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策划案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策划案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策划案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策划案活动名称: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目标:通过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活动主题和内容:1.主题:传统文化进社区2.内容:-科学编排文化展览,包括传统绘画、剪纸、陶艺等;-文化讲座,邀请专家或学者介绍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意义;-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扎染、串珠等,提供教学和体验机会;-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展示经典曲目和舞蹈,引导居民参与;-传统戏曲表演,创造机会让居民与艺术家进行互动;-传统食品品尝,特色小吃推广,带动居民的味蕾体验;-举办传统文化乐园,组织各类文化游戏,增加居民的互动性;-编排传统文化展演,邀请社区居民参与表演,并给予奖励。

二、活动流程:1.策划:-成立活动策划小组,确定详细活动内容和流程;-制定活动预算,协调资金支持;-与社区相关部门和文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活动。

2.宣传:-制作宣传海报、活动手册,展示活动内容和主题;-在社区公告栏、小区门口张贴宣传材料;3.准备:-租赁或布置展览场地,购买相关展示和活动用品;-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文化讲座的筹备工作,并制定演讲文稿;-确保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所需材料的准备和购买;-组织艺术家和舞蹈团队进行节目排练和准备。

4.活动执行:-开幕仪式,由社区领导致辞,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展览和讲座,根据时间表参加者参加;-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和文化游戏,提供参与机会,并记录参与者信息;-音乐和舞蹈表演,吸引人流观看,并适时与居民互动;-传统戏曲表演,安排专门时间段以便居民观看;-传统食品品尝,设立摊位进行售卖,吸引居民参与;-举办传统文化乐园,设立各类娱乐项目,增加互动性;-闭幕式,进行总结发言,并颁发奖励给参与表演的居民。

5.结束:-整理清理展览场地,归还租赁物品;-进行活动效果评估,总结活动经验,提供社区文化建设的参考。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解决方案一、活动背景咱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却越来越少。

为了让传统文化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决定在社区里开展一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焕发新的活力。

二、活动目标1.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主题“寻根溯源,传承经典——传统文化进社区”四、活动内容1.开设传统文化课堂我们可以邀请专业讲师,为社区居民讲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如书法、国画、剪纸、围棋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让居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我们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如民间艺术、古代文物等。

通过实地参观,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我们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制作、传统游戏、民族舞蹈等。

让居民亲自动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社区居民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如成语典故、民间传说等。

通过讲座,让居民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5.开展传统文化比赛我们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比赛,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传统舞蹈比赛等。

通过比赛,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成立传统文化社团我们可以鼓励社区居民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社、围棋社、舞蹈队等。

通过社团活动,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统文化。

五、活动组织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2.明确活动分工筹备小组要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如活动策划、场地布置、宣传推广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制定活动方案筹备小组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预算等,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宣传推广筹备小组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活动知名度,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社区欢庆端午传承中华文化

社区欢庆端午传承中华文化

社区欢庆端午传承中华文化策划书:社区欢庆端午传承中华文化一、项目背景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内涵。

为了促进社区居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提出了社区欢庆端午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策划。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认同感;2. 传承与弘扬端午节与中华文化;3. 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4. 提供一个优质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三、活动内容1. 端午文化展览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内容,让居民了解并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2. 端午传统食品制作体验组织居民参与端午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如粽子、艾叶糕等,让居民亲身体验制作的乐趣,并了解传统食品的文化内涵。

3. 传统技艺表演邀请具有传统技艺的艺人,如舞狮、舞龙、太极拳等进行表演,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吸引居民参与观赏。

4. 传统游戏互动组织各种传统游戏比赛,如踩高跷、赛龙舟、包粽子等,让居民在游戏过程中感受端午节传统游戏的乐趣,增进邻里间的交流。

5. 传统手工艺制作提供脸谱、扇子、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居民亲手制作,感受中华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四、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时间:6月10日(端午节前一周)2. 活动地点:社区文化广场3. 相关准备工作:a. 活动宣传: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短信等渠道宣传活动内容和时间。

b. 筹备物资:准备展览用品、食品原材料、制作工具以及礼品(如粽子)等。

c. 主持人与嘉宾邀请:邀请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主持人,甄选具有传统技艺的嘉宾进行表演。

d. 活动场地布置:根据活动需要搭建展览和制作区域,并布置传统元素的装饰品。

五、活动预期效果1. 提升社区居民对端午节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增进居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3. 促进居民之间的邻里互动和交流,增进社区凝聚力。

文化进社区方案

文化进社区方案

文化进社区方案第1篇文化进社区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文化交流、情感寄托等多重功能。

为响应国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社区文化品位的号召,本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性地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文化自信。

二、项目目标1.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3. 激发社区文化创新活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 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书画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

- 邀请专业文化团队、志愿者参与活动策划与组织,确保活动质量。

2. 文化设施建设与完善- 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文化活动室、户外健身设施等。

- 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定期开展免费或低收费的文化服务。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挖掘和传承社区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

- 鼓励居民参与文化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培育社区文化品牌。

4. 文化交流与合作- 促进社区间的文化交流,共享文化资源,提升社区文化影响力。

- 与文化单位、院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引入外部优质文化资源。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 对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居民的兴趣爱好、参与意愿等。

- 分析社区文化资源,确定文化进社区活动的重点和方向。

2. 策划方案- 制定年度文化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等。

- 预算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组织实施- 严格按照策划方案开展活动,确保活动质量。

-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

4. 宣传推广-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

- 对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5. 持续改进- 根据居民反馈和实际效果,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 加强与文化单位的合作,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

非遗进社区方案

非遗进社区方案

非遗进社区方案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许多年轻人对非遗缺乏了解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让其走进大众生活,我们计划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

二、活动目标1、提高社区居民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3、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三、活动主体社区居民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地点:社区名称社区内的广场或活动中心五、活动内容1、非遗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展览区域,展示各类非遗项目的实物、图片、文字介绍等,如传统手工艺品(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戏曲服饰、民间乐器等。

同时,安排专业的讲解员为居民进行讲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2、非遗技艺体验设置多个体验区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居民一些简单的非遗技艺,如剪纸、捏面人、画脸谱等。

让居民亲身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非遗表演安排精彩的非遗表演,如传统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民间舞蹈(秧歌、龙舞、狮舞等)、传统音乐演奏等。

让居民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领略非遗的艺术魅力。

4、非遗美食设立非遗美食摊位,展示和销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如传统糕点(月饼、粽子、麻花等)、特色小吃(臭豆腐、糖葫芦、糖画等)。

让居民品尝到地道的非遗美食,感受独特的饮食文化。

5、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专家或传承人举办非遗讲座,主题包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等。

通过讲座,提高居民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活动宣传1、在社区内张贴活动海报、发放传单,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预告,吸引居民关注。

2024年非遗进社区活动方案范文

2024年非遗进社区活动方案范文

2024年非遗进社区活动方案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及人类的无形财富,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参与其中,我们计划在____年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

本方案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非遗特色的活动,让社区居民在互动中体验非遗、感受非遗,进而增强非遗的传承意识和保护意识。

一、活动宗旨通过非遗进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增强对非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非遗传承保护的意识,促进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

二、活动时间本次活动计划在____年的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分别进行,每个季节持续一个月。

三、活动内容1. 展览展示为了让社区居民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我们将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设置非遗展览展示区。

展览内容包括非遗项目的介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非遗技艺的展示等。

社区居民可以在展览区内欣赏非遗的精华和特色,了解非遗的源远流长。

2. 工艺制作我们将邀请非遗传承人来社区开展工艺制作的示范活动。

社区居民可以亲身参与制作,学习非遗手艺的技巧和传统方法。

比如,邀请陶艺传承人来教授社区居民制作陶器;邀请刺绣传承人来指导社区居民学习刺绣技巧等。

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社区居民不仅能够了解非遗的制作过程,更能够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3. 口述传承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社区进行口述传承,让他们分享非遗技艺的故事和经验。

社区居民可以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述,了解非遗技艺的渊源和传承的困难。

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向非遗传承人提问,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的内涵和意义。

4. 表演展示在社区的公共场所举办非遗表演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团队来社区进行精彩的演出。

表演内容包括非遗音乐、非遗舞蹈、非遗戏曲等。

社区居民可以近距离观看非遗表演,亲身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

5. 体验活动为了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我们将组织一些非遗体验活动。

比如,邀请社区居民去非遗工坊学习非遗技艺;邀请社区居民参与非遗技艺比赛等。

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

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

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特制定本次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1. 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

3. 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邻里关系。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0日至2024年5月30日活动地点:XX社区文化广场及各小区活动室活动对象:XX社区全体居民活动内容:1. 开幕式:在社区文化广场举行开幕式,邀请社区领导致辞,介绍活动安排,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文艺演出: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的文艺演出,包括歌舞、戏剧、小品等多种形式。

3. 书画展览:展示社区居民的书画作品,鼓励居民参与创作,提升艺术修养。

4. 传统文化体验:设置传统文化体验区,如茶艺、剪纸、中国结制作等,让居民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亲子阅读活动:组织亲子阅读会,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物,促进家庭亲子关系。

6. 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生活理念。

7. 闭幕式: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积极参与的个人和团体,展望未来社区文化发展。

活动宣传:1. 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社区网站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

2. 发放宣传单页,确保每位居民都能了解到活动信息。

3. 与当地媒体合作,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预算:详细列出各项活动的预算,包括场地布置、设备租赁、宣传材料、嘉宾邀请等费用。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针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提前准备室内活动方案。

2. 确保活动现场安全,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

3. 对活动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反馈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评估活动效果,为今后的社区文化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化进社区活动,我们期望能够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热情,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非遗进社区方案的内容与形式

非遗进社区方案的内容与形式

非遗进社区方案的内容与形式一、方案目标1、提高社区居民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为非遗传承人和社区居民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3、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内容安排1、非遗展览在社区活动中心或公共区域设置非遗展览区,展示各类非遗项目的实物、图片、文字介绍等。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民间艺术如皮影戏、木偶戏、杂技等;传统音乐、舞蹈如民歌、秧歌、腰鼓等。

同时,安排专业讲解员为居民进行讲解,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2、非遗技艺体验邀请非遗传承人到社区开展技艺传授活动,让居民亲身体验非遗的制作过程。

比如,组织居民学习剪纸技巧,亲手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习传统面食制作,如包饺子、做花馍等;参与陶艺制作,感受泥土在手中变成艺术品的乐趣。

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居民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3、非遗讲座举办非遗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非遗传承人深入讲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现状及保护意义。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非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何传承和保护非遗等。

通过讲座,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对非遗的重视程度。

4、非遗表演在社区举办非遗表演活动,如传统戏曲演出、民间舞蹈表演、传统音乐演奏等。

让居民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感受到非遗的艺术魅力。

为了增加互动性,可以在表演结束后安排观众与演员的交流环节,让居民有机会与演员交流心得,了解表演背后的故事。

5、非遗美食节举办非遗美食节,展示和销售各种传统美食,如糖画、糖葫芦、年糕、粽子等。

居民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非遗美食,了解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组织美食制作比赛,邀请居民参与,评选出最佳美食作品。

三、形式设计1、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社区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平台,发布非遗活动的信息、图片、视频等,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同时,在线上开展非遗知识问答、线上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策划案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二〇一七年五月七日目录第一章活动概述 (1)一、活动名称 (1)二、活动主题 (1)三、活动目的 (1)四、主办单位 (1)五、承办单位 (1)六、鸣谢单位 (2)第二章活动介绍 (2)一、活动时间、地点 (2)二、活动对象 (2)三、活动亮点 (2)第三章活动整体流程 (3)一、系列活动内容 (3)二、流程安排 (4)三、活动具体规则 (5)第四章活动筹备 (5)一、活动分工 (5)二、宣传方案 (6)三、活动预算 (7)四、紧急情况处理 (7)第五章其他说明 (7)附件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猜谜题库 (8)附件二:“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诗词背诵题库 (11)附件三:“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给母亲写一张明信片所需收集信息清单 (13)附件四:“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猜谜奖品设置 (14)附件五:“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诗词背诵奖品设置 (15)附件六:“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各项目物品摆放图 (16)附件七:“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所需物资清单 (17)附件八:“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各期宣传稿件 (18)附件九:“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人员分工 (19)附件十:“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讯录 (20)附件十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经费预算 (21)附件十二:“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应急预案 (22)第一章活动概述一、活动名称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二、活动主题身处异乡,心系家方三、活动目的为营造社区传统文化氛围,以创建和谐社区为宗旨,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在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的指导下,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举办“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

通过调动东十六社区活动室管理员的力量,在东十六社区门口举办一系列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及生活习俗等相关的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五、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六、鸣谢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楼管会第二章活动介绍一、活动时间、地点2017年5月14日14:00—18:00 于东十六社区门口二、活动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全体本科生三、活动亮点1.活动既面向住在东十六社区的同学,也面向校内全体本科生,意在一方面加强社区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系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同时吸收传统文化,修养高尚情操;另一方面以东十六社区作为中心向整个校园辐射传统文化正能量,为整个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2.活动形式多样,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地与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结合,同时以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让大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修养;3.活动既是广大学生群体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东十六社区展现自身社区文化的平台,通过本次活动带动更多的师生与社区加入到建设特色社区,繁荣校园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4.活动以母亲节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孝道”为切入点,在整个东十六社区营造一种人人行孝,以德为美的传统文化氛围,将东十六社区真正打造成同学们的“第二个家”。

第三章活动整体流程一、系列活动内容1.传统文化猜谜:在东十六社区门前悬挂写有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谜题,由参加活动人员自愿摘取谜题作答,回答正确者即任务完成。

(题库见附件一)2.传统文化诗词背诵:在东十六社区门前摆放内含写有有关传统文化关键词纸条的黑箱,由参加活动人员自愿抽取纸条获取关键词,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出一定数量与关键词有关的诗词即任务完成。

(题库见附件二)3.给母亲写一张明信片:在东十六社区门前准备明信片,由参加活动人员自愿挑选心仪的明信片,并写上自己希望对母亲说的话,留下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后由工作人员统一将明信片寄出。

(参与人员需留信息见附件三)二、流程安排1.传统文化猜谜活动由工作人员提前制作印有谜题的纸条并悬挂至东十六社区门口,参加活动者对谜题进行作答后由工作人员对答案进行审核,对回答正确者发放奖品,回答错误则将谜题重新挂回。

(奖品设置见附件四)2.传统文化诗词背诵活动由工作人员提前准备黑箱及制作印有关键词的纸条并放入黑箱,并将黑箱放至东十六社区门口,参加活动者抽取关键词后由工作人员进行计时并判定参与者所回答诗词是否符合要求,对达到指定目标者发放奖品。

(奖品设置见附件五)3.给母亲写一张明信片活动由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明信片、笔、邮票、胶水等物品放至东十六门口,参加活动者自己选取心仪的明信片并写上希望对母亲说的话,由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所写好的明信片并统计参与活动者的联系方式,最终通过所收集到的信息统一将明信片寄出。

(各活动物品摆放图见附件六)4.5月8日23:30之前定稿策划书。

5.5月9日—5月13日进行活动物资准备。

(所需物资见附件七)6.5月10日—5月14日进行活动前期宣传。

7.5月14日13:00进行活动现场布置工作。

8.5月14日14:00—18:00进行活动,并进行活动现场实时宣传。

9.5月14日18:00进行活动现场收尾工作。

10.5月14日—5月21日进行活动后期宣传。

(各期宣传稿见附件八、具体人员分工见附件九)三、活动具体规则1.传统文化猜谜活动由工作人员认定,参与者回答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同或大致意义相同即认定为任务完成。

2.传统文化诗词背诵活动由工作人员计时、计数并认定,在3分钟内回答出5句完整的诗词即认定为任务完成。

(该项目时间及回答诗词数量要求及奖品等级可根据现场活动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给母亲写一张明信片活动由工作人员收集各类所需信息,所提交信息完整者即认定为任务完成。

第四章活动筹备一、活动分工(一)集体筹备会1.人员: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全体成员(人员联系方式见附件十)2.时间:5月上旬3.内容:(1)讨论策划方案;(2)分配前期筹备工作;(3)商讨奖项设置。

(二)筹备工作启动1.时间:5月上旬2.具体内容:(1)进行物资准备;(2)进行活动前期宣传。

二、宣传方案活动前期(1)平面宣传:设置宣传黑板报。

(2)网络宣传:利用QQ群、QQ空间进行宣传。

活动中期QQ群、QQ空间实时动态分享。

活动后期(1)将活动照片制作成群相册等形式,上传至社区QQ群。

(2)将活动照片打印,悬挂至东十六社区活动室。

(3)将活动征文进行整合修改,推送至QQ群及QQ空间。

三、活动预算具体活动预算见附件十一。

四、紧急情况处理具体活动应急预案见附件十二。

第五章其他说明1.本次活动为非盈利非商业性活动,与除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及其他指导单位和鸣谢单位外任何个人与组织无关。

2.谢绝一切个人与组织的商业赞助合作。

3.本次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策划书的各项内容均保证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享有包括但不仅限于知识产权的各项合法权利,我方有权利追究各项合法权利。

4.本活动一切最终解释权归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所有。

华中师范大学东十六社区活动室二〇一七年五月七日附件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猜谜题库序号问题答案1 母亲节的日期是什么?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2 在中国,代表母亲的花是什么花?萱草花(忘忧草)3 有关我国“母亲花”最早记载的诗句是什么?《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4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出自哪首诗?【宋】王安石《十五》5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出自哪首诗?【唐】白居易《母别子》6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出自哪首诗?【唐】韩愈《谁氏子》7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出自哪首诗?【唐】王建《短歌行》8 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嵩山9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更岁交子10 “四书五经”包括中的“四书”包括哪些?《论语》、《大学》、《孟子》、《中庸》11 “青梅竹马”的典故出自哪首诗?李白《长干行》12 孔子是哪国人?鲁国13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2114 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红茶15 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什么?饴糖16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什么?三个季度17 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李贺18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拒绝收礼19 “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水浒传》20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西域21 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巧果22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1023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小篆24 长城的长度约为多少公里?6300公里25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杨贵妃26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什么时候?丰收年景的6—9月27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漏刻28 “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关羽29 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30 二八佳人是指几岁的女孩?16岁31 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28个字32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33 科举制形成于哪个朝代?唐朝34 七大艺术是指什么?绘画、音乐、文学、雕塑、戏剧、建筑、电影35 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6 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7 世界四大古都是指?中国的西安、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38 “小李杜”指哪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3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时称为?夷洲40 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春天41 《诗经》分为哪三大类?风、雅、颂42 “书圣”是谁?王羲之43 “琴棋书画”中的“棋”是什么棋?围棋44 现代围棋中由持哪一色棋子的棋手先行?黑棋45 中国画分为哪两科?工笔画、写意画46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的“琴”是指什么琴?古琴47 “长安”是今天的哪里?陕西西安48 一甲子是几年?60年49 五彩是指?青、黄、赤、白、黑50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附件二:“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传统文化诗词背诵题库主题诗词母亲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