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雨晴》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雨晴》赏析 雨晴 杜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翻译: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 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 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赏析: 这首即兴小,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 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 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 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 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 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 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 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 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 纷离开了, 小园显得更加冷落, 诗人的心更加怅惘。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 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 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 人只说“疑”, “疑”字极有分寸, 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 不仅把蜜蜂、 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 “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 新。 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 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经它点化, 小园、 蜂蝶、 春色, 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

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吧。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 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 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 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 生疾苦和政治动乱、 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 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 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 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 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 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 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 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