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它具有文化体系的开放性、文化内容的互动性、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以及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的特点。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为我国文化建设创造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我们需要在充分认识、研究网络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发展网络文化,造就一批网络人才的同时,丰富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不断进步。

一、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有的严重不足(一)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高可控性及其内容的多元性,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规范在其中并无法一如既往地出现促进作用,即使充分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也离不开互联网使用者的个人素养,由此便往往并使步入互联网的使用者自觉不自觉地产生道德缺失的意识与犯罪行为。

网络使用者的身份在网络空间中的虚拟化,藏身Briouze的真实身份,使传播者不必分担适当的社会责任,从而违背道德规范的犯罪行为难以监督和掌控。

网络使用者违背道德规范的犯罪行为主要包含网络黑客、散播谣言、传播色情、上载病毒等。

(二)文化的社会风险增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及其高可控性,在经济繁荣我国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减小了文化的社会风险。

一方面,人们的思想领域,呈现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进一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另一方面,互联网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同时增添了对我国国民尤其就是当代青年民族认同感的弱化。

我国国民尤其就是当代青年盲目地青睐西方文化,从非常大程度上发生改变了自己对本国文化的尊重,从而弱化了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三)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增多网络给我们提供更多了便捷,在网上可以看见大量的书刊、杂志、资料、音乐、电影,大多数的都就是免费的,没缴付版权费和,尤其就是近几年随着视频网站的蓬勃发展,就牵涉了更多的版权问题。

我国网络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网络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网络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互联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强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网络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生产生活、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政治民主以及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

然而,由网络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网络新兴国家尤其严重。

加强、健全和改进网络行业管理,是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与呼声,是我国国家治理、社会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

近年来,我国网络行业管理的基本体系已经形成,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我国的网络行业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网络行业管理法规缺乏统筹规划,层级较低。

在互联网立法方面,我国各级立法机构出台的与互联网有关的法律、规章、政策多达120多件,但直接涉及网络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较少,相关的法规分布零散,缺乏关联性与衔接性,整个互联网立法体系缺乏统筹与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而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只有为数很少的10余部属于国家层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他绝大多数属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层级低的直接后果是法律效力低,适用范围有限,尤其是地方性法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效力范围仅限于本地区,直接影响实施的效果。

此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规章设定行政处罚受到严格限制。

部门规章设定的处罚主要是警告和少量的罚款,不足以震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行业管理部门多头,统筹协调机制难以实施。

按照互联网法律法规、各有关部门的规定以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有众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涉及网络行业管理,包括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专项内容主管部门、前置审批部门、公益性互联单位主管部门、企业登记主管部门,等等。

监管机构之间的权限和职责划分不清晰,往往会导致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责任推诿和利益争夺。

虽然2022年5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挂牌使得我国互联网“政出多门”的多头管理体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但如何统筹协调互联网络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互联网络行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网7小时以上的 占比 9 % 。对 比 2 o 0 7年统计 的
“ 网络舆情” 就是广大网民通 过网络渠道 , 对某一 事件的情感、 态度 、 意见 、 观点的集合。 “ 大学生 网络舆情 ” , 相对其他 “ 舆情 ” , 有其
组成要件, 一是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 ; 二是舆情的 载体 是新 闻评 论 、 B B S 、 博客、 聚合新 闻( R S S ) 、 微 博、 微信等网络媒介 ; 三是舆情的客体是社会热点 或影 响学生 自身 利 益 的 事 件 ; 四 是 舆情 的 传 达 是 大学 生意见 或情感 的 表达 、 宣 泄 。 因此 “ 大学 生 网 络舆情 ” , 就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 , 对 自己关
心 的社会公 共事 务特 别是 校 园公 共事 务 发 表 的情 绪、 态度和 意见 的集合 。 ( 二) 大 学生 网络 舆情 的特 点 为 了了解 高 校 大 学 生 网络 舆 情 的特 点 , 笔 者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2一l O
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1 1 . 6小时 , 大学 生上网时
据统计 , 中国 网民数量 2 0 1 2年 底 已达 5 . 6 4
亿, 2 0 1 5 年将超 8 亿, 网络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 。而 大学 生 作 为 知 识 层 次 较 高 、 善 于接 受 新 事 物的群 体 , 历来 是 网 民 的 主力 军 和 网络 文化 的重 要参 与者 。在 泉州 三所 高 校 抽样 调 查统 计 也证 实
第3 2卷第 3期
V0 1 . 3 2 . N0 . 3

攀枝花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a n z h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旨在打造有序的市场竞争,高效控制有害的、低俗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

如今,文化市场涵盖了娱乐业、广告业、艺术品、文艺演出、广播电视等多个方面产业。

面对规模宏大的文化市场,落实好综合执法工作利于完善城市文化市场体系。

下面,将详细阐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解决对策如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中呈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缺乏健全的综合执法体制和管理规章,机构膨胀、交叉执法现象屡见不鲜,大大降低了执法效率。

同时,综合执法中隶属关系不够清晰,“管办”不分问题相对严峻。

加之,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偏低,阻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结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现况,要积极解决综合执法中的难题。

一、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有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执法体制,能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变得更专业化、程序化、效能化、规范化。

为促进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综合执法履职能力,要对综合执法体制内容进行细化。

细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中有关事项时,应明确要安排好执法主体,由执法主体负责组织开展执法工作。

执法中,明确执法主体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则和工作要求。

此外,对综合执法体制进行完善时,要重视构建起协同机制,明确由文化部门、旅游部门等多个部门协同完成综合执法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执法履职能力。

另外,对综合执法体制内容进行完善时,要明确细致划分权责,各个部门依法履行版权、新闻出版、旅游、各级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日常监管工作,以分管形式高效执法。

同时,要在综合执法体制中明确具体的执法程序。

期间,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效率与便民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执法程序,明确界定执法检查中要先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再根据经营活动制定《文化执法现场检查记录》,依据记录内容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执法工作。

在综合执法体制中,还要注意完善案件的管辖、受理、移送、督办等执法工作程序,以保证综合执法人员能依法办事,从根本上杜绝办错案等问题,显著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四) 网上舆 情研 判处理 和舆论 引导 能力 不强
网上舆 论形 势发展 变化很 快 , 网上 热 点 不 断 出 现 , 面 对 万 余 家 网 站 和 日益 增 多 的 网 民 数 量 ,临 夏 和 甘 南 州 网 络 工 作 部 门和工 作 人员 在 网上舆 情 的收 集 、 分析、 研 判 能 力不是 很 强 , 还 不 能 很 好 地 把 握 有 关 本 地 区 的 舆 情 ,尤 其 是 不 能 很 好 的 根 据舆情 分析事 态苗头 , 及时应 对 。 要 做 好 网上 舆 情 研 判 处 理 以 及 引 导好 网络 舆论 , 除加 强 监管 和巡 查 、 把 握 网络 舆 情外 , 还 需要 一 支有 力 的网 络评论 员 队伍 进行 及 时有 效 的舆 论 引导 ,
临 夏 和 甘 南 新 闻 网站 对 广 大 网 民 的 吸 引 力 ,这 样 有 关 少 数 民

甘 肃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网 络 文 化 存 在 的 问 题
( 一) 网上有害 信息 时有 出现 , 网 络 信 息 安 全 形 势 严 峻
族地 区 民生 问题 的报 道 和讨论 就 引不起 广 大 网 民的关 注 , 难 以形成 集聚效 应 ,从 而影 响甘肃 少数 民族地 区网络 文化 影响
理论前 沿 2 0 1 3 年第1 1 期
甘肃 少数 民旗 地 区 网络 文化 存在 的 问题及 对 策
魏 学宏
( 甘肃 省社会 科学 院信息 化研究 所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 摘 要 l 甘 肃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网络 文 化 有 害信 息 时 有 出现 , 网络信 息安全 不容低 估 , 网络 文 化 阵 地 影 响 力 和 竞 争 力 相 对 较 弱 , 难 以 形 成 集 聚 效 应 , 网上 舆 情 研 判 处 理 和 舆 论 引 导 能 力 不 强 都 影 响 着 网络 文 化 的 安 全 。 运 用 法律 手 段 严 惩 危 害 网 络 文 化 安 全 的 行 为, 做 大做 强 网站 , 建 设 网络 文化 安 全 预 警 机 制 与 处 理 平 台 , 组 织 网 站 工 作 人 员进 行 业 务 培 训 则 是 安 全视 角 下 的 甘 肃 少数 民 族 地

浅谈数字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数字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创新论坛浅谈数字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杨小娟(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四川内江641000)一、前言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以人民大众为基础的群众文化建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民群众已不满足于当前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单一的传统形式的群文活动,他们需要能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能及时获取群文信息,上传、发布自己的创作作品,获得及时的线上学习和指导,利用大数据方便高效使用身边的和不在身边的群众文化资源,也期待能充分利用传统元素、科技元素相结合的互动体验空间等。

同样,致力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基层文化单位也希望通过丰富活动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便于提前了解群众意愿、及时得到反馈、改良群文服务内容与方式、优化各类群文活动等。

如此一来,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数字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情况,软、硬件都还远远不能达到人民的期许,主要体现在:(一)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虽然目前的大环境提出重视大众文化的发展、重视群文创作、大力支持艺术普及,实际上资金落实很困难,各类创作活动缺少经费的保障很难进行,持续下去更是难上加难;群文活动组织起来也非常的困难,从而传统文化很难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后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将时间花费在网络世界中,却不愿意去接触学习各类传统的戏曲、手艺等,各类群文队伍已经趋于老龄化,时常会出现因某一位年长队员身体不适等原因影响活动进程与效果,也存在一些手艺没有传承人而渐渐被人们忘却的情况。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城的应用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带来深刻影响。

本文基于网络社会不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真空地带,阐述了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政;问题;对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比如黄色信息污染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等,都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都需要网络思政工作及时有效强力介入。

一、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概括起来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思政工作网络化意识薄弱且网站建设不足。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中,上网赫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

根据笔者对某地区18-50岁人群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高达59%的人上网都是为了查资料或者看新闻以及看视频或者小说,还有超过31%的人上网都是为了聊天交友以及玩游戏或者没有任何目的性的随意浏览,关注思政教育网站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这充分说明了思政教育网站建设的内容由于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加上未贴近百姓生活,和网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这样的问题大多来源于思政工作的网络化意识普遍薄弱。

(二)网络凸显了传统思想政工作的滞后性。

传统思政教育通常采取单向灌输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如今更显开放自由的互联网时代就显得苍白无力而落后。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大多以组织读报学习或者观看教育影片和录像为主,而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寓教于乐而且不受时空所限,明显比已经完全不适应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观之下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凝聚力。

(三)网络问题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加剧价值冲突。

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造成其很难得到外界的有效监督,所以难免会形成社会网民的道德意识淡薄并且自由主义思潮盛行。

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影响对策

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影响对策

浅谈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相应的论述了如何指导中职学生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文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中职学生影响对策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一崭新的文化教育娱乐方式,丰富知识,开拓新的学习领域,并要积极防范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相应的论述了如何指导中职学生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文化的一些措施。

一、网络文化对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1、网络开阔了中职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面。

网络给中职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王国的自由之窗。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外网上学习变为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为中职生提供了新的人际交流方式。

在网上可以平等的无拘无束的互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所以深受中职生的欢迎。

即使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在网上聊天倾诉自己的烦恼、困惑或愿望,以期得到网友的理解、支持和安慰。

这样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使其紧张压抑的心理得到缓解,从而有助于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3、网络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引导得当,有利于学生智力发育。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想象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对不满足教科书内容,渴求知识的学生,其在网上获得的这些能力表现是很明显的。

二、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1、很多中职生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

他们不是把网络当作提高学习生活质量的工作,而是纯粹娱乐和恶搞的玩具。

部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影响其身心健康并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容易使学生受到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words (3)引言 (3)一、网络文化管理界定及特点 (3)(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4)(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4)1.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 (4)2.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同步 (4)3.网络文化内容的全民参与 (4)4.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 (5)5.网络文化发展的强势 (5)(三)网络文化管理的内涵 (5)二、目前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5)(一)监管的网络文化环境混乱 (6)1.网络文化管理对象复杂 (6)2.网络文化内容良莠不齐 (7)3.网络文化道德迷失 (8)(二)政府对网络文化管理力度不足 (8)1.欠缺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 (8)2. 网络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10)3.网络文化管理技术落后 (10)4.网络文化管理人才缺乏 (10)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0)三、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11)(一)政府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力度 (11)1.网络文化管理机构集中化 (12)2.网络文化管理规章制度化 (12)3.网络文化管理人才专业化 (12)4.网络文化管理关系协调机制化 (13)5.网络文化管理技术科技化 (13)6.政府贯彻落实网络文化管理工作 (14)(二)社会加强网络文化道德建设 (14)1.倡导行业自律,创建高质量网站 (14)2.引导网民自律,文明上网 (14)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5)浅谈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文化管理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难题。

本文将对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化管理涵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政府管理和社会自律两大方面探索网络文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网络文化管理;问题;对策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network culture has become a new form of social culture,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values, behavior and way of life,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culture has become the focus problem of interest to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network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existing at the present stage,China's network culture management problem in the work, and then from the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social autonomy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culture two aspects.Keywords: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cult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引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4年4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0%。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年来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全球同步、全民参与、个性化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了社会公众接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化也成为时代主流文化。

然而,与网络文化的繁荣相较,我国网络文化管理虽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着网络文化环境混乱、网络文化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规范网络文化经营秩序,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络文化管理界定及特点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探索网络文化的概念、特点,网络文化管理的涵义,对分析现阶段网络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网络文化,英文译名为“Web Culture”或“Network culture”。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上生产、传播和流通的文化,具体表现为音乐、游戏、表演、动漫等文化产品[《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51号令,2011年2月17日)]。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文化作为主体资源, 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载体, 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 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2]通俗点说,即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从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了解,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

据此,笔者将网络文化的特点归纳为:空间的虚拟性、传播的全球同步、内容的全民参与、服务的个性化、发展的强势。

1.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有一幅漫画,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Internet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电子化传输系统,运用语言数字化,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构筑一道新颖的文化风景。

由于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构建,空间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特点。

2.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同步在人类既往文明交流史上,由于地理阻隔、语言不通和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不同地域的文化很难进行交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地域性,也决定了各地文化的不同步,拥有各自的文化时空。

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彻底改变了文化交流地域、时空限制。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互联网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即时、平等的互动空间,不分疆界,不分文化。

由于在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全球同步是网络文化的一项重大突破。

3.网络文化内容的全民参与囿于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以往文化的掌控者主要是社会精英阶层,他们人数虽少,但却牢牢把持着文化话语权。

网络世界开放、双向的信息传播方式,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网络公民不仅是网络文化的消费者,也是网络文化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网络文化内容的全民参与,促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平等文化”。

4.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较之传统主流文化,全民参与的网络文化表现出一种“自媒体”或者说“个人媒体”的特征,博客、微博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形式。

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

在网上,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自己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同步、内容的全民参与使其成就了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与文化本体个体化的统一,个性化的网络文化服务是关键。

5.网络文化发展的强势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都紧密伴随时代科技革命的步伐。

21世纪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革新,刺激了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参与者的队伍规模更是愈来愈壮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至3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净增4188.2万户,达到8.15亿户,已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据主流。

便捷的使用方式、丰富的移动应用、不断降低的资费,增强了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意愿,这些都促使网络文化发展愈来愈强势。

(三)网络文化管理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网络文化管理是对网络中出现的网络文化和在网络中的生产、传播和流通的文化产品的管理。

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运作产生虚拟的管理,虚拟的管理产生虚拟性的管理文化。

虚拟性管理文化中,管理者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物质基础上,利用信息、知识去管理和协调各种协作关系,确保以最优的方式运作,建设、发展和巩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二、目前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20年风云际会,中国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文化繁荣的态势,网络文化凭借其全球同步、全民参与、个性化等特点,让广大网民平等、民主的享受文化。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全民参与、强势等特点不仅导致政府网络文化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其也纵容了一些有害信息和不良文化的滋生,譬如:网络暴力、淫秽色情、恶意诽谤、网络恶搞、炫富拜金等低俗甚至恶俗现象在网络肆虐。

本节对现阶段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监管的网络文化环境与政府网络文化管理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一)监管的网络文化环境混乱网络世界的开放,使得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并进一步呈现出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网络文化管理对象的复杂、网络文化内容的良莠不齐以及网络文化道德的迷失,这三大方面都导致了监管的网络文化环境的混乱局面。

1.网络文化管理对象复杂网络文化世界的平等、全民参与都极大的吸引了整个世界的人们的眼球,愈来愈先进的网络技术,愈来愈多的参与群体,以及网络本身的特性都决定了网络文化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1.1网络文化管理身份虚拟化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户却可以网上学习、交友、娱乐等,手机即时通信产品陌陌、网络游戏等网络产品便是基于网络公民身份虚拟性的特点应运而生。

在网上如果你不告诉别人,那么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身份虚拟化,是网络文化管理对象复杂的因素之一,也是网络文化管理难点之一。

1.2网络文化管理群体全球化截至2014年6月9日,全球 gTLD 域名注册总量为136,142,421 个(表一)。

据eMarketer 预测,2017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数量23.3亿。

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同步构筑了一个全球化的公共空间,它容纳的无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网络文化管理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

表1 全球主要国家通用顶级域名注册数1.3网络文化管理对象全民化《媒介与儿童—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全国儿童家庭中,普及率最高的是手机(97.8%),其次是电视机(97.0%),然后是电脑(95.40%);44.5%的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67.7%的孩子接触过平板电脑;51.4%的儿童拥有微博,45.7%的孩子拥有微信,38.%的孩子每天使用微信联络亲朋好友,其中,有54.2%会经常使用朋友圈。

网络文化管理对象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化了。

2.网络文化内容良莠不齐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堪称今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最大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