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课件(32张ppt)
合集下载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 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 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
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 他暴躁、鲁莽。
烘云托月: 又叫衬托、映衬。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 叫正衬;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远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
课题导入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曹操、董卓、 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 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 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 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 们都想请到诸葛亮当自己的谋士,可是这位人才最终却为 刘备所用。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公元207年,随同刘备、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强化补清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相关的回 目(第四十、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 九十、九十六、一百零三回等)。
23
板书设计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写
茅
侧面烘托
庐
诸葛亮:智慧卓绝、淡泊名利
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三顾茅庐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罗贯中,名 本 ,字 贯中 , 号 湖海散人 , 元末明初 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 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 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 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
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 他暴躁、鲁莽。
烘云托月: 又叫衬托、映衬。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 叫正衬;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远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
课题导入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曹操、董卓、 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 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 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 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 们都想请到诸葛亮当自己的谋士,可是这位人才最终却为 刘备所用。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公元207年,随同刘备、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强化补清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相关的回 目(第四十、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 九十、九十六、一百零三回等)。
23
板书设计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写
茅
侧面烘托
庐
诸葛亮:智慧卓绝、淡泊名利
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三顾茅庐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罗贯中,名 本 ,字 贯中 , 号 湖海散人 , 元末明初 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 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 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25张PPT)

关羽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 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 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 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 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 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 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 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 “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他的 稳重。
语言描写 张飞
鲁莽、直爽。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 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看他起不起”。尽管他认为见诸葛亮没 有益处,但刘备执意要去,他也无条件 随同去:“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 何落后”。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适逢诸 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
第二部分: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 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 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读准字音
拜谒( yè ) 纶(guān)巾 鹤氅( chǎng ) 胄(zhòu) 疏( shū)懒 愧赧(nǎn)吴会( kuài ) 殆(dài ) 存恤( xù ) 箪( dān)食壶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分析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 样的性格特征?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 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 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 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 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 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 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 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 “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他的 稳重。
语言描写 张飞
鲁莽、直爽。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 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看他起不起”。尽管他认为见诸葛亮没 有益处,但刘备执意要去,他也无条件 随同去:“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 何落后”。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适逢诸 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
第二部分: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 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 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读准字音
拜谒( yè ) 纶(guān)巾 鹤氅( chǎng ) 胄(zhòu) 疏( shū)懒 愧赧(nǎn)吴会( kuài ) 殆(dài ) 存恤( xù ) 箪( dān)食壶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分析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 样的性格特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示范教学课件

【题目解说】 “三顾茅庐”是 三次拜访茅庐 的意思,“顾”的意思 是 拜访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是为请他出山帮助处
境困难的自己, 兴复汉室 , 建功立业 。
二、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一)思考批注 1.刘备为见到诸葛亮,经历了哪些考验? 2.哪些方面体现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
1.考验:
2.诚意: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批注: 1.积累生字词。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 出山,拜他为军师。
【字音字形】
拜谒( yè )
愧赧( nǎn )
鄙( bǐ )贱
叱( chì )
侥(jiǎo)幸
岂可相强( qiǎnɡ )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 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 己实现统一大业。他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 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 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归期不定,刘备只 得失望地回去(一顾茅庐)。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再次去拜访诸葛 亮,不料诸葛亮跟崔州平出外闲游,不知去向。张飞本不愿 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 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 家危险局面的意思,再次失望而归。(二顾茅庐)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思考批注 1.刘备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人? 2.文中多次写到关羽和张飞有什么作用?
1.人物形象: 【刘备】(第3段,语言描写)
谦辞:“末胄”“愚夫”“贱名”(对自己) 敬辞:“如雷贯耳”“晋谒”(对诸葛亮) 表现了刘备 谦虚恭敬的态度,求取贤能的决心。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三顾茅庐(共18张PPT)

•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
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
深得民心。
• 3.2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
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 3.4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
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
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
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 3.3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
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
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
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
出发前:
将到时:
到达后:
出山后: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 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 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 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 不要去了!”
返回
离诸葛亮的住处
还有半里多路,刘备 就下马步行。到了诸 葛亮的家,刘备上前 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
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 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 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1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三 顾 茅 庐
《三国演义》知多少?
1、你了解的三国历史? 2、你最熟悉的三国故事? 3、你最欣赏的三国人物? 4、你的阅读感受? 5、你的阅读障碍? 6、你的阅读策略?
桃园三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
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
煮酒论英雄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 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 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 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 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 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 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 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 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 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 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 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 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 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 “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三国演义》知多少?
1、你了解的三国历史? 2、你最熟悉的三国故事? 3、你最欣赏的三国人物? 4、你的阅读感受? 5、你的阅读障碍? 6、你的阅读策略?
桃园三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
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
煮酒论英雄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 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 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 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 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 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 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 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 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 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 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 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 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 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 “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4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4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b32ce1f5335a8103d22026.png)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鄙贱(bǐ)
检查预叱习:大仍然。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
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使回
避。促,靠近。
作品简介
罗贯中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 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 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 ”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 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 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政治理想——仁 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 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依托,以强 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合作探究
圈点勾画描写刘备的内容,说说刘备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虚、 不耻下问。
合作探究
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张飞、 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
合作探究
《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 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 邀请。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
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 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 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 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 ,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 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三顾茅庐》PPT课件(完整版)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 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
事内涵。
2024/1/28
24
角色扮演游戏:体验故事情节
2024/1/28
角色分配
01
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角色,准备相应
的道具和服装。
情景再现
02
按照故事情节,学生们表演三顾茅庐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动作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024/1/28
15
生动描绘场景,烘托气氛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如“茅庐”、“竹林”、“溪流”等,营造出一种幽 静、清雅的氛围,为故事展开提供背景。
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表现不同场景下的气氛。如刘备三顾茅庐时,天色渐暗, 光影斑驳,烘托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
2024/1/28
通过细腻的人物动作和表情描绘,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一步烘托场景气氛 。
16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刘备的谦虚、诚恳与诸葛亮的淡泊、高远,突出两者不同的性 格特点。
2024/1/28
在场景描绘中,运用对比手法。如茅庐的简陋与刘备的高贵身份形成鲜 明对比,进一步突出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清高。
在情节安排上,通过对比展现人物的成长和转变。如刘备从初次的失望 到最后的坚定信念,诸葛亮从隐居避世到出山辅佐明主,形成鲜明对比 。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
故事中体现的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忠诚、智慧和勇气等。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 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代观念更加注重创新、开放和包容 性。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4
2023
PART 04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 课件(共36张PPT).ppt

( sài )塞外
( yìng )应诺 应
( yīng )应届
(ɡuān)纶巾 纶
( lún )涤纶
字音字形
形近字
谒( yè )拜谒 竭( jié )竭力 碣( jié )碣石
侥( jiǎo )侥幸 饶( ráo )饶恕 绕( rào )缠绕
谬(miù )谬论 戮( lù )杀戮 缪(móu)绸缪
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
罗 贯
中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 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故事情节,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思维能力 学会抓文章中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审美鉴赏 学习文中层层渲染、反复烘托的写作手法。 ■文化自信 感受古代白话小说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 大志向的人。
整体感知 3.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 事向前发展的?
小结:作者设计的刘备求贤之路悬念迭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 铺垫,突出了刘备求贤之诚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
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罗贯中运用一支妙笔描绘了“ 三顾茅庐”的精彩情节,极尽曲折之妙。“三顾茅庐”在整部小说的情节 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刘备逆袭的一系列传奇佳话、三分天下格局的奠 定、诸葛亮忠心刘氏父子而知恩图报,都源自这次没有刀光剑影、看似平 平常常的草庐相见。波澜不惊中,一个新的时代格局正悄无声息地大踏步 走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打开一扇窗,在课外继续阅读 《三国演义》,关注更多情节中的精彩之处,去领略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 代中各路英雄的风采。
整体感知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三顾茅庐
顾:拜访。 茅庐:草房。 “三顾茅庐”指的是 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 亮的故事。
( yìng )应诺 应
( yīng )应届
(ɡuān)纶巾 纶
( lún )涤纶
字音字形
形近字
谒( yè )拜谒 竭( jié )竭力 碣( jié )碣石
侥( jiǎo )侥幸 饶( ráo )饶恕 绕( rào )缠绕
谬(miù )谬论 戮( lù )杀戮 缪(móu)绸缪
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
罗 贯
中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 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故事情节,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思维能力 学会抓文章中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审美鉴赏 学习文中层层渲染、反复烘托的写作手法。 ■文化自信 感受古代白话小说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 大志向的人。
整体感知 3.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 事向前发展的?
小结:作者设计的刘备求贤之路悬念迭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 铺垫,突出了刘备求贤之诚心,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可读性。
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罗贯中运用一支妙笔描绘了“ 三顾茅庐”的精彩情节,极尽曲折之妙。“三顾茅庐”在整部小说的情节 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刘备逆袭的一系列传奇佳话、三分天下格局的奠 定、诸葛亮忠心刘氏父子而知恩图报,都源自这次没有刀光剑影、看似平 平常常的草庐相见。波澜不惊中,一个新的时代格局正悄无声息地大踏步 走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打开一扇窗,在课外继续阅读 《三国演义》,关注更多情节中的精彩之处,去领略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 代中各路英雄的风采。
整体感知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三顾茅庐
顾:拜访。 茅庐:草房。 “三顾茅庐”指的是 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 亮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张飞: 鲁莽、直爽,直扬
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 绳缚将来”,足见其行 事鲁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②仁心爱人;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计,诸 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 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 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 “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自学检测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适逢 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 第二部分: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 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 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略不足,因此请见诸 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 心。
➢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 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
➢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自学检测
yè guān
chǎng nǎn
拜谒 纶巾 鹤氅 愧赧
miǎn
xù dān
bǐ
沔 存恤 箪食 鄙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 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 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 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 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贵 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 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 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 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 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 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 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 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 “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指导二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结合问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先自主学 习,然后小组交流,5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 表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 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 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 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 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等。
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 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 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 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 典小说的兴趣。 2.掌握生字词,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 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 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 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理清文 脉结构。5分钟后检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 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 《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 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 《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 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 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检测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 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诸葛亮: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
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 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 是高风亮节之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张飞: 鲁莽、直爽,直扬
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 绳缚将来”,足见其行 事鲁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②仁心爱人;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计,诸 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 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 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 “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自学检测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适逢 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 第二部分: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 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 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略不足,因此请见诸 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 心。
➢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 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
➢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自学检测
yè guān
chǎng nǎn
拜谒 纶巾 鹤氅 愧赧
miǎn
xù dān
bǐ
沔 存恤 箪食 鄙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 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 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 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 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贵 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 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 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 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 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 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 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 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 “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指导二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结合问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先自主学 习,然后小组交流,5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 表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 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 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 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 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等。
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 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 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 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 典小说的兴趣。 2.掌握生字词,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 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 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 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理清文 脉结构。5分钟后检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 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 《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 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 《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 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 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自学检测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 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 》课件 (32张p pt)
诸葛亮: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
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 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 是高风亮节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