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维护宪法xx知识点梳理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是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日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和內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梳理(共16张PPT)

2、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1)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产生?授权?原则? (2)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①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我国宪法规定:一切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 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P14 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 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即法无授权不可为)P15(注意p14下面案例) ③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 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即法定职责必须为)P15(15页李某案例) ④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P16 ⑤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P16(课本16、17小字案例)
法
①权力行使要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
之
为什么 力将导致腐败。
上 (
权力需要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权力,需要健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
怎
监督
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样
①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
加强宪法监督 (怎样)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国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公民与人民的关系:1.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2.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8、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9、人权主体的广泛性:我国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
10、人权内容的广泛性: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11、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扶贫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3、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5为什么要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原因/意义/重要性):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遗害无穷。
2.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保障宪法实施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汇总——保障宪法实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的实施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与宪法保障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全面了解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
第一,宪法的监督与保障。
宪法的实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以确保其权威性和执行力。
我们学习到了宪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其中包括宪法审查和宪法解释。
宪法审查是通过合宪性审查、法律适用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等方式,以保证法律与宪法的一致性;宪法解释是由最高法院发表关于宪法含义的解释,以确保宪法的正确解读和适用。
第二,宪法权威的保障。
宪法的权威是宪法实施的基础,保障宪法权威的主要手段包括公众教育和宣传、有关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分工,以及行政法治化。
公众教育和宣传是加强人民对宪法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宪法权威的有效途径;有关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分工是为了确保宪法的实施机制和程序,如宪法委员会的设立,以及各级政府的宪政工作机构的建立;行政法治化是指在各级政府的工作中,依法行政,以宪法为最高准则,保证政府的权力行使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宪法权利的保障。
宪法赋予人民一系列的权利,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是宪法实施的关键。
我们学习到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保障宪法权利的主要手段有法律保护和司法保障。
法律保护是通过立法来确保公民权利的行使,如刑法、民法等;司法保障则是通过司法机关来保护公民的权利,包括法院的审判职能和法官的独立性。
第四,宪法实施的问题与挑战。
在宪法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加以解决。
其中包括宪法权利的限制问题、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等。
宪法权利的限制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某些权利进行限制;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指宪法与立法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宪法保障和落实法律的关系;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是指建立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以加强对宪法尊严的保护。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024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内容

2024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加以保障的?答:(1)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全部者,成为国家的主子。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4)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气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怎样的?答:广阔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国家武装力气的任务是什么?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关于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同等地生存和发展。
(2)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原则。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爱护的对象: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群体;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同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化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允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5)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见教材P9阅读感悟)(6)中国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显著标记。
7、在我国,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是如何做到的?答:(1)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敬重人权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总结(全册)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班级姓名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为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书P4探究分享答: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6、我们怎样当家作主?答: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答: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答: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①人权的主体: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②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国家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答: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024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目录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权威第1课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党的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权+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置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第2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宪法地位、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宪法监督制度+宪法意识第二单元权利义务第3课权利内容+如何行使第4课义务内容+如何履行第三单元制度、机关第5课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第6课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第四单元法治精神第7课自由平等第8课公平正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2、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填空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自身角度)/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原则和我国的国家性质P3 填空(1)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2)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3-5①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6、最大的人权是什么P6: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7、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P7:人权的主体: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课知识点梳理:宪法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课知识点梳理:宪法第一/二课宪法(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9.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怎样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0.怎样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传?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民主集中制(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表现:“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优点:实行民主集中制,便于人民参与对国家的管理,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贻害无穷。
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6.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7.权力如何依据宪法规范运行?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8.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权力: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9.滥用权力有何后果?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10.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什么?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11.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12.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怎样?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坚持依宪治国1.宪法包括的内容: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宪法的重要性: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4.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表现: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5.如果宪法没有权威会怎样?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6.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会怎样?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违反宪法的行为有何后果?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8.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什么?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依法治国10.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法治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什么?依宪治国12.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什么?依宪行政13.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什么?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14.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5.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6.普通法律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17.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8.普通法律与宪法相违背会怎样?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0.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作用/原因: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21.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统帅。
22.宪法的规定与其他法律有何不同?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加强宪法监督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监督权力行使?法律方面: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公民方面: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3.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是什么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4.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的机关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5.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什么行使监督权?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6.监督权力行使,作为公民怎么办?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7.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8.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什么?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9.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10.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宪法意识的含义:是指人们关于宪法和宪法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态度等的总称。
12.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宪法意识的有无、、、、、、长治久安”13.宪法意识的有无,宪法意识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什么?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能否彻底付诸实施。
14.国家宪法日:12月4日1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①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6.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17.宪法实施的三个方面:①宪法的执行;②宪法的适用;③宪法的遵守。
18.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
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