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新课探究】一、爆发1.原因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对于我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在我们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背景。

二、政治背景辛亥革命的胜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压迫随着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压迫和控制。

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失去了部分领土和主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外国的侵占。

这种列强统治的不公平现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抵抗意识。

三、文化背景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知识分子中兴起了一股追求现代化的思潮,其中包括了白话文运动。

这一思潮主张用白话文字来进行传播和表达,以取代传统文言文的使用。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为五四运动的呼声和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前身,它倡导以科学、民主、自由为导向的新文化观念。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在这一背景下,五四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四、经济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时间里,中国面临了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

列强瓜分中国市场,并将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剥削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种压迫和剥削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不满,也给了五四运动更大的动力。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背后有着复杂多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

辛亥革命的胜利、西方列强的压迫、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发生无疑是对不平等和压迫的抗争,也是中国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docx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docx

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五四运动》说课稿“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维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现在面对的是初二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建立起历史的学习思维,整体较好,但就平时上课情况来看应该是喜中带忧,大部分学生勤奋,小部分学生不爱学历史,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学历史。

三、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事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费料和提取《逮捕北大学生》《上海商人罢市》《上海工人罢工》等图片中的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

四、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链接视频一一《觉醒年代》视频片段,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和文字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024五四运动说课稿范文

2024五四运动说课稿范文

2024五四运动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五四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科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培养。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学科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历史学科中,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导入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探究历史事件;学法是讨论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标志性图片和影像资料,我将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五四运动是什么?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2.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3.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3.《五四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3.《五四运动

13.《五四运动》说课稿【说教材】五四运动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

【说学情】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维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堂上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确定重、难点如下: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及重大意义难点:五四精神的理解【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等。

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共青团团歌》教师活动: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在这首歌上为什么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指什么?学生活动预设:五四运动教师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说课稿一、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它不仅在政治上引起了巨大震荡,也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说课稿旨在通过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分析教材教材选择的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第三册,该教材系统地讲解了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通过图片、文档等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英勇斗争。

本课将围绕教材内容展开,但也会适当增加相关的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发起原因;b.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c. 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b.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c.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知识讲解和拓展延伸。

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在学生中引发思考和猜测,帮助他们激发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2. 知识讲解(40分钟)a.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i. 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思潮的高涨和中国共产党的逐渐崛起。

ii. 解释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即巴黎和会上丧失领土主权的问题。

b. 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i. 介绍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和时间,以及各地学生爱国爱民的示威游行和罢课运动。

ii. 阐述五四运动的高潮阶段,包括学生群众的团结和抗议、爱国主义思想的发酵以及运动的扩大化。

c. 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i.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介绍五四爱国运动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ii. 介绍五四运动的影响事件,如《新青年》的创刊、五四运动的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3. 拓展延伸(20分钟)a. 分组讨论:根据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课件(18张PPT)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 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 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此外,我还重视 教材中疑点的讲解,并适当对知识点 进行引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小结巩固;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
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 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精神正在当今 社会发扬,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需 要有一个仪式感,在课堂最后,请全 体同学起立,共同宣言,本课在高潮 中结束。
《五四运动》 说课稿
陈慧
目 01
录 02
CONTENTS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五四运动》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第
四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 经学习了三个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 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 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说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由今年的新冠肺炎抗疫中的英雄的导 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事情引入课堂,贴近生活引发学生 的同感。二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
卖国贼?他们代表哪个阶级?通过层层设问,学生逐渐明白五四运动的性质,即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由于八年级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理性认识上是不足的,所以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新”。

在突破难点的同时,也突出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个重点。

在抢答探究中,老师会通过链接一些图片资料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说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那么即兴演讲就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

3、即兴演讲真实体验
在学生了解了五四运动之后,我播放电影《我的1919》剪辑片断,在学生被当时人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和感动时,我让学生开放思维、畅所欲言,进行即兴演讲,同时学生在自己渲染的爱国氛围和营造的真实场境中体验历史。

为下面感悟历史,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4、迁移拓展情感升华
当学生还处于激昂的情绪中时,通过设问:五四运动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学生谈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五四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老师先现身说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把我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育工作中去,爱岗敬业,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贡献我的青春和力量。

”并提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和自身情况谈感想,在学生的开放式回答中,课堂达到一个高潮。

最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后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策划一期主题班会,从而将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我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的。

教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创设了多种学习情景,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设疑导学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中参与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占有有效资料和信息,以解读者、研究者的身份学习历史,变被动的“听课”、“接受”为主动的“感知”、“建构”、“体验”、“探究”。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注重“过程”,使学生从“体验、探究”中,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并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情
感得到体验。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历史,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历史,在感受和交流中学历史。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双能用历史视角来审视现实的眼睛,有一个能用历史思维来思考现实的头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