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_主题三_认知风格和管理风格
组织行为学(领导风格类型)

4
领导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战略型领导者
用战略思维进行策略,有预见、洞察和创新 能力,一般为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 CEO、董事会成员、各事业部经理。
5
领导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事务型领导VS.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者是在事务型领导者的肩膀
上形成的 变革型领导者所导致的下属努力的绩效 水平比单纯的事务型好的多 变革型领导者更具领袖魅力 变革型更多得被上级主管评估为更有成 就的人和更应晋升的人。
远见型领导的素质
首先是向他人解释前景的能力 其次通过语言和行动表明对前景的肯定 能够把前景渗透到不同的领导层面
8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9
6
领导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远见型领导
指创造和想象出一个现实的、可信的、 有吸引力的、并且有助于组织或组织单
位发展和提高的组织发展前景的能力
如果能够正确的选择和执行,这种远见 将蕴含巨大的能量,通过运用技巧、天
赋和资源来实现未来的目标
7
领导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远见型领导
前景的关键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以价值取向 为中心、可实现、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清晰度
领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变革型领导
鼓励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超越个体利益,并 能对下属产生深远而不同寻常的影响。 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去塑造他们的下属,让 下属感觉到他们肩负的任务的价值和重要性。
3
领导风格类型
组织行为学
事务型领导
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来指导或激励 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他们的目标 就是以组织的目标为重点。
管理心理学主题三-认知风格与管理风格

管理风格具有个性化、稳定性、影响性等特点,不同的管理风格会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产生不同的 影响。
管理风格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01
个人特质
管理者的个人特质,如性格、价 值观、经验等,会影响其管理风 格的形成。
组织环境
02
03
情境因素
组织的环境、文化、规模等因素 也会对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产生影 响。
不同情境下,管理者可能需要采 取不同的管理风格来应对,如变 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等。
缺点
过度关注情感可能导致决策时忽视逻辑和分 析,对客观性保持警惕。
05
管理风格的实践应用与案 例分析
管理风格的培训与开发
培训目标
提高管理者的认知风格意识,掌握管理风格的 运用技巧,提升管理效能。
培训内容
认知风格理论、管理风格的类型与特点、管理 风格的实践应用案例等。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认知风格与管理风格的匹配与优化
认知风格和管理风格的匹配程度会影响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如果管理者的认知风格与组织文化和员工需求不匹配,可能 会导致组织绩效下降和员工满意度降低。
因此,组织需要了解员工的认知风格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寻求最佳的匹配和优化。例如,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和创新的组 织,可以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变革型的管理者;对于需要稳定和规范的组织,可以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和稳定型的管理 者。
缺点
过度关注情感可能导致决策时忽视逻辑和分 析,对客观性保持警惕。
情感型管理者的认知风格与管理风格
情感型管理者的认知风格
强调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关注员工的情 感需求。
管理风格
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福利和情感交流,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组织行为学重点

1.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定义: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内容: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上的行为问题,按三个层次来划分:(1)个体行为:个性、认知、学习、态度、激励与工作压力等;(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权力与影响力、冲突、沟通和领导等;(3)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流程与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创新等。
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2)调差法:会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差法;(3)心理测验法;(4)案例法;(5)情景模拟法;(6)系统法;(7)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个性、性格、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在管理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上有问题的员工,是管理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诚然,你无法解决所有他人个性的问题,也没有人会期望你这样做。
较为极端的情况应该是让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大夫解决,但是你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和他们沟通,试着去了解他们,并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
你事先应该有心理准备:个性上的问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改变得了的,严整纪律的行动很少发生效用。
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P116(一)认知风格类型(1)感觉思维型:(2)感觉感情型(3)直觉思维型(4)直觉感情型(二)决策方式类型(1)最优化型决策风格(2)寻求满意型决策风格(3)渐进型决策风格(三)麦柯比的职业风格类型:赛手型、工匠型、斗士型、企业人型(四)影响组织行为的个性特征(1)成就取向(2)权术主义态度理论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一)准确把握医护人员原有的心理特点(1)了解原来的态度,逐步加以引导和改变(2)强化新信息,力求达到认识上的一致性(3)准确把握医护人员的需要动机特征(二)提高医务管理者的权威性(1)公正无私,廉洁自律(2)管理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强化(三)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3.四个效应(1)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第三节情绪与管理)

情绪调节的策略
情境选择与情境修改
情境选择与情境修改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时,有意识地选择或修改外部环境,以适应 自己的情绪需求。例如,在工作场所中,个体可以选择与同事沟通或调整工作任务,以降 低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
注意部署与认知回避
注意部署与认知回避是指个体通过转移注意力或避免特定思维来调节情绪状态。例如,当 感到沮丧或焦虑时,个体可以尝试专注于其他事物或避免过度思考负面情境,以缓解消极 情绪的影响。
情绪表达与社交互动
情绪表达与社交互动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例如,在团队工作中,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表达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氛围,提 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05
情绪与管理者的关系
管理者情绪的重要性
情绪影响决策
管理者的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制 定和执行具有重要影响,积极 的情绪有助于更全面、创造性 地思考问题,而消极情绪可能 导致决策偏颇。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第三节情 绪与管理)
目
CONTENCT
录
• 情绪的概述 • 组织中的情绪管理 • 情绪对组织的影响 • 组织中的情绪调节 • 情绪与管理者的关系
01
情绪的概述
情绪的定义
01
02
03
04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00%
调节情绪
管理者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面对压力、挑战和冲突时保持 冷静、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80%
寻求支持
管理者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建 议,如与同事、家人或专业人士 交流,以缓解情绪压力。
管理者的情绪表达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通过制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标准化原理)4、采用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两者都有益,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努力;6、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同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7、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8、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
二、简述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以及设计;4、决策系统的设计;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7、控制系统的设计;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三.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答:(一)、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二)、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四..组织结构的要素有哪些?答:组织结构的要素: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就组织内部而言,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或者主要方面。
概括的讲,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1、部门划分;2、工作专门化;3、管理跨度;4、指挥链;5、集权和分权;6、正规化;7、职位界定;8、职位描述。
五..简述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答:管理跨度(管理幅度、控制跨度)——一个上级直接监管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由于管理者受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能有效管理的下属是有限的。
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跨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能力强,管理跨度大;反之要小一些。
2、被管理者的水平——被管理者能力强,素质高,管理跨度可以大一些。
3、工作性质——工作复杂多变,需要的监管工作量大,管理跨度小一些。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完整word)认知风格在管理中的运用

认知风格在管理中的运用Witkin(1964)等人把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界定为人们感知、思维、解决问题和与人联系的方式的个人差异。
Messick(1984)把认知风格表述为个人感知、记忆、解决问题和反思信息加工规律的独特模式。
从一般意义上说,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加工信息的偏好方式。
认知风格与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关,而与信息加工的内容无关。
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如场依存—场独立、冲动型思维—反思型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整体性策略—分析性策略等。
认知风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形成于人生的早期。
个体的认知风格会在工作方式和决策活动中体现出来。
人们一般选择适合自身认知风格的职业;而工作经历又会强化他们的认知偏好,增强他们的相关技能.因此,会计、企业家、社会工作者和艺术家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
例如,工程师需要用数字说话,剧作家则相信他的直觉。
在管理中,可将人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所以不同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认知风格,同样不同被管理者的也有着不同的认知风格。
所以接下来我们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下认知风格在管理中的运用。
一、管理者的认知风格对管理的影响。
在管理中,不同认知风格的管理者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可能存在很到的差异。
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可能会采取较为民主的管理模式,缩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双方交流的空间。
这样,管理者就可以促进被管理者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被管理者可以更多的对企业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管理者就可以盖上自己的管理,存进企业发展。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缺点:被动的接受环境,自我领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差,易产生自卑感和依赖行为。
所以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管理者可能缺乏冒险精神,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相应的在被管理者中叶缺乏威信,以使产生管理上的困难.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优点在于:能主动地适应环境,善于采用相当克制的方式表达冲动,有组织活动和控制外来阻力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
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即组织行为学的自变量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个体行为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素质。
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
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四个维度:(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立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后者强调集体为核(2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
(3权力距离: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群表现为组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反之,则表现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
(4确定性规避: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度。
高不确定规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并能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北欧等国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本、美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
2群体行为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
表现为三个特征:(1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