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养殖

合集下载

牡蛎种养殖技术

牡蛎种养殖技术

牡蛎种养殖技术牡蛎(Oyster)是一种世界上常见的贝类,极具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牡蛎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海鲜市场和餐桌上。

为了提高牡蛎的养殖效益和品质,养殖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牡蛎的种养殖技术,包括选址、水质管理、养殖方法等方面。

一、选址与场地准备1. 选择适宜的海域。

牡蛎适应性强,在适宜的海域中能够生长茁壮。

选址时应注意避开底质泥沙丰富、污染较重的区域,选择水质清洁、营养物质丰富的区域。

2. 场地规划和准备。

选定养殖场地后,需要进行场地规划和准备工作。

包括护岸建设、栈桥修建、养殖网架等,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二、水质管理1. 维持水质清洁。

清洁的水质是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 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充足的溶氧是牡蛎进行呼吸和代谢的必要条件。

养殖者可以通过增加水流通量、增设曝气设备等方式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3. 防治水生病害。

牡蛎易受到浓度较高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养殖者应定期进行病害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养殖方法1. 选种和引种。

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生长速度较快的种贝进行引种养殖。

避免引入有害物种或者病原微生物,确保养殖种群的质量和健康。

2. 养殖设施搭建。

养殖设施主要包括养殖网架、养殖篓等。

养殖者应根据场地情况和养殖规模选择适合的设施,并进行稳固牢靠的安装。

3. 饲料投喂管理。

牡蛎是滤食性动物,养殖者应提供富含营养物质的饲料,如藻类、浮游生物等,保证牡蛎获得均衡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

4. 定期翻篓和清除附着物。

养殖者应定期翻动养殖篓,防止牡蛎黏附在篓底上,影响其生长。

同时,需要清除附着在牡蛎壳上的海藻、生物膜等。

四、养殖过程管理1. 定期检查牡蛎生长情况。

养殖者应定期检查牡蛎的生长情况,包括贝壳的生长情况、外观健康状态等,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大面积死亡或者损失。

牡蛎养殖技术

牡蛎养殖技术

牡蛎养殖技术1. 引言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广受消费者喜爱。

牡蛎养殖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方法繁育、养殖牡蛎的技术过程。

本文将介绍牡蛎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2. 牡蛎的生态特点牡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温带至亚热带的海域。

牡蛎具有以下生态特点:•耐盐碱性强:牡蛎能够适应不同盐度的海水环境,能在较宽范围的盐度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耐寒能力强:牡蛎能够适应低温环境,在较低的水温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耐积性生活:牡蛎有一定程度的耐积性,在海水潮差大、水质较差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存。

•贻贝附着能力强:牡蛎贻贝可通过一侧壳片特化为筒状结构,使其能够牢固附着在硬质底质上。

3. 牡蛎养殖技术的步骤3.1 繁殖材料准备牡蛎的养殖首先需要准备繁殖材料,包括牡蛎种贝和种贝养护池。

种贝通常选用优质健康的个体,进行细致的养护,以确保种贝的健康繁殖。

3.2 牡蛎种贝的培育首先,将选好的种贝放入养护池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水质条件。

种贝在养护池中生长发育,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

期间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饲养环境。

3.3 牡蛎孵化当种贝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开始孵化过程。

将养护池中的种贝放入孵化池中,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水温、盐度和养分等。

通常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应用荧光素刺激孵化。

3.4 幼苗培育孵化出的牡蛎幼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育。

通常将幼苗转移到育苗池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养分供给。

幼苗的培育过程需要注意水质管理和食物供应,以促进牡蛎的生长发育。

3.5 牡蛎养殖当牡蛎幼苗生长到一定大小,并适应了养殖环境后,可以进行牡蛎的养殖。

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密度的控制、饲料的供给、水质的管理和常规的养殖操作等。

此外,还需要对牡蛎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以预防疾病发生。

4. 牡蛎养殖技术的优势•高效益:牡蛎生长速度快,投资回报周期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怎么养殖牡蛎牡蛎的管理方法

怎么养殖牡蛎牡蛎的管理方法

怎么养殖牡蛎牡蛎的管理方法牡蛎别名又叫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因此具有商业价值,那要怎么养殖牡蛎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牡蛎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牡蛎的养殖方法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m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

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

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⑴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cm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cm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

一般每绳长2~3m。

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⑵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

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可吊养10000壳左右。

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kg以上。

滩涂播养⑴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

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⑵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

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⑶播苗方法: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

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

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

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

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

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

优等滩涂每667㎡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海水养殖牡蛎种苗的育种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牡蛎种苗的育种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牡蛎种苗的育种技术研究引言:海水养殖牡蛎是一项利润丰厚且有广泛前景的养殖产业。

牡蛎种苗的育种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牡蛎的产量和质量、增强牡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水养殖牡蛎种苗的育种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牡蛎的繁殖方式牡蛎的繁殖方式有性别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

性别繁殖是指通过雄性和雌性个体间的交配产生后代,而无性繁殖则是指个体通过分裂、发芽或孢子等形式进行繁殖。

在牡蛎养殖中,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因为无性繁殖具有高效和可控性的优势,而且能够避免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二、牡蛎种苗的培育1. 石灰岩基质培育石灰岩基质是一种常用的培育牡蛎种苗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水通透性,能够为牡蛎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石灰岩基质培育种苗的方法包括将适量的石灰岩碎块放入培养箱中,再将牡蛎幼体放入其中,并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

2. 蚝壳碎片培育蚝壳碎片是另一种常用的牡蛎种苗培育材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光滑度和附着性,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蚝壳碎片培育种苗的方法是将牡蛎幼体放入有蚝壳碎片的培养箱中,并确保蚝壳碎片的充足数量和适当大小。

3. 急速培育技术为了提高牡蛎种苗的产量和生长速度,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了一种急速培育技术。

该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胚胎培育等过程,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添加生长因子等手段来促进牡蛎种苗的快速生长。

三、牡蛎种苗的养护管理牡蛎种苗在育种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养护管理,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最终的成活率。

1. 水质管理适宜的水质对牡蛎种苗的生长至关重要。

必须监测并维持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值等参数在适宜范围内,同时避免污染物的积累和有害物质的超标。

2. 饵料供应牡蛎是过滤性生物,靠摄取水中的悬浮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因此,在养护管理中,需要确保水中含有足够的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同时可以适当添加饲料颗粒来补充营养。

3. 疾病防治牡蛎种苗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比如泡苗病、软体动物寄生、细菌感染等。

牡蛎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牡蛎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牡蛎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牡蛎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其养殖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但只要掌握几个关键要点,就能成功地进行牡蛎养殖。

本文将介绍牡蛎的养殖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高效、稳定地进行牡蛎养殖。

正文:牡蛎是一种优质的海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相比野生牡蛎,养殖牡蛎不仅能够保证其品质,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牡蛎的养殖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但只要掌握了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就能够顺利进行。

一、牡蛎的养殖方法1. 基地选择:选择适合养殖的水域是养殖牡蛎的第一步。

水质清澈、富含养分且无污染的海湾或渔场是理想的选择。

此外,养殖场的深度、底泥情况以及光照条件也需要考虑。

2. 牡蛎苗种购买:选择优质的牡蛎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牡蛎苗需要具备较好的生长潜力、耐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可以选择通过海洋渔业公司或其他合法渠道购买苗种。

3. 养殖筏建设:筏是牡蛎的养殖基地,应该合理设计并选择耐腐蚀、结构稳定的材料进行建设。

筏的大小需要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风浪、潮汐等因素。

4. 牡蛎养殖方式:目前牡蛎养殖常用的方式有浮标养殖和垂钓养殖。

浮标养殖是将牡蛎苗放在特制的塑料圆形网袋中,吊挂在养殖筏上。

垂钓养殖是将牡蛎苗固定在细长的悬挂物上,使其悬挂在筏下部。

选择养殖方式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5. 牡蛎日常管理:养殖牡蛎需要定期清理杂质,以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需要进行投喂和疾病防治工作。

定期观察牡蛎的生长状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二、牡蛎养殖的注意事项1. 水质监测:牡蛎的生长与水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经常监测水质指标,例如溶氧量、温度、碱度等。

根据不同养殖阶段和季节性变化,调整合理的养殖策略,保证水质的稳定。

2. 防治疾病:牡蛎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的病虫害威胁,需要注意预防与治理。

及时观察发现异常现象,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或防治措施,保证牡蛎的健康生长。

3. 避免过度密养:密集养殖容易导致牡蛎之间竞争激烈,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疾病。

牡蛎养护措施

牡蛎养护措施

牡蛎养护措施引言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产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因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保持牡蛎的良好品质和增加产量,正确的养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牡蛎的养护方法,包括合适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和养殖环境等。

1. 水质1.1 淡水稳定供应牡蛎需要稳定的水质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

水质过于混浊、富含有害物质或缺少氧气都会对牡蛎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养殖牡蛎的水源需要保持清洁而稳定。

1.2 合适的盐度牡蛎是以海水环境为生,因此盐度对其生长至关重要。

牡蛎适应盐度范围为20-35‰,过高或过低的盐度都会对牡蛎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养殖牡蛎时需要控制好水质中的盐度,并定期测试和调整。

1.3 适宜的PH值PH值是描述水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对牡蛎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牡蛎适应PH值范围为7.5-8.5,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牡蛎的正常生长和养护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水源中的PH值稳定并适宜是养护牡蛎的关键之一。

2. 水温水温对牡蛎的生长和养护非常重要。

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其新陈代谢和食物消化,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1 生长适宜的水温范围牡蛎的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5-25摄氏度,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对牡蛎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养殖牡蛎时需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环境,确保牡蛎在适宜的水温下生长。

2.2 防止温度快速变化快速的温度变化对牡蛎的生长及其养护也是不利的。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安装遮阳棚等,来避免阳光直射、减少温度的急剧波动。

3. 养殖环境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对牡蛎的生长和养护至关重要。

3.1 适当的光照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对海洋生物的生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牡蛎也不例外,适当的光照能够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3.2 养殖密度的控制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牡蛎的数量。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牡蛎相互竞争,影响其正常生长。

因此,在养护牡蛎时需要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牡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牡蛎养殖技术标准

牡蛎养殖技术标准

牡蛎养殖技术标准
牡蛎养殖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各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自己的地区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牡蛎养殖技术标准:
1. 养殖环境:牡蛎养殖环境应该干净卫生,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 养殖设备:牡蛎养殖设备应该稳定可靠,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条件。

3. 饲料投放:牡蛎饲料应该符合渔业饲料标准,投放量和投放时间应该根据牡蛎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4. 病害防治:牡蛎病害防治应该按照渔业病害防治标准进行,禁止使用有害物质进行防治。

5. 收获和运输:牡蛎的收获和运输应该按照渔业收获和运输标准进行,保证牡蛎的新鲜度。

6. 养殖记录:牡蛎养殖场应该做好养殖记录,包括养殖环境、饲料投放、病害防治等情况的记录。

以上只是一般的标准,具体的养殖技术标准可能会根据牡蛎的品种、养殖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有所不同。

牡蛎养殖技术

牡蛎养殖技术

牡蛎养殖技术养殖牡蛎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农业养殖业务。

牡蛎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牡蛎养殖的一些关键技术,帮助养殖者提高产量和质量。

1. 基础设施建设牡蛎养殖需要合适的基础设施才能取得成功。

首先,选择适合牡蛎生长的场地,通常选择海滩或者河口地区,确保养殖水域具有适宜的水质和营养物质。

其次,建立养殖区域的围栏系统,用于保护牡蛎不受外界干扰和捕食者的侵害。

最后,在养殖区域内设置稳定的浮标系统,用于标记养殖区域的位置。

2. 种苗选择牡蛎的种苗选择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

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力强的品种,并从可靠的养殖基地购买种苗。

确保种苗的健康和品质,以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

另外,定期检查种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保持牡蛎种群的健康状态。

3. 饲料供应牡蛎需要充足的饲料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配制适合牡蛎生长的饲料,其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营养元素。

饲料应该分散在养殖区域内,以确保每个牡蛎都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

此外,定期检查养殖区域的水质,确保水中没有过多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4. 养殖管理对于牡蛎的养殖管理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定期清理牡蛎的养殖器具和围栏,防止污染物的积聚。

定期检查牡蛎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另外,根据牡蛎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养殖区域的加固和扩展,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

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和潮汐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利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对养殖业务的影响。

5. 疾病防控牡蛎的健康状况对养殖业务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牡蛎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等措施。

定期监测养殖水域的水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

6. 收获和加工及时准确地进行牡蛎的收获和加工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收获工具,确保牡蛎不受伤害,并尽量减少死亡率。

在收获后,及时进行杂质清理,洗净牡蛎表面的泥沙和藻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壳突起 2.外沟 3.感觉突起 4.内沟 5.缘膜突起 6.粘液上皮 层 7.生石灰上皮层 8.生珍珠上 皮层 9.结缔组织
(2)呼吸器官-鳃

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 对鳃瓣 鳃瓣由下行板和上行板 构成 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 有食物输送购



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 外套膜内面相连
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 与内脏团相连 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 愈合,形成“WW”形
我国五种主要牡蛎的分布
种类 褶牡蛎 近江牡蛎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全国南北沿海 潮间带中、下区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
太平洋牡蛎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附近及浅海 大连湾牡蛎 黄、渤海 密鳞牡蛎 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
全国南北沿海 低潮线下2~30米
世界主要经济种类的分布
种名 食用牡蛎 分布地区 分布纬度
(5)排泄系统

肾脏:牡蛎的肾脏由许多肾 小管和肾围漏斗组成,左右 各一 肾小管:为一端封闭的盲囊, 是构成肾脏的主体 肾围漏斗:一端开口在围心 腔,另一端与大肾管相通 大肾管开口于泄殖孔 围心腔壁的某些细胞和吞噬 细胞有排泄功能



(6)生殖系统
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 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 产生生殖细胞 生殖腺 生殖管:分枝状,管壁由纤毛上皮 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 送生殖细胞 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 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 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孔


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靠消化液中酶的作用在胃、肠中的 消化方式 细胞内消化:消化盲囊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的消化方式 牡蛎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牡蛎只对食物颗粒大小和重量严格选择,对食物 的种类没有选择 ②鳃是滤食和选食器官,唇瓣起选食和运输作用, 口和食道仅为通道,食物选择盲囊是食物最后选 择的器官 ③胃和肠在晶杆的作用下营细胞外消化,胃不能分 泌消化液。消化盲囊细胞和吞噬细胞有吞噬食物 营细胞内消化的能力。直肠和肛门为排遗通道。
(2)敌害

肉食性鱼类:危害幼蛎和蛎苗



肉食性腹足类:荔枝螺、红螺、玉螺等,危害蛎 苗、幼蛎和成体 蟹类:梭子蟹、蟳、青蟹 棘皮动物:海盤车、海星、海胆
附着生物:藤壶、海鞘、苔藓虫、海绵、水螅、 石灰虫、贻贝等 穿孔动物:才女虫、凿穴蛤、穿贝海绵等 赤潮生物:原甲藻类、裸甲藻类、夜光虫等 寄生虫:居贻贝蚤、绿蛎舟硅藻、豆蟹等

喜欢群聚而生,固着时聚集在一起
随着生长相互拥挤,向上或向外伸展,贝 壳不规则


由于群聚生活,形成蛎礁、蛎山,靠近航 道的妨碍航道 利用牡蛎群聚习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
3.对盐度与温度的适应
(1)对盐度的适应 广盐性种类:生活在河口附近、内湾、滩 涂盐度易变化的海区,对盐度适应的范围 较广。 如:近江牡蛎适盐范围10~30‰;太平洋牡 蛎适盐范围10~37‰ 狹盐性种类:长期生活在高盐度海区,对 盐度的适应范围较窄。 如: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的适盐范围为 25~34‰

(4)循环系统

开放式循环
包括:心脏、围心腔、 副心脏、血管、血窦和 血液 1)围心腔:位于闭壳肌 前,心脏位于其中,一 对肾围漏斗与肾脏相通, 围心腔中充满围心腔液, 心脏悬浮其中

2)心脏 一心室二心耳 心耳极薄,由单层扁平上 皮构成,心耳与心室间有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3)副心脏 位出水孔附近外套膜内面, 左右各一个 接受来自排泄器官的血液, 压送到外套膜 有自己的收缩规律,与心 脏无关
(1)摄食规律(以近江牡蛎为例) 昼夜摄食率无明显差异 日均摄食16~19小时,其余为无规律的间歇摄食 摄食与潮汐无关 高温季节(繁殖期)摄食弱,10~15℃时摄食最 旺盛 温度、盐度、pH值、浊度等对摄食有影响 对食物仅有物理性的选择能力
(2)牡蛎的食性与食料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 以单细胞藻类(主要为硅藻)、有机碎屑 和微生物为主要食料 幼虫时主要摄食10μm以下的小型浮游单胞 藻类和微生物 成体牡蛎的食料主要是单胞藻(硅藻)、 有机碎屑和微生物
牡蛎的形态



两壳不等,左壳大,右壳小,以左壳固着 生活 铰合部无齿,有时具结节状小齿 内韧带 闭壳肌位于近中央或后方 外套膜二孔型,无水管 外套痕不明显 壳表粗糙,具鳞、棘刺状突起
主要经济种类



太平洋牡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近江牡蛎 Crassostrea rivularis 褶牡蛎(暂用)Crassostrea plicatula 大连湾牡蛎 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密鳞牡蛎 Ostrea denselamellosa
牡蛎养殖
牡蛎:俗称蚝(福建、广东),蛎黄(浙江、江
苏),海蛎子、蛎子(山东、辽宁)肉味鲜美,营 养价值高 营养成分:蛋白质 50.9%,肝醣 23.4%, 脂肪 11%,灰分 14.5%, 维生素 A、B1、B2、D和E 碘含量比牛奶或蛋黄高200倍 蚝油:鲜蛎汤浓缩制成的调味品 贝壳:药用、饲料添加剂、工业原料





鳃由鳃丝相互连接而组 成,一个褶皱由9~12 根鳃丝组成 主鳃丝 鳃丝 移行鳃丝 普通鳃丝 前纤毛 鳃纤毛 侧前纤毛 侧纤毛 上前纤毛
呼吸作用与海水的溶解 氧、水温和鳃纤毛运动 速度有关

(3)消化系统

由唇瓣、口、食道、 胃、消化盲囊、晶 杆、肠、直肠和肛 门构成

特点:除消化盲囊 支管和晶杆外,上 皮细胞具有纤毛, 有吞噬细胞和粘液 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厦门产牡蛎胃内主要的硅藻种类
种 类 直链藻 圆筛藻 海链藻 舟形藻 菱形藻 小环藻 脆杆藻 S沟藻 数 量 118.8 112.4 95.6 51.0 41.0 33.2 19.5 17.6 种 类 月形藻 根管藻 双菱藻 波形隔片藻 揩轮藻 三角藻 扇杆藻 数 量 13.0 11.2 10.0 9.3 7.1 6.1 5.6

1.食道 2.食物选择盲囊 3.腹沟 4.左侧消化盲囊 5.右侧消化盲囊 6.晶杆囊 7.中肠 8.中肠与晶杆囊 之间的狭缝
牡蛎胃的模型
5)消化盲囊 包围在胃周围,分枝的盲管状器官,棕色, 有吸收营养和细胞内消化作用 消化盲囊具有碳水化合物分解酶、蛋白分 解酶、脂肪分解酶 6)晶杆与晶杆囊 晶杆:半透明的几丁质棒状物,黄色或棕 色,外部为同轴层,中央为液态。由晶杆 囊分泌形成。溶解物含淀粉酶和糖原酶 晶杆囊:同中肠并行,与中肠之间以狭缝 相隔

几种牡蛎的产卵最适水温
种 名
太平洋牡蛎 近江牡蛎 大连湾牡蛎
水温(℃)
23~25 22~27 23~26
种 名
褶牡蛎 密鳞牡蛎 美洲牡蛎

4)血管、血窦


有动脉、静脉、血窦 前大动脉发出分枝动 脉到各个器官
后大动脉主要到后闭 壳肌


血窦介于动、静脉之 间。
主要有:内脏窦、肌肉 窦、肾窦
5)血液



牡蛎的血液稍带黄绿色 血液中水占96%,其它化学成分与周围海 水和围心腔液相似 血球:白血球和吞噬细胞或变形细胞 变形细胞参与消化、排泄

(4)异性生殖细胞能引起闭壳肌兴奋 (5)光线强弱的影响 牡蛎对阴影反射极为敏感,光线(光照) 强度的突然变化会引起牡蛎微闭壳或全闭 壳 (6)海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贝壳运动约为6次 2~3mg/L时,闭壳运动明显不活跃 1~1.5mg/L时,完全停止运动

5.牡蛎的食性与食料

7)肠
中央有肠嵴,中部有凹沟 上皮细胞有纤毛,粘液腺 较少,基膜甚厚 有大量的吞噬细胞 8)直肠 肠腔比中肠大,肠嵴明显 粘液腺多,吞噬细胞多 9)肛门:直肠的末端,位于 闭壳肌后方,开口于出水 腔

牡蛎的摄食(滤食)
牡蛎的消化与吸收

口和食道不分泌消化液,仅运送食物到胃 进入胃的食物首先经食物选择盲囊浮选, 重的颗粒经腹沟进入肠 回到胃里的食物,在消化液和晶杆、胃盾 的作用下消化 一部分食物进入消化盲囊中被消化吸收 消化的食物在肠中吸收,剩下的废物经直 肠、肛门排出体外

7.繁殖习性
(1)繁殖方式 卵生型:牡蛎的大多数 幼生型:密鳞牡蛎、食用牡蛎、 希腊牡蛎 (2)性变现象 雌雄同体 ⇌ 雌雄异体 雌性个体 ⇌ 雄性个体 性变原因:牡蛎性变原因有多种解释 ①环境条件 ②代谢物质 ③营养条件 ④雄性先熟
(3)牡蛎的繁殖期
牡蛎的繁殖期一般在该海区水温高盐度低 的月份,常出现2-4次繁殖高峰 产卵量 卵生型几千万至亿万粒 幼生型十几万到几十万粒 ※牡蛎繁殖与温度的关系 例:太平洋牡蛎:10℃性腺开始发育;16℃ 性腺开始形成;20℃时成熟生殖细胞增多; 22℃时成熟, 22℃以上开始繁殖;24℃时 进入繁殖高峰。
1)唇瓣 位于鳃前方,三角形,两对,左右对称,基部相连, 靠表面纤毛运动选择食物 2)口 :唇瓣基部的一个横列,无口器 3)食道:口到胃之间食物的通道,背腹扁平 4)胃:不规则囊状,被棕褐色消化盲囊包围 胃旁有一个食物选择盲囊,以腹沟与肠相通,起选 择食物的作用 胃左右两侧各有一支消化盲囊的导管,输送消化液 胃的背壁有胃盾,相对面是晶杆,协助消化 胃壁缺少肌肉和不分泌酶,消化作用在其它消化器 官的辅助下进行
希腊牡蛎
欧洲牡蛎 美洲牡蛎 澳洲牡蛎
欧洲(地中海到斯堪的 北纬40~60° 纳维亚半岛、英国) 美洲太平洋沿岸 北纬33~50°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 北纬37~45° 美洲大西洋沿岸 澳大利亚、新西兰 北纬27~47° 南纬22~28°
太平洋牡蛎 日本、朝鲜半岛、中国 北纬30~45°
2.群聚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