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新思路——以上海科技大学地下空间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统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统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统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上海市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人口规模增加,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市民生活及生产所需,上海市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然而,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等,管理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相对较少,有关管理和规范的制度及实践研究也相对不成熟。

本文旨在探讨并研究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统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问题及可行性方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目标:1. 研究目标:深入了解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管理目标: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和规范,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提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管理。

3. 落地目标:制定、完善并推广应用相关政策和制度,促进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利用,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1.研究现状分析:构建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现状分析框架,以政策法规和规划、项目建设和管理等职能部门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定性分析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2.制度建设: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决策、咨询、审批、监督、矛盾处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系统:研究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案,从信息采集、处理、储存、运营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打造高效、安全、稳定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系统。

4.实践应用:针对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实际问题,提出完善和深化现有管理制度的建议,实现管理、服务、治理三个目标,以落实研究成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完整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报告。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2.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概述 (5)2.1 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7)2.2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的特点 (8)3.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8)3.1 国内现状分析 (10)3.2 国外案例研究 (11)4.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 (12)4.1 功能整合与优化 (13)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4.3 经济分析与投资策略 (16)4.4 技术支撑与安全管理 (18)5.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案例分析 (19)5.1 案例一 (21)5.1.1 项目背景 (22)5.1.2 开发模式与策略 (22)5.1.3 实施效果与评价 (24)5.2 案例二 (25)5.2.1 项目背景 (26)5.2.2 开发模式与策略 (27)5.2.3 实施效果与评价 (28)5.3 案例分析总结 (30)6. 结论与建议 (32)6.1 研究的结论 (33)6.2 对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 (34)6.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6)1. 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策略及案例分析,随着高校校园建设的不断升级和场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高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地下空间的现状和发展背景,并总结了高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其次,针对高校地下空间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且可行的开发利用策略,包括:功能定位、空间规划、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安全保障等方面。

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高校地下空间的具体开发利用方案,并分析了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校园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校园规划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占用地面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优化环境等优点,逐渐成为解决高校空间紧张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与扩建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与扩建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与扩建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与扩建中,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一、地下空间利用的意义与价值(500字)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接纳增长压力与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选择,其合理利用将使城市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1 城市交通压力与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地下空间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减轻地面道路交通负荷,提高交通效率。

1.2 地下空间利用的经济效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开发价值。

通过地下商业综合体、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同时,地下空间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3 地下空间利用与城市环境改善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将交通、商业等功能下沉,减少地面的噪音与污染。

通过地下绿化、空气净化等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扩建的需求分析(500字)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扩建是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规划和扩建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潜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并形成合理、高效的交通网络。

2.1 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

传统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规划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来缓解交通拥堵。

2.2 地下空间利用在轨道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地下空间利用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避免地面土地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与安全性。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上海国土资源32020·V ol.41·№.3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王寒梅,唐 杭,史玉金(上海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摘 要:上海长期面临国土空间资源紧约束,“向地下空间进军”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立足上海城市特点,为建设高品质城市地下空间,以科学人本、底线安全和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品质提升、精细管理与综合保障等方面,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0)03-0003-03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0.03.002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长期面临国土空间资源紧约束,主城区公共空间供给潜力不足等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空间资源,在现代城市管理与工程技术支撑下,理应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关键驱动力。

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地上地下统筹,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地下空间科学规划、有序利用、精细管理,将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真正打造成城市发展的新高地。

1 树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理念(1)以科学人本理念引领地下空间未来发展一是人本化,地下空间建设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功能布局、互联互通、环境营造、安全管理等方面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是安全化,上海是典型软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地质安全风险较大,且随着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大,风险也大大增加;另外,发生火灾、化学污染事故概率也很大。

今后需要以更高标准建设管理地下空间,更智能手段监测地下空间运营安全,提升城市韧性。

三是集约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永续性、不可逆性的特点,工程改造难度大。

必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减少空间资源浪费。

城市新建高校的停车问题及停车库设计研究

城市新建高校的停车问题及停车库设计研究

城市新建高校的停车问题及停车库设计研究摘要:从城市中高校停车问题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上海科技大学一期工程地下停车库工程为例,提出了地下停车库道路系统的设置,地下空间道路系统承载地面校园整个交通功能,确定了地下停车库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并对地下停车库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下停车库;地下道路系统;高校停车1 背景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国际化、高层次、高标准为特征的新型大学建设项目,其定位是“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和人们不断赋予校园新的要求和期盼,如增加校园内公共开放空间、共享校园绿地及景观休闲空间、便捷、环保、可持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

校园内停车功能也不再是单一功能的需求,而是需要考虑如何使各种校园活动更加协调发展。

2 现状问题分析近年城市中高校的停车难、停车效率低,以及校园内部人车混行,多种交通功能流线穿插以及由此带来的校园安全、管理、环境等问题日益凸现,高校内部的停车道路系统运行状况较为严峻。

这不仅由于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出行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密度以及私家车保有量的逐年大幅递增,还与校园内停车方案设计本身息息相关。

因此,校园内停车库道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已然成为城市新建高校项目需要做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有高校内部的停车流线,多将停车位分散地分布于校内地面各条道路上,总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占道停车等问题突出,导致校园地面拥挤、交通混乱等现象的产生,影响了校园秩序与景观的同时,也无法对师生及社会人员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从而给百年校园工程带来环境隐患。

那么,在新建高校项目中规划地下停车库道路系统的需求应运而生,意旨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停车问题、增加地面绿化景观、改善校园环境品质从而提升校园整体风貌。

3 项目概况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地下停车库工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浦东科技园的上海科技大学内。

校区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模约15万平方米,设地下一层,埋深约7米。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探讨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探讨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探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动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上海国际化城市进程的推动,上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土地资源受到限制,同时,随着上海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提高,上海市政府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一步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还将不断地逐步提升。

未来的城市应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充分协调,安全、清洁和高效的城市。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环保、高效的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应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的核心之一。

理论研究和长期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城市发展空间。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结构优化、系统整合,科技引领、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也相当完善。

政府根据各自的管辖领域各负其责,不仅法律法规里有详细的规定,而且管理体制和机制合理可行,形成了适合本国特色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系,同时管理手段也表现出多样化。

我国大陆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普遍较晚,管理相对滞后。

截至目前,从国家层面,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没有法律的界定和保障,最有权威的仅是建设部的一部行政法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法律效率较低。

深圳市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不算太大,但已经探索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例》(草案),海口市也制定了政府规章《海口市地下管理经营管理办法》。

上海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却相当滞后,不仅没有一部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来保障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而且管理体制不顺,机制缺乏,规划不统一,管理手段落后,与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为此,顺应时势,抓紧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应成为上海市政府近期急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效率的迫切要求。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
校区为例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2006(000)0z2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的扩张与合并,新建校区或大学城的规划建设速度加快,校园内部交通、校区间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和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
闵行校区为例,通过分析校园空间布局和校区师生出行特征,研究校园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性,以绿色交通为理念,探讨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
【相关文献】
1.基于AHP法的大学校园绿地总体景观评价——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J], 汪婷;刘惠锋;傅德亮
2.校园规划视角下的文脉传承规划策略-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规划为例 [J],
郭子成;甄玮
3."超大型"高校校园内部交通安全问题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 [J], 范佳山
4.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研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 [J], 章许灏;钟石泉
5.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 [J],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第60卷第1期2024年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60 No. 1January,2024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马晨骁1,3,董蕴豪2,3,彭芳乐2,3(1.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3.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上海200092)[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

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

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

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关键词]站域地下公共空间时空发展规律布局结构连通模式上海市[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24)01-0009-11Ma Chenxiao, Dong Yunhao, Peng Fangle. Development rules of metro-led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ity[J].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4, 60(1): 0009-0019.0 引言站域地下公共空间是指与地下轨交站点互连互通的地下公共活动系统(蒋巧璐和刘堃, 2016;吴云涛和翁季, 2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 为 混 合 交通 模 式 ,导 致传 统 校 园 交通 模 式 呈现 以 下 上海 科 技 大学 地 下 空 间规 划 ,提 出大 学校 园交 通规 划 新
特征 : 交通 事故频 发 ,师生 交通安 全得 不到 保障 ;
( 2 )校 园停 车 大量 占 用 地 面 空 间 ,校 园 慢 行 空 间、 绿化 空 间大 幅 占用 ,校 园内部环 境 品质难 以得到 保证 ;
HUANG P i n g
( S h a n g h a i Mu n i c i p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Gr o u p ) C o . , L t d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h i n a )
Ke y wo r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 U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 Un d e r g r o U n d c i r c l e r o a d
Ne w I de a s o f Ca m pus Tr a ns po r t a t i o n Pl a nni ng
・ --- -- -— —
Ex a m pl e o f S ha ng ha i Te c h Uni ve r s i t y Unde r g r o und Pl a nn i n g


大学校 园综合交通规 划研 究新思路 以上海科技大学地下 空间规划为例
口 黄 平 ( 上 海市政工程设计研 究总院 ( 集团)有限公 司,上 海
摘 2 0 0 0 9 2 )
要 :随着城 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大学校园交通特征也 以慢行交通为主逐渐转换为
混 合 交通模 式 ,机动 车交 通越 来越 多 的 占用公 共 空 间 ,校 园地 面交通 环 境 恶劣 ,交通 安全得 不 到保 障 。
v e h i c l e s , t o i mp r o v e t r a n s p o r t e ic f i e n c y ,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q u a l i y. t
Ab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r a p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i t y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me c h a n i z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a mp us t r a i c f t r a n s l a t e d f r o m s l o w t r a ic f t o mi x e d t r a ic f . Mo r e a n d mo r e v e h i c 1 e O c c u p i e s p u b l i c s p a c e ;g r o u n d e n vi r o n me n t a n d t r a i c f s a f e t y a r e n o t g u a r a n t e e d . Th e r e f o r e ,t a k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h a n g h a i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Un i v e r s i t y a s a n e x a mpl e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n e w i d e a s t h r o u g h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t o s o l v e t h e c o n l f i c t b e t we e n p e d e s t r i a n a n d
思路 。通过 地 下 空 间 整体 开 发 ,打 造 地 下 交通 系 统 ,解
( 1 )校 园地 面 空 间人车 混 行 、机 非 混 行 严 重 ,校 园 决人车 矛 盾 ,提 高交 通效 率 ,提 升地 面环 境 品质 。
1 研究背景
目前 ,随 着 城 市 机 动化 的 发 展 ,大 学 校 园机 动 车 交
问题 ,但 地 下 空 间利 用 分 散 ,机 动 车 交通 不 成 系 统 ,交
通 效率 低下 。
为 系 统性 解决 传统 校 园交 通模 式所 产生 的现 实 问题 ,
通 出行 比 重越 来 越 大 ,交 通特 征 也 以慢 行 交 通 为主 逐 渐 本文 参 照 国 内外 城 市核 心 地 区 地下 空 间开 发案 例 ,结 合
为此 ,以上海科技大学建设为例 ,提 出通过地下空 间解决人车矛盾 、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地面环境品
质 的新 思路 。 关键 词 :综合 交通 规划 ;地 下空 间规 划 ;地 下环 路
中图分类号 : U 4 9 1
文献标识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4 0 0 ( 2 0 1 3 ) 1 2 . 0 0 8 7 —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