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2019年10月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2019年10月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面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是一种CA.归纳分析B.功能分析C.历史分析D.演绎分析2.马克思?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即BA.社会行动类型B.理想类型C.理解社会学D.社会事实3.达伦多夫的社会学理论是CA.符号冲突论B.功能冲突论C.辩证冲突论D.理解冲突论4.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来自于B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5.1903年,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群学肆言》并出版的是AA.严复B.康有为C.谭同D.章太炎6.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比喻社会学建设的学者是AA.费孝通B.孙本文C.吴文藻D.言心哲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D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8.田野调查指的是D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社会实验D.实地研究9.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B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10.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称为CA.社会结构B.社会管理C.社会建设D.社会治理11.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BA.文化细胞B.文化特质C.文化集丛D.文化模式12.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是指社会化的A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文化因素D.技术因素13.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A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B.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D.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14.农村中的左邻右舍帮助乡里将病危老人送往山外医院救治,属于C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15.个人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是DA.米德B.托马斯C.库利D.霍尔16.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D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00034社会学概论模考2

社会学概论模考2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A.康有为B.严复C.章太炎D.谭嗣同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介入性研究B.问卷调查C.社会实验方法D.实地研究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A.初级社会关系B.血缘关系C.次级社会关系D.结合关系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社会属性B.群体属性C.资源属性D.价值属性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生物资源D.替代资源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模式B.文化集丛C.文化特性D.文化特质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A.反功能B.价值功能C.社会导向功能D.整合功能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A.哥伦比亚学派B.芝加哥学派1C.哈佛学派D.牛津学派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A.社会批判理论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C.沟通理论D.结构化理论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价值观念社会化B.思维社会化C.思想社会化D.文化社会化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A.五个阶段B.六个阶段C.七个阶段D.八个阶段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A.语言B.符号C.词汇D.语法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A.内群体和外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完全家庭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组织行为理论D.权变理论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A.魅力型B.传统型C.法理型D.法治型18.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A.自发制度B.派生制度C.从属制度D.本源制度1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A.社会控制功能B.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C.文凭功能D.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20.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 )A.社区块状格局B.社区纵向格局2C.社区条状格局D.社区横向格局21.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A.散村和乡镇B.散村和集村C.乡镇和村落D.集村和乡镇22.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 )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23.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 )A.结构流动和自由流动B.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C.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D.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24.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A.违例行为B.违法行为C.违规行为D.违章行为25.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A.形式主义B.退缩主义C.反叛D.革新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A.宏观控制B.外部控制C.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27.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建构理论B.社会解组理论C.文化冲突理论D.行为偏差理论28.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A.夫妻离异B.子女离家出走C.家庭解组D.家庭暴力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A.社会干预中心B.社会支持网C.警示教育体系D.监测系统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C.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社会学概论00034全国统一自考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7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是( B )A.科学技术B.理论知识C.信息技术D.专业与技术人员2.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被称做( B )A.有计划的社会变迁B.社会发展计划C.社会现代化D.全球化3.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被称做( D )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社会实验D.非介入性研究4.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提出“社会学”名称的学者是( B )A.严复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5.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一员,这种观察方法被称为( B )A.社会实验B.参与观察C.问卷调查D.文献研究6.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 C )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B.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7.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
”这是指社会学的( B )A.研究功能B.教育功能C.社会管理功能D.社会批评功能8.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被称为( A )A.问卷调查B.社会实验C.实地研究D.介入性研究9.“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这是指文化的( B )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10.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被称为( C )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 B )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2.根据埃里克森对个人心理成长历程的划分,18—30岁属于( B )A.青年期B.成年期C.成年早期D.成熟期13.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C )A.传统合作B.自发性合作C.指导性合作D.契约式合作14.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 C )A.分析“社会”和“社区”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类型B.综合性的记录调查,较少理论分析C.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D.把社区视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特殊的空间现象15.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 A )A.积极性控制B.消极性控制C.硬控制D.非制度化控制16.行为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形式被称为( C )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7.科层制是一种典型的( C )A.魅力型统治B.传统型统治C.法理型统治D.世袭制统治18.关于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C )A.社会制度的核心是文化观念B.社会制度是人格化的权威力量C.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D.社会制度不存在差异性19.把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和建构功能理论的出发点的学者是( D )A.马克思B.韦伯C.凡勃伦D.帕森斯20.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 )A.自由流动B.结构性流动C.垂直流动D.水平流动21.表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的概念是( B )A.户籍B.身分C.单位D.契约22.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这种社会等级制度是( C )A.种族B.等级C.种姓D.阶层23.现在的家庭暴力与过去相比出现的新特点是( D )A.施行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B.施行家庭暴力的主体文化层次低C.丈夫殴打虐待妻子,妻子多以忍耐居多D.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24.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C )A.个人社会化的失败B.社会解组C.社会价值崩溃D.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25.不属于...社区构成要素的是( D )A.人口B.区位C.经济D.政治26.在20世纪初的美国,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 A )A.芝加哥学派B.哈佛学派27.吴某原是一名返城知青,后进厂当了工人,现下岗开了一家饭馆,收入颇丰。
社会学概论00034全国统一自考历年真题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______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______。
3.文化的______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______权威、______权威和______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______和《大趋势》的作者______。
6.家庭的结构类型有______、______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与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关系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是从( )出发加以研究的。
A.社会分层B.社会功能C.社会整体D.社会结构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这种社会学的功能是( )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3.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4.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人际关系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 )A.氏族关系B.家庭中关系C.村庄中关系D.朋友关系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志缘关系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 )A.文化区B.文化区域C.文化圈D.边际文化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2019秋)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2019秋)《社会学概论》任务011、文献研究的最大优点是(A)A . 它能研究其他方法不能研究的对象B . 它可以在资料库中搜索材料C . 它可以不用实地调查D . 它的研究成本比较低2、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为一个经验学科,始于(C)A . 17世纪初B . 18世纪初C . 19世纪初D . 20世纪初3、下列不属于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A . 观察法B . 调查法C . 文献法D . 比较法4、西方社会学的三大传统(A)A .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评主义B . 实证主义、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C . 实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D . 实证主义、消费主义、批判主义5、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是(B)A . 斯宾塞B . 奥古斯特.孔德C . 伏尔泰D . 马基雅维利6、迪尔凯姆的代表作(A)A . 《自杀论》B . 《社会学原理》C . 《实证哲学教程》D . 《社会学讲义》7、下列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是(D)A . 社会制度B . 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C . 社会结构和功能D . 政治现象和政治原理8、社会学主要的调查法不包括(D)A . 普查B . 抽样调查C . 个案调查D . 社群调查9、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最突出的中心议题是(B)A . 城市化B .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C . 社会阶层流动D . 就业与社会保障10、社会学的基本问题(A)A .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B . 政府与个人的关系C .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D . 社会与市场的关系任务021、社会角色的主要类型包括(ABC)A . 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B . 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C . 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D . 戏剧角色和舞台角色2、下列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是(AB)A . 韦伯的科层制管理B .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C . 帕森斯的管理理论D . 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3、对称性社会互动主要包括(ABCD)A . 合作B . 竞争C . 冲突D . 强制4、以下属于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的是(ABCD)A . 家庭B . 邻居D . 亲属5、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ABC)A . 养老保险B . 医疗保险C . 工伤保险D . 企业年金6、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包括(ABCD)A .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B . 一生中流动和代际流动C . 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D . 自然流动和人为流动7、家庭的类型可以分为(ABCD)A . 核心家庭B . 主干家庭C . 联合家庭D . 其他家庭8、下列属于人类历史上的分层制度(ABCD)A . 奴隶制度B . 种姓制度C . 等级制度D . 阶级制度9、非对称性社会互动主要包括(ABC)A . 暗示B . 模仿C . 调适D . 异化10、下列属于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的是(ABCD)A . 直线式组织结构B . 职能式组织结构C .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D . 矩阵式组织结构任务031、文化认同具有很强的特久性和稳定性,是种深层次的认同,或可称之为“心灵认同"。
2019年10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是一种A.归纳分析B.功能分析C.历史分析D.演绎分析2.马克思·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即A.社会行动类型B.理想类型C.理解社会学D.社会事实3.达伦多夫的社会学理论是A.符号冲突论B.功能冲突论C.辩证冲突论D.理解冲突论4.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来自于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5.1903年,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群学肄言》并出版的是A.严复B.康有为C.谭嗣同D.章太炎6.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比喻社会学建设的学者是A.费孝通B.孙本文C.吴文藻D.言心哲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浙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第1页(共5页)13719245141371924514 专升本 先考试.通过后交费 拿证费用仅5000元 陈老师 微信 475914439资料时时更新 购买资料后 加陈老师微信 4759144398.田野调查指的是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社会实验D.实地研究9.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10.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称为A.社会结构B.社会管理C.社会建设D.社会治理11.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文化细胞B.文化特质C.文化集丛D.文化模式12.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是指社会化的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文化因素D.技术因素13.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B.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D.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14.农村中的左邻右舍帮助乡里将病危老人送往山外医院救治,属于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15.个人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是A.米德B.托马斯C.库利D.霍尔16.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17.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被称为A.丁克家庭B.断代家庭C.失独家庭D.残缺家庭18.由萨姆纳最先提出的群体类型是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内群体和外群体C.大群体和小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9.科层制的提出者是A.摩尔斯B.马克斯·韦伯C.洛斯奇D.布劳20.在组织管理理论中,巴纳德和麦克雷戈的理论属于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浙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第2页(共5页)21.在对集体行动的解释中,奥尔森提出的是A.价值累加理论B.乌合之众理论C.搭便车理论D.资源动员理论22.属于现代学校教育潜功能的是A.社会选拔B.社会化C.知识技术创新D.建立未来人际关系23.在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保罗·威利斯的主要观点是A.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B.教育与文化资本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D.教育与社会流动24.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A.社区建设B.社区发展C.社区管理D.社区建构25.勒·柯布西耶从城市规划视觉角度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A.田园城市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26.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社会学概论00034全国统一自考历年真题

浙江省2001年10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的关系是______的关系。
2.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是______。
3.文化的______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4.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理想的类型,即______权威、______权威和______权威。
5.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______和《大趋势》的作者______。
6.家庭的结构类型有______、______和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四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与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关系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是从( )出发加以研究的。
A.社会分层B.社会功能C.社会整体D.社会结构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这种社会学的功能是( )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3.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4.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程理论D.宏观理论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人际关系6.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社会关系是( )A.氏族关系B.家庭中关系C.村庄中关系D.朋友关系7.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志缘关系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区域的边际处,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就是( )A.文化区B.文化区域C.文化圈D.边际文化10.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马克思B. 孔德C. 韦伯D. 杜尔凯姆答案:B2. 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人口、文化、组织B. 经济、政治、文化C. 人口、领土、政府D. 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答案:D3. 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文化B. 维持社会秩序C. 促进个体发展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社会分层的依据不包括: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年龄答案:D5. 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社会性C. 危害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目标、行动、组织B. 情感、行动、组织C. 目标、情感、组织D. 目标、行动、情感答案:A7.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关系网络中蕴含的资源B. 社会成员的资本总和C. 社会经济资本D. 社会文化资本答案:A8. 社会控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法律B. 道德C. 宗教D. 个人偏好答案:D9.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A. 进化B. 革命C. 改革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A. 强调深入理解B. 重视数据的量化C. 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D. 重视研究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过程,它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角色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
答案: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界定、问题的诊断和问题的确认四个阶段。
3. 解释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的资源和能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是一种(C)
A.归纳分析B.功能分析C.历史分析D.演绎分析
2.马克思·韦伯为了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工具,即(B)
A.社会行动类型B.理想类型C.理解社会学D.社会事实
3.达伦多夫的社会学理论是(C)
A.符号冲突论B.功能冲突论C.辩证冲突论D.理解冲突论
4.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来自于(B)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1903年,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群学肄言》并出版的是(A)A.严复B.康有为C.谭嗣同D.章太炎
6.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比喻社会学建设的学者是(A)
A.费孝通B.孙本文C.吴文藻D.言心哲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D)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
8.田野调查指的是(D)
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社会实验D.实地研究
9.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B)
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
10.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称为(C)
A.社会结构B.社会管理C.社会建设D.社会治理
11.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B)
A.文化细胞B.文化特质C.文化集丛D.文化模式
12.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是指社会化的(A)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文化因素D.技术因素
13.根据角色规范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A)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B.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D.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4.农村中的左邻右舍帮助乡里将病危老人送往山外医院救治,属于(C)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个人空间理论的提出者是(D)
A.米德B.托马斯C.库利D.霍尔
16.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D)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被称为(C)
A.丁克家庭B.断代家庭C.失独家庭D.残缺家庭
18.由萨姆纳最先提出的群体类型是(B)
A.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B.内群体和外群体
C.大群体和小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9.科层制的提出者是(B)
A.摩尔斯B.马克斯·韦伯C.洛斯奇D.布劳
20.在组织管理理论中,巴纳德和麦克雷戈的理论属于(A)
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21.在对集体行动的解释中,奥尔森提出的是(C)
A.价值累加理论B.乌合之众理论C.搭便车理论D.资源动员理论22.属于现代学校教育潜功能的是(D)
A.社会选拔B.社会化C.知识技术创新D.建立未来人际关系23.在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保罗·威利斯的主要观点是(C)
A.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B.教育与文化资本
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D.教育与社会流动
24.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B)
A.社区建设B.社区发展C.社区管D.社区建构25.勒·柯布西耶从城市规划视觉角度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D)
A.田园城市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26.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这是在(D)A.1978年B.1980年C.1989年D.1994年
27.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激烈争论。
此后,产生了一种折中的社会分层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
A.格尔哈特·伦斯基B.K.戴维斯C.W.摩尔D.达伦多夫
28.社会失范会使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紧张,默顿认为人们的适应方式可能有(C)
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
29.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称为(B)
A.社会发展愿景B.社会发展计划C.社会发展战略D.社会发展策略30.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起步阶段开始于(A)
A.1840年B.1890年C.1911年D.194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CD)
A.社会静力学B.社会动力学C.社会有机体论D.社会进化论E.社会结构论3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有(A BC)
A.社会现象的性质B.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C.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D.经验事实的解释E.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
33.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E)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正向社会化E.反向社会化34.消费的特征体现为消费的(BCDE)
A.政治属性B.经济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E.文化属性35.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主要有(ABCDE)
A.社会病理学B.社会解组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D.行为偏差理论E.社会建构理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1)社会变革的需要。
(2分)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2分)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1分)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1分)
37.简述中国的人口问题。
答:(1)人口素质问题。
(2分)
(2)人口流动迅猛。
(1分)
(3)人口分布失衡。
(1分)
(4)人口老龄化加速。
(1分)
(5)人口性别失衡。
(1分)
38.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1)结构一功能主义分析。
(1分)强调家庭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衡运行非常重要。
(2分)
(2)社会冲突理论分析。
(1分)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2分)
39.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1)经济生活功能。
(2分)
(2)社会化功能。
(1分)
(3)社会控制功能。
(1分)
(4)社会参与功能。
(1分)
(5)社会保障的功能。
(1分)
40.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1)普遍性。
(2分)
(2)规范性。
(2分)
(3)多重性。
(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试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不同点有:着重点不同;(1分)依据不同;(1分)手段不同;:(1分)学科基础不同;(1分)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1分)
(2)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互补的,经常配合使用。
(2分)
(3)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
(1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1分)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1分)
42.试述家庭功能的变化。
答:(1)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演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
(2分)
(2)经济功能弱化,(1分)家庭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
(1分)
(3)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
(1分)社会化越来越成为学校、专业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责任。
(1分)
(4)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1分)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宣传和推行,以及养儿育女成本的激增,深刻改变了人们对子女数量的基本观念。
(1分)
(5)养老功能的挑战。
(1分)随着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机构养老等新模式正在逐渐弱化和取代家庭的赡养功能。
(1分)
43.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
答:(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1分)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
此时、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2分)
(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1分)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2分)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这种分离贯穿延续至今。
(2分)
(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一方面,分工促进了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分工将社会中的某一集团和个人,终生固定在特殊的、狭窄的活动范围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