实践技能实训指导
实践技能实训一作物害虫识别
实践技能实训二作物病害识别
主要参考文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几点建议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
(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
(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
(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
(5)喷施农药不正确。
(6)施农药时间不当。
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弄清病虫情况,对症下药;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或病虫辨别不清的情况下,请教科技人员,摸清病情虫情,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对症下药。
二、抓住防治适期,组织现场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勤检查,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开展现场培训会,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三、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在药液配制时,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比例配制农药浓度,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
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先在桶里加入少量的水,按标准面积称量好药剂并加入桶中,加水稀释,搅匀备用;再在喷壶内加入三分之一的水,按药液浓度将配好的药液平均分成几份,任取一份加入桶中,加足水搅匀即可喷施。
四、掌握施药技巧,送药到位;喷农药时调整喷头,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
施农药时要掌握好速度,不快也不慢,做到不漏喷重喷。
施农药时还要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送农药到位。
如对危害根部的病虫,就把药剂施入植株根部,沟施、塘施或浇施;在叶背面取食的就将药液喷施到叶的反面,如防治蚜虫、稻飞虱、叶蝉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将药液由上到下,由下向上反复均匀地喷施到茎叶上。
五、适时施药;施农药时要选择晴天,根据虫的活动规律,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
病和多数害虫施农药的时间以下午4时以后为宜。
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