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
1. 外向性
外向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社交性、乐观、自信的特征,喜欢与他人打交道,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开朗的态度,与人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魅力。

内向性是指一个人更偏向于独处,对周遭环境更为敏感,善于思考和观察。

他们通常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安静的空间,比较容易感到沮丧或消沉。

但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容易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3. 审慎性
审慎性指的是一个人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冒险的特性,这种人更喜欢用经验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冒险的去尝试新事物。

他们更加注重细节,也更擅长计划和组织工作或活动。

4. 精力充沛
精力充沛是指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活力和动力,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这种人通常有很高的目标感和工作效率,能够轻松地完成一些大量的工作。

5. 思维开放度
思维开放度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开阔性。

这种人更加愿意接受并尝试新的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更加能够体谅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以上这些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成功与成就感。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针对特定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升。

个性心理特征范文

个性心理特征范文

个性心理特征范文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所表现的独特模式。

每个人的个性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它影响着一个人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和描述,下面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在宏观层面,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神经质是个体情绪反应的稳定性和易激性程度。

具有较高神经质的人往往情绪起伏较大,容易焦虑、忧郁和易怒。

而较低神经质的人情绪较为稳定,相对较少感到焦虑和压力。

外向性是个体社交行为的倾向性。

外向性较高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活跃开朗,善于表达自己。

反之,外向性较低的人更倾向于内向,喜欢个人独处,不太善于和他人打交道。

开放性是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观念接纳程度的倾向性。

开放性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观点。

而开放性较低的人更喜欢稳定和熟悉的事物,对新事物较为抵抗。

宜人性是个体与他人相处程度的倾向性。

宜人性较高的人善解人意,愿意帮助他人,具有较强的合作和社交能力。

而宜人性较低的人相对更为自我中心,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较少关注。

尽责性是个体组织和自律程度的倾向性。

尽责性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目标设定和追求,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善于管理时间和资源。

反之,尽责性较低的人更倾向于拖延和懒散,难以自律和完成任务。

在微观层面,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更详细地进行描述,诸如情绪稳定性、情商、自尊、自信、创造力、自我认知等。

情绪稳定性指个体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情绪的稳定和调控能力。

情商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包括情绪感知、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和评价,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有积极和正面的认同,而低自尊的人可能对自己抱有负面评价。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信心,自信的人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评估和预期。

创造力是个体独立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较高的人往往具有多样的观点和创意。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引言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稳定和持久的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的行为密切相关,不仅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也对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些常见类型及其对应的行为表现。

1. 内向与外向内向和外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经典的表征之一。

内向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相对保守、敏感,并倾向于独处和自省。

外向则指的是个体渴求社交活动,喜欢寻求刺激和与他人互动。

内向的人通常更具有思考和分析能力,喜欢独立思考和专注于特定任务。

外向的人则更富有社交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们乐观、开朗,喜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2. 精细与粗糙精细和粗糙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差异。

精细指的是个体对细节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观察到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细微的变化。

他们注重细节,擅长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而粗糙则指的是个体对细节不太敏感,更注重整体性的认知。

他们关注大局,倾向于综合理解问题和表达观点。

3. 冲动与谨慎冲动和谨慎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冲动指的是对刺激物的高度敏感,容易被外界情绪和环境所左右。

他们常常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缺乏自制能力。

而谨慎则指的是个体处理情绪和决策更加谨慎,考虑周全。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做出理性的决策。

4. 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情感表露出来,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大,较为容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影响。

内向的人则倾向于将情感内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小,相对稳定。

5. 自信与自卑自信和自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

自信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去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

自信的人乐观、开朗,更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而自卑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被他人评价和批评。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1.思维特征:
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思维特征主要包括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价值观。

智力水平指个体的智力能力和知识水平。

认知风格则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
的偏好和方式,包括是以细节为重还是整体为重,是以逻辑为导向还是以
直觉为导向等。

价值观则涉及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观念和信仰系统。

人们
的思维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个性。

2.情感特征:
情感特征指个性中涉及到情绪表达和情感稳定性的方面。

情绪表达包
括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如愉快、愤怒、悲伤等。

情感稳定性则指个体情绪的持续时间和波动程度,即情感的持久性和易变性。

一些人可能情感稳定性较高,情绪起伏较小,而另一些人可能情感稳
定性较低,情绪经常波动。

3.行为特征:
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特征包括动机和态度。

动机指个体内部驱动力,推动个体追求一些目标或满足一些需要的力量。

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
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个体天生的内部动力,外在动机是个体受到外部奖
励或惩罚的驱动力。

态度则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态度和倾向,包括喜好或
厌恶,并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综上所述,个性心理学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特征、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

这些特征的独特组合形成了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情感
和思维方式。

人们对这些个性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和心理过程的多样性。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特点或倾向。

一般来说,个性是指一
个人的情感、思维、行为和交往模式的统一综合体,一种不断变化的模式,如果我们试图去描述一个人的个性就可能令人感到困惑。

个性的每个组成
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会影响
他的态度等等。

有很多模型都用来解释个性,如心理学家Gordon Allport提出的个
性因素模型、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以及现代
的五大人格理论。

其中,Gordon Allport提出的人格因素模型认为,一
个人的个性是由其环境、行为和学习历史等外部因素及基本自我内部因素
共同决定的,这其中包括性格特质、潜在偏好和期望等。

另外,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则主要关注一
个人的子宫、超现实和意识三个部分,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由这三
部分来解释,他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三部分当中,子宫
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冲动,超现实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欲望和冲动,而意
识部分则控制着人的思想行为等。

最后,现代的五大人格理论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受五个不同的个性因素,即友善、开放、独立、情绪稳定和责任心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目录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1个性心理特征编辑个性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

例如,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理想等推动作用下形成、稳定或者再变化,也需要依赖于动机和理想等动力机制才表现出来。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贯性,体现个体行为。

2能力编辑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它与气质和性格的不同表现在:能力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当然活动中也会体现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但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和必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

例如,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活动需要具备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不同能力的有机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

解一道数学题时,所用的定义和公式属于知识,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则属于能力。

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技能,而掌握该技能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活性、身体平衡性则是一种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1.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指的是,对于既有行为模式模仿复制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能力,是新的思维组织产生的能力2.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

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和稳定的特质,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行为反应等方面,对于个体的发展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方面来概述个性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个体的认知特征体现了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一些人可能倾向于以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一些人可能更加悲观、消极,对事物持怀疑态度。

此外,个体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人更加理性、逻辑思维强,而有些人更加直觉、情感导向。

2.情感特征:个体的情感特征体现了其情绪的稳定性和强度。

有些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另一些人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平静。

个体的情感特征也会影响其情感反应的强度和表达的方式,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些人则更加含蓄。

3.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个体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行为模式和态度。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加外向、乐观、合作,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谨慎、独立。

性格特征与个体的价值观和兴趣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风格和生活方式。

4.社交特征:个体的社交特征体现了其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需求。

有些人更喜欢独处,独立思考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更依赖他人的支持和认同。

个体的社交特征也与其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一些人可能擅长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面临一些社交困难。

5.适应特征:个体的适应特征体现了其应对压力、调整和变化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更加适应性强,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有些人则更加固执、难以改变。

适应特征与个体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资源有关,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3)、从认知对象维度上考虑把能力分为认 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21页
3.智力:
我国传统上把智力分为观察力、思维力 、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关 键。智力是能力中普通能力。关于智力结 构,有以下几个理论:
(1)、斯皮尔曼二原因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 1927)利用原因分析法,把智力析分为普 通原因(G)和特殊原因(S)两种。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6页
经典气质类型与心理指标
气质类 感 耐 灵敏 可 情绪 倾 速 不随

受 受 性 塑 兴奋 向 度 意反
性性
性性 性

胆汁质 低 较 不 小 高 高灵 活
外快 强 向
多血质 低 较 灵 大 高 高活
外快 强 向
粘液质 低 高 不 稳 低 灵定 活
内慢 弱 向
抑郁质 低 低 不 稳 体验 内 慢 弱
• 3、主观心理原因:
• 4.性格动态特征:整体性、多面性、可塑性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6页
• 五、性格与管理: • 1、阿吉里斯、麦格雷戈观点
• 2.HRM中性格测试:
•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2页
• 三、性格类型:
•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
• 英国培因(A.Bain,1855,1859)和法国 李波特(Ribot,1906)按智力、情绪、意志何 者占优势
•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内倾型和外倾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人的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其中最明显、最主要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

个性心理尤其是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个性特征理论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正确理解个性心理特征,以下各节将对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节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源于拉丁语,愿意是混合、掺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征。

气质一词应用的领域较多,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

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内涵较窄,它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脾气”、“秉性”、“性情”等意义近似。

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此定义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

如一般把知觉速度、情绪和动作反映的快慢归结为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注意持续的时间长短、情绪起伏变化等则归结为稳定性方面的特点,而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归结为指向性方面的特点。

(二)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人的气质特点,几乎在初生后不久就能看到。

在儿童生命最初几星期内,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有的婴儿好哭、好动,有的婴儿安静、很少哭闹;就是同为哭叫,在声音大小、急缓和持续时间上也各有不同。

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气质的表现越明显,气质的特征也越清楚。

由于气质较多地依赖于先天因素,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人们通常所说的“秉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稳定性与难以改变。

有人对20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某些气质特征方面比异卵双生子表现出更大的相似性。

(三)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虽然具有先天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起变化,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性格的掩盖下,气质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

例如,生活的坎坷或事业的挫折,可能会使一个活泼好动的青年变成一个沉默寡言、行动拘谨的人。

人的气质不仅随环境、教育、职业、主观努力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少年时期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表现为好动、敏捷、热情、积极、急躁轻浮;壮年兴奋与抑制平衡,表现为坚毅、深沉;老年兴奋性弱,抑制性强,表现为沉着、冷静、动作缓慢、不灵活。

(四)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相同的气质类型,既可能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能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既可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二、气质学说关于人的气质及气质类型,不少学者经过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理论。

主要的气质学说有:(一)四根说这是由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勤(Empedokles)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土、水、火、空四根构成的。

其中,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呼吸是空气根,血液是火根。

每个人心理的不同是由于四根配合的比例不同。

他认为演说家是舌头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恩培多克勤的四根说是以后气质概念的萌芽。

(二)体液说这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的,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这四种体液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就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后来,古罗马医生盖仑(C.Galen)提出了“气质”概念,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血液占优势的人是多血质,温而润,像春天;粘液占优势的人是粘液质,冷酷无性,像冬天;黄胆汁占优势的人是胆汁质,热而躁,像夏天;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抑郁质,冷而躁,像秋天。

虽然这种学说对气质的分类是不科学的,但他们对气质类型的命名,被后世许多学者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

自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提出气质“体液说”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又进一步从体型、血型、内分泌等生物因素方面试图对气质及其生理机制给以解释。

在众多气质理论中,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影响较大的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不在于体液,而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提出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所特有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特性的独特结合。

他通过研究发现,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有三种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巴甫洛夫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提出最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四种:1、强而不平衡的类型——不可遏止型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这是一种易兴奋、不易安静的类型,也称之为兴奋型。

2、强而平衡且灵活的类型——活泼型兴奋和抑制都有较大且基本相等的强度,相互之间转化灵活。

表现特点是,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

3、强而平衡但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且程度大体相当,但相互转化不灵活。

表现特点是,新的条件反射容易形成,但不容易改造。

4、兴奋和抑制都比较弱的类型——弱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弱,而且弱的抑制过程占优势。

表现特点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神经过程的承受能力小,也叫抑制型。

巴甫洛夫的四种神经活动类型与四种气质类型有紧密的联系。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气质是高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其关系如表所示。

表9-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不可遏止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灵活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不灵活型)粘液质弱弱型(抑制型)抑郁质三、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有规律的组合。

也就是依据某些心理特征对人的气质所作的分类。

(一)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方面的动力特征,它是由许多心理活动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

根据现有研究,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主要有:(1)感受性。

指人对内外刺激的感觉能力。

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例关系。

它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表现。

(2)耐受性。

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它也是神经系统强度特性的反映。

(3)反应的敏捷性。

它包括两类特征: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记忆的速度、思考的敏捷程度、注意转移灵活程度);对刺激的不随意的反应程度。

它是神经系统灵活程度的表现。

(4)可塑性。

指人随外界事物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

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灵活性有关。

(5)情绪兴奋性。

指对微弱刺激影响以不同速度产生情绪反映的特性,包括情绪兴奋性强弱和情绪外现的强烈程度。

它既和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有关,也和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有关。

(6)向性。

指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表现于外部还是内部的特性。

表现于外部的称外向性;表现于内部的称为内向性。

向性与神经系统强度有关。

(二)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人的气质特点千差万别。

为了便于研究,心理学上比较常见和流行的是根据上述心理特征在具体人身上的不同结合,将人们的气质划分为不同类型。

这里仅介绍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1、胆汁质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行为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兴奋而热烈是其主要特色。

2、多血质感受性较弱,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外向;行为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热情、喜欢与人交往,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敏捷而好动是其主要特色。

3、粘液质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惟有耐受性强,内向;行为表现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较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缄默而沉静是其主要特色。

4、抑郁质感受性很强,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和兴奋性均较弱,内向;行为表现为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对事物的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外表温和、常有淡淡的抑郁的面容,多悉善感,具有内倾性。

呆板而羞涩是其主要特色。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是上述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大多数人是近乎于某种气质,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的某些特征,属于混合型或过渡型气质。

任何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才能,在特定的工作领域内对社会作出贡献,气质特征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活动的社会价值,但人的行为及行为方式要受气质特征的影响。

小栏目9—1看戏迟到的不同表现A.H.达威多娃的研究表明,同是看戏迟到,四种气质类型的人言行表现各不相同。

胆汁质的人跟检票员争执起来,急于想进入剧场。

他分辩说:剧场的钟走得快了,他不会影响别人。

他打算推开检票员跑到自己座位上去。

多血质的人,知道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入剧场,就通过没人注意的侧厅跑到自己座位上。

粘液质的人看到不让他进场,就想:“算了,第一场可能不太精彩。

我还是去小卖部等一等,到幕间休息再进去吧。

”抑郁质的人想:“我总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剧场就这样倒霉。

”接着就回家去了。

(摘自韩永昌,1993)四、掌握气质理论的教育价值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气质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因此,了解气质的实质及类型特征,这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极为有价值的。

(一)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尽管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个人的成就,但不同气质特征的学生在工作、学习和行为表现方面存在着差异。

如多血质类型学生在学习中显得不知疲倦,对学习新的、难度大的教材感兴趣,思维敏捷,能迅速回答问题,但下课后不能积极复习,作业容易马虎出错。

抑郁质类型学生学习易疲劳,对学习难度较大的新教材感到困难,反应缓慢,但是课后能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深入思考。

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各有长短,都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气质特点,才可能使教育和教学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针对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同一种教育方式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严厉的批评如果能使多血质的学生受到震动,那么,同样的批评就很可能使抑郁质的学生受到重创。

针对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总的原则或出发点就是要根据每一种气质的特点,扬长避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照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

有研究表明,胆汁质的人由于愿望强烈,过度地紧张和疲劳,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或发展为时暴时郁的躁郁性神经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