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农作物遭受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对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1. 预防为主
预防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清除病虫害源等,可以有效地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2.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策略。

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结合使用,避免依赖单一防治手段,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无公害和可持续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但应注意合理
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超量施用农药,以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5. 病虫害监测
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是及早发现和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
少损失。

6. 科学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的有效途径。

合理施
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以上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通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病虫害监测和科学合理施肥等措施,可
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的稳定。

常用农业防治措施

常用农业防治措施

常见农作物的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从而把病虫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常见农作物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1.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

农作物对病、虫的抗性是植物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

通常在同一条件下,抗性品种受病、虫为害的程度较非抗性品种为轻或不受害。

利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达到防治的目的是一项稳妥而效果好的措施。

例如,棉花抗虫品种的蕾铃,在棉铃虫产卵或幼虫活动处所周围会急剧产生细胞增生反应,可通过机械压榨作用促使卵及幼虫死亡。

2.改进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

合理的作物布局,如有计划地集中种植某些品种,使其易于受害的生育阶段与病虫发生侵染的盛期相配合,可诱集歼灭有害生物,减轻大面积为害。

如桃、梨混栽,有利于梨小食心虫转移为害。

3.合理耕作,实行轮作、间作和套种。

对寄主范围狭窄、食性单一的有害生物,轮作可恶化其营养条件和生存环境,或切断其生命活动过程的某一环节;合理选择不同作物实行间作或套作,辅以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防治害虫的途径。

如大豆食心虫仅为害大豆,采用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就能防治其为害。

4.使用无害种苗。

无害种苗不同于抗病虫品种,种苗等繁殖材料对有害生物发生的影响,主要是种苗携带传播病虫害,及种子质量差造成的作物生育期不一致、长势弱,增加有害生物的侵染危害。

所以生产上应使用无害种苗,利用无害种苗繁育基地,种苗无害化处理,以及工厂化组织脱毒苗是获是无害种苗的有效措施。

5.调整播种方式。

包括调节播种期、密度、深度等。

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期,将病虫害发生期与作物的易受害期错开,即可避免或减轻害虫的危害。

合理密植,改变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等资源,提高单产,有利于抑制病虫害发生。

中国华北地区适当推迟大白菜的播种期,可减轻孤丁病的发生。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仅会导致减产甚至歉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以下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和技术。

一、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在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综合防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预防为主: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发生的机会。

3. 细致管理:加强农田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4.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频次和使用技术,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1. 选择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农作物的整体抵抗力。

2. 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减少病虫害在连作地区的传播和积累。

3.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残茬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4. 种植间作物:合理种植间作物,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供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6. 智能喷施: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实施智能喷施,避免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技术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覆盖网等,阻止病虫害的入侵。

4. 农田环境调控:通过调整农田的湿度、温度和通风等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在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控技术的水平。

也谈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也谈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也谈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摘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文章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作物增产,保护农作物资源的重要保证,对农业生态坏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

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

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

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

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作物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稳定生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应对农作物病虫害。

一、合理灌溉管理首先,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

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从而减少农作物疾病的发生。

过度浇水或不足的灌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非常重要。

二、优质种苗选择其次,在种植农作物时,选择优质的种苗也是关键。

优质的种苗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势旺盛的特点。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种植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或幼苗,确保良好的栽培条件。

三、适宜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

适宜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度、定期翻耕和清除杂草等。

此外,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可以建立起一个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天敌、施用有益微生物、栽培花卉来吸引天敌等。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环保、无公害和长效性的优点,对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管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容易导致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避免过度喷洒和滥用农药。

总结: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灌溉管理、优质种苗选择、适宜的土壤管理、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这些措施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还可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农业防治演示文稿

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农业防治演示文稿



●掌握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能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主要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5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三、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物理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化学防治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5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作作物物生生产产技技术术专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植物保护基础
江苏农林职江业苏技农术林学职院业《技植术物学保院护《基植础物》保课护程基组础》课程组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5 植物单元5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了解综合防治的概念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原则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5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5.安全收获 ✓ 采用适当的方法、机具和后处理措施适时收获作物
——如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在大豆成熟时幼虫脱荚入土 越冬,如能及时收割、尽快干燥脱粒,即可阻止幼虫入土, 减少次年越冬虫源。 ✓ 作物收获后要适当处理 ——如大田作物的籽实要经干燥后才贮藏,而多汁的水果、 蔬菜,收获时必须注意避免机械创伤,防止感染致病,必 要时还需进行消毒和保鲜处理。
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 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 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 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5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适时播种:如推迟秋季番茄育苗期可减轻番茄黄化曲叶病
病叶
病茎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病害(如棉花枯萎病)和地下害虫的为害。 ✓ 正确的间、套作——如麦棉套种,可减少前期棉蚜迁入,

作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基础知识

作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基础知识
综合 防治是从2 世纪5 年代提 出的协调 防治基础 上发展而 来 的,16年世 界粮农 组织 (A )提 出 O 0 97 FO
了I M P 定义 :综合治 理是对有 害生物 的一种管理 系统 ,按照害虫 种群 的动 态及与之 相关 的环境条件 ,利
用天敌和适 当的技术及方法 ,尽可能不矛 盾,使有 害生 物控制在经济 受害水平之 下。
一要考虑病 虫草数量 的变化 对整 升。这就是 为什么单纯依靠化学农药要
( )强调 有 害生物 的治理而不 个 生态系统 的影 响。管理范 围一般 应 年年防治 ,年年在不同程度上又大量发 一
是彻底 消灭 。只有在危害 的经济损失 根据 病虫的流行 和迁 移能力来决定 。 大于防治费用 时才有必要采取 措施 , 生的简单原 因。要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

种 短 钧 方
革 鬻W £ 撼 } 鬻
的使 用 ,发展生物合理 防治制剂 ;将 了新 的危害 。这些事实说 明严格植物 防治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防治措施 ,
IM ̄ l M有机 结合 ,将 治理 技术 和 检疫 工作 ,功在 当代 ,利在 千秋。 P IN ] 增产技术融 为一体 ,以最低的成本投
作 物 病 宏 客
综 -- 治 基 础 知 识 =防 g
文 l 叶 芹 朱
‘ ‘
17 年,我国正式制定 了 “ 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 工作方针 ,提 出 “ 95 预 把防作为 植保工作 的指 导思想 ,在综合 防治 中,要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有 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 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 的环境 ,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应用化学 防治 、生物 防 治、物 理防治等措施 ,达到经济 、安全 、有效地控制病 虫害 的 目的”。19 年联合 国 92 环发大会宣布 ,综合治理是 防治有 害生 物优先考虑 的策略 。 目前世界各 国为推进 IM P 事业 ,都采取 了各种行之有效 的政策和策略。2 0 年农业部在湖北襄樊召开 的全 国植 06 保工作会议上 ,提 出了 “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的理念 。 一一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工作方案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大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提高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推广绿色防治措施。

加强对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推广应用,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绿色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

通过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四、加强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

加大对病虫害病原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研究了解病虫害的传播机理和发病规律,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优化疫情防控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完善的疫情防控服务网络,确保病虫害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七、加强疫情防控技术支持。

加大对疫情防控技术研发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加高效。

八、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疫情防控的效果。

九、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疫情防控意识的引导,倡导农民树立预防意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检疫 由国家在港口、 国际机场以及 国际交通要道 设立植物检疫 机构,对进口、 出口和过境的 应施检的农产 品、植物进行 检验和处理
2018/7/18
10
2018/7/18
11
2、农业防治法
改进耕作制度 合理轮作换茬 运用合理的栽 培技术
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 利用作物抗病、虫的特 性,选用抗病、虫的优 良品种,是一种防治病 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 方法。
2018/7/18 12
3、物理防治法
汏选法
捕杀法
诱杀法
新技术应用
温度处理
2018/7/18
13
4、生物防治法
2018/7/18
14
5、化学防治法
高效 方便
机械化
广谱
易储运
2018/7/18
15
第一节完毕, 稍作休息
2018/7/18
16
2018/7/18
8
I
植物检疫
Insert text
Insert text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2018/7/18
9
1、植物检疫
对内检疫
由各省、市、 自治区检疫机 构会同邮局、 机场、车站, 根据政府公布 的对内检疫条 例和检疫对象 执行检疫
植物检疫 禁止或限制危 险性病、虫、 草的传入和传 出,或者在传 入以后限制其 传播,防止向 其他地区传播 蔓延扩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绿色防治
主讲人:
2018.7.7
2018/7/18 1
主讲内容
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三、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7/18
2
概 述
●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农业生产史,就是与
农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历史”。
●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病虫害防治 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三R”不良后果 (“三R”指病虫害的抗性、农药的残留、害虫的 在猖獗)
以安全为核心,兼 绿色防控 控制病虫害 顾产量效益和生态 保护。 以防效为核心,兼 综合防治 控制病虫害 顾产量效益和生态 保护。 以产量效益为核心, 传统防治 控制病虫害 很少考虑安全和生 态保护。 2018/7/18 5
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8/7/18
6
经济
降低种群数量,不造成经济损失
2018/7/18
3
● 1975年我国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植保方针;1986年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
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阐述了综合防治的基本观点。
● 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公共
植保 绿色植保”植保理念
2018/7/18
4
传统防治、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共同点 主要区别
针对性与多管齐下
生态效益好

安全毒性小
协调
安全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경쟁력
2018/7/18
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观念
全局
7
安全
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
有效
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
经济
简便
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
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