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ppt
合集下载
《环境微生物检测》课件

利用DNA或RNA等分子标记进行微生物的 检测和鉴定。
3 免疫学方法
4 快速测定方法
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检测微生 物的存在和浓度。
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酶学等技术,可快速 检测和鉴定微生物。
常见环境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 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和 病毒等,对空气质 量和室内环境有重 要影响。
土壤中的微 生物
《环境微生物检测》PPT 课件
探索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奥秘,深入了解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和检测方法。
概述
环境微生物检测是指对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它旨在了解和评估微生 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支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决策。
检测方法
1 基于培养的方法
2 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培养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然 后进行鉴定和计数。
包括细菌、放线菌 和真菌等,对土壤 肥力和植物生长起 关键作用。
水中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藻类和 病毒等,对水质和 生态系统稳定性具 有重要影响。
食品中的微 生物
包括细菌、霉菌和 酵母等,对食品质 量和安全性具有重 要影响。
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意义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帮助监测和评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和生态风险,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
医学中的应用
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用于检测和鉴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小结
1
环境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在和影响是必要的。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准确性、灵敏度和
速度等方面各有优劣。
3
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前景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环境 微生物检测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PPT..

(3)排出至环境后,该菌存活时间与肠道致 病菌相当或略长;
(4)对氯等消毒剂及其他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略强于肠道致病菌;
(5)检出与鉴定方法比较简便迅速。
大肠杆菌较理想 ,109个/ml;但鉴定 方法比较复杂 ;
含有大肠杆菌在内的总大肠菌群与粪大 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total co1iform),也称大 肠菌群(coliform group或co1iform);
上述可能为大肠菌群的菌落再次接人乳糖蛋白陈 培养液,置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复发酵试验中仍有产酸产气者即最后确证为有 大肠菌群存在。
根据初发酵管的数目及试验所用的检样量,利 用数理统计原理或查阅专用统计表,最后算出 每毫升检样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目。
2.滤膜法(membrane filtration technique,MFT)
结果:
以每毫升或每克检样中菌落形成单位 (cfu/m1或g)来表示。
病原菌一般在环境中存在的数量不大, 而且检测方法较复杂,难以直接测定。
其他微生物作为代表,间接指示肠道病 原菌存在。
粪便污染指示菌。
理想条件:
(1)是人畜粪便中的正常菌,且数量比粪便 中其他菌为多;
(2)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环境中可检出,而未 受污染环境无该菌存在;
土壤 大肠菌群值=l g/大肠菌群数
方法评价
(1)发酵法:(MPN法)步骤多,耗时长,得到结 果需要72h,不能及时指导实践工作。
(2)滤膜法(MFT法):操作简单,可现场过滤水 样,避免运送水样的麻烦,且缩短时间。但此法不 适用于混浊度高的水样。
(3)总大肠菌群中细菌并非全部来自粪便,可能由 腐败的植物、土壤等其他环境带来,放可能导致某 些不准确性。
(4)对氯等消毒剂及其他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略强于肠道致病菌;
(5)检出与鉴定方法比较简便迅速。
大肠杆菌较理想 ,109个/ml;但鉴定 方法比较复杂 ;
含有大肠杆菌在内的总大肠菌群与粪大 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total co1iform),也称大 肠菌群(coliform group或co1iform);
上述可能为大肠菌群的菌落再次接人乳糖蛋白陈 培养液,置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复发酵试验中仍有产酸产气者即最后确证为有 大肠菌群存在。
根据初发酵管的数目及试验所用的检样量,利 用数理统计原理或查阅专用统计表,最后算出 每毫升检样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目。
2.滤膜法(membrane filtration technique,MFT)
结果:
以每毫升或每克检样中菌落形成单位 (cfu/m1或g)来表示。
病原菌一般在环境中存在的数量不大, 而且检测方法较复杂,难以直接测定。
其他微生物作为代表,间接指示肠道病 原菌存在。
粪便污染指示菌。
理想条件:
(1)是人畜粪便中的正常菌,且数量比粪便 中其他菌为多;
(2)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环境中可检出,而未 受污染环境无该菌存在;
土壤 大肠菌群值=l g/大肠菌群数
方法评价
(1)发酵法:(MPN法)步骤多,耗时长,得到结 果需要72h,不能及时指导实践工作。
(2)滤膜法(MFT法):操作简单,可现场过滤水 样,避免运送水样的麻烦,且缩短时间。但此法不 适用于混浊度高的水样。
(3)总大肠菌群中细菌并非全部来自粪便,可能由 腐败的植物、土壤等其他环境带来,放可能导致某 些不准确性。
环境监测.ppt课件

试验条件选择
每一种浓度的试验溶液为一组,每组至少10尾鱼 试验容器用容积约10L的玻璃缸,保证每升水中鱼 重不超过2g。
试验溶液的温度要适宜,对冷水鱼为12~28℃, 对温水鱼为20~28℃。同一试验中,温度变化为 ±2℃。
试验溶液中不能含大量耗氧物质,要保证有足够 的溶解氧,对于冷水鱼不少于5mg/L,对于温水鱼 不少于4mg/L。
(三)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 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 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 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 况。
根据水环境条件确定采样时间,一般在静水中采 样约需四周,在流水中采样约需两周;采样结束后, 带回实验室,把PFU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 镜进行微型生物种类观察和活体计数。
(三)其他生物测试法
1.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
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 力等指标的变化。
2.致诱变物质监测
其检测方法有:
微核测定 艾姆斯(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三、细菌学检验法
1. 卫生学质量的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 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粪 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判断水 的卫生学质量。 2. 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
湖泊(水库):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 区、最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监测断面。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二、生物测试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群落监测中的对象: 生生物未,受这污是染长的期环自境浮然水游发体生展中物的生结活浮动角果着游物类,多生 、 和也种物 轮 桡是多( 虫 足生样、 类原态的枝生)系水 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浮受游到生污物染-后藻,类水 水生自消污生然亡染物生,指的 态 抗示群 平 性生落 衡 生物结 系 物构统旺着的和被盛底各生个破生栖种生体坏长动基物数,,物质-量最群-表附就终落面栖着上息会结结于的在发果构长有水生 是 单期机体变 敏 一浸体底化 感 ,没群部水, 生 这落淤中。泥使 物 是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内、论石依块据或。数将发生改变。因此,利用微型生物在PFU 上的群集过程中3个参数的变化,可以评价水质和监 测水污染。
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水质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指标,了解水质状况,为水处理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
采集水样后,通过滤膜过滤、沉淀等方法收集水中的微生物,然后进行培养、计数和鉴定 。同时,还需要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如pH值、浊度、总有机碳等。
监测结果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如果水质较差 ,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特异性要求
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如何准确区分目标微生物 与其他微生物,提高检测的特异性是关键。
交叉污染控制
在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控 制交叉污染,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如PCR、基因测序等,为环境 监测提供了更快速、准确的方
法。
详细描述
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抗体技术等。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 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检测反应产物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 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点。
分子生物学方法
总结词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 过对微生物的基因组或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
水质微生物监测方法
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检测 等。
水质微生物监测应用
用于饮用水安全评价、污水处理效果评估、水体污染 治理等。
土壤监测
1 2
土壤微生物监测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评估土壤 质量。
土壤微生物监测方法
包括平板培养法、稀释涂布法、显微计数法等。
水质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指标,了解水质状况,为水处理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
采集水样后,通过滤膜过滤、沉淀等方法收集水中的微生物,然后进行培养、计数和鉴定 。同时,还需要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如pH值、浊度、总有机碳等。
监测结果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如果水质较差 ,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特异性要求
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如何准确区分目标微生物 与其他微生物,提高检测的特异性是关键。
交叉污染控制
在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控 制交叉污染,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
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如PCR、基因测序等,为环境 监测提供了更快速、准确的方
法。
详细描述
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抗体技术等。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 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检测反应产物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 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点。
分子生物学方法
总结词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 过对微生物的基因组或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
水质微生物监测方法
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检测 等。
水质微生物监测应用
用于饮用水安全评价、污水处理效果评估、水体污染 治理等。
土壤监测
1 2
土壤微生物监测
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评估土壤 质量。
土壤微生物监测方法
包括平板培养法、稀释涂布法、显微计数法等。
环境微生物PPT模板

一.土壤是微生物的突然培养基 1. 营养丰富 2. 水分满足 3. 酸碱度, 渗透压 4. 氧气 5. 温度
(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1. 种类分布
异养种类较多 细菌90-230kg/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2. 垂直分布 5-22cm 数量最多 逐渐减少, 2m深处几个/克 3. 数量和种类随季节而变化 4. 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嗜酸热硫化叶菌 (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水生嗜热杆菌 (Thermus aquaticus)
隐蔽热网菌 (Pyrodictium
occultum)
第----章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微生物 消费者:动物 植物 微生物 分解者:微生物
第四节. 极端环境微生物(extremophiles) 1. 嗜热菌(Thermophiles) 2. 嗜冷菌(Psychrophiles) 3. 嗜酸菌(Acidophiles) 4. 嗜碱菌(Basophlies, alkalophiles) 5. 嗜盐菌(Halophiles ) 6. 嗜压菌( Barophiles ) 7. 抗辐射的微生物
微生物对果胶(pectin)类物质的分 解
降解果胶类物质的微生物中,好氧细菌 有芽孢杆菌、软腐欧氏菌等,厌氧细菌 费氏浸麻菌等、真菌有青酶、曲霉、毛 酶、根酶等
微生物对淀粉(starch)的分解
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微生物有细菌、 放线菌、真菌。其中以细菌和真菌的分 解能力较强
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
项目
BOD
去 除 活性污泥法 95%
率
生物滤池 95%
COD
69.2% 69.2%
(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1. 种类分布
异养种类较多 细菌90-230kg/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2. 垂直分布 5-22cm 数量最多 逐渐减少, 2m深处几个/克 3. 数量和种类随季节而变化 4. 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嗜酸热硫化叶菌 (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水生嗜热杆菌 (Thermus aquaticus)
隐蔽热网菌 (Pyrodictium
occultum)
第----章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微生物 消费者:动物 植物 微生物 分解者:微生物
第四节. 极端环境微生物(extremophiles) 1. 嗜热菌(Thermophiles) 2. 嗜冷菌(Psychrophiles) 3. 嗜酸菌(Acidophiles) 4. 嗜碱菌(Basophlies, alkalophiles) 5. 嗜盐菌(Halophiles ) 6. 嗜压菌( Barophiles ) 7. 抗辐射的微生物
微生物对果胶(pectin)类物质的分 解
降解果胶类物质的微生物中,好氧细菌 有芽孢杆菌、软腐欧氏菌等,厌氧细菌 费氏浸麻菌等、真菌有青酶、曲霉、毛 酶、根酶等
微生物对淀粉(starch)的分解
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微生物有细菌、 放线菌、真菌。其中以细菌和真菌的分 解能力较强
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
项目
BOD
去 除 活性污泥法 95%
率
生物滤池 95%
COD
69.2% 69.2%
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课件.ppt

2 2 2 2 2 3 6 13
22
表2.3 浮游菌最小采样量
浮游菌上限浓度 /个 ·m-2 ·min-1
10 5 1 0.5 0.1 0.05
计算最小采样量/m3
0.3 0.6 3 6 30 60
..
23
表2.4 落菌法测细菌所需要的最少培养皿数(沉降0.5h)
含尘浓度最大值
0.35 3.5 35 350 3 500~35 000
..
25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人畜粪便中常常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属 于正常的、对人体无害的肠道微生物,有些则是 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可造成水体的污染, 从而引发各种肠道疾病。因此,水质的卫生学检 验,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致病菌数量少,检测比较复杂,故选用间接指标 即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为代表。
..
6
场所
表2-1 不同场所上空微生物的数量(个/m3 )
畜舍
宿舍
城市 市区 海洋 街道 公园 上空
北纬 80º
微生物 (1~2)106 2×104 5×103 200 1~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2-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个/m3 )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1~2
清洁空气
<30
普通空气
..
31
2)平皿分离(证实试验)
水中除大肠菌群外,尚有其它细菌可能 引起糖类发酵,因此需要进一步证实。
将初发酵管中已发酵的菌液接种于伊红 美兰培养基或远藤氏培养基上,37ºC培 养24hr,根据菌落特征,挑取可能为大 肠菌群的菌落制片,经革兰氏染色,进 一步证实是否为大肠菌群。
22
表2.3 浮游菌最小采样量
浮游菌上限浓度 /个 ·m-2 ·min-1
10 5 1 0.5 0.1 0.05
计算最小采样量/m3
0.3 0.6 3 6 30 60
..
23
表2.4 落菌法测细菌所需要的最少培养皿数(沉降0.5h)
含尘浓度最大值
0.35 3.5 35 350 3 500~35 000
..
25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人畜粪便中常常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属 于正常的、对人体无害的肠道微生物,有些则是 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可造成水体的污染, 从而引发各种肠道疾病。因此,水质的卫生学检 验,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致病菌数量少,检测比较复杂,故选用间接指标 即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为代表。
..
6
场所
表2-1 不同场所上空微生物的数量(个/m3 )
畜舍
宿舍
城市 市区 海洋 街道 公园 上空
北纬 80º
微生物 (1~2)106 2×104 5×103 200 1~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2-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个/m3 )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1~2
清洁空气
<30
普通空气
..
31
2)平皿分离(证实试验)
水中除大肠菌群外,尚有其它细菌可能 引起糖类发酵,因此需要进一步证实。
将初发酵管中已发酵的菌液接种于伊红 美兰培养基或远藤氏培养基上,37ºC培 养24hr,根据菌落特征,挑取可能为大 肠菌群的菌落制片,经革兰氏染色,进 一步证实是否为大肠菌群。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课件

谢谢观看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中的水样、 土壤样、空气样等, 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 代表性。
记录采集时间、地点、 环境条件等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
使用无菌容器或薄膜 采集样品,避免交叉 污染。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使微生物分 散。
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的 数量。
对样品进行过滤或离心,使微生物与 杂质分离。
结果应用
环境监测
实验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依 据,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
数量,评估环境质量。
公共卫生
实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参考,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
风险。
科学研究
实验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 据支持,深入探究环境中微生物
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05
实验总结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操作显微镜时还不够熟练,有 时会出现观察不准确的情况。此外,我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
改进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计划在课后多加练习使 用显微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我也要加强学习数 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应用 技巧。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ppt 课件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
01
微生物检测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和 技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和计数,以评估环境卫生状况和 潜在的健康风险。
02
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培养法、免 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能够对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环境微生物学ppt

化学法则需加催化剂和氧化剂等,如次氯 酸盐、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6页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产物是生物量,很轻易处理。
⑤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 生物利用VOCs成份本身产生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
处理系统时所消耗能量(正压送风或负压 引风)。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0页
1.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内固态介质是一些天然材料, 常见固体颗粒有土壤和堆肥,这些材 料为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提供表面,微 生物能够吸收废气中污染物将其转化 为无害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1页
• 微生物滤池适合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 动物喂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 处产生废气。
微生物数量、基质浓度和温度等原因也会 影响供氧。 少数厌氧条件,比如着色菌处理硫化氢, 则需控制无氧条件,以氨气取代反应系统 氧气。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42页
5、酸碱度
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
废气生物处理中细菌多数适应于中性至微碱 性环境,只有少数种类对酸碱度要求比较特 殊,
比如氧化硫硫杆菌最适pH为2.6~2.8,最 低为pH1.0,最高为pH4.0~6.0。
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分子或离子,这一 过程是物理过程,符合亨利定律。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8页
2. 吸着过程
溶于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 染物从水中转入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 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废气成 份。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9页
3.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 动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 物得以去除。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6页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产物是生物量,很轻易处理。
⑤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 生物利用VOCs成份本身产生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
处理系统时所消耗能量(正压送风或负压 引风)。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0页
1.生物滤池
• 生物滤池内固态介质是一些天然材料, 常见固体颗粒有土壤和堆肥,这些材 料为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提供表面,微 生物能够吸收废气中污染物将其转化 为无害物质。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11页
• 微生物滤池适合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 动物喂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 处产生废气。
微生物数量、基质浓度和温度等原因也会 影响供氧。 少数厌氧条件,比如着色菌处理硫化氢, 则需控制无氧条件,以氨气取代反应系统 氧气。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42页
5、酸碱度
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
废气生物处理中细菌多数适应于中性至微碱 性环境,只有少数种类对酸碱度要求比较特 殊,
比如氧化硫硫杆菌最适pH为2.6~2.8,最 低为pH1.0,最高为pH4.0~6.0。
溶于水中成为液相中分子或离子,这一 过程是物理过程,符合亨利定律。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8页
2. 吸着过程
溶于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污 染物从水中转入微生物体内。作为吸收剂 水被再生复原,继而再用以溶解新废气成 份。
环境微生物学ppt
第29页
3.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 动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 物得以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8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9
(二)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
空气微生物的测点数越多越准确,为照 顾到工作方便,又相对准确,以20~30个 测点数为宜,最少测点数为5~6,见表。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20
表2.1 日本有关标准测点数的规定时间 Nhomakorabea标准
尘埃多的地方,如畜舍、公共场所、医 院、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 多。高山、海洋、森林、积雪的山脉和 高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较少。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6
场所
表2-1 不同场所上空微生物的数量(个/m3 )
畜舍
宿舍
城市 市区 海洋 街道 公园 上空
北纬 80º
微生物 (1~2)106 2×104 5×103 200 1~2
N——菌落数,个。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0
简化后的奥氏公式:
1000×50N C=
A×t
➢ 经测定发现,用奥式公式计算的浮游细 菌数比实测的浮游细菌少。
➢ 此公式没有考虑尘埃粒子大小、数量、 气流情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1
(2)撞击法:
❖ 以缝隙采样器为例,用吸风机或真空泵将 含菌空气以一定流速穿过狭缝(狭缝宽有 0.15 mm、0.33 mm和1 mm三种)而被抽吸 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狭缝长度为平 皿的半径,平板与缝的间隙有2mm,平 板以一定的转速(1 r/min、5-60r/min、 60r/min)旋转。
为d90mm,有用d100mm的。 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
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测定 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 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8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固体法有平皿落菌法(沉降—平板法)、撞击
法(有缝隙采样器、筛板采样器、针孔采样 器)和过滤法。 (1)平皿落菌法:将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倒人 d90mm无菌平皿中制成平板。将它放在待 测点(通常设5个测点),打开皿盖暴露于空 气5~10min,以待空气微生物降落在平板表 面上,盖好皿盖,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后 取出计菌落数,即为落菌数。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2
通常平板转动一周,取出置于37℃恒温箱中 培养48h,根据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可调节 平板转动的速度。采集含菌高的空气样品时, 平板转动的速度要比含菌量低的空气样品的 转速快。根据取样时间和空气流量算出单位 空气中的含菌量。采样器的规格各国不一, 可按说明书操作。
名称
1987 JIS B 9920
洁净室中 浮游粒子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9
可通过前苏联奥梅梁斯基公式换算出浮游 细菌数。
奥氏认为:5 min内落在面积100mm2营养 琼脂平板上的细菌数和10L空气中所含的 细菌数相同。
奥氏公式:C =
100 A
×
5 t
× 1000
10
×N
式中:C—空气细菌数;
A——捕集面积,cm2 ;
t ——暴露时间,min;
第一章 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当环境受到污染后,环境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发生变化
生物学特性
如:
➢ 重金属离子、NO3- 浓度增加; ➢ 水体污染变质,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甚
至灭绝;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
如何监测?
❖ 化学方法:快速、定性定量反映污染物 浓度,但为瞬时值;
❖ 生物学方法:利用生物种类、数量的变 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来监测污染物对 环境的影响。
✓ 可监测到污染物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但不易精确反映 污染物的性质、浓度和数量。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2
第一节 空气的卫生学检验
一、空气微生物来源 空气并非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空气中缺乏水分
和营养,紫外线的照射对微生物也有致死作用。 土壤中飞扬起来的灰尘; 水面吹起的水雾、人和动物体表干燥脱落的物
目前,还无统一的关于空气的卫生学指 标,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 5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指标。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5
病原菌在空气中一般很易死亡,但结核 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和脊髓 灰质炎病毒等,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 段时间。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3
撞击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培养前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培养后
14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5
2 液体法
液体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 主要是浮游细菌。该法将一定体积的含 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体培养 基中,依靠气流的洗涤和冲击使微生物 均匀分布在介质中,然后取一定量的菌 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或取一定量 的菌液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15-18ml融 化(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待冷 凝制成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取出计菌落数。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6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17
再以菌液体积和通入的空气量计算出单 位体积空气中的细菌数。
✓ 例如:将10m3含菌空气通入100mL的无 菌水中,使10m3空气中的微生物全部截 留在100mL水中。然后取0.1 mL菌液涂布 于平板上,若长出100个菌落,10mL水中 共含菌10,000个,则10m3空气含有10,000 个。1m3空气含有1,000个 。
质,微生物附着于这些物质的微粒上随气流传 播。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3
微生物产生的孢子本身也可以飘浮到空 气中,形成 “气溶胶”,借风力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中,真菌的孢子数量最 多,细菌较少。而且藻类、酵母菌、病 毒都会存在于空气中 。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4
二、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0
表2-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个/m3 )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1~2
清洁空气
<30
普通空气
31~125
临界环境
~150
轻度污染
<300
严重污染 2020-12-11
谢谢你的观赏
>301
7
三、空气的微生物监测
通常采用营养琼脂平板计数法。 我国检测空气微生物所用的培养皿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