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提升发展优投入完善机制促均衡努力增强服务型政府的民生保障能力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级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共才40页,而民生问题就占了整整8页;XX年4月15日十二届省委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全面改善民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务必加快从经济增长型向民生服务型转变,始终把民生问题铭记在心里、牢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现结合我市实际,对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调查与思考。

一、XX市民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及亮点

近些年来,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强化了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在解决民

生问题上作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百强城市排名中,我市列105位,其中我市的社会发展系统指标排在全国第52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列全国第4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生态建设分别列全国第19位、26位、47位和60位。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执政为民、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在工作中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民本意识不断增强,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时切实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社会安定等方面的民生指标,并细化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在政绩考核中,进一步突出了社会保障、群众就业、文化事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权重,倒逼各级确立起“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价值取向。各县都全面建立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每年确定一批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项目,集中财力加以建设。同时,全面推广了民情沟通日制度,开展了全国百强城市创建、创全省最安全城市、“五城联创”、“文化三下乡”、“三服务”、“811”环境整治、信访下访约访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基础。

公共服务、公共投资已经成为财政的最大支出。围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公共财政制度,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切实加大了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投资等民生支出。XX市XX年民生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达70.2%,占比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占比为68.2%,比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在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达24.5%、科技文化卫生支出占10.74%。

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全省典型。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向弱势群体、向农村延伸,既成为改善民生的一大亮点,也在全省创造了典型经验。XX年起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五项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同时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进行了全面的提标扩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各项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在新农村建设上,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着力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垃圾集中处理、农民饮用水、沼气利用、下山出库脱贫、康庄公路等六大工程建设,努力扩大惠及面,真正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年来,各级财政直接投入资金6.68亿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3.87亿元,村级集体投入3.41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具体工作情况见PDF文档)。同时,在全国创新了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工作机制。截止去年底,全市已累

计培训农民54.9万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32.04万人,转移就业23.6万人,去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50.8%。

好字优先、集聚集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主模式。解决民生问题,发展是根本。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好字优先、量质并举的方针,坚持走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的路子,努力扩大有质量的总量,既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撑,也为群众生活留下了一片绿色环境。近几年来,全面实施了工业五大提升工程、“345”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和服务业“三中心一枢纽”工程,促进了产业联动、快速、高效发展,全市GDP增幅近五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实现了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集约高效发展不松劲,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完成了“811”环境整治阶段性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决策咨询、评估、验收工作制度,坚决杜绝低效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落地,腾出有限容量发展了一批优质项目,切实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多方努力,XX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4.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6%。在此基础上,全市开发区入园项目亩均投资额提高15.4%、工业产值和经济效益增幅均列全省第二。

收入水平、幸福指数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各级政府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核心指标,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来加以突破。强化了“就

业是民生之本”的认识,围绕“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的战略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会服务业,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业,鼓励群众外出就业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了群众就业率。XX年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9万人。通过比较充分的就业,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提升了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

另外,我市在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平安建设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截止XX年底,每百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7张、拥有医护人员3.4个,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99%和96.12%,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4.07%,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入学率达100%,农民健康体验率达94.4%;在生态建设上,率先实现了全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目标,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二级水平以上,其中一级天数达126天,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在平安建设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8.33%,列全省第一。

二、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透析

虽然我市在民生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呼声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不大与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并存,民生发展缺乏强力支撑。加快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与前提。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