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皆胜利
正确的方针
毛泽东:避敌主 力,集中优势, 各个歼灭敌人和 打运动战
正确的战术
周恩来、朱德: 大兵团伏击
红军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30.10 1931.4 1931.7 1933.2 1933.9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陕甘
1935年10 月,中共中央 带领中央红军 抵达陕甘革命 根据地吴起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雪 山 忠 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累 不 累




老 前
红军过草地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 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 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 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 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 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电视剧《长征》第一集片头视频教师: 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长征已如往事般渐行渐远,而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寻找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设计意图:《长征》第一集片头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本课)(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绝路逢生---原因篇展示: 材料一1929年—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主权和领土不断沦丧。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5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马家军
革命 中心 转移
东北军
目的:突破国民党军

队围剿,保存 革命有生力量
线:江西瑞金出发,长征1开934始年10月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渡过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反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动
热血铸就中华魂 革命种子播四方
材料研读: P84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他向全世界 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 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 们的道路。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国共十年 对峙
第二次合作: 1946年 抗日战争 开始国
共内战
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长征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折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点 次反“围剿”的失利、
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 局常委,取消了博古、
遵义会议旧址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5张PPT)
材料二:长征完成率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使中共和红 军得进了开入打创抗开中日了国的中革前国命沿革新阵命局地的面…新的…局出红面发军。点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取
--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第三篇
路在心中—复兴征程
长征之魂
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埃德加·斯诺
断肠英雄——陈树湘
1936.10`
过 爬 强 长 四 冲破
草 雪 渡 征 渡 四道
地 山 大 开 赤 封锁
渡 始水 线
生死攸关 河
的转折点
跳出敌人包围圈
吴遵巧 会

起义渡 宁

镇会金 会

会议沙 师




长征结束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重点突破
十三 年年 不不 食饮 湘湘 江江 鱼水
血战湘江
何去何从?
博 古
博古、李德
说说你印象中的长征?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01 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知道长征胜利的意义 02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路在脚下—绝境逢生
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赤 红军二渡赤水河渡 红军三渡赤水河渡
水河的渡口——土城 口——太平渡
口——茅台渡口
红军四渡赤水河渡 口——二郎滩
四渡赤打水乱敌1红9人3军5.追急1遵行剿义军会渡计议过划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版新教材)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结束: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战略转移。
1933年秋,蒋介石调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
召开遵义会议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挽救了中国革命
转折
胜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
随堂练习
雪皑皑,野茫茫,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而在这无数艰难险阻中,最难的还是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是(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点击图片播放
目标导航
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掌握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典型事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14张PPT)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
现。
<<返回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正阔步前进在新的长征路上, 建设一个繁荣昌盛,文明富强,和谐安定的 社会主义国家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高 举起长征的旗帜,发扬红军传统和长征精神, 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奋斗!同学们 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起我们的责 任,做一名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图说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个震 惊中外的伟大历程。这个历程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被 许多人当作了一个谜。为了这个谜,70年来一直有人在 不断探究:长征是什么?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就以图说的形式上一节活动课《图说红军长 征》,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加深对长征史实的了解,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
组 : 真 情 再
设置想一想“为什么说是一个 倔强的小红军”和问一问:
“为什么把军需处长作为一个 丰碑?”

感 三位同学“豪言壮志”尽现会

师之乐

走 播放视频《会宁会师》



环节三:感悟长征魂
长征精神之我见 学生谈感受
<<返回
环节三:感悟长征魂

义 情境创设,三位同学旁

白战士心情

伟 大 转 折
互动提问遵义会议召开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 义。
C 飞夺泸定桥


桥 导游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

的历史,穿插错误内容。

惊 学生纠错环节


魄 感受长征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4)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昔日平静的河面被炸弹的轰响,飞机的嘶鸣,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愤然前行。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 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
蒋介石已判明 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 会师,因此在通往湘 西的路上,设置重兵。 如果去湘西,红军就 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 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 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 张,得到多数人的支 持。1935年1月,红军 强渡乌江,到达遵义, 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 远地抛在了湘西。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我上到山上感到气也喘不上来。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能永远起不来了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zī]重要 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材料二: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
在一个地恶球劣上的最自险然峻环的境地带保持这样敌的人平的均围速追度堵,截可说近 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 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占总数的87%,其中: 元帅9位,大将8位,上将48位,中将157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 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 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过雪山草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性质:战略转移
3.长征出发地:(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4.开始标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博 古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1934年,中共中央 放弃中央革命根据 地,开始长征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过雪山草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为什么
意义是:我党“生死攸 1. 确关立的了以转毛折泽点东”为?代表的马克
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 2.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 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 走向成熟的标志。
毛泽东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过雪山草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赤 水 河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红军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意义: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周恩来
王稼祥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为什么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14年 折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中央红军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 雪山——夹金山。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 连雪,全是雪的世界。数月行军,粮食 不足,人也筋疲力尽。风雪刺得红军睁 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 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 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四渡赤水后急行军到 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 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 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 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 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
意义:
包围圈;彻底摆脱敌人。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 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 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 制渡口,毁船封江。
在危急关头,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 军改向敌人力量薄 弱的贵州前进。红 军强渡乌江,攻克 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 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内容: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 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
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 最高指挥权。
山峻岭,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
勇士组成突击队,找到了惟一的一条小船,
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突击队迅速控
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
由此渡过了大渡河。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跟着红军小战 士一起重走长 征之路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1宁934年11月至12月,
中央那红军次在仗湘打江完上后,江水都成红色 的游了与,国民江党底军到苦处战是战士的尸体,我 们五 湘老江昼百,夜突,姓破最都终了说国强,民渡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党年军不的封食锁湘线江。鱼。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5年5月上旬,红军的先头部队袭
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
强渡会大宁渡河。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 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 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 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 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 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 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 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第二部分
PART 02
过雪山草地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会宁
在毛泽东、周、朱等指挥下, 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 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 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 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 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 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 工农红 军长征( 共26张 PPT)
红军过的草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 的植被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 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若不慎陷入 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 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 幻莫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