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讲课稿
第八章 意志 心理学课件

以上7个问题若有一个否定,该目标就 得重新考虑
3、选择行动方法 4、制定行动计划
(二)执行决定的阶段
在做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所段,进入实际行动。执 行决定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即使做出决定时有 决心、有信心,但是如果不付诸行动,这种决心和信心依 然是空的,意志行动依然不可能完成,在执行决定的过程 中,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
三、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在意志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能自觉认识到行 动的积极意义,自觉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 的的品质。 与自觉相反的是盲从性和独断性 2、 坚持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 坚持不懈地克服田难。 与坚定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执拗。 3、 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 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具有果断性的人能全面而深到地考 虑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做决定的重要性,清晰地了 解可能的结果。 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是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三)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1、认识活动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2、意志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四)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1、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2、意志对情感起调节作用
二、意志行动过程
一个完整的意志行动过程是由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这两个阶段构成的。 (一)采取决定阶段 这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行动的方法和步骤。 它一般包含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与策略、制定计划。 1、动机斗争(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行动中,人们有多 种需求不能同时满足,到底是满足哪种,放弃哪种,或是先满足哪 种,后满足哪种呢?这个时候会产生矛盾,也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 在进行思想斗争。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大 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心理学 第8章 意志 教学PPT课件

(四) 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在教师一贯严格要求和监督下养成的,也是学生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不 断严格地要求自己,经常作克服困难的意志锻炼的结果。因此,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 监督、自我命令和自我鼓励等习惯,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第三节 动机及其激发
四、 归因理论和动机的激发
总之,在激发学生的动机时,一方面要使他们感到自己努力不够,要不断地努力;另一方面,还 要使学生不断地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为了做到这两点,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①使学生有比较平衡的成功感和失败感。 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对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 ③对那些确实感到面临的任务难度很大的学生,教师必须热情地加以指导,或者可以适当降 低任务的难度。 ④对每个学生不仅应当有适合于他们学习基础的、恰当的期望水平,而且期望水平应随学 生的努力和能力的提高而有相应的提高。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有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 需的行动,后者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意志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 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统一的。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二、 意志的特征
(一) 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离开了自觉的目的,就没有意志可言。个体对任务、目的愈明确,愈是意识到这个目的的社 会意义,他的意志愈坚定。可见,认识是意志的前提。 当然,意志行动的目的的确定始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意志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三、 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一样,也是脑的机能。但意志过程的生理机制目前还没有 完全被揭示。
运动分析器的皮层部分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运动感觉细胞(即动觉细胞),它位于中央后回,称 为躯体感觉区,这个区域以感觉为主,运动为辅,主要任务是感受来自运动器官的冲动;一种 是运动细胞(即效应细胞),它位于中央前回,称为躯体运动区,这个区域以运动为主,感觉为 辅,主要任务是调节运动器官的运动。
主题班会:心理学意志课件

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坚决执行决定,努力 实现预定目的,是人意志努力的最好体现。
3 经受成败的考验
人的目的性行为有时可能成功,有时也可能失 败。这就需要通过意志来调节和控制。
遇到挫折时: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冷静分析, 总结教训。
获得成功时:高兴、兴奋、但防止自满、松懈 等。
与之相反的是: 任性:不束缚,为所欲为,放任自己; 怯懦:畏缩不前,遇事惶恐失措。(意志薄
弱的表现)
(四)坚持性;在行动中,能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坚 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具有坚持性的人: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胜利的信心,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勾引面前不 动摇,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挫折承受力的涵义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
为失常的能力。
(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条件: 2.认知因素: 3.人格因素: 4.过去的经验: 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 6.社会支持:
(三)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1.正确对待挫折 2.正确看待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
要做出决定:按照一定的标准从若干方案中选择出一 个最佳的方案。
做出决定会有反复。同时反复的次数也反过来说明 做出的决定是否经过事先的考虑及考虑深度。
(二)执行决定阶段:
是使行动按照确定目的和预定方向进行的过程, 它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1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发动和激励采取积极的行动到达预定目的; 二是抑制和制止与到达目的相矛盾的行为。
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评价和解释; 3.挫折行为: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
心理学意志ppt课件

内分泌系统与荷尔蒙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荷尔 蒙来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 活动。
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对人的 心理健康和意志力有重要 影响。
ABCD
一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对人的情绪、动 机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 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可能 会影响人的意志力和心理 健康。
05
意志的心理基础
责任心
责任心是人格特质中的另一种, 它指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 义务的认真态度。意志的责任心 有助于个体在行动时保持高度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完 成任务。
06
意志的培养与锻炼
树立正确的目标
总结词
明确的目标是培养意志力的第一步, 它为行动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详细描述
在树立目标时,应考虑其具体性、可 行性和挑战性。具体目标能明确行动 的要求,可行性确保了实施的可能性 ,而挑战性则能激发人的斗志。
详细描述
果断性是意志品质中的一种表现,它要求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迅速分析 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坚定地执行。果断性强的人通常能够在关键时刻迅 速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犹豫不决和错失机会。
自制力
总结词
自制力是指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克服内在的冲动和外在的诱惑。
详细描述
自制力是一种意志品质,它要求个体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自制力 强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动,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后悔的事情。同时,自制力也是成功人士 必备的品质之一。
决策和计划
意志有助于个体做出决策、制 定计划和安排行动步骤,以实
现目标。
自我控制
意志有助于个体克服内在的冲 动和欲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以保持行为的连贯性和 一致性。
《心理学第八章意志》课件

健康的意志力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压力、克服焦虑和抑郁,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意志的应用
意志力的应用场景
意志力可以应用于工作、学习、减肥、戒毒、 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
意志力的提高方法
培养习惯、设定小目标、寻求支持和持续自我 反思等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意志力。
总结
意志力的作用和重要性
意志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坚持 不懈、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心理学第八章意志》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心理学中重要的主题——意志。通过了 解意志的定义、作用和表现形式,培养和提高意志力,以及意志与健康的关 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意志力来实现目标。
意志的形成
1
培养意志的方法
学习如何克服诱惑、制定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和保持自律,以塑造坚强的意志。
2
意志力的训练
通过实践和锻炼,逐渐增强意志力,如进行意志力训练程序和参与挑战性活动。
意志的表现形式
意志力的体现
意志力的表现可以包括坚持不懈、力、诱惑因素、情绪状态和个人信念等都 可以影响我们的意志力。
意志与健康
意志力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强大的意志力可以帮助我们坚持健康习惯,如锻炼、合理饮食和戒烟等。
意志力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训练和应用意志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 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
通过参考心理学研究和实际案例,学习更多关于意志力的知识和应用。
推荐阅读材料
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期刊和文章,深入了解意志力的相关领域和话题。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

第九章意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详细内容:人的心理是在理论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互相作用中发生的。
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
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可以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到达自觉意识的程度。
尽管它的动作可能非常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而人类的活动那么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考虑的、有方案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的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附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
假设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展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体育学院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课件

从做出决定过渡到执行决定,时间上会因具体情 况的不同而不同。
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已确立起来的决心有时可 能会发生动摇。
(二)意志的心理结构
1、期望和抱负水平 期望:主观上希望发生某一事件的心理状态。 抱负水平: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
就目标。 2、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的形式(动机斗争的形式) 心理冲突的内容: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 3、选择和决策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调节行动克服困难
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 1、自觉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思考“人的意志是不是自由的”?
三、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
1、认识与意志的关系: ➢ 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
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 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第二节 意志过程与结构
(一)意志的过程
一、采取决定的阶段 1.动机斗争。 2.确定目的。 3.选择方法。 4.制订计划。 二、执行决定的阶段 这是意志的关键阶段。
冯特把行为分为三类: (1)冲动动作 (2)有意动作 (3)选择动作 选择是意志的一个基本特征。 选择涉及到决策问题
第二节 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1、独立性 一个人自己有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决定 。 其反面是受暗示性 。 2、果断性 迅速作出正确决定的意志品质。 其反面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作业
• 1、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 • 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第八章 意志
教学目的: 1、识记意志的概念。 2、理解意志的特征、动机斗争的三种形式; 3、掌握意志品质及其相反表现; 4、了解意志过程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意志的品质、动机斗争的形式。 教学难点:意志的特征、动机斗争的形式。
第八章意志——精选推荐

第⼋章意志第⼋章意志教学⽬的:1、识记意志的概念、特征、品质。
2、掌握意志⾏动的分析。
3、了解青少年意志的特点及培养。
教学重点:意志⾏动的分析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如下:当学⽣围绕教学材料进⾏认知信息加⼯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扰、困难和挫折,学⽣正是在排除⼲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表现出主体实现有意识、有⽬的的⾏动的决⼼和⼒量。
这就涉及到⼼理活动的另⼀个重要⽅⾯----意志。
意志是⼼理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却⼜是学校教育中⼗分重要的⼼理现象。
意志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意志⾏动的过程是什么?青少年学⽣的意志特点何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的意志品质?这便是意志这⼀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节意志概述⼀、意志的实质(⼀)什么是意志意志是⼈⾃觉地确定⽬的,并根据⽬的⽀配、调节⾏动,克服困难,实现⽬的的⼼理过程。
例如:学⽣为了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认真听课,刻苦学习;教师为提⾼教学质量、促进学⽣的发展⽽钻研教材,探索教学⽅式、⽅法;⼯⼈、农民为了提⾼劳动⽣产率⽽忘我地劳动;科技⼈员为了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呕⼼沥⾎、刻苦攻关;战⼠为了保卫国家,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所进⾏的确定⽬的,按照所确⽴的⽬的去调节、⽀配⾏动,并在⾏动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使预定⽬的得以实现的⼼理活动,就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反映了⼈在认识和变⾰主、客观现实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是⼈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的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是⼈的意识能对来⾃客观现实的信息进⾏加⼯改造,以揭⽰其本质和规律,这是意识的抽象能⼒和推理能⼒的表现;⼆是⼈的意识能主动地调节和⽀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反作⽤于客观世界,即按照⼈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
⼈的意识能⽀配和调节⼈的⾏动作⽤于客观现实,构成⼈所特有的意志⾏动。
恩格斯说“⼀切动物的⼀切有计划的⾏动,都不能在⾃然界上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这⼀点只有⼈才能做到。
”这说明意志是⼈类所特有的⼼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总结经验教训
❖ 一方面:吸取教训,以积极冷静的态度 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 败的症结所在,力争解决问题。
❖ 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振作精神, 树立信心。
(四)增强挫折的承受力
挫折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增强 挫折承受力是培养良好意志行为的重要方面, 它涉及一些重要因素:
1、正确对待挫折
❖ 我们应该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 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重 性,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 志,使人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2、改善挫折情境 ❖ 如果使挫折情境得以消失或改善,那 么个体的挫折感也就会消失。这就要: ❖ 预防挫折的发生,对事情的成败做出 正确的估价。 ❖ 认真分析挫折的原因,当挫折发生后, 要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影响作用。 ❖ 暂时缓解紧张气氛,暂时离开环境, 从朋友那里寻求安慰,然后正视挫折。
如: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由于交通 堵塞无法按时到达,个体于是烦躁不安。
挫折包含三方面内容:
1、挫折情境: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
境。如由于太紧张而使考试成绩不理想。
2、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 评价。如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不是好成绩, 而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万岁。
3、挫折行为:伴随挫折认知引起的情绪 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行为 等。
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
二、意志的特征
1、自觉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意志和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人 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 生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一定 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 志努力。
攻击:以动作、表情,文字等方式发泄出 来,通常指向于一定的对象。
冷漠:对挫折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退化:表现于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 为。
固执:受到挫折后,刻板、盲目地重复某 种无效行为。
幻想:通过想象、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
逃避:不敢面对现实,放弃原来的目标。
自戕:把挫折原因归在自己,以自己为发 泄对象,伤害自己。
如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如果去外企,工资较高, 但是福利条件差,工作不稳定;而去国家事业单 位,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工作较稳定,且福利条 件比较好。此时个体需要对多种利弊和得失进行 综合考虑,每一个因素都很难取舍。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一)挫折
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 碍,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 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2、客观因素:主要指自然和社会 环境因素。前者如条件的限制,无法预 料的自然灾害等。后者如社会生活中的 政治、风俗习惯等限制等。
(三)挫折反应
包括三个方面:
1、情绪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烦恼、焦 虑等情绪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和 特定的行为反应。
常见的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表现形式:
(二)冲突的种类
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 标,据此可以把冲突分成四种类型。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人们, 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 的事物,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个时就会出 现这种冲突。“牙痛与拔牙”
(二)挫折情境的形成
挫折情境也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分为主 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生 理和心理因素。
❖ 生理因素:个体由于某些缺陷不能胜任 某些工作,或实现某些目标。如口吃者不能 担任教师工作。
❖ 心理因素:如对自己估计不当,没 能达成目标,或有多种目标产生了动机 冲突,有些目标未能实现等。
(二)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 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 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 的动力,也叫做激励作用。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 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 的阻力,也叫干扰作用。
意志也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是意志行动 的中心环节。
在执行阶段需要注意: 1、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制止不利于目 标实现的行动。 2、不断克服困难,果断调整目标和计划。 3、理性分析,积极应对挫折。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什么叫做冲突
冲突:在人们的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 个或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 所以就产生了冲突。 如一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既想报北大 又想报清华,难以取舍,就产生冲突。 冲突总是伴随着情绪体验:紧张、焦躁、 烦恼、心神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克服困难,排除障 碍,向预定目标靠近。
在遇到挫折时,理智性反应的人,不光能 够坚持目标,还能够分析挫折原因,适当 调整目标,或改变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 获得成功。
3、个性的变化
持续的或重大的挫折会使个体产生的 某些紧张状态和反应,这种反应方式逐渐 固定下来后,就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如许多长期遭受挫折的人会变得冷漠无情, 有些人则会变得凶残,攻击性特强。
第二节 意志过程及其分析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 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 定。 如某大学生想买一台电脑,那么他就要考 虑是否有必要买这台电脑,买什么电脑, 通过什么途径买电脑,并最终做出买电脑 的决定。
1、动机冲突 2、目的确定 3、拟定计划
3、接近—回避型(趋避冲突)
同一物体对人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 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如考试期间复习很累了,想休息,但是又 没复习完,所以又不敢休息,就产生了这种冲 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 冲突)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 标,而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这时的冲突叫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