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牛羊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分析

牛羊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分析核心提示:秋季是牛传染病高发季节,养殖户尤其要做好牛的免疫接种、驱虫健胃、圈舍消毒通风、营养合理搭配,保证牛群健康。
东北、内蒙古等地牛魏氏梭菌病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给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户在做好口蹄疫、炭疽、布病等强制免疫的同时,也要做好牛魏氏梭菌病的免疫及预防。
秋季是牛传染病高发季节,养殖户尤其要做好牛的免疫接种、驱虫健胃、圈舍消毒通风、营养合理搭配,保证牛群健康。
东北、内蒙古等地牛魏氏梭菌病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给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户在做好口蹄疫、炭疽、布病等强制免疫的同时,也要做好牛魏氏梭菌病的免疫及预防。
【发病原因】牛魏氏梭菌主要是健康牛采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后,病菌进入肠道内,当气候、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或突然变换饲料引起肠道正常消化机能紊乱或破坏,从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经机体吸收引发牛魏氏梭菌病。
【发病特点】通常该病的发病犊牛、黄牛多为体格强壮、膘情较好者,四季均可发生,黄牛病死率为93%-100%。
【牛猝死症】是由A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致死率极高的动物疾病。
发病畜无明显年龄差别,高产、怀孕牛易发,春、秋季节多发,死亡率可达70%~100%。
临床以突然死亡、实质器官以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特征,根据发病程度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牛无任何前期症状,几分钟或1~2 h 内突然死亡,发病牛体温39.0~39.5 ℃。
有的牛头天晚上正常,第2 天突然死亡。
病牛死前头颈呈角弓反张,口鼻中流出带血色泡沫的液体,死后舌头脱出口外,腹部膨大,肛门、阴门突出。
急性型:病牛体温表现正常或增高,病程稍长,食欲不佳,呼吸迫促,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泡沫,步态不稳,全身肌肉震颤,腹痛,四肢划动,狂叫倒地,病情发展很快,不久死亡。
亚急性型:病牛呈阵发性不安,发作时精神高度紧张,两眼圆睁,两耳竖立,而后转为安静,如此周期性发作,最终死亡,有的病牛甚至出现水样腹泻,或排出有腥臭味酱紫色粪便。
牛魏氏梭菌病发生原因探析与防治措施

白小英 王雪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29300 杨凤梅/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 029300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养牛规模,养殖方式改变,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疫病防控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防控不力,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舍饲,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好、日粮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为病原微生物繁殖传播创造条件和诱因,牛魏氏梭菌病是牛常发的一种疫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发病快,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牛魏氏梭菌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魏氏梭,希望对养牛业提供有关帮助。
产气荚膜杆菌;发病原因;由于养牛业规模不断扩大,由原始散养模式向集约舍饲模式转变,饲养过程中也随之出现很多问题,如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日粮饲喂不合理、饲喂方式不科学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魏氏梭菌病就是其中较高发的一种疾病。
魏氏梭菌病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正常情况下,土壤、污水、饲料、粪便及肠道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引起发病一是外源性感染,通过消化系统或接触感染。
二是牛体免疫力下降或胃肠环境特别是胃肠酸度发生明显改变时引起自体感染。
体内病原菌大量繁殖后,释放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牛发病急剧死亡。
此类病多感染青壮年牛,常呈急性经过,来不及用药治疗即死亡。
少数有临床经过的慢性病牛,可用10%~25%葡萄糖、维生素C、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液等静脉注射,樟脑磺酸钠、硫酸镁等肌肉注射,进行对症治疗。
同时加强对病牛护理。
对其他同群健康牛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实施预防性治疗。
也可将土霉素粉、氟苯尼考粉等加入水中饮服或饲料里喂服,起到预防作用。
另外,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采取消毒、隔离病牛、紧急免疫注射、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进一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牛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分析1.1 外源性感染因素 由于圈舍环境卫生不好,粪便、污水、垫草等长期得不到清理,大量病原菌污染饲草、饲料、饮水等造成感染;初春秋末,放牧场地低洼潮湿,土壤中存在病原菌,家畜采食污染牧草、水源而引起感染。
肉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

疫情 处 理 。发 病 牛 群 要 立 即 采 取 相 应 的紧 急 措 施 ,避 免 疫 情 传播 。 主要 是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采 取 紧 急 灭 鼠 ,马 上 更 换 饲 喂 其他 饲料 ,保 持 清 洁 卫 生 ,且 及 时 清 理 料 槽 内剩 余 的饲 料 ,使 用 固 定 的 饲养 工具 ;牛 舍 环 境 要 加 强 消 毒 ,且 注 意 每 周 更 换 另 一 种 消毒 液 ,初 期 每 天 进 行 1次 消 毒 ,经 过 1周 可 改 成 每周 进 行 1次 即可 。发 现 的病 牛 必 须 立 即采 取 隔 离 治 疗 , 而 病 死 牛及 其 排 泄 物 、分 泌 物 全 部 都 要 采 取 无 害 化 处 理 ,如 深 埋 或 者 烧 毁 ,避 免 疾 病 不 断 扩散 。
摘 要 :肉牛 魏 氏梭 菌病 也 叫做 猝 死 症 ,同 时认 为 是 由 于 感 染 产 气 英 膜 杆 菌 而 发 生 。 临 床 上 主要 特 征 是 病 牛 突 然 死
亡 ,且 消 化 道 和 实 质 器 官发 生 出血 。该 病 的 发 生 往 往 具 有 明 显 的 季 节 性 和 条 件 性 ,通 常 春 末 夏 初 或 者秋 末 冬 初 的 发
病 率 高 。该 病 具 有 发 病 急 、病 程 持 续 时 间短 、快速 死 亡 的特 点 ,严 重损 害养 牛 业 的 效 益 。
关 键 词 :肉牛 ;魏 氏梭 菌病 ;临床 症状 ;剖 检 变 化 ;实验 室诊 断 ;疫 情 处 理 ;对 症 治疗 ;免 疫
中 图 分 类 号 :¥858.23
肠 内容 物 毒 素 试 验 。与 检验 病 原 菌 相 比 ,更 重 要 的是 检 查 肠 内容 物 中 的 毒 素 。 即取 病 死 牛 回肠 内 容 物 ,经 过 离 心 、 沉 淀 ,将 上 清 液等 量 分 成 两 份 ,其 中一 份 不 进 行 加 热 ,另 一 份
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

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根据最近疾病监测中心送检病例,魏氏梭菌病例数逐渐增加。
现为养殖户朋友们详细介绍本病,以供参考。
1、发病原因:直接原因是由于动物性饲料原料不新鲜引起,例如最近几次病例多是由于养殖户饲喂了病死鸡,或者不新鲜的鸡肝或鸡肠。
而且近期天气气温开始逐渐回升,动物性原料更易腐败变质,因此此病更应引起养殖户朋友们的足够注意。
2、病原分析: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菌,经过革兰染色后为蓝紫色,呈杆状。
图所示: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魏氏梭菌病的解剖症状主要是胃肠道的变化,由于魏氏梭菌属于产气荚膜杆菌,所以解剖后会发现胃肠膨大,内有大量的气体,而且胃内积存大量未消化食物,肠道大量出血。
表现在临床症状上,病貂会出现厌食、拉绿色混有血液的粪便,后肢麻痹或者站不稳的症状。
另外偶见脾脏肿大出血,肝肿胀,变性,肺出血等症状。
如下图所示:4、防治措施:此病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而且该病治疗价值不大,关键是要马上意识到动物性饲料有严重变质问题,从而及时停止不新鲜原料的继续使用,这是根除该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近期药敏试验的化验结果,头孢曲松和氧氟沙星的杀菌效果较好,所以一旦确定为魏氏梭菌感染,应立即停止饲喂可疑饲料,并且全群投头孢曲松或氧氟沙星,再加包被VC,治愈后再用益生素或者康菌露2代进行调理。
案例:临床症状:死亡数:狐狸、貉子共20只(貉子较多)。
原料:前期一直饲喂貂尸,四天之前改喂鸡架、鸡肠;换料之前貉子精神状况不佳、食欲减退、病伴有死亡发生。
粪便:病兽粪便呈稀状绿色。
病理变化:胃鼓气,且内容物恶臭,呈黄色浆汁;肠道出血严重;肺部有黑色出血斑占1/4左右;脾脏出血性坏死;肝脏出血。
实验室诊断:胃部镜检:经革兰染色为蓝紫色棒状小杆菌。
肠道内容物纯培养:革兰阳性蓝紫色球菌。
药敏试验结果: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效果较好。
结论:除蓝紫色棒状杆菌类似魏氏梭菌外;还有蓝紫色球状菌。
经判定为混合感染。
由于治疗兽群为怀孕母貂,而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不能用于怀孕母兽,所以最后选择头孢曲松。
牛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2021年第05期牛魏氏梭菌病是牛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感染后病原多集中在瘤胃和肠道中,病牛初期表现消化道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全身症状,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死亡。
近期乌审旗内发生几起牛魏氏梭菌病,给牧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帮助牧民朋友更科学地防控该病,本文将该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1魏氏梭菌简介魏氏梭菌又名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空气、土壤、污水沟、树林以及动物肠道内都有存在,当动物体内的,微生态失衡时该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肠炎和毒血症等的发生。
除了直接感染动物之外,本菌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引发食物中毒的菌,在欧美等国家,该菌是最重要的三种食物中毒性致病菌之一。
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但在陈旧培养物中呈阴性,大小约为4.0~8.0μm ×0.8~1.0μm ,单在或成双排列,有的为短链状排列,可形成芽孢,芽孢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非常强,且能保存数年甚至数十年。
本菌在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致死毒素、坏死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等,从而对感染动物造成危害。
2临床表现病牛通常发病较急,由于病原菌产生的大量毒素在体内累积,超出体内承受阈值时,正常的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组织也会出现器质性病变,感染后往往表现突然发病,未及时用药的情况下很快死亡,病程较短。
有些牛会出现短暂的全身肌肉震颤,不断抽搐,四肢如划水样,眼结膜、口唇、鼻镜潮红,眼球颤动,口腔中不断流出粘稠分泌物。
有白色泡沫从鼻孔中流出,病牛呼吸困难,瘤胃鼓气,排粪次数减少,粪便不成型,有时含有脱落的肠粘膜,恶臭,病牛多于出现症状后的2~4h 死亡。
死亡时舌头吐出口腔外,腹部因魏氏梭菌产气而膨胀,敲击有鼓音,肛门外翻,结肠和直肠中充满气体。
3预防本病在管理水平低和环境卫生差的牛场多发,主要原因是环境中的病原太多,通过各种途径极易感染。
病牛粪便中含有病原菌,污染饲料或饮水时易对其他牛造成威胁,故粪便需及时清理,且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无害化发酵处理。
牛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P ]赵冬梅,等•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兽医导刊,201 8(6):78. [2]耿慧芳•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初探[』
兽医导刊,201 8(6):76.
[2] 刘石虎•一起牛魏氏梭菌病的诊治[JI兽医导刊.201 90 8).1 46. [3] 陆中华,等•犊牛魏氏梭菌病的发生与诊治[』•新疆畜牧业,201 2
对魏氏梭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可用来防治本病。由于 牛属于反刍动物,平常健康时不可口服使用抗生素,否则可 能会对瘤胃中的益生菌群产生破坏,建议药物预防用在已经 发现病牛后对同舍其他健康牛紧急预防上。甲硝唑、红霉素、 林可霉素、链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较为理想的效 果,可拌在精料中饲喂,也可溶解于水中饮用。需要注意必须 集中给药才能见到效果,建议用药前通过断水断料的方式让 牛产生口渴饥饿感,这样在饲喂或饮水时,药物可很快进入 消化道中。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3d,时间过长对牛生长不 利,剂量可以按照治疗量的一半执行。 3.3接种疫苗
参考文献
D ]杨秀环,等•牛魏氏梭菌病诊断与防治[』当代畜牧,2004(9):1 3.
牛羊魏式梭菌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162牛羊魏式梭菌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于秀丽(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 276300)摘 要:牛羊魏式梭菌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的特点,且毒素分布广泛,极易被感染上。
所以牛羊养殖户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判断牛羊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以便及时隔离,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也要学会如何根据牛羊发病的症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在牛羊的养护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尽量避免染上牛羊魏式梭菌病。
关键词:魏式梭菌病;诊断;综合防治0 引言牛羊魏式梭菌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牛或羊等家禽身上的疾病,但这种疾病对牛羊的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且发病到死亡仅需要几个小时,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人员对牛羊的养育成本及收入,给牛羊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对牛羊魏式梭菌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1 牛羊魏式梭菌病的性质牛羊魏式梭菌病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叫做产气荚膜的物质,我国将牛羊魏式梭菌病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产气荚膜梭菌会导致牛羊染上牛羊魏式梭菌病的原因在于它的12种毒素,这12种毒素因分布范围广泛且常见,所以十分容易被牛羊等家畜采食,健康地牛羊食用被污染的草或水源后,病菌就会进入肠道内,当气候或周围环境突然改变,或者突然变换饲养的草料时,会破坏牛羊正常的消化系统或消化机能变差,就会导致大量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产生毒素并引发牛羊魏式梭菌。
这种病的发病牛羊多为较为健康强壮的牛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且较为健壮的牛羊致死率高于较为虚弱的牛羊。
2 健康牛羊与患病牛羊的初步分辨方法因为牛羊魏式梭菌病属于急性传染病,所以在诊断和防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健康牛羊与患病牛羊的区别,以便将患病牛羊及时隔离,防止出现更多的患病牛羊。
要及时地分辨健康牛羊与患病牛羊,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
对患病牛羊进行初步诊断,隔离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经研究与实践发现,畜牧人员可以在进食,呼吸,牛羊受到惊吓的反应,观察牛羊的眼睛,气味,精神状态,排尿情况等方法初步区分患病牛羊与健康牛羊,以便及时隔离。
肉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设施农业2023-1075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高,症状最严重,若未及时诊治死亡率超过70%。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上秋季和春季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季节。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牛及携带致病菌的牛,未患病的牛直接接触之后就极易患病。
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如:饲料、污水、土壤、粪便等,健康牛及易感牛进食携带致病菌的饲料、饮水后,致病菌即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形成危害引发疾病。
引发肉牛魏氏梭菌病的因素众多,如突然更换饲料、气温突然下降、过量饲喂青贮饲料和高蛋白饲料、饲养管理粗放、遭遇不良应激、引种时引入病牛、肉牛营养不良、长途运输肉牛、未及时接种疫苗等,均会导致肉牛的体质和抵抗力下降,增加肉牛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可能性。
3 临床症状3.1 急性型肉牛急性型魏氏梭菌病,也被称为“猝死症”。
病牛大多突然死亡,死亡前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是当天正常,次日就发现死亡在牛舍内。
病牛病程一般持续1~2 h,个别较长的可持续8~10 h。
病程较长的牛临死前体温低于正常值,呼吸频率加快,口腔黏膜发绀,颜色发紫,腹部膨胀,口腔和鼻腔流出一些红色液体,排褐色带血稀粪,夹杂着一些泡沫,全身肌肉颤抖,然后倒地不起,四肢划水,发出哞叫与哀嚎,然后逐渐陷入昏迷,最终死亡。
死亡后半小时牛的腹部异常膨大,舌头在外,肛门外翻。
3.2 亚急性型肉牛亚急性型魏氏梭菌病症状要比急性病例轻,病程要长。
患病牛食欲不振,严重时停止进食,但喜饮水,被毛黯淡无光,测量体温变化不大,口腔黏膜发紫发绀,瘤胃有轻度鼓气症状,全身肌肉发颤,头颈歪斜,四肢僵硬,运动受限,口腔和鼻腔流出一些红色液体,排褐色带血稀粪,同样掺杂着一些泡沫,后期倒地不起,四肢划水,双目凸出,舌头在外,头向脊背侧仰,异常痛苦。
病牛经治疗后可恢复,但恢复期生长发育迟缓,被毛粗糙干燥无光泽,脱落大量皮屑及被毛,需半年后方可恢复正常状态。
4 诊断要点肉牛魏氏梭菌病临床诊断时,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春秋季肉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摘要:魏氏梭菌病是肉牛养殖时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阻碍肉牛养殖场稳定发展,影响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商大智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1期
摘要:肉牛魏氏梭菌病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死亡率非常高,可达到70%~100%。
病牛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气性坏疽和肠毒血症,且实质器官和消化道发生出血,并会突然发生死亡。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春秋两季比较容易发生。
关键词:肉牛;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1-0065-01
1病原及流行特点
肉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也叫产气荚膜梭菌,菌体为两端钝圆的直杆状,大小为( 0.6~2.4)μm×(1.3~19.0)μm,呈单个或者成对存在,没有生长鞭毛,无法自行运动,经过革兰染色结果呈阳性。
菌体能够形成较大的圆形芽胞,一般存在于菌体的中央或者近端,大部分菌株能够形成荚膜。
该病主要是由于魏氏梭菌污染环境、饮水、饲料等,当肉牛食入菌体或者芽孢后,就会进入肠道,并开始大量繁殖,从而使其出现发病。
另外,当气候骤变,突然更换饲料或者改变饲养环境等,会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促使肠道菌群发生失调,导致肠道本身存在的魏氏梭菌开始大量繁殖,也容易使其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
病牛没有表现出任何前驱症状,而是在拴系或者放牧过程中突然出现异常,四肢软弱无力,行走摇晃,且无法稳定站立,往往卧地,有时也会在站立时伸直四肢用于支撑身体,即使对其进行驱赶,也不会行走,或者出现倒退以及步态不稳、缓慢走动;精神萎靡,将头触地后保持呆立不动;肌肉震颤,特别是后躯非常明显;跳跃、起卧后往往跌在地上,四肢如同游泳状不断划动,且头颈向后伸直,发出数声鸣叫后快速死亡。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几分钟,最长也只有1~2h。
还有些病牛在晚上一切正常,但在第二天早晨发现死于舍内。
病牛死后腹部快速胀大,并有混杂红色泡沫的液体从口腔流出,舌伸到口外,肛门发生外翻。
急性型。
病牛表现出体温升高或者保持正常,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精神萎靡或者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四肢、耳鼻发凉,全身颤抖,行走摇晃。
病牛出现症状后病情快速恶化,并倒地不起,全身肌肉明显抽搐震颤,头颈后仰,四肢僵直,不停划动,大量流涎,口腔黏膜发绀,腹胀、腹痛明显,发出数声狂叫后出现死亡。
亚急性型。
病牛表现出间歇性不安,发作时两眼圆睁,两耳竖直,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接着变得安静,并不断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最终发生死亡。
急性和亚急性病牛中,部分发生腹泻,并有混杂大量黏液的酱红色粪便排出,有时还会排出血腥异臭的粪便,部分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
病畜经常努责,呈现里急后重。
3剖检病变
病牛主要特征是全身实质器官发生明显出血,如肝脏呈暗紫色,发生肿大,表面存在弥漫性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切面边缘明显外翻;脾脏呈紫黑色,也发生肿大;肺脏呈鲜红色,出现水肿,表面存在淤血斑;肾脏发生肿大,表面存在出血点;十二直肠出现臌气,肠壁变薄,并存在出血,且肠黏膜发生脱落,里面为黏稠黄绿色脓性分泌物;空肠段发生明显病变,切开后发现有大量的黏稠状红棕色液体存在于肠内,且肠黏膜也发生脱落;回肠存在出血斑,直肠、结肠明显潮红,并有干球状的粪便存在于里面,且有白色脓性分泌物在粪便上附着,瘤胃内存在较多的积食,真胃、瓣胃内黏膜存在出血斑,并发生脱落;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变性,且明显肿大,呈大理石样病变;心脏纵切面肌肉纹理增粗,心肌质地变软,弹性减弱,心耳大量出血。
4防治措施
注意卫生消毒。
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魏氏梭菌,且普通消毒药都不能够将病菌的繁殖体彻底杀死,这是由于其形成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加热到95℃需要2.5h 才能够将其杀死。
为确保将环境中的魏氏梭菌有效杀灭,饲养者必须坚持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
适时接种疫苗。
对于该病的高发地区以及高发季节,要提前对易感牛只使用魏氏梭菌铝胶灭活苗接种,促使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抵抗病菌的侵袭。
如果牛场曾经发生过该病或者饲养环境条件较差,也可考虑适时给牛群免疫接种魏氏梭菌疫苗,并参照疫苗说明书确定免疫时间、接种剂量以及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使用与当地流行株或者当地分离株相同血清型制备的疫苗进行接种,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另外,由于魏氏梭菌的致病性主要是由于产生外毒素,加之各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外毒素,因此最好免疫接种多价苗进行预防。
及时治疗。
发现病牛后,最好立即给牛群紧急接种魏氏梭菌病疫苗,每只皮下注射5mL,经过2星期就能够形成免疫力。
对于新出生的犊牛,可在24h内每只肌肉注射2mL 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对于已经出现发病的牛只,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5g喹乙醇,每天2次,连续使用4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2mL 10%氟苯尼考,连续使用4天,还要注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收稿日期:2016-11-03
作者简介:商大智(1979-),男,黑龙江望奎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doi:10.19369/ki.2095-9737.2017.01.057
(黑龙江省望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