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基础10 换热器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

摘要换热器的应用贯彻化工生产过程的始终,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化工生产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所以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化工生产设备,在化工领域中,它扮演着主力军的身份,它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化工设备中占大约50%以上的比重。

既然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设计出换热效果好,设备健全合理,三废排放量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经济效益高的换热器是我们从事化工行业工作人员刻不容缓的职责。

为了完成年产 2.8万吨酒精的生产任务,设计换热器的总体思路: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塔底的釜残液作为加热介质在塔底冷却器中进行第一次预热,然后用少量的水蒸汽便可在预热器中使原料液达到预期的温度进入精馏塔中。

塔顶酒精蒸汽经过全凝器,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使酒精蒸汽转为液体。

最后,在塔顶冷却器中再次用冷却水使其降到25。

C输送到储装罐中。

关键词:冷却器;再沸器;全凝器;对流传热系数;压降;列管式换热器;离心泵。

目录第一章换热器的设计..............................................1.1概述 .............................................................1.1.1流程方案的确定..............................................1.1.2 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选择 ...................................1.1.3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1.1.4 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1.1.5 流体流速的确定 .............................................1.1.6换热器材质的选择............................................1.1.7换热器壁厚的确定............................................1.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1.2.1管程结构....................................................1.2.2壳程结构....................................................1.3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3.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 ...........................................1.3.2 计算所涉及的主要公式 ....................................... 第二章设计的工艺计算 ............................................2.1 全塔物料恒算.....................................................2.2 原料预热器的设计和计算...........................................2.2.1 确定设计方案 ...............................................2.2.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2.3换热器的选择................................................2.3塔顶全凝器的设计和计算 ...........................................2.3.1确定设计方案................................................2.3.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2.3 换热器的选择 ...............................................2.4 塔顶冷却器的设计.................................................2.4.1 确定设计方案 ...............................................2.4.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4.3 换热器的选择 ...............................................2.5 塔底冷却器的设计.................................................2.5.1 确定设计方案 ...............................................2.5.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5.3 换热器的选择 ...............................................2.6 再沸器的设计.....................................................2.6.1 确定设计方案 ...............................................2.6.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6.3再沸器的工艺计算............................................ 第三章附录 .....................................................................................................................................符号说明............................................................. 第四章设计感想..................................................................................................................... 参考文献............................................................第一章换热器的设计1.1概述工业生产过程,两种物料之间的热交换一般是通过热交换器完成的,所以换热器的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__换热器

一、设计任务书二、确定设计方案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本设计中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器选用带有折流挡板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下列情况:①温差不大;②温差较大但是壳程压力较小;③壳程不易结构或能化学清洗。

本次设计条件满足第②种情况。

另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坚固,传热效果好,而且能用多种材料制造,适用性较强,操作弹性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大型装置中。

采用折流挡板,可使作为冷却剂的水容易形成湍流,可以提高对流表面传热系数,提高传热效率。

本设计中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的材料为钢管(20R 钢)。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本冷却器的管程走压缩后的热空气,壳程走冷却水。

热空气和冷却水逆向流动换热。

根据的原则有:(1)因为热空气的操作压力达到,而冷却水的操作压力取,如果热空气走管内可以避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程金属消耗量;(2)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两流体的的温度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因壁面温度与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大的流体温度相近,可以减少热应力,防止把管子压弯或把管子从管板处拉脱。

(3)热空气走管内,可以提高热空气流速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因为管内截面积通常比管间小,而且管束易于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查阅《化工原理(上)》P201表4-9 可得到,热空气的流速范围为5~30 m ·s -1;冷却水的流速范围为~ m ·s -1。

本设计中,假设热空气的流速为8 m ·s -1,然后进行计算校核。

安装方式冷却器是小型冷却器,采用卧式较适宜。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设计条件空气水水空气计的设计压力比最大操作压力大。

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2.1定性温度的确定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管程气体的定性温度为95242148=+=T ℃壳程水的定性温度为2923325=+=t ℃3.2.2流体有关物性数据根据由上面两个定性温度数据,查阅《化工原理(上)》P243的附录六:干空气的物理性质()和P244的附录七:水的物理性质。

化工用换热器特点

化工用换热器特点

化工用换热器特点
化工用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传热:化工用换热器通常采用高效的传热元件和传热技术,使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 高温高压:在化工生产中,高温高压是常见的操作条件。

因此,化工用换热器必须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考验,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 防垢和除垢: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经常面临结垢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因此,化工用换热器通常采用防垢和除垢技术,如加酸抑制剂、定期清洗等,以保持换热器的良好性能。

4. 节能环保:化工用换热器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采用高效传热元件、优化传热流程、降低流体阻力等,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可靠性和安全性:化工用换热器通常需要在恶劣的工况下运行,如高温、高压、腐蚀等。

因此,其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长期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6. 易于维护和清洗:化工用换热器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拆卸和维修。

同时,其内部结构应易于清洗,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设备的性能。

7. 经济性: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化工用换热器的设计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因此,其材料选择、工艺制定等环节都需要经过充分的优化和考虑。

第六章 化工设备基础(换热器)

第六章 化工设备基础(换热器)

间隙
折流板外径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要适当,因为过小给 安装带来困难,过大又影响传效率。详见
折流板和支承板的外径
折流板的固定
折流板和支承板的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 的
折流板的组装
二、旁路挡板 1、作用 阻止流体短路,迫使壳体流体通过管 束进行热交换。
2、结构及安装
加工成规则 的长条状, 长度等于折 流板或支承 板的板间距, 两端焊在折 流板或支承 板上。
④分程隔板的形状应简单。 (三)分程隔板
封头 隔板 管板 管板 隔板
双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
单层隔板与管板的密封
(四)分程方式 管程布置表
管程数 流动顺序 管箱隔板 介质返回 侧隔板 图序 a b c d e f g 1 2
1 2 1 2 3 4 1 4
4
2 3 1 2 4 3 2 5 1 6 3 4
(外径×壁厚),长度按规定决定
φ19×2、φ25×2.5和φ38×2.5mm无缝钢管
换热管尺寸
φ25×2和φ38×2.5mm不锈钢管
标准管长1.5、2.0、3.0、4.5、6.0、9.0m等
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 4~25 之间,常用的为6~10。立式换热器,其比值多为4~6。
(三)结构型式
2、结构 弓形、圆盘-圆环形和带扇形切口。
弓形折流板
圆盘-圆环形折流板
带扇形切口折流板
折流板缺口垂直左右布置
折流板的加工
3、尺寸
厚度
与壳体直径和折流板间距有关
折流板最小厚度按下表选取
折流板的厚度
弓形折流板间距
最小间距≥
1 max 5
Di,50mm
最大间距:不超过下表规定,且≤Di

10平方换热器换热量

10平方换热器换热量

10平方换热器换热量一、了解10平方换热器的基本概念10平方换热器,顾名思义,是指换热面积为10平方米的换热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化工、冶金、船舶等领域,主要用于实现两种流体间的热量交换。

通过10平方换热器,可以实现热量的传递,从而满足各种工艺过程和生产生活的需求。

二、分析10平方换热器的换热量计算方法10平方换热器的换热量计算公式为:Q=U*K*ΔT*A其中,Q表示换热量,U为热传导系数,K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ΔT为两种流体的温差,A为换热面积。

三、探讨影响10平方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因素1.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的结构、材料、流速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2.流体的性质:流体的性质直接影响换热过程,如比热容、粘度、密度等。

3.温差:温差越大,换热量越大,但过大的温差会导致热应力的产生,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4.换热器的清洁程度:清洁的换热器表面有利于热量的传递,而污垢会降低换热效果。

四、提供提高10平方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建议1.优化换热器设计,提高传热系数K。

2.合理选择流体,以提高换热效率。

3.控制温差,避免过大的热应力。

4.定期清洗换热器,保持换热表面的清洁。

五、总结10平方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优势: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换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3.应用范围广泛,适应性强。

局限:1.换热面积较小,可能无法满足大吨位热负荷的需求。

2.设计和制造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

3.清洁和维护较为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10平方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选型姓名:学号:10091693班级:工092指导老师:袁萍前言1.换热器的设备简介传热是热能从热流体间接或直接传向冷流体的过程。

其性质复杂,不但要考虑经过间壁的热传导,而且要考虑到间壁两边流体的对流传热,有时还须考虑到辐射传热。

在化学工业中常遇到的热交换问题,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其中间壁式换热器詹用量最大,据统计,这类换热器占总用量的99%。

间壁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管壳式和板壳式换热器两类,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的操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设计资料基本齐全,在许多国家都有了系列化的标准。

因此,作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管壳式换热器按结构特点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双重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和双管板换热器等。

前3种应用比较普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相同的壳体内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管程可以分成任何管程数,因两个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撑,故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换热器的缺点是:壳程清洗困难,有温差应力存在。

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

在满足工艺过程要求的前提下,换热器应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目标。

换热器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传热计算及压降计算等。

设计主要包括壳体形式、管程数、换热管类型、管长、管子排列、管子支承结构、冷热流体的流动通道等工艺设计和封头、壳体、管板等零部件的结构、强度设计计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1. 引言换热器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以实现温度控制、能量回收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2. 设计目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确定需要传热的流体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确定传热后流体的温度变化范围;•确定换热器的热传导面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3. 设计步骤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流体的性质参数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明确流体的性质参数,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容以及传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获得。

3.2 计算流体的传热量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流体的传热量。

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流体的质量,c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的温度变化。

3.3 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 = Q / (U * Δ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U表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ΔTlm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3.4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5 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在确定了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之后,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包括管道的布置、流体的流动方式以及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等。

3.6 进行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完成换热器的设计之后,进行性能评价,验证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

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以及经济性等方面。

4.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实例:管壳式换热器假设需要设计一个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将流体A的温度从40℃降至20℃,同时将流体B的温度从70℃升至90℃。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流体A和流体B的传热量,然后根据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出传热面积,从而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基础知识

四、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
1、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以及特点 1)浮头式换热器 •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是固定的。与壳体刚性 连接,另一端管板是活动的,与壳体之间并不相 连。活动管板一侧总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 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故管外壁清洗方便,管束 可在壳体中自由伸缩,所以无温差应力;但结构 复杂、造价高,且浮头处若密封不严会造成两种 流体混合。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 大(一般冷流进口与热流进口温差可达110℃), 介质易结垢需要清洗的场合。在炼油厂中使用的 各类管壳式换热器中浮头式最多。
3、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级换热器 管 /壳 程 数 , 单 壳 程 时 写 -公称长度( 径( ) 公称换热面积( 管 /壳 程 设 计 压 力 ( ) ),压 力 相 等 时 只 写 ), -换热管外
公称直径( ),对于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分子为管 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型式 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型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总体结构如图3
4)釜式换热器 • 这种换热器的壳体直径一般为管束直径的1.5~2.0 倍,管束偏置于壳体的下方,页面淹没管束,使 管束上部形成一定的汽液分离空间。此换热器多 用来做蒸发器、精馏塔的重沸器或简单的废热锅 炉。根据需要,管束可以是固定管板型、浮头型 或U型管型。
2、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 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详细分类以及 代号(英文字母)如下所示:
(一)换热管及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 种介质接触,所以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 很大的影响。小管径利于承受压力,因而管壁较 薄且在相同的壳径内可以排列较多的管子,使换 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单位 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少,传热效率也稍高一些,但 制造麻烦,且小直径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所 以一般对清洁流体用小直径管子,粘性较大的或 污染的流体采用大直径管子。我国管壳式换热器 常用换热管为:碳钢、低合金钢管有Φ19×2、 Φ25×2.5、 Φ38×3、 Φ57×3.5;不锈钢管有 Φ25×2、 Φ38×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填料函式换热器
结构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又一种改进, 结构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又一种改进,浮头移至壳 程外,用填料函密封壳程内介质的外泄。 程外,用填料函密封壳程内介质的外泄。 优点: 管束可以抽出, 优点:1、管束可以抽出,热应力可以消除 省去浮头式换热器的外头盖, 2、省去浮头式换热器的外头盖,内泄露易发现 缺点: 缺点:1、少量外泄难避免 适用要求: 适用要求:1、介质压力和温度不宜过高 介质无毒、不易燃、 2、介质无毒、不易燃、不易爆
三、U形管式换热器
1.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弯成U形,管子两端均固定在 1.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弯成U 只有一块管板 这块管板上,所有管子入口端集中在半块管板上, 这块管板上,所有管子入口端集中在半块管板上,出口 端集中在另半块管板上,中间用管箱分程隔板隔开; 端集中在另半块管板上,中间用管箱分程隔板隔开; 2.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2.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3.管子可以抽出 管间易清洗;但管内不便清洗, 管子可以抽出, 3.管子可以抽出,管间易清洗;但管内不便清洗,不易 更换; 更换; 4.结构不紧凑 结构不紧凑。 4.结构不紧凑。
保证紧密性的方法: 保证紧密性的方法 •管板孔开槽; •胀接周边保证清洁; •管子硬度低于管板孔周边硬 度。 保证管端硬度较低并且低于管 板硬度的方法: 管端退火处理。 选材考虑。
2.焊接 2.焊接
优点: 优点:
①高温高压下能保证连接的紧密性 ②管板孔加工精度要求低于胀接 ③焊接工艺简单 ④压力不高时可用薄管板
板式换热器
由压成各种形状的薄板组成传热面, 由压成各种形状的薄板组成传热面,冷热两种介 质分别在相邻两板之间流动。 质分别在相邻两板之间流动。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虽然较高,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虽然较高,但由于其强度 密封性能差,故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 低,密封性能差,故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 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管壳式换热器。 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管壳式换热器。
接管法兰
容器法兰
管板
排气管 拉杆 折流板
膨胀节 定距管 换热管
壳程接管
管箱
排污口 支座 管程接管
•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 换热器主要有壳体 体多呈圆筒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体多呈圆筒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 程称为管程 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程; 壳程。 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流体在管内 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五、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① 胀接
工具: 工具:胀管器
胀管过程发生: 管子端部——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管子端部 塑性变形 管板孔边缘——弹性变形 管板孔边缘 弹性变形
胀管结束后: 胀管结束后: 管板孔边缘弹性回复, 挤压管端并贴紧。
优点:工艺简单方便; 消除间隙—避免间隙腐蚀。 缺点:温度升高时,管端会发生松弛—泄漏。 适用条件:p≤4.0MPa , t≤350℃。 注意:管端硬度<管板硬度。
主要零部件
一、壳体 二、管箱
换热器的封头称为管箱。 换热器的封头称为管箱。 它由封头、短节、法兰和分程隔板等零件构成。 它由封头、短节、法兰和分程隔板等零件构成。 增加短节的目的是保证管箱有必要的深度安置接 管和改善流体分布。 管和改善流体分布。 单管程的,管箱中没有分程隔板。双管程结构, 单管程的,管箱中没有分程隔板。双管程结构, 前管箱中有一块分程隔板, 前管箱中有一块分程隔板,分程隔板与管箱之间 是借助密封垫片压紧密封。 是借助密封垫片压紧密封。
3)夹壳式膨胀节
4)波纹管
管壳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内容
1.壳体直径及壁厚; 2.封头法兰、管件及补强; 3.管板结构及强度; 4.细部连接结构; 5.附件结构; 6.管子拉脱力验算; 7.壳体热应力校核; 8.支座设计。
分程隔板:单层及双层

七、折流板及支撑板
作用: ①提高壳程流体流速,改变流动方向—提高传热效率 提高壳程流体流速,改变流动方向— ②支撑换热管 形式:a.弓形;b.圆盘-圆环形;c.扇形。 形式:a.弓形;b.圆盘-圆环形;c.扇形。
八、旁路挡板
壳体与管束之间存在有较大间隙时,为避免流体走短 路,沿纵向设置板条,迫使流体穿过管束。
2.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 2.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
3.组合排列
管间距—— 管间距——换热管中心距 ——换热管中心距 要考虑到: 管板强度; 清洗空间;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 中心距≥1.25倍管子外径 中心距≥1.25倍管子外径
四、管板 1、它是一个被密布的管孔所削弱了的圆型平板,要考 虑管孔对板的强度与刚度的削弱。 2、管板是被支承在由管束所构成的弹性基础上。 3、管板不但与管束而且与壳体均是刚性连接,壳壁的 热变形及由壳程压力、管程压力引起的壳壁轴向伸 缩会受到管束和管板的约束,从而在管板上就要受 到壳壁作用给它的力和力矩。这些因素也都将影响 管板的强度计算结果。 4、当管板兼作法兰时,管板对法兰除有加强作用外, 法兰力矩反过来对管板应力也有影响,因而凡决定 法兰力矩的参数都会影响管板尺寸的确定。
二、浮头式换热器
两端管板,一个固定,另一个是浮动的。 两端管板,一个固定,另一个是浮动的。 优点:1.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 优点:1.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 管束可以抽出 2.小管板在壳体内可滑动, 2.小管板在壳体内可滑动,管束的热变形不会 小管板在壳体内可滑动 受壳体约束,消除热应力; 受壳体约束,消除热应力; 缺点:1.结构复杂,造价高,且浮头内漏不便检查; 缺点:1.结构复杂,造价高,且浮头内漏不便检查; 结构复杂 2.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 影响传热。 2.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 影响传热
三、管束
换热管选用,要注意: 换热管选用,要注意: 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 传热效果 结构紧凑 清洗及结垢等等因素
换热管排列形式
正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1.正三角形和转正三角形排列 1.正三角形和转正三角形排列 流体沿垂直方向流过管束,该管束为正三角形排列 流体沿垂直方向流过管束,该管束为正三角形排列 流体沿水平方向流经管束,该管束为转角正三角形排列 流体沿水平方向流经管束,该管束为转角正三角形排列
换热器的概念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 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 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等。 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等。 换热设备因其用途不同,类型繁多,性能 换热设备因其用途不同,类型繁多, 不一,但均可归结为管壳式结构和板式 管壳式结构和板式结 不一,但均可归结为管壳式结构和板式结 构两大类。 构两大类。
九、拦液板
作用:在立式冷凝器中,用来减薄管壁上的液 膜以提高传热膜系数。
十、膨胀节
——装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上的 ——装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上的 挠性元件。 挠性元件。 1.膨胀节的作用: 1.膨胀节的作用: 对管子与壳体的膨胀变形差进行 补偿,以消除或减小温差应力。 2.结构形式: 2.结构形式: 1)平板焊接膨胀节; 2)波形膨胀节;
六、管程分程及管板与隔板的连接
1.换热面积较大,要进行分程 1.换热面积较大,要进行分程 1)管子太长,设备长径比过大,浪费材料; 2)增加流速,提高传热效果。 2.分程要求: 2.分程要求: 1)各程管数大致相同; 2)相邻程管壁温差≤28℃; 28℃; 3)程间密封长度应最短; 4)隔板形状应简单。 12。 3.常用管程数为:1,2,4,6,8,12。 3.常用管程数为:1
缺点: 缺点: 存在焊接热应力——应力腐蚀 存在焊接热应力——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 管与孔间有间隙——形成介质死 管与孔间有间隙——形成介质死 区,间隙腐蚀 区,间隙腐蚀。 间隙腐蚀。
管子与管板焊接形式: 管子与管板焊接形式
3.胀焊并用 3.胀焊并用
克服了单纯的焊接及胀接的缺点,主要优点是: 克服了单纯的焊接及胀接的缺点,主要优点是: 连接紧密,提高抗疲劳能力; 消除间隙腐蚀和应力腐蚀; 提高使用寿命。 胀焊并用结构: 强度胀加密封焊 强度焊加贴胀
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固定管板式 浮头式 U型管式 填料函式
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连接固定。 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连接固定。 分为带补偿器 不带补偿器两种 带补偿器和 两种。 分为带补偿器和不带补偿器两种。 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 造价低。 优点:1)结构简单、紧凑;2)造价低。 缺点: 壳程难清洗; 存在有温差应力。 缺点:1)壳程难清洗;2)存在有温差应力。 适用场合:介质较清洁,不易结垢; 适用场合:介质较清洁,不易结垢; 管程与壳程温差不大; 管程与壳程温差不大; 壳程压力不高。 壳程压力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