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5《面临挑战的中国》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5.5面临挑战的中国课件(第1课时).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5.5面临挑战的中国课件(第1课时).

2、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江南古镇
西塘
乌镇
28
江南古镇
南浔
松江
29
30
3、国际贸易频繁。
观察图5-59、5-60.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 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1
中西的对比
英国对中国 茶叶的需求量变化表
1720年 1800年 181600千克 10442000千克
4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能不能说 说14—18世纪西方国家发生了哪些重 大的事件和变化?
当西方正发生了这些翻天覆地的 变化的时候,在东方的古老中国正处 于何时?
5
最后的盛 世
——明清前 期
6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
1、商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 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 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 园,曹家三多堂等等.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 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还国债.晋商的 经济实力,可以从这个事情反映出来.中国第一家票 号——“日升昌”,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却开创 了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 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11
皇太极
1、顺治
2、康熙
3、雍正
4、乾隆
5、嘉庆
6、道光
7、咸丰
8、同治
9、光绪
10、宣统
12
康 乾 盛 世

面临挑战的中国PPT课件

面临挑战的中国PPT课件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 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织业发达, 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再来织布, 没有一刻空闲。
松江园
黄道婆墓
感谢聆听,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成一篇山花烂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八下人教版社会与历史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八下人教版社会与历史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中俄尼布楚条约》——一个平等的 条约 清政府在领土方面作了重大让步,将 尼布楚及其以西直至贝加尔湖原属中 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以换取俄军撤 出雅克萨。并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 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 中国的领土。
清朝时候的中国幅员辽阔广大,西起 巴勒喀什湖和葱岭,东至鄂霍次克海 和库页岛,北抵漠北和外兴安岭,西 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南有西沙和南沙 群岛,东南到台湾诸岛屿,基本上奠 定了今天的中国疆域版图。
联系课本P45-47页、资料P14-15页内容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记述明代历史 的纪传体史书,始纂于康熙十八年 (1679年),乾隆四年(1739年)保 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撰成。 “耀兵异域”中的“异域”指外国。
《殊域周咨录》,明代严从简撰,详 述国内各族和各国的道里、山川、风 俗和物产,是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史和 少数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 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 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 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展很快,除了满 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 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 “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看课本P34的表格,与此表格相关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 ①表1和表2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 中怎样的特点?(或:表格中的数据说明 了什么?) 答: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非常大,并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 位,在世界市场中居于前列。
课本P37页 清朝疆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比较 ①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 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②不同点:清 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 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 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 围缩小。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设置的直 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 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do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do

1 2
中人增曲图 国口长线
5 . 4
1 0
( 人 亿)
4 . 1
2 . 1
1764年
1840年
1949年
1982年 1995年
(1)1949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 (2)1949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3)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
(4)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3倍,达到12.2亿。
第一课时 最后的盛世
第二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课时 专制帝国 第四课时 来自海上的挑战
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 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 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光的隧道,回到600多 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推翻了元朝 的统治。1644年,明朝也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中倾覆,来自山 海关外的清军击败农民军,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逐步 统一中国。 朱元璋(1328-1398),名重八,又名兴宗,
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 农家庭,小时候曾在直觉寺作过和尚,1352年 (元至正十二年)参加嚎州郭子兴部红巾军。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韩林儿在毫称帝时封他 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 官冯国胜、李善长等为他出谋划策,勇猛善战的 常遇春、胡大海等都来投奔他。1356年(元至十六年)攻下集庆(今 江苏南京),废除了元朝的一些苛政,命请将屯田。后来又接受了朱 开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工业自己的势力。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提出“驱逐胡虏,恢 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1368年正月,北伐进占 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1368年1月23日(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 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第3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面临挑战的中国》(第3课时)word教案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三课时专制帝国课例分析:14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很快。

17、18世纪,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进入了明清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在世界性的工业文明大潮中,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学习明清时期封建的专制统治,感悟封建专制制度的衰弱与腐朽,由此认识危机及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对西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改革等已经有所涉略及了解。

对于明清经济的发展,在“最后的盛世”中也有所了解,同时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学习,对明清时期统治者的统治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具体的专制体现在哪些方面却不了解,因此,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学生有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知道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

2.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防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辨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与腐败,初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并体会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

教学难点:学会辨证地看中国社会,体会盛世背后的危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资料,包括“厂卫”特务机构、八股文、牌坊、“文字狱”等。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回忆电视剧《还珠格格》情节,小燕子从小就是个孤儿,她的父母因何被乾隆皇帝给杀害了?(设计意图:这部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也为学生所熟悉,用此来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导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文字狱”,自然地引出主题——专制帝国。

最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精品版

最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精品版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精品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课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二、本课结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从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等方面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繁荣以及繁荣背后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把握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进行比较。

明清统治者对海外探索的展示明清盛世景最后的盛世(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明清统治者处理民族专制帝国(政明清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来自海上的挑战暗示出古老中国开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等方面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的繁荣以及繁荣背后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难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

五、教学法分析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再加上对学生认知活动规律的认识以及学生、教师在课堂地位中的正确定位,我准备在教学中融入以下几类教学方法:1、快乐教学,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使融洽的气氛贯穿始终,也让愉悦的心境保持始终。

【初中历史】面临挑战的中国PPT课件 人教版

【初中历史】面临挑战的中国PPT课件 人教版

1368年,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推翻了元朝 的统治。1644年,明朝也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中倾覆,来自山 海关外的清军击败农民军,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逐步 统一中国。 朱元璋(1328-1398),名重八,又名兴宗,
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 农家庭,小时候曾在直觉寺作过和尚,1352年 (元至正十二年)参加嚎州郭子兴部红巾军。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韩林儿在毫称帝时封他 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 官冯国胜、李善长等为他出谋划策,勇猛善战的 常遇春、胡大海等都来投奔他。1356年(元至十六年)攻下集庆(今 江苏南京),废除了元朝的一些苛政,命请将屯田。后来又接受了朱 开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工业自己的势力。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提出“驱逐胡虏,恢 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1368年正月,北伐进占 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1368年1月23日(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 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 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织业发达, 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再来织布, 没有一刻空闲。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学习指导 P35—38
•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分别是什么?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分别是什么?
• 明朝大修长城的边防政策 明朝大修长城的边防政策 • 清代修庙的怀柔政策 清代修庙的怀柔政策 • 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 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 点? • 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 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 怀柔”的民族政策、 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 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专制帝国》学习指导 P38—41 专制帝国》
• 专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专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 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 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 统治者为什么要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 统治者为什么要修建贞节牌坊、 俗文化? 俗文化?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专制统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的态度如何? 的态度如何?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顺从 统治者的意志? 统治者的意志?”
《专制帝国》学习指导 P38—41 专制帝国》
• 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 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 • 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 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依然维持着君主 专制的政治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 专制的政治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 逐渐趋于落后。 逐渐趋于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对当时的生 产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找 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如果 失业,则“衣食无所”。 材料三 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对所得报酬不满,要求 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 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 倍工资雇佣他。
人口 5987万 6660万 14341万 3亿 4.12亿
材料一:自明代中期开始,浙江许多地方出现了改田(种植 粮食作物)为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棉、麻、桑、茶、 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杭嘉湖一带 成为全国蚕桑生产中心地区,收入超过种稻,出现了买卖桑 苗的市场,桑基农业开始形成。
材料二:宋代有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是指苏州 和湖州。到了明清时候,民间又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湖广”是湖南、湖北等地。
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时期 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BACK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 “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 “机户”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织机, 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 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最后的盛世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一 变 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时间
明 清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时 明永乐元年(1403年) 期 人 清乾隆六年(1741年) 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表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看表思考: 1、白银的大量流入, 说明了我国当时的经 济情况怎么样?
2、当时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 家?人口最多经济实 力又强,按理说应是 最大的市场,为什么 进口的商品那么少?
当时的西 方发生了 哪些变化?
BACK
为什么服务性行业益兴盛? 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风俗产生何种影响?
“我常观察天下大势,大概某地奢侈,当地百姓的生 活就过得好,某地节俭,当地百姓的生活就艰难。 吴越的百姓生活的好,主要的原因是风俗奢侈而从事 工商业的人多。”
你觉得这段话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最后的盛世 ——明、清(前期)
夕阳无限好
中国仍然是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男耕女织是当 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只是近黄昏
——为什么?
徽商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 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 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 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 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 百年。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 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 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 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