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习作点拨+示例范文+实训4则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专项一、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题目:我的植物朋友我喜欢的植物我爱(植物名)点拨:观察植物的特点,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再用优美的词语描绘出来,还可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把自然界的植物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二、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一写题目:放风筝我和春天的约会点拨:先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可能会说哪些话?……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这件事给你的感受。
三、第三单元:写一写中华传统节日题目:快乐的春节我爱端午节赏花灯点拨: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事儿,有趣的部分写具体,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题目:有趣的小实验一次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实验点拨:回忆做实验的情景,拔试验的经过过程写清楚,写写做实验的心情和发现。
把印象深刻的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还可以写写小实验给你的感受以及收获。
五、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题目: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数点的“自白”滚来滚去的小土豆点拨: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和物来写,想象大胆、合理,想象的推理有理有据。
情节生动有趣。
六、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题目:题目自拟如:家有虎妈戏迷爷爷点拨:先选一个有特点的人,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
七、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题目:我喜欢熊猫可爱的大熊猫我爱大熊猫点拨: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的基本资料。
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语言准确而生动。
八、第八单元:编一个童话故事题目自拟点拨: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运用拟人的手法,大胆想象。
讲故事交代清楚,并写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习作例文1】我喜欢的植物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喜欢纯洁无瑕的玫瑰,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人喜欢万古长青的松柏,而我却喜欢那默默无闻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当万物都没有醒来时,小草却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写作指导+习作例文.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写作指导+习作例文写作指导一、习作要求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必须是亲自做过的实验。
二、选材指导只要是亲自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写,如让瘪掉的乒乓球复原、给冰箱除臭、制作孔明灯、让小灯泡亮起来、纸杯烧水、带点的报纸、能抓住气球的杯子、纸片托水……三、动手实验实验1:实验名称:纸片托水实验准备:小杯子 A4卡纸水实验过程:第一步:准备器材第二步:杯子里接满水,将卡纸放在杯口上,再使劲按一下第三步:快速翻转杯子,观察到杯子里的水一滴都没有流出来。
第四步:自己猜测实验成功的原因:见鬼了?大气引力在帮助纸片呢?第五步:问妈妈得到答案。
实验结果:纸片托水实验成功了,这是大气压力在作怪,杯子里水的表面张力把纸片和杯子完全的闭合起来,所以杯子里水的压力小于杯子外大气压的压力,这样大气压就使纸片稳稳地托在杯子上了,杯子里的水自然不会流出来了实验2:实验名称:让水中的鸡蛋浮起来实验准备:鸡蛋、玻璃碗、水、盐、小苏打实验过程:第一步:把水倒入玻璃碗里。
第二步:在水中放入鸡蛋,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三步:加小苏打,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四步:加盐,随着盐的增多,鸡蛋浮起来了。
实验结果:盐水可以让鸡蛋浮在水面上。
四、写作点拨想让文章吸引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实验内容或其中的一个现象为题目,会更吸引人,如《我的纽扣会变大》《杯子长出了手》:2、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一写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3、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
4、完成后的习作,同学间互相交换读一读,评一评,重点说说实验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
最后将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抄。
习作例文一次小实验今天是星期天,我坐在写字台旁看书,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小试验,试验的名字叫“烧纸船”我觉得很有趣,我就开始做这个试验。
2022-202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与习作第2课时》

总评
这篇习作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语言生 动。本文开篇交代小树的心思以及产生这种 心思的原因,然后描写“树房”的样子,叙 述小树是如何帮助那些无处休息的人和在烈 日下工作的清洁工的。小作者的想象奇特有 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胆合理。
好词
无影无踪 转瞬即逝 一模一样
大摇大摆 神秘莫测 大吃一惊
活灵活现 窃窃私语 远走高飞
好句
①这是一座在城市里生活了上百年的房子, 由于它身边不断“生长”出几十层高的楼 房,它难以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再 加上它无法忍受城市日益严重的噪声,因 此,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它逃离了城市。
②小狐狸的视力恢复后,迫不及待跑到洞 外玩耍。它在棉花般柔软的雪地上跑啊跳 啊,雪花肆意飞扬,飘落在它的身上,飘 落在它的鼻尖上。
⑤通过语言和动作 描写,直接写出了 小土豆的悲惨遭遇, 贴近现实,想象合 理生动。
到属于它的天地。
“咦?妈妈,这里有个小土豆。”
在它伤心的时候,一个来菜园参观
的小朋友发现了它。“哦,真是的。
它还没有长大呢。”“妈妈,那我
们怎么办呢?”“小土豆是生长在地
下的,我们将它重新放在泥土里,
⑥
它就会长大了。”小土豆于是又回
上,看上去好可怜。它知道,在
这里,不会有人赞美它的。④
于是,它抱着一线希望,又
来到西红柿的田垄边。“哇,这 里的西红柿真红呀!”小土豆又听 到人们的赞美,它沮丧的心又燃 起了希望。“哪里来的土豆,滚 一边去。”那人一脚将它踢到了 角落里。⑤小土豆被踢得眼冒金星, 浑身疼痛。它伤心极了,它不想 要赞美了。它好想回到地下,回
教材题目 选题 自拟题目 立意
运用逆向思维 大 从自己的愿望出发 胆
主人公替换法 想 根据事物的特点 象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一支铅笔的梦想》主要讲了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人都有一个梦想,有的人梦想成为杨利伟一样的航天员,遨游太空,探索太空的奥秘;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医生,攻克疑难杂症,使人们摆脱疾病的痛苦;有的人又梦想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设计出高科技现代化的房子·····老师将带领亲爱的宝贝们走进心灵,诉说我们的梦想!那么,亲爱的宝贝们想一想,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多少梦想呢?一堆废弃的铅笔屑,是不是该丢到垃圾桶呢?来看看可爱的铅笔有哪些梦想吧?你还想让它去哪里游玩闯荡一番呢?我们将采用“亲子梦想互动发言”、“情境铅笔小人物”“魔幻手工之铅笔屑大变身”带领孩子发现梦想,带领家长回顾儿时的梦想,感悟梦想,为梦想插上放飞的翅膀!您的参与是孩子最大的鼓励和勇气!您是不是也被感染了呢?,快快随我们进入奇妙的阅读天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来大胆说出你们的梦想吧!“梦想”,是一个比星空更美,比银河更为广阔的词。
有的孩子把梦想埋在心底最深的地方,不轻易向人吐露,因为梦想很美却也很容易破碎,把它放在梦里就感觉安全。
但老师想对亲爱的宝贝们说:“梦想是世上最不真实却是人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支点,支撑着我们们活下去。
因为有了梦,人们才会去想要实现。
这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是不是也很想知道自己可爱的宝贝在众人面前会说出怎样的梦想呢?来陪孩子经历一次梦想的心灵游历吧!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编织出心灵的彩锦,搭建出魔幻的城堡,放飞美好的愿望吧!《尾巴它有一只猫》主要讲了尾巴说它有一只猫,猫没有意见,我说我有一个雨点儿,雨点儿说,他有一个妈妈,哥哥说他有一个弟弟,弟弟说,他有一个哥哥,嘿嘿,因为我们是彼此拥有的哦!所以我们是彼此的,我们是最最幸福的一家!这只可爱的尾巴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他们在家里也是和父母互相拥有的,这样才是一个温暖的家哦!所以,我们有好的东西,要一起分享,虽然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可是也要懂得分享和感恩哦!当然幸福要分享,就会变成更多份的幸福,我们大家都会非常的幸福,当我们遇到了困难,也要和大家一起承担,这样我们的困难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就不是事儿了!通过这两篇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小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doc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基础练习一、用“√”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抽屉.(shìti)趴.着(bāpā)伪.装(wěi wèi) 船篙.(gāo hāo)稿.纸(gāo gǎo) 萌.芽(mén méng)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芽儿()的花儿()的豆角()的丝瓜()的青蛙()的伞三、读句子,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1.我要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
()2.我要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
()3.或者,伪装..成嫩嫩的丝瓜。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
2.运动场上有一根撑竿长长的。
3.这次活动全班同学大部分都参加了。
五、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1.哈,多么..开心!..好玩!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伞上,还趴着大眼睛青蛙。
有的..在伞下玩耍。
..在伞上歌唱,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要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过河的蚂蚁当木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像种在稿纸上的字,发多少..童话。
..芽,开多少..花,结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探究一、例文结构1.本文的结构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2.全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妙。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支铅笔的梦想1.例文赏析。
(1)选材立意。
本文由一支总被憋在抽屉里的铅笔引发的想象。
铅笔一直被关在抽屉里,它就像是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不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没有自由可言,它会对着紧闭的大门生出很多“梦想”。
作者描写铅笔的“梦想”是围绕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来写的,这与铅笔“老憋在抽屉里”是相关的,因为长久地憋在一个地方,最容易生出的梦想就是走出去,看看那精彩的世界。
同时在对梦想的描述中,还体现出了向往自由、有爱心、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等主题。
(2)谋篇布局。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
先总写作者的猜测,引出“梦想”这个话题。
接着用五个段落写了铅笔的五个梦想,每个段落的结构基本一样- -“第×个梦想,是……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最后总写,其实谁都不知道一只铅笔有多少的梦想。
(3)写作手法。
①想象手法的大量运用。
课文在写铅笔的每个梦想时,都会根据所到的地方,结合该地方的相关景物做合理想象。
如到菜园,就会想象自己长成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到小溪边,就想象自己给玩水的鸟当船篙,给过河的蚂蚁当木筏。
本文中的想象虽大胆,但是符合生活实际。
②设问的运用。
从第2到第6自然段都会先用到一个问句“知道我要做什么吗?”然后马上又给出答案。
这样写使文章读起来轻松活泼。
③排比段的运用。
文章在写铅笔的五个梦想时,结构基本一致,构成排比段,让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2.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说一说。
明确:第六个梦想,是飞进果园里。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酿出最甜美的蜜,结出最香甜的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习作范文

【习作例文1】我喜欢的植物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喜欢纯洁无瑕的玫瑰,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人喜欢万古长青的松柏,而我却喜欢那默默无闻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当万物都没有醒来时,小草却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在一片枯黄的草地中,已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时有些小草悄悄地钻出了头,那嫩绿的颜色给人新的希望。
小草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泥土里有了小草,石板缝里有小草,岩石上也有小草。
小时候我问妈妈:“妈妈,岩石上有什么养分,小草怎么在哪里生长呢?”妈妈说:“孩子,小草不像有些植物,看着很美丽,但很难养殖。
小草却不同了,不管风吹还是雨打,日晒还是雨淋,泥土还是岩石,它都能努力生长。
听了妈妈的话,我更爱小草了!我长大后一定要做像小草一样的人才行。
【习作例文2】放风筝在这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季节,我们相约去公园放风筝。
来到大草坪上,可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风筝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上面的“老鹰”盘旋在空中,可旁边的“小鸟”却怎么也飞不起来;活泼的“小鱼”游过来,告诉“美人鱼”生活的快乐;勤奋的“小蜜蜂”采着花蜜……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看到这么多好玩的趣事,我们也闲不住了。
我们放出了“蝴蝶”,只见它在空中飞舞着,好不快乐!一开始,我们还很顺利,不一会儿,就和别人的风筝-----一只“章鱼”“打架”了,结果双方都败下阵来,可是线却绕在一起了,妈妈在一旁干着急,我左顾右盼,就是不见爸爸弄好,终于一刻钟后,爸爸总算把线解开了。
时光如箭,转眼间到六点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得离开。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快乐,放风筝真有趣呀!【习作例文3】我爱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元日》说的就是古时候人门过春节的情景。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快到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把家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此外,我们一家子忙着准备年货,妈妈买来饼干、糖果、水果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呀!我和爸爸买了对联,然后把它贴在门框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精彩例文9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精彩例文9篇一本有魔法的书我,一本书,一本有着神奇魔法的书。
我体内的“小蚂蚁”,每天都会排列成一个新的“队形”,展现在我的“脸上”。
(开篇直接交代“我”是一本有魔法的书。
)昨天,我还站立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图书馆内的大书架上,这里每天都热闹非凡,每天早上还没开门,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大门口等着进来看书、买书了。
(写“我”居住在“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图书馆”)看着其他伙伴被新主人一个个领走,忽然,一只手将我拿起,轻轻拂去我衣服上的灰尘,便一页页仔细看了起来。
(“轻轻拂去”说明小姑娘很爱惜“我”。
)我偷偷看了看她,她是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学生,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扎成了两根俏皮的小辫子,还有着一双雪亮的大眼睛和红扑扑的小脸蛋儿,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长得真是可爱。
(从年龄、发型、眼睛、脸蛋和穿着这几个角度对小姑娘的外貌进行描写。
)天色暗了下来,图书馆要闭馆了,小女孩儿抬起头来,揉揉眼睛,小心翼翼地捧着我走向收银台,有礼貌的说:“叔叔,这本书多少钱呀?”被叫做叔叔的那个收银员说:“十元。
”小女孩儿高兴的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给了那位叔叔,就带着我跑回了家。
(“小心翼翼”写出小姑娘对“我”的珍爱。
)她走到家门口,取下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门,喊了一声:“妈妈,我回来了!”便钻进她的小屋,又认认真真的看起我来,看到她那认真的样子,我想:明天一定要把小蚂蚁们排列成一个更有趣的队形给她看。
(写“我”想为小姑娘编写新的故事。
)这是我来到这个家的第二天,今天是星期日,她早上刚刚吃完饭,就又捧着我看起来,她刚看完第一队,就吃惊的叫起来:“这不是我昨天看的那个故事!”但是,她马上就明白了,我是一本有魔法的书。
于是,她为我穿了一件新衣服,把我放到了一个盒子里,又将我的盒子放到了她心爱的小书架上。
(写出小姑娘喜欢“我”写的故事,更加喜爱“我”。
)每天,她都要把我拿出来,看完新的一个故事,又将我放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
湖的静。
“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