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里的茶文化,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篇1《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把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口众多,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在饮茶上有严格的区别,这是不用细说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
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
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写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至拢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
”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即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为享誉九州的名品。
老太太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经验极为丰富,深知养身之道。
第109回老太太弥留之际睁开眼来要茶喝,邢夫人进了一杯参汤,老太太拒绝说:“不要这个,倒一杯茶来我喝。
”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
她岂能将名茶弄混。
老太太是对的。
老君眉更适合她。
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
尤共是其品性与六安茶颇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
而老君眉则“味甘醉”香气高爽宜人。
老太太年高体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
妙玉,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女尼,对于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
这就是说,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说家编织小说情节时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论和人物性格依据的。
在这些地方,读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却是一丝不苟的。
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
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
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
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
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文化有极为突出的描写。
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的体现(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替缨之家的茶文化。
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他们当然喝的是上好的茶。
《红楼梦》全书提到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是作者艺术杜撰,一般人是无法消受的。
只有宝玉在梦中才能品尝,说的是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昏昏睡去。
梦见一位警幻仙子为他引路至太虚幻境。
大家入座环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淳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
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名茶有七种,首先是六安茶,小说第41回品茶拢翠庵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自第41回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
该茶嫩绿似莲心。
清香淡味。
最受文人墨客欢迎。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54回元宵节夜宴上,凤姐准备了杏仁茶。
再来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还有龙井茶,小说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
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一爷沏一碗。
一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再有是枫露茶,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名茶,小说第8回,这枫露茶也确实不平,一般茶泡了二道,早己味同嚼蜡,这茶才刚刚出色出味。
这很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超儿脱俗的名茶珍品,以烘托主人公宝玉的不凡。
还有一种外国名茶一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凤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二)《红楼梦》中的茶道中国的茶道讲色、香、味、器、烹。
红楼梦的茶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之说,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看看桌上精致的茶具。
紫砂壶在桌上。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看桌上的盖碗茶。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
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
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这是小姐用的盖碗茶。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品茶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品茶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红楼梦》一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
其中文中提到的有“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千红一窟”、“枫露茶”、“龙井茶”等。
小说第 41回《品茶栊翠庵》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贾母带众人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妙玉忙招呼贾母一行人喝茶,这时贾母要求到“我不喝六安茶”。
这里的六安茶即是清代的名茶之一,六安茶产于六安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均为清贡茶。
妙玉听贾母说不吃六安茶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擅茶的妙玉为贾母选择了老君眉,其中有她细致的考量。
老君眉其名有恭贺长寿之美意,这也表现了妙玉对贾母的用心,再考虑到贾母年岁已高,不能喝茶性太烈的饮品,又才吃了油腻的食物,需要解腻消食。
妙玉为贾母特备的老君眉,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能消食解腻;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名茶还须好水泡”。
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 5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到了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摄氏度开水冲泡,可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二是水源要“活”。唐代陆羽《茶经》说:“其山水, 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宋代唐庚《斗茶记》云:“水 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 “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说的是泡茶要用流动的 新鲜活水;
三是水的质地要“轻”,与今天科学分析的软水、硬 水有关。明代张源《茶录》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都 说泡茶的水要“轻”。清代《御制文初集》中记载了乾隆 皇帝论泡茶用水:“水之德在于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 轻。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故 辨水衡于其质轻重,分泉之高下焉。”把水质的“轻”提 升为鉴评泡茶用水的最高标准;
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 自于该书第41回,是妙玉为 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 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 “君山银针”。该茶嫩绿似 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 墨客欢迎。清代也将其作为 贡茶。这种毛尖茶外形如老 人的长眉,带有增寿之意, 特别受到老人们的喜爱。这 位长寿贾母喝着这象征长寿 的轻君眉,当然会很高兴。
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 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 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龙井茶,小说 第82回,宝玉读书回 来,急急忙忙去潇湘 馆见林黛玉。只见 “黛玉微微一笑,因 叫紫鹃:‘把我龙井 茶给二爷沏一碗,二 爷如今念书了,比不 得里头。’”一杯散 发清香的龙井茶,盛 满了黛玉对宝玉的浓 情厚意。
此外,第六还有一种外国名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 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风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 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以上7种名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微 绿,清澈如镜,其味道也清香纯正,甘 润解渴,乃茶中之珍品。除千红一窟和 枫露茶外,其余 5种都是贡茶,不但有 本国的贡茶,而且还有外国的贡茶,反 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现状,堪称 是一份“清代贡茶录”。另外,《红楼 梦》所写的茶,大多不是绿茶,而是红 茶和花茶,这与北京天寒,社会上不讲 究喝绿茶,而专喝红茶、花茶有关。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
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
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
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
”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红楼梦》中,比任何其他古典小说都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希望能帮到你。
茶联、茶诗、联句《红楼梦》中,多处显现茶联、茶诗,如:第17回,贾宝玉随游大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拟了一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第23回,贾宝玉作了四首“即事诗”,其二《夏夜即事》诗云:“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其三《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其四《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四首“即事诗”中就有三首写到“茶”,可见“茶”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至于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诸钗联句,中有薛宝琴的“烹茶水渐沸”句。
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槛外人妙玉在收结时续了四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些咏茶之作,恰恰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
多姿的茶俗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俗。
《红楼梦》中全面展示了这种传统的茶俗。
以茶祭祀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写贾宝玉备了晴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奠晴雯,“祭品”中便有茶。
以茶论婚嫁第25回,林黛玉去怡红院,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吃年茶第19回写接待元妃省亲大典完毕,贾府上下安闲。
于是,袭人之母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
同回又写道:“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
”书中还有“客来敬茶”、“宴前茶”、“上果茶”、“茶点心”、“茶泡饭”等描述,可见茶俗是多么丰富多彩!日常饮茶《红楼梦》所描绘的荣宁贾府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煎茶、烹茶、品茶这类茶事活动可谓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 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 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 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 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古人讲品茗,总是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 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艺术化。所以,历代文人把“品” 字作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谓。真正的茶人品茶, 最好是山堂夜坐,亲自动手,观水火相战之状。听壶中沸水发出像松 涛一般的声音,香茗人杯,茶烟袅袅,恍若置身于云光缥渺之仙境。
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 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ニ出来,笑道:"就剩 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 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 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 我 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 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3.六安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 隆《考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 、 “天池茶” 、 “阳羡茶” 、 “六安茶” 、 “龙井茶” 、 “天目茶” 。 “六安茶”
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 “六 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成为珍贵的贡茶。近人徐珂《清 稗类钞》 “朝贡类”载有“六安贡茶”之条目。 4.老君茶:大对经草,别名,老君茶。夏、秋花期或果实成熟时割取 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用。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利水消肿,除风湿。 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出血,小便不利,蛇咬伤。 5.暹罗茶:暹罗也是一个产茶古国。据植物学家考证,暹罗之土著在 古代,就将茶树青叶煎沸,作医药之用。 《红楼梦》中讲到的暹罗茶, 是仿照中国的制茶法做的,即用锅炒及手揉等方法,供作泡饮。这种 茶当时在暹罗的饮用范围并不广泛。饮用最广的却是暹罗所特有的 “暹罗茗” 。采制暹罗茗时,先将有三四叶之嫩芽连茶梗摘下,一般 都是右手摘,递与左手,至手握满,用竹丝捆紧成束,名为一干,每 干鲜叶蒸二小时,冷却后置于篮中或竹桶中紧压,使其发酵。经一个 月即可食用,能保藏一年不坏。此种暹罗茗供咀嚼用,又称口香茶。 6.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小说第 63 回“寿怡红开夜宴” ,有一 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 。 据《清稗类钞》 “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 “醉饱后 饮之,能助消化。 ”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 儿” ,又喝“普洱茶” ,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这说明宝玉 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7.龙井茶:属绿茶的一种,久负盛名。龙井为地名,属浙江省杭州市 西湖西南山地中的一个村庄。江南人喜饮龙井茶,直到近代北方达官
商的后代,见识广博,然而在妙玉面前论起茶具来,则显得知识贫 乏得很。在《红楼梦》中。妙玉究竟给贾宝玉等三人泡了什么茶并 没有说,可见作者的本意并不在茶而在器。在作者的审美世界里, 古就是一种美,用古器就是行古道。这正代表了清代文人对茶具的 审美倾向。 3、 择境:注重美感
四十一回中紧接着贾母饮茶后的着力描写: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 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 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 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进来,笑道, ‘偏你们吃梯已茶 呢……” ’于是四人一并边说笑一边饮茶。因为是“知己” ,妙玉不惜 拿出了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前,梅花上的雪水来招待。外边的贾 母、刘姥姥等人均不在其列。而且因为刘姥姥的到来。妙玉甚至要打 水洗地,还要叫提水的小斯将水放在门外。茶是至清至洁之灵物,当 然讲究洁净。但妙玉的“洁”实际上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而这恰恰 是清代文人茶文化的最为主要的特征。
2.“茶佛一味”的缘起: 《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摩耶夫人在回娘家
分娩途中, 路经蓝毗尼花园, 见园中一棵大树, 花色香鲜, 枝叶繁茂, 就举起右手想摘一枝,这时释尊慢慢地从夫人右胁降生. 无论是茶树、是茶,它们本身没有神性,神性是佛教赋予它们的。 宗教中的佛、菩萨远离世俗社会,为了让人们接近它们,就必须用外 来文化的激素,不断创新自我,使宗教文化永远充满诱惑。这就是佛 教在东土大唐方兴未艾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之一。也就是说,佛教 必须将一些超时空的形象拉入传播方式之中, 但这些形象又要有别于 六根不净的众生,而自然界中的茶树、茶花、茶叶为人所常见,又不 染世事,正是佛教所需的。因而佛教便将其教义、所崇尚的人物之精 髓依附于它们身上,使抽象的教理、崇拜对象更加情感化并形成牢固 的联系。因此,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 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 仿效,遂成风俗” 。((封氏闻见记》卷六)茶,对于代宗以后李唐社会 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信佛、礼佛也渐入人心。以至于一 声“吃茶去”必念起释佛;瞧见杨柳定想到菩萨。茶与茶树一旦拥有 这些灵性,反过来又纯洁了佛教境地。以强烈的情感宣染代替艰深的 信仰说教,便是“茶佛一味”的缘起。
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 细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 《红楼梦》中,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这部奇书 之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作用巨大,蕴意深远,文采斑斓, 远远超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本文中,我讲主要 分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从茶的起源,泡茶时的选水、论器、择境,以及 品茶的不同境界来加以阐述。
陆羽《茶经》中曰: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即“泉水” 、 “江水” 、 “井水” ,这三种水 最为常见,曹雪芹在运用烹茶用水时不多言陆羽的“三水” 。而唯独 在雨雪上下工夫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雨雪水是“天泉” ,是纯软
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 况且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 食用雨雪水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 《红楼梦》中写到了妙玉煎茶用水的情节,她煎茶时非常讲究水质, 比如第 41 回: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 “是旧年蠲的雨水。 ”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 “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 便一口吃尽,笑道: “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 人都笑起来。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特意突出妙玉烹茶是用“隔年蠲的雨 水”和“梅花上的雪” ,我认为,其意当然是为了让妙玉显示自己的 高沽和不同流俗。同时也借妙玉表达自己在鉴水上的主张。刘姥姥 认为雨水茶“淡” ,宝玉则赞雪水烹茶“轻浮无比” 。这里的“淡” 和“轻”都是品茶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 觉。而像我,确实品不出这茶水中的奥秘,也不由得更加佩服曹雪 芹的境界,非常人所及。 2. 论器:崇尚古道 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具之美。在传统茶文 化里,器与道是相通的,因此,历代的茶人对茶具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除了煎茶用水用了一番心思外,那 就要算写茶具了。 妙玉一口气拿出数种并不常见的珍贵茶具, 有 “成 窑五彩小盖钟” 10 、 “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11 、 “绿玉斗”○ 12 等,许 ○ ○ 多我都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贾府是国公爷的后代,宝钗是皇
2 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 所谓“茶佛一味”○ 大众饮料。 “茶”字,从草,从木,意思是“人在草木中” 。它表明的是人与 自然的融洽关系,这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生于江南 山水之间,集山川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是大自然的精灵。 世人称为“茶仙”的卢仝《七碗茶歌》 :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关键词:释茶、鉴水、论器、择境、境界
一、 释“茶”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 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学 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 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 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 茶馆茶楼、 冲泡技艺、 茶食茶疗、 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自古以来,饮茶,就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可见其历史悠久。 唐·陆羽《茶经》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 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 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 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 特别是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 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姓名:陈萌萌 学校:徐州师范大学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 级别:09 级 学号:09041020 电话:15895290700 邮箱:chenmengmeng0204@
摘要:茶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饮。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
二、 《红楼梦》与清代茶文化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 273 处写到茶(这还不算与茶 3、 有关的事物,比如人的名字等) ,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安茶○ 4 、暹罗茶○ 5 、普洱茶○ 6 、龙井茶○ 7 、枫露茶○ 8 、女儿茶○ 9、 老君茶○ 漱口茶等许多种。以致有人说: “一部《红楼梦》 ,满纸茶叶香。 ” 1、。品茶人先灌漱几下,再 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此时 会出现满口甘津。齿颊生香,才算尝到茶的真味,才是真正的“品” , 才是真正的幽人雅趣。品茶讲究“幽趣” ,以茶示雅,是清代文人在 品茗活动中所追求的艺术情趣。 总之,从茶文化史的角度看,曹雪芹的这一段描写,从不同侧面 反映了清代文人茶文化的主要特征,文人茶在审美上虽说达到了极 致,但难免流于纤弱。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到清代,已 经出现了颓败的势头,即从文人茶占主导地位向平民饮茶文化转变, 并将最终成为茶文化的主流。 注释:1.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 卷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卷中:四之器;五之煮; 卷下: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 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 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 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 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 事,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