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牛放线菌感染是一种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影响皮肤和软组织。

这种感染通常是由于皮肤受伤后与土壤或植物接触而引起的。

牛放线菌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溃烂和脓液流出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牛放线菌感染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牛放线菌感染,通常会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感染的放线菌细菌,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促进愈合。

此外,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加速愈合过程。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牛放线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可以帮助清除感染部位的坏死组织和脓液,从而减轻症状、防止感染的扩散,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首先,避免与土壤、植物等可能感染牛放线菌的环境接触,尤其是在皮肤有伤口的情况下。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受伤口潮湿。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综上所述,牛放线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牛放线菌感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的配合,能够尽快控制感染,恢复健康。

牛放线菌病诊断和治疗

牛放线菌病诊断和治疗

溶菌酶 400g袁 添加 1t 养料内持续喂养一周遥 或金银花注射液 0.2ml/kg袁 添加干扰素 1ml袁 加转移因子袁 肌肉注射袁 每天一 次袁 持续一周遥 4 结语
综合分析袁 猪呼吸道疾病对生猪养殖具有较大危害袁 发病 原因较多且多为混合感染遥 加之养殖环境较差尧 管理不到位等 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遥 因此袁 生猪养殖阶段做好防控工作尤 为关键袁 要求养殖人员立足于多方面尧 全过程袁 加强养殖环境尧 养料尧 圈舍温度尧 疫苗接种尧 选种控制才能达到预防效果遥
蓝耳病控制袁 降低引发呼吸道病的致病因素遥 病毒性弱毒疫苗 具有免疫干扰影响袁 要求两种病毒性弱毒苗接种时间间隔 16耀 20d遥 配种前两周与后两周不可注射疫苗曰 没有定期接种的生 猪需在安全期时及时补免遥 第二袁 科学用药遥 首先袁 临产期用 药院 怀孕母猪分娩前后 7d尧 幼崽断奶前后 7d 可在养料内添加 抗生素袁 如泰妙菌素尧 金霉素袁 有助于预防支原体与各类细菌 性疾病 [3]遥 其次袁 育成猪使用低成本抗菌剂可混合用药遥 最 后袁 用药应根据说明书科学喂药袁 养料内喂养 1 次/d遥 第三袁 避免病菌传播尧 疫情扩大遥 患病生猪可使用林可霉素尧 卡那霉 素尧 沙星类药物袁 肌肉注射袁 有助于提高患病生猪机体抵抗 力遥 由于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袁 药品只起到辅助效果袁 想要从 根本上避免感染呼吸道疾病还要从养殖护理入手袁 及时淘汰患 病生猪袁 避免病菌滋生尧 疫情扩大遥 3.3 配方用药
参考文献院 [1] 张深固,李松彪.奶牛乳房炎及其防制(四):奶牛化脓性放线菌性乳房炎
及其防制[J].养殖技术顾问,2006(4):42-43. [2] 章建荣.牛放线菌病的诊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6):12.
作者简介院 梁淑娟 渊1972-冤袁 女袁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人袁 本科袁 兽医师袁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遥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
过 几 个 月 才 出 现 一 个小 而 坚 实 的硬 结 .不 热 不 痛, 逐 渐增 大 , 突 出于皮 肤 表 面致 使皮 肤 增 厚 、 被
4 . 3 外 科 手术 法 : 对患 牛 肌注 静 松 灵 4 m 1 . 采 用术 部 在 上 面横 侧 卧保 定 , 畜 主 固定 头 部 。术 部 常规
根据I 临床症 状 和病 理 变化 可 作 出初 步 诊 断 : 但 确诊 必须 结 合 实 验室 检 查 的结 果 进 行 综 合 分
析后 判定
作者简介 : 阿不来提甫 . 尼亚孜 ( 1 9 8 1 一 ) , 新疆哈密 人 , 兽 医师 , 长 期 从 事 动 物 疫 病诊 疗 工 作 。 通讯作者 : 罗生金 ( 1 9 7 3 一 ) , 硕士 , 高 级 兽 医师 、 执 业 兽 医
次. 连用 3 — 5 d 。对于 牛放 线菌 出现 一个 小 而坚 实 临 的硬 结 时 .采用 硫 酸卡 那 霉 素 3 0 0万 I U分 点注 床 射。 隔 日一次 , 连用 三次 . 半 月 后硬 节 变小 扁 平骨 金
化. 取得 了 良好效 果

期肿 胀疼 痛 . 后 期 则无 痛 。病 程进 展缓 慢 . 一般 经
围墙 光 滑 . 防止损 伤牛皮 肤
5 . 3 注 意浏 观 牛群 ,发现 病 牛及 早 隔离 治 疗 . 对 于 晚 期 病 例 或 肿块 生 长速 度 特 别 快 的患 牛 疗 效
师, 长 期 从 事 畜 牧 科技 推广 和动 物 疫 病 诊 疗 , 电子邮箱 : 1 4 9 1 6 9 3 1 5 8 @q q . C O I l 1 .
消毒 , 剪毛 、 备皮 、 用2 %利多 卡 因局部麻 醉 。对 于

中西药结合巧治牛放线菌病

中西药结合巧治牛放线菌病

中西药结合巧治牛放线菌病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犊牛易感,常呈零星散发。

病牛多见下颌骨肿大,界限明显,颌下及腮腺部分淋巴结局限性或弥漫性肿硬,不热不疼。

本病病程长,不易治愈。

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脓包或内服碘化钾溶液,然有时颌骨肿硬,手术凿开不易,内服碘化钾易导致犊牛碘中毒,表现粘膜潮红、皮肤发疹、脱毛、流泪、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巧妙应用中西药,即可避免手术的麻烦与碘中毒,又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配药方法:75%的酒精200毫升,碘片20克,碘化钾40克,冰片6克,花椒9克。

先将碘片和碘化钾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细,溶于酒精中配成10%的碘酊,再将冰片、花椒研末加入碘酊中,充分混匀,每日摇动3--4次,三日后可用。

二、治疗方法:患部剪毛,用配好的药液涂抹,每日3--4次,连用5—7天。

三、处方解释:牛放线菌对碘敏感,高浓度的碘可迅速杀死放线菌。

冰片、花椒具有一定穿透力,可引药穿透皮肤直达病巢。

四、临床效果:共治疗牛放线菌病9例,2例涂药3日后患部破溃,切开引流、清洗后痊愈,7例5—7天后肿块消失。

五、治疗体会:“大自然有其病必有其治”,虽然本病传统上讲病程长不易治愈,但经本人巧妙用药后仍然攻破了难关,所以在临床实践当中,只要勤思善悟,许多难题都可得到解决。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牛放线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病变。

治疗牛放线菌感染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不容易。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副作用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牛放线菌感染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的牛放线菌感染,局部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以使用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膏、庆大霉素软膏等,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

此外,还可以使用外用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伏立康唑等,来控制感染。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药物耐药性。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牛放线菌感染,需要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在使用口服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使用,以免引起感染反复或者药物耐药。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用光疗法来治疗牛放线菌感染。

光疗法是一种通过照射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线,来杀死细菌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牛放线菌感染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会引起药物耐药性。

但是在使用光疗法时,要注意保护好皮肤,避免光线过强引起灼伤。

最后,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牛放线菌感染,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局部病变严重、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患者。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清除感染灶,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一定的休息和恢复。

综上所述,治疗牛放线菌感染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进行综合考虑。

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过度使用药物或者随意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Mycobacterium bovi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
引起牛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结核病。

在人类中,牛放线菌也是引起结
核病的病原体之一。

因此,对于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预防
控制两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联合用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联合用药可以有效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一般来说,联合用药的方案包括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这些药物可
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来抑制牛放线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控制也是牛放线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环节。

预防控制包括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消毒,以及对患者的隔离和治疗。

在养殖场和牧场中,对患病动物的及时隔离和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
牛放线菌的传播,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对于患者,及时的隔离
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和预防控制,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
者更好地康复。

比如,适当的营养补充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好转。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预防控制和辅助治疗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才能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牛放线菌感染,保障人畜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牛放线菌病流行特点、诊断及防治

牛放线菌病流行特点、诊断及防治
时 间和人力 开 展较 多社会 化服 务 , 而 由于费用 较高 、
强烈应激因素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2 1 在宜宾 规模 猪场运 用 效果 自2 0 1 1 年 3 月起 , 我 们 陆续在 宜宾 五个规 模猪 场 开始 了对 “ 猪繁 殖 与 呼吸 障碍 综 合 征 和 圆环病 毒
阳性 猪 场 实现 稳定 生 产 ” 的技 术研 究 和 运用 实 践 ,
称 为 牛放线 杆菌 病 。
牛 放 线 菌存 在 于被 污染 的 饲料 、土壤 和 饮 水
中, 也是一种存在于健康牛 口腔和消化道菌群 中的
正常 菌[ 3 ] 。该 菌 为多形 态 的革兰 氏 阳性 菌 , 主要侵 害 骨骼 。在病 变组 织 中 , 该菌 缠结 成菌 丝 团 , 周 围呈 放 射状 排列 , 似 菊花状 。 菌 丝 团颗 粒呈 黄色 或 微 棕 色 , 外 观 似 硫 磺 颗 粒 。这 种 细 菌 的 抵 抗 力 弱 , 8 0 ℃下 5 m i n可杀 灭此 菌 , 常用 的消毒 药 消毒效果 均不 错 。
的科 学 处 置 和 有 效 防 控 也 是 实 现 猪 场 生 产 稳 定 的 必 要条 件 。■ ( 编辑 : 狄慧 )
疫 病 防 制
也 随 后发 病 , 造 成 此病 在 牛 群 中 的流 行 【 l j 。此外 , 牛 群 在低 洼潮 湿 地带 放牧 时 , 也 常 有本病 发 生 。 2临床症 状 上颌 骨 或 下颌 骨 感染 初 期 , 患 部 出现 肿 、 痛、 增 温 的现象 。肿胀 常有 界 限 明显 , 不 能移 动 , 由水肿 及 其下 面 的下 颌 骨 肿胀 构 成 。此 时 , 很 容 易 与外 伤 混
式生产管理为主 ) 的稳定生产技术方案 , 并列入宜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牛放线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牛放线菌病和牛放线菌疹。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病变,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寻找牛放线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皮肤病变,局部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患处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能够有效杀灭病菌,减轻症状。

同时,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处受到外界刺激,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其次,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牛放线菌疹,全身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能够从全身上下杀灭病菌,阻断病情的发展。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最后,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疑难病例,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选择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或者结合光疗、中医中药等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病情的好转。

总的来说,牛放线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

对于轻度病情,局部治疗即可;对于重度病情,全身治疗是必要的;对于疑难病例,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处受到外界刺激,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牛放线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放线菌病的治疗
摘要
奶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属的牛放线菌所致的一种亚急性、慢性增生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牛的面骨和颌骨组织增生.形成特殊的肉芽肿――放线菌肿。

被侵害的骨骼呈骨质疏松性骨质炎、化脓、坏死。

牛的颌骨是主要被侵害对象,常常首先侵害颌骨,使颌骨肿大,所以此病又称为大颌病。

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

2015年1月份辉山乳业青山牛场发现多例,临床上以面部、下颌部和颈部出现硬肿隆起,且肿胀部进展缓慢为主要症状的病牛,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奶牛放线菌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一定好转。

关键词:奶牛;放线菌;诊断;治疗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1 病历资料 (1)
1.1 病牛简介 (1)
1.2 既往病史 (1)
1.3 临床症状 (1)
2 实验室诊断 (1)
2.1 显微镜镜检 (1)
2.2 镜检结果 (2)
2.3 诊断结果 (2)
3 治疗 (2)
3.1治疗方法 (2)
3.1.1抗生素疗法: (2)
4 体会 (3)
参考文献 (4)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放线菌是牛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

此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

受感染牛只常见下颌骨部肿大,界限不明显。

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

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

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人员在巡舍时发现数头患有下颌肿大症状的病牛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奶牛放线菌病。

具体情况如下。

1 病历资料
1.1 病牛简介
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于娟姗奶牛群中发现数头下颌肿大病症的奶牛,经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这些奶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肿胀部位逐渐增大,触诊时初期有骨硬感,其后逐渐变软。

病牛患病初期采食量正常其后逐渐减少,采食量少、咀嚼吞咽困难,机体消瘦直至卧地不起。

1.2 既往病史
据调查统计我场自投产以来并未出现类似症状。

1.3 临床症状
经临床观察记录。

病牛多在颌骨部有一硬肿隆起,界限不明显,不可移动。

有一例在下颌骨外侧肿大,蔓延到整个颈部,外形增大,明显变形。

有的是侵害下颌骨内侧,周围组织肿胀,蔓延到下颌骨之间的颚下触诊时有疼痛,食欲和体温正常。

有的因病菌侵害咽喉、颌骨等处发生肿胀的同时,舌苔肿胀,口张开,舌伸出口外,从口中流出透明、粘稠、黄色液体,带有腐臭味。

侵害咽喉,咽喉部发硬,出现咳嗽,呼吸变粗,体温升高,口鼻有粘液流出,食团不易下咽。

当病变部位发展到一定时期,肿胀部化脓破溃,流出浓汁,形成瘘管,有血色浓汁和血液伴发流出,迁延不愈。

慢性病牛虽有食欲,由于吃草困难,常处于饥饿状态。

日渐消瘦,经长期慢性消耗,病程长期不愈。

2 实验室诊断
2.1 显微镜镜检
除临床症状表现外,取病牛肿胀部位病料镜检。

取病变部位的血液或浓汁定量,用氯化钠溶液稀释约5倍,用力摇晃2min,静置是指沉淀后倾去上清液,再重复以上操作
2次。

然后取淡黄色小颗粒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15%氢氧化钠溶液,覆盖拨片,将颗粒稍压扁后,放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2.2 镜检结果
在视野内发现放射状曲光性较强放射形棍状提结构。

2.3 诊断结果
经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得出,该场奶牛所患病症为奶牛放线菌病。

3 治疗
根据不同牛的病程长短与肿胀部位的软硬程度给出以下治疗方法。

3.1治疗方法
3.1.1抗生素疗法:
一般病牛用青霉素240万单位和链霉素200万单位,注于肿胀周围,每天1次,连用5~7天为一个疗程,视病情轻重继续给药。

另于肿胀部位局部涂10%磺酊每日2次。

3.1.2手术疗法:
对于病灶部位化脓破溃,有脓汁流出的。

应先手术,后用药。

具体方法如下:患畜保定,患部剪毛和消毒。

切开患部皮肤排脓,然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创腔。

切掉创腔内形成的脓性组织和瘘管。

根据创腔的大小选择适当长度的纱布,将纱布展开对折,对其下层撒布高锰酸钾粉,盖上上层纱布,送入创腔内,注意在创口外留1~2cm以便引流。

3.1.3碘制剂疗法:
在下颌部硬肿处周围用2%碘酊在硬肿组织深部间隔点注15~20ml,注后局部充分按摩3~5min,使药液在组织中扩散,3日后复注一次。

同时患畜每日服碘化钾10g,连服5d,停5d后再服3~5d。

3.2注意事项
3.2.1掌握治疗时机
选择患牛病变部位成熟软化时治疗为宜。

如遇肿块发硬,可外涂鱼石脂软膏,促使肿胀部成熟。

3.2.2药量适宜
高锰酸钾粉不宜使用太多,否则易腐蚀创腔,影响伤口愈合;使用碘制剂过量出现中毒现象,如减食、流涎、黏膜卡他、眼结膜发炎、流泪、咳嗽、皮肤发疹、脱毛、皮屑增多等现象时,应暂停用药一段时间或减少药的用量。

3.2.3术后观察
注意手术后的观察治疗,必要时可进行第2次手术,直至痊愈;注意创部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当新的肉芽组织长出时,方可去除引流药条。

4 体会
根据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牛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该病可引起牛面部、下颌部、颈部、皮肤、口腔内器官组织等发生病变。

由于牛放线菌病均为散发,潜伏期比较长,病程一般也较长。

而在发病早期不见采食量下降和明显临床症状,因而大多容易被忽略。

一旦患牛病变部位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由于肿胀部位肿的很大,采食量跟不上,机体长期处于营养匮乏的状态,机体免疫力下降。

常常并发出其他疾病,这时一边奶牛场会根据该牛有无饲养价值或直接淘汰,因此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加深对本病病例初期的检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抗生素、碘制剂治疗停药后,病牛肿胀部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肿胀状态,并且肿胀部的大小未见明显缩小;而采用手术疗法,只需使肿胀部自然成熟变软然后做排脓术即可。

相比之下抗生素、碘制剂疗法治疗时间较长见效慢适宜对发病初期的患牛进行对症治疗,且不会对病牛机体造成太大的破坏。

手术疗法对发病到中后期的病牛进行治疗,此方法见效快,能够使病牛的状态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国军,王青妹.牛放线菌病的诊治[J].河北畜牧兽医,2003.19(1):16.
[2] 士心.我国法定动物疫病病种名录[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3):60-61.
[3] 凡有文,凡华,凡辉,等.对121例奶牛放线菌病治疗体会[J].现代农业科技,2006,7: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