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基本规律2.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3fb0ca9ec3d5bbfd0a7443.png)
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人。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之中,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当作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
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
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时,课堂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
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
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
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
如当教师在做物理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
知觉选择性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二)

2、形重错觉 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 3、大小错觉 初升或降落时的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好像总比它们在 我们头顶上时要大些。这种错觉的产生是因为初升 或降落时的太阳和月亮是和树木、房屋相比较的, 而头顶上的太阳和月亮是同辽阔的天空来比较的。
4、方位错觉 在海上飞行时,由于水天连成一片,失去了自然环 境视觉参考标志,飞行员很容易产生“倒飞视觉”。 这时飞行员要靠仪表来判定飞机的状态,否则会造 成倒飞入海的事故。 5、运动错觉 下车后一段时间,如果躺在床上,还觉得床像车厢 一样在运动。 在桥上俯视桥下的流水,久而久之就好像身体和桥 在摇动。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就可以预测 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例如我们知道某 人热心、讲义气,那么就可以预测在紧急情况下他会挺身而 生、见义勇为;相反,我们知道另一个人自私、冷漠,那么 我们也可以预测在紧急情况下他会退避三舍甚至逃之夭夭。 (3)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某人的行为判断 他的职业;二是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识,例如对 于老师这一角色,认为他的行为标准应该是谈吐文雅,学识 渊博、仪表端庄等。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人们的感知觉是通过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的。
从感觉器官到大脑,传递的信息是被加工处理过的,这种信息加工可能是受到情感、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的感知觉存在着很多基本规律。
其中,感知觉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律:一、至少存在5种感官人们的感官器官至少分为五种,分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每种感官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来感知不同的刺激。
例如,视觉感知通过眼睛,听觉感知通过耳朵,触觉感知通过皮肤等。
二、对于同一刺激,不同人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语言、经验和情感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对于颜色的感知就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语言中,红色和橙色可能视为同一种颜色,而另一些语言则将红色和橙色视为不同的颜色。
三、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感知人们的感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的视觉可能会受到限制,虽然依然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但是其颜色和形状等信息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注意力和期望影响感知注意力和期望是人们感知觉的两个重要因素。
当人们集中注意力观察某个刺激时,他们的感知就会更加准确;而当期望和预知性的信息存在时,人们的感知也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当一切东西都被标榜为“无糖”的时候,很多人就可能会认为即使尝到了很甜的东西,其口感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五、大脑对于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人们的感知信息从感官器官传递到大脑,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加工处理。
到了大脑,感知信息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分析、组合和索引等操作。
这种加工过程使得人们的感知信息变得更加全面、有用、个性化和适应性。
心理学感知觉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训 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门事某种 特殊职业者身上与众不同得特别明显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现象。如从暗处到亮处,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就能看清屋内物
生活中的感知觉
胖人最好不要穿横条文衣服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人们将红/橙之类的颜色叫暖 色,把青类的颜色叫冷色。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观察窗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 始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实验过程
睡觉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
出现幻觉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强度对感觉刺激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知觉组织的基本规律

知觉组织的基本规律
知觉组织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和理解世界时所具备的一种组织性特点。
其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点:
1. 相似性规律:相似的感知刺激会被认为是属于同一类。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看起来或听起来相似的事物归为一类,从而形成一种相似性的组织。
2. 靠近性规律:靠得越近的感知刺激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
人们倾向于将距离相近的事物视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靠近性的组织。
3. 连续性规律:连续的感知刺激被认为是同一对象的一部分。
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将呈现连续性的视觉或听觉刺激组织成一种连续的形式,从而形成一种连续性的组织。
4. 封闭性规律:人们倾向于将具有完整形状的视觉或听觉刺激视为独立的单位。
封闭性规律使人们将感知刺激组织成闭合的形状,形成一种封闭性的组织。
5. 公共区域规律:位于相同空间区域的感知刺激被认为是同一种类别的。
人们倾向于将在相同空间区域内的感知刺激视为一类,并将其组织在一起。
这些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对感知刺激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理解。
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方式,从而改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2011年大纲]: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是衡量感觉的一个尺度。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要适宜外,刺激还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
如:手表、尘埃对人的刺激。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即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觉性就越高。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强度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
如:在原有100克重量中再加上1克,人们感觉不出它的变化,一定要加上3克或更多一些,人们才能觉察出前后的两种重量的差异。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而这种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早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果以I表示原初刺激的强度, I表示刺激强度的增加量,那么,在一定的范围内,则有如下关系式:II这就是韦伯定律。
K是个常数,当I的大小不同时, I 的大小也会不同。
作用:感觉性和感觉阈限的研究,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 认知、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人们对距离的知觉对旅游者的决策和行为既能产生消极的阻止作用,又能产 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阻止 作用
激励 作用
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1)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
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印象主要与三个因素有 关:时间、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常,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受下列三个因素的影响: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第二节 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学习的概念 二、学习什么 三、旅游者如何学习
一、学习的概念
S
O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向环节
行动环节
感觉器官 (眼、耳、 鼻、舌、身) 接触外界各 种信息
大脑联合作用 (判断、评价、 决策) 动机 记忆
反馈环节
学习过程
反应器官(肌 肉、腺体)产 生各种反应: 说话、行动、 使用器具
二、学习什么
1、旅游动机的学习 2、旅游态度的学习 3、旅游消费的学习
1、旅游动机的学习
心理学家们研究认为除了探索驱力外,影响人们旅游的许多动机如地位、焦虑、恐 惧、交往需要、成就、独立、自信和自尊等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从 家庭成员、朋友、熟人和其他帮助传输文化思想的人那里习得的。
第二章 认知、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一节 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二节 学习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一节 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知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心理定势 三、旅游条件的认知
一、知觉的基本规律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各部分和属 性的整体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以便产生
清晰的知觉。
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对象和背景是▁▁▁▁▁▁▁▁▁。
两个头还是花瓶?
是飞鸟还是鱼?
在视频中,最容易引起你的注意是 什么?为什么?
看一看: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活动性 对象与主体的关系
对象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分组讨论:
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举例说明哪 些方面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在板书时
要突出重点,使用粗线条、下划 线或者彩笔字。 给幼儿多提供能动的教具和模型, 声音抑扬顿挫,讲到重点内容时加重 语气,辅之以表情、手势,使之从其 他内容中突出出来。
尽量穿着宽松、大方得体的服装,避免奇 装异服,尽量不化妆或者化淡妆。
知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知觉的特性上
知觉的 选择性 知觉的 整体性
知觉的 特性
知觉的 理解性 知觉 的恒常 性
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分析:
● 重点:
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理解性
● 难点:
知觉的基本规律在幼儿教学及生活中的应 用
1、知觉的选择性
● 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我们的感觉器官 会从众多的刺激物中优先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
3.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并注意通过讲解联系
幼儿己有的知识经验。 4.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2.生活中与知觉的恒常性有关的例子有哪些? 3.幼儿知觉恒常性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时
在着装上
在内容上
所讲内容跟幼儿的实际生活、兴趣 相联系。
一段旋律
没有歌词,并且还只是一小节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 性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 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 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 整体性或组织性。
马 上 的 骑 士
黑(hai)喽,爱未完 Hello everyone
3、知觉的理解性
●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 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感知的事物进行 加工处理,并通过概念的形式把它们 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同一幅画,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像星星,有的 小朋友说像太阳?
因此经验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13还是B?
知觉对象所处的环境 言语的指导 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都会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 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有较大的作用。 ● 知觉对象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 知识经验在知觉对象的理解中也很重要。 ● 知觉的理解性还受人的情绪、动机、态度以及实
践活动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在今后的幼儿教学时应注意:
1.注意发挥言语对知觉对象的引导作用。 2.注意平时就积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