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井冈翠竹》课文(长春版)
3.《井冈翠竹》课件

Suō biāo
梭镖
rèn
坚韧
gàn
赣江
biǎo cí
xiào
老俵 茨坪 呼啸
kǎi
jì dǒu qiào
凯歌 业绩 陡峭
ào chóu
xūn
深坳 稠密 功勋
郁郁苍苍 鬼哭狼嚎 悬崖绝壁 亭亭玉立 千里迢迢
重重叠叠 血雨腥风 幽谷荒滩 成年累月 攀山过岭
魂飞魄散 绞尽脑汁 穿云钻雾 风吹雨打
多音字
• 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 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 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 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 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 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 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 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 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 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保卫----保护 殷切----热切 陈列----陈设
反义词:
稠密----浓密 依然----仍然 摇撼----动摇
坚贞不屈----坚强不屈 重重叠叠----层层叠叠
埋伏----暴露 稠密----稀疏 朝----暮 陡峭----平缓 漫长----短暂 笔直----曲折
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呢?
•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 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 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 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 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
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 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革命岁月 井冈翠竹∣长春版 (共26张PPT)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作者写了哪三类人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2)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 (3)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
课文讲解
“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
军民鱼水情,齐心抗敌顽。坚贞如 翠竹,人间换新颜。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赞颂竹子对革命贡献,实质上是对井冈山人民为
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赞颂。 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因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 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一)学习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
(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翠竹都有那些贡献?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2)在革命年代,井冈翠竹成为了战斗的武器,那么在 新中国成立后,它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3)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朗读第12自然段。 (4)在这部分,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又在赞美谁呢? 砍伐毛竹的人 (5)作者为什么称赞他们是英雄?指导朗读相应语句。
课文讲解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呢?
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用竹子做器具当武器同 敌人战斗。
第8、9自然段:井冈翠竹坚贞不屈。(品格)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等待亲人解放军的是竹 子吗?作者表面上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赞美谁呢?
井冈翠竹

那么青翠, 那么稠密
课堂延伸:
井冈翠竹 冉长春
茨坪红土两丛竹, 群根破岩万竿出。 断头余身犹举火, 一炬燎原九州舒。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 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
•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
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
1.井冈的毛竹象征着 什么?
2.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 中心是用什么手法表达的?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
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 们( 滑下 )溪水,( 转入 )大 河,( 流进 )赣江,( 挤上 ) 火车,( 走上 )迢迢的征途。
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 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 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
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 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顶真
• 简单说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 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 种修辞方法就叫做顶真。 •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 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 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 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 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 夫莫开"之势。
袁鹰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 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 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 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 《第十个春天》、《风帆》、《悲 欢》、《天涯》、《运行》、《京华 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 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 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 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 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 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 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井冈翠竹》

关于作者:
袁鹰,原名田钟洛,当 代著名作家、诗人、儿 童文学家、散文家。生 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 历任《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副刊编辑。
关于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 省境内,是中国革 命的发源地,现在 是集人文、自然和 高山田园景观为一 体的山岳型风景旅
游区。
整体感知:
词语解释:
血雨腥风:风里都有血腥味,鲜血四溅得下雨一样。形容 屠杀的残酷。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这里指修直挺拔的毛竹。
重点理解: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 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 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 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 无际的翠竹。作者表面上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 赞美谁呢?
井冈山人民
课堂训练:
作者写了哪三类人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2、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 3、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呢? 1、红军战士用竹子做器具当武器同敌人战 斗。 2、井冈翠竹坚贞不屈。
字词:
锁: 粮: 委: 稠: 派: 撼: 殷: 封锁 粮食 委员 稠密 派遣 震撼 殷切 门锁 愁眉锁眼 钱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委屈 委曲求全 地窄人稠 稠人广众 委派 气派 撼动 蚍蜉撼大树 殷勤 殷殷
【素材】《井冈翠竹》课文(长春版)

《井冈翠竹》课文育才学校陈海莲老师井冈翠竹作者袁鹰井冈山五百里林海,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翻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表们想起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山上缺粮的年月。
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你看那行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提子也能挑得起。
当年毛委员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把这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
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
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
推荐精品长春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优质课课件2

景物赏析
碧 水 奔 流
景物赏析
穿 云 钻 雾
合作探究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 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解析
江,( 走上 )火车,( 挤上 )迢迢
的征途。
归纳总结
井冈翠竹: 葱郁秀美 井冈山人: 英勇顽强 不屈不挠 献出一切 坚贞不屈 建立功勋
作业布置
学完本文,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翠竹的看
法以及翠竹精神的理解。
再 见!
因为坚韧、结实。
合作探究
“再重的担子”指什么?这么重的担子也
挑得起吗?
“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
命运的重担”。
小组讨论
1、井冈的毛竹象征着什么? 2、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中心
是用什么手法表达的?
按原文填空。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 转入 ) 溪水,( 滑下 )大河,( 流进 )赣
井冈翠竹
袁鹰
导入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井冈山竹子是冈山上的青青翠竹?是啊,竹子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导入
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
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
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
词语积累
粮食 封锁 委员 稠密 派遣 摇撼 殷切 郁郁苍苍 亭亭玉立 重重叠叠 坚贞不屈 成年累月 血雨腥风 魂飞魄散 意气风发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井冈翠竹》 优秀课件3长春版

读下列词语
锁门 粮食 委员
suǒ
罐头
派遣 震撼 殷切 硝烟 血雨腥风
派: 撼: 殷:
封锁 罐子 粮食 委员 稠密 派遣 震撼 殷切
门锁 愁眉锁眼 瓦罐 水罐 钱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委屈 委曲求全 地窄人稠 稠人广众 委派 气派 撼动 蚍蜉撼大树 殷勤 殷殷
作者简介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 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 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 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 《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 《风帆》、《悲欢》、《天涯》、 《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 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泛, 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 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 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 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 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 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积累词语
郁郁苍苍 鬼哭狼嚎 重重叠叠 血雨腥风 魂飞魄散 绞尽脑汁
悬崖绝壁
亭亭玉立 千里迢迢
幽谷荒滩
成年累月 攀山过岭
穿云钻雾
风吹雨打
多音字
殷
yīn 殷切 yān 殷红
担
dàn 重担 dān 担保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的含义。 3、学习毛竹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感 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全文分几部分,分别写什么?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4、课文是单纯写竹吗?写什么人?为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井冈翠竹具有怎样的风采? 2、画出描写竹子的句子?谈谈体会。
3、画出表现翠竹前赴后继、坚贞不屈 的句子,谈谈感悟。 4、作者为什么说“天下竹子数不清, 井冈山竹子头一名”呢?
2021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 (1)教学课件

形
花
成
子
房
三
柄
子
房
四
柄 钻 入 土
形 成 果 实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读读课文理解内容
思考并答复: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课文讲解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梳理课文结构
快速地浏览课文,全文共分为几局部?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1〕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2〕写全家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第三段〔3—15〕写吃花生、议花生。
布置作业
1.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理解词语
可惜:令人惋惜。 开辟:打通开拓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比喻获得成果或得到的战果。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喜欢羡慕。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 段。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课堂练习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辨字组词。
半亩
开辟
吩咐
辩论
亩〔庙宇〕 辟〔躲避 〕 吩〔份额 〕 辩〔分辨 〕
庙〔 〕 避〔 〕 份〔 〕 辨〔 〕
课堂练习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填一填。 ( 朴 )( 实 )无华 ( 默 )( 默)无闻 无( 私 )奉( 献 ) 大腹( 便 )( 便 )
课文讲解
课文 朗读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课文 朗读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翠竹》课文
育才学校陈海莲老师
井冈翠竹
作者袁鹰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翻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表们想起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山上缺粮的年月。
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你看那行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提子也能挑得起。
当年毛委员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把这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
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
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
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
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
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为了叫井冈山变得更快,党派来了两千好儿女,同井冈山人民一起开发这座万宝山。
他们上得山来,头一件事就是来竹林里,依靠这青青毛竹盖房落脚;他们踩着当年老红军的脚印,攀山过岭,用竹筒盛水蒸饭。
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据说有一千多万根,轮流砍伐,是永远也砍不完的。
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
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
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
这一百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
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
冒着大风雪,二百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多万毛竹的任务。
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杜鹃花开满山头的时候,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