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知觉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 的主张强加于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二讲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同一个个体 的动机还因时而异
Page 21
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三类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目标行为 间接行为
需要一定产生 动机吗?
动机一定导致 行为吗?
刺激
需要
意向
愿望 驱动力
动机
行为
一种主观状态 需要多种多样 需要有时空变化 需要结构
Page 14
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奥德费的ERG理论
二、需求、动机与行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需成 要长 性
缺 要失 性 需
安全需要
Page 16
生理需要
主要观点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 即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
评价 与奖励
Page 4
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个 体 行 为 的 心 理 学 基 础
Page 5
理个 因性 的 素心
心理倾向
心理特征
需要、动机、 态度、兴趣、 理想、信念
能力、气质、 性格
社 因会 素心 理
社会知觉
价值观 角色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
2.2 2.3
关于人的理论
需要、动机与行为 价值观与动机各种各样 动机强度 动机方向性 动机的坚持性 个 体 行 为 模 式
Page 22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 行为 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 推动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 甚至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部积极 的行为所掩盖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 - 副本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 - 副本






归因理论的有趣发现——
a.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 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 素的影响。
b.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 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二、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第一印象作用 第一印象往往使认知者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对方。 2.晕轮效应 对象的某种特点或某种性质在认知者看来非常突出,以至 于掩盖了对其他特点和性质的认识,这种特点或性质便起 到了一种光环效应。 3.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前者指首先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后 者指最后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 4.定型效应 认知者对各种人形成的固定印象。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 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有时是知觉的歪 曲。
1.知觉者 • 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 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了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 影响。 • 影响知觉方面最相关的个人因素:兴趣爱好,需要, 动机,过去经验,态度和期望,等等。
第二节 知觉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关于 某一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外 部整体映象,这就是知觉。 一个人的知觉与客观现实可能差距很大。知觉对于组 织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 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一、归因理论 对人知觉不同于对无生命客体,如:桌椅、机器、建 筑物的知觉。无生命的物体没有信仰、动机和意愿, 而人类却有。当我们观察人时,总是试图对为什么他 以某种方式行动进行解释。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激励机制的含义:见书上P34。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激励变量、机体变量以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表示: Mn=( Bn-1 ,GO ) Bn=ƒ(P ,Mn) M——刺激变量,B——反映变量, GO ——组织目标; ƒ——行为函数;m——激励机制 思考(重点问题): 从激励机制的公式来看,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来判断事物属性。
01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02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整体行为特征。
03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
04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支配原因稳定性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 气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
不同的需要结构产生不同的动机结构: 动机强度的不同,形成优势动机和辅助动机。 优势动机引发行为。 事实上,人的行为受优势动机支配,辅助动机影响。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动机起作用。 行为分为三类: 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 这两者往往由优势动机引发。 间接行为: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指人们在同一时刻总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对象),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背景)。背景和对象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换。

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行为分析

有礼貌旳 唯物旳 容忍
–6。以己度人
• 以己度人也叫投射,就是将自己旳感觉、倾向或动 机投影到你对别人旳判断之中,即以你自己所具有 旳品质来看其他人,以为他们也具有这些品质。尤 其是当知觉者本身有某些不良品质而自己又没有意 识到旳情况下尤其如此。
–例如,一种管理人员可能被即将到来旳组织改革谣言 吓坏了,于是将别人看旳比自己更害怕组织改革;具 有悲观个性特征旳人,例如懒散、吝啬、顽固、办事 无条例等,往往以为别人比自己在这些方面更严重。
–其次,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两种效应旳主动作用。讲话、 办事、接触人、做详细工作,要善始善终,不能使人感觉 “无头无尾”、“虎头蛇尾”、“蛇头龙尾”。
–4。知觉防御
•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旳信息会视而不见或 加以歪曲,以到达防御旳目旳。
–当知觉者发觉被知觉对象与自己已经有旳定型模式不 相符合时,便会经过抹去被知觉对象中那些与模式不 相符旳部分,从而对被观察对象加以歪曲。
(二)社会知觉旳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一种人在同别人首次接触时所形成 旳最初印象。它是一种人经过对别人旳外部特征旳感知,进而取得对 他旳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旳认识,最终形成有关这个人旳印象。 对某人旳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后来一系列行为旳 解释。
(1)主动作用 第一种五分钟 “新官上任三把火”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旳刻板印象
编号
美国人
1 2 3
• 民主旳 平旳
4 5

天真旳
6 • 乐观旳
7 8
式旳
9•
10
11 •
友善旳 热情旳
12
善旳
13
14 • 进取旳

组织行为学 重点(2)

组织行为学 重点(2)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导论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行为知觉定义: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具备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整体性的四个规律:连续性规律:将对象看成是有连续性的事物的倾向。

组成字母X的形状。

接近性规律: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易被作为整体来感知。

看成一个三点和一个四点。

封闭性规律:视野中的封闭的曲线容易组成图形。

一个三角形没有完成封闭。

相似性规律:视野中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一排空心圆和一排实心圆,竖着看更加舒服。

2,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知觉者在知觉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挑选知觉对象,也称为只觉得相对性,即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相对的。

3,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4,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发生变化。

错觉的定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产生错觉的原因主要有知觉者生理和心里的状况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人际知觉的常见偏差: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是指知觉者最初得到的信息,对于知觉的形成具有强烈影响。

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形成的整体印象或评价,受到个体某一种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力,外貌)而普遍偏高或偏低的影响。

近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交往环境中,时间上离知觉最近的,也就是最近的信息,容易给人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对认知和评价有着较大的影响。

定型效应:刻板效应,指对某人进行知觉时,可能会依据一些明显得特征,对某人进行归类(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国籍、职业、所属组织、所属宗教)根据这群人已有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某人的依据。

投射: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 学—
引例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分析个体的人在社会和组织环境中形成的心理行为系统, 包括个体的感知、价值观、人格结构、思想情感、行为 规律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意义。
第一节
个体感知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感知 括了所有通过感官产生的感知事物的心理过程。 感知心理过程主要分为感觉过程和认知过程。
韦纳模式
人们将自己的成功与市白龟因哪种因素,对其情 绪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颇大。
归 内因 因 因素 因素 能 力 积 极 性 力 因 能 力 情 绪 自 力 影 响 成 功 失 败 能 力 内
第一节
二、认知
个体感知
3、社会认知
(4)社会认知失真的主要原因:
A第一印象作用 B光环效应 C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D定型作用(成见) E行为者—观察者效应 行为者— F自我粉饰性偏见
满足 个体需要 紧张 计划 现实检验 不满足 新需要
第二节
二、自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自我心理过程的内容
(1)自我识别 (2)自我自觉 (3)自我评价 (4)自我认同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1、超我心理过程的本质与构成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的心理过程。 超我的结构:
理想 超我 良心 道德原则 惩抑罪恶邪念 理想原则 追求至善至美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超我心理过程的超越原则
(1)超越快乐原则 (2)超越现实原则 (3)超越历史 (4)超越有限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
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
整体的过程。
十一口 吉
(2)选择性
人总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成
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当成背景,有选择地知觉
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
由于感官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众多
情却是轻松的。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周久耕--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需要和动机
符合认知者动机,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往
往成为认知对象与注意中心。
打油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此乃皇家瑞气。”


财主:“再下三年何妨?”
乞丐:“放你娘的狗屁!”
附:经典误会

时,作用于运动分析器所产生的头部、四肢、 言语器官和眼球运动的感觉。
(2)内部感觉-平衡觉

平衡觉,也称静觉。由身体的重力方向和运动
速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如超重、失重 眩晕 等。
体验“飞”
失重
神舟号
(2)内部感觉-内脏觉

内脏觉是内脏各器官的异常变化作
用于内脏分析器所产生的饱胀、饥
饿、恶心、呕吐、便意、头痛等感
蒙山蜂人--王玉山
上身蜜蜂重量达 40公斤,约37万 只蜜蜂上身。被 称为“世界第一 养蜂奇人 ” 。 品牌:蒙山蜂人
视(色)觉异常
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可分为: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
男:外祖父色盲 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
色觉测试图
(1)外部感觉-听觉
1、 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 “小心肝!” 病人微笑道:“小宝贝。”

2.民:军中有军妓吗?
军:有呀,没有军纪怎么行! 民:真的!要付钱吗?

军 : 这还要什么钱呀,我们的军纪都是统一由上面传
下来的。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3、知识和经验
认知者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认知对象会
集中于他感兴趣的。

附:男女兴趣爱好不同,认知不同。
男人逛街是有目的的,进了商店,直奔主题,
需要什么,买了就走,绝不愿在商店多逗留一会
儿;而女人逛街不一定有明确的目标,不管什么
是服装、家具,还是小摆设、花草,女人都会喜
欢,到处看看,随手摸摸。也许逛了一天,没有 任何收获,虽然是拖着疲倦的双腿回到家,但心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三>对自我的知觉 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与自我意 识密切相关、可以自我调节的一种特殊的知觉。 消极的自我意识:从个人利益考虑需要的满足 积极的自我意识:从社会利益考虑需要的满足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四>角色知觉 将某一角色与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联系起来。

们来说是充满着危险的。因此,当陌生人相遇
时,如果双方都怀着善意,便伸出一只手来,
手心向前,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石头或武
器,走近之后,两人互相摸摸右手,以示友好。 这样沿袭下来,便成为今天人们表示友好的握 手。
哼,有什么了不起
(3)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并非指说话内容,而是指说话的 音量、语调、节奏等特征。人们通过言语表 情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其准确性往往与通 过面部表情的判断一样。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个体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地讲,
“知”就是认知,如感觉、知觉、记忆、思
维和想象都属于人的认知活动;“情”就是
人的情感,是由认知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
种态度的体验;“意”就是意志,是由认知的 支持和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 障碍和外部的困难而坚持实现目的的过程。
外交官:礼貌、善于言谈、脑子灵活、有幽默 感、 教师:仪表端庄、学识渊博、谈吐文雅 商人:善于推销、斤斤计较、唯利是图


领导者:善于表现、勇于创新、喜好指导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1、兴趣和爱好
个体往往把他不感兴趣的事物排除掉,
一、感觉与知觉 个体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物质(自然)知觉 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一)感

1.感觉的含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感觉类型:*

按信息的来源,可分为: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1)外部感觉-味觉

味觉是能溶于水和唾液中的有味道
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分析器时产生
的酸甜、苦、咸等感觉
味道好极了
(1)外部感觉-肤觉

肤觉是物体的机械特性、温度特性、
电的特性,作用于相应的外周感受
器时产生的触觉、压觉、冷觉、温
觉、痛觉等感觉
真疼
(2)内部感觉-运动觉

运动觉,简称动觉。是人的运动器官肌肉运动
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
天下无贼之防偷秘笈

“出门在外要小心,书包放在胸前上,手机勿
别在腰间,挤挤撞撞要注意,物品随时要查看,
乘车少站门口边,车上不要打瞌睡,现金不能
往外露,以上几点要牢记。”
附:提醒别人有小偷的方法:

1.小偷在下手前一定会环顾四周,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可 疑人物你就可以选择一定盯着他看,并让他注意到你一直 在看着他。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按普通人的听觉 4 0 -6 0 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1 0 0 -1 2 0 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 时致聋。

分贝值每上升 10 ,表示音量增加 10 倍 。 听觉接受10%以上的信息。
(1)外部感觉-嗅觉

嗅觉有气味的挥发性的物质微粒作
用于嗅分析器时产生的香、臭等感
分别做了两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
临时请来一位研究生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 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的学生介绍这位研 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 班学生介绍的情况除了将“热情”换成“冷漠”之外,
其余各项都相同。

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
亲密攀谈;另一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 淡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 响到整体的印象。



二、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是对社会对象 的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包络对他人的 知觉、人际关系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一>对他人的知觉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言语表情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1)面部表情
它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习惯部分。相
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相同的情绪状态,全人类具 有高度的一致性。
面部表情-微笑
面部表情-忧郁
面部表情-忧郁
面部表情-惊讶
(2)身段表情 即姿势和体态,它可显示个体的情
绪状态。其中双手姿势是最为敏感
的。
我冤枉
附:握手的来源

史前时期,人类的祖先以打猎为生,世界对他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二>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 觉。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和他他关系认知。 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知为自他认知;对他 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为他他认知。


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 与知觉过程。 管理人员要与职工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通过 友好的人际知觉,建立相应的关系和情感,这 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测验
一日中午在餐厅排队买饭,12点整,餐厅开
始卖饭,其余窗口全都打开并且卖饭,而唯独
你所排队的窗口没有动静,你如何想?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5、情绪
认知者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倾向于给他
人赋予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
反之,则用消极的目光知觉他人。
附:东方式的嫉妒1

有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 你的任何一个愿望,但前题就是你的邻居会得 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
的刺激中作必要的取舍。

「鸡尾酒会现象」(cocktail-party phenomenon):
在闹哄哄的鸡尾酒会场地里,对于周边的声音你
可能听而不闻,但是却能听到他人谈到自己的名 字!


见微知著、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书法爱好者与绘画爱好者逛字画店
这是谁?
(4)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总是用过去的经
验对其加以解释。
知觉的理解性
是看 什一 么看 图, ?右 侧
3.知觉的种类*
物质(自然)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
(1)物质知觉—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
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1)物质知觉—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可根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的变化 及生物钟来感知。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引 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
(1)物质知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叫运动 知觉。 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
(2)社会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