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
工频变化量阻抗定值校验

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短路电流、电压可分解为故障前负荷状态的电流电压分量和故障产生的故障分量,反应工频变化量的继电器只考虑故障分量,不受负荷状态的影响。
•保护原理: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测量工作电压的工频变化量的幅值,其动作方程为:ϕ=A,B,C ,Z ZD为整定阻抗,一般取0.8~0.85 倍线路阻抗;U Z为动作门坎,取故障前工作电压的记忆量。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本质上就是一个过电压继电器;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电压继电器,由于其工作电压∆U op构造的特殊性(能同时反映保护安装处短路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它具有和阻抗继电器完全一致的动作特性,固而称其为阻抗继电器;•测试要点:由于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阻抗特性边界受电源侧等值阻抗Zs的控制,所以不能用测试常规阻抗继电器的方法进行测试,而应结合其动作原理,将其视为由电流变化量∆I构成的过压继电器进行测试,工频变化量阻抗保护在m=1.1 时,应可靠动作;在m=0.9 时,应可靠不动作;在m=1.2时,测量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动作时间。
以RCS-901B 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为例,介绍工频变化量阻抗定值的校验方法。
其他具有相同保护原理的保护测试可参考此测试方法。
1、保护相关设置:(1)保护定值设置:(2)保护压板设置:在“定值整定”里,把运行方式控制字“工频变化量阻抗”置“1”,“允许式通道”置“0”,其它运行控制字都置“0”(‘1’表示投入,‘0’表示退出);在“压板定值”里,仅把“投距离保护压板”置“1”;在保护屏上,仅投“距离保护硬压板”,重合把手切在“综重方式”;将收发讯机整定在“负载”位置,或将本装置的发信输出接至收信输入构成自发自收。
2、试验接线:将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Ua”、“Ub”、“Uc”、“Un”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Ua”、“Ub”、“Uc”、“Un”端子相连。
将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a”、“Ib”、“Ic”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极性端)端子相连;再将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非极性端)端子短接后接到“IN”(零序电流极性端)端子,最后从“IN'”(零序电流非极性端)端子接回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n”。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新原理

电端机 (发)
光端机 (发)
光 缆 光中
继器
光端机 (收)
电端机 (收)
光纤通信距离超过100KM就要设中继器。
光纤作导引线的数字式纵差动保护工作原理
理解上图关键:时刻与时间的区分
td =1/2((tr2-tq2)-tm) △t =tpi-(tr3-td)=td-(tr3-tpi ) t′P(i+1)=(tpi+Ts)-△t
1.测量量:
常规保护装置反应的是故障前 的工频分量和故障中的工频分量之 和;行波保护反应的是故障分量, 及故障分量中的工频成分和暂态成 份;工频变化量测量元件仅反应故 障分量中的工频成份。
2.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的优点:
常规保护装置可靠性高而动 作速度较慢,行波保护动作速 度快而可靠性较差。
工频变化量测量元件具有常 规保护的可靠性和行波保护的 快速性。
Arg Z1m Z set
180
综上所述:当正方向故障时,正方向元件的测量 角为180°;反方向元件的测量角为0°。当反方向 故障时,正方向元件的测量角为0°;反方向元件的 测量角为180°。
(2)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的工作原理
理论上,方向元件的动作条件可规 定为:180°,正向元件动作后开放保 护,反方向元件动作后闭锁保护。反 方向元件保证在反方向任何故障情况 下保护都能够有选择不动作,不存在 传统保护中的按相起动问题。
.
• Δ I ——工频变化量电流; • Z set ——整定阻抗。
分析工频率变化量阻抗保护
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U
Es k3
∆I
k1
k2
Es'
Zset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保护和控制装置。
它的作用是在电流或电压超过一定限值时,能够及时将电路切断,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使内容更加清晰。
首先,我将介绍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基本原理。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预设的电流和电压阈值来判断电路的状态。
当电流或电压超过设定的限制值时,继电器会迅速切断电路并发出报警信号,以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其次,我将详细介绍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路的阻抗值。
当电路中的阻抗发生变化时,继电器会根据设定的阻抗变化范围来判断电路的状态。
一般来说,当电路的阻抗超过设定的范围时,继电器会切断电路并发出报警信号。
然后,我将讨论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应用领域。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保护和电力设备保护。
在变压器保护中,继电器可以监测变压器的阻抗变化,以及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判断变压器是否正常工作。
在电力设备保护中,继电器可以监测设备的电流和电压,判断设备是否超载或过流,并及时切断电路保护设备。
最后,我将讨论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的优点和不足。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可调节性强等优点。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高频电路中可能会出现误报警情况,以及灵敏度可能会受到电力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之,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保护和控制装置。
它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根据预设的电流和电压阈值来判断电路的状态,并在超过限制值时切断电路。
它的应用领域广泛,并具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些特点使得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电机差动、转子接地、定子接地保护

发电机差动、转子接地、定子接地保护1、工频变化量反应匝间短路的灵敏度,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它利用工频故障分量构成的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不受负荷电流影响,灵敏度高,抗TA 饱和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检测变压器内部小电流故障(如中性点附近的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单相小匝间短路)的能力。
根据研究单位各种动模与静模试验统计表明:在变压器正常运行工况下发生1.5%的匝间故障时,工频变化量差动保护都能灵敏动作。
2、为何要采用变斜率比率差动原理?答:(1)变斜率比率差动一开始就带制动特性,可以很好地与CT不平衡电流匹配,防止了两折线比率差动拐点设置不合理产生的问题;(2)与普通比率差动比较,增加了灵敏动作区,提高了轻微内部故障时保护的灵敏度;同时,变斜率比率差动在制动电流很大时,减小一块易误动区,提高了安全性。
3、差动保护采用何种原理防止励磁涌流时误动?答:差动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原理及波形判别原理防止励磁涌流时差动的误动。
4、变压器差动保护对YD变压器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如何调整?RCS-985采用软件实现Y->Δ变换调整变压器各侧TA二次电流相位。
同时,通过软件自动平衡各侧的变比差别,最大的调整倍数:各侧均为5A的CT,相对于标准侧,调整系数范围0.01-6.4倍。
对于标准侧为5A的CT,调整侧为1A的CT,调整系数范围0.01–32倍。
5、定子匝间保护如何实现?如发电机中性点能引出6个端子,定子匝间保护由裂相横差和单元件横差保护实现,灵敏度最高;如发电机中性点只能引出3个端子时,机端配置匝间保护专用PT,采用纵向零序电压匝间保护方案,RCS-985中采用电流比率制动方案区分区外故障;如没有专用PT,采用工频变化量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
6、发电机是否具备“低电压保持记忆过流保护”,作为自并励机组的后备保护?答:RCS-985装置发电机复合电压过流保护具备“低电压保持记忆过流保护”功能,记忆时间足够保护动作(记忆时间为15S)。
工频变化量(DPFC)的原理

⼯频变化量(DPFC)的原理
明天要和⼩⽇本讨论问题,望⽉太⽜逼,什么都知道,从⼀次到⼆次,从保护到监控。
可怜我刚刚毕业还处于蒙昧状态,他已经快退休。
今天看了下说明书,发现⼯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我怎么也看不懂,推导公式怎么也不⾏啊,最好找了本书终于明⽩了。
1 具体的原理就是将故障的时候的电压和电流分解成正常量和故障分量。
⼯频变化量,顾名思义,肯定是取变化量。
2 动作⽅程是 |*Uop| > Uz;什么是*Uop,什么是Uz?慢慢细说。
3 Uz就是保护规定的值,但是在902/901等保护中只有⼀个定值,⼯频变化量阻抗Zzd(此值⼀般整定的时候不⼤于8欧姆),没有什么电压之类的值。
从图1看,Zzd就是保护中的定值。
图1的(A)和(B)其实是等效的,Zm是电源侧的阻抗。
图1
有了图1的介绍,那么可知在线路制定的位置Zzd处发⽣故障的时候,在保护安装处测到的故障电压时啥,这个电压其实就是Uz。
图1(B)中不难看出,Uz = (*E)=(*I)*(Zm+Z);*I 是电流变化量,Z是故障点的阻抗,此时,如果将故障点移到保护的规定长度上,那么保护安装处测到的电压时*Uop = (*I)*(Zm+Zzd),,由于在保护的长度之中,所以说,Z<Zzd; 可以得到结果*Uop>Uz。
4 从上⾯不难看出,保护所反映的电压是保护安装处的变化电压,刚刚开始考虑的时候是按照故障点的电压来考虑问题,所以百撕不得骑姐。
工频变化量原理及应用分析

工频变化量原理及应用分析来源:[]机电之家·机电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南瑞继保公司无疑是占尽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领头羊。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是与南瑞继保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先生和他创立的“工频变化量”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基于这种原理的保护装置在安全性、快速性、灵敏性和选择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传统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具体的理论讲述,厂家的说明书也很不详细。
下面将从原理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具体地分析。
1 工频变化量Deviation of Power Frequency Component (DPFC)原理分析工频变化量的理论基础为叠加原理,即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经过渡电阻短路,可认为是过渡电阻下面的一点金属性短路,即该点对系统中性点电压为零,可认为该点与中性点之间串联2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电压源,依然保持该点与中性点间电压为零,见图1。
“叠加”有2个含义:①短路后任一点的电压,如保护安装处M母线的电压(即M点到中性点电压,是我们关心的,箭头向上表示电位为升,M母线为正,中性点为负,),等于2个图中相应点的电压之和(二种状态)。
②短路后某个支路的电流,如流过保护的电流,等于2图中相应支路的电流之和。
从重叠原理本身来说,对△UF没有要求,可以任意取值,但在保护装置里△UF取短路点短路以前的电压,Es、ER为电源电势,在短路前后不变,因此,图1称为正常负荷状态,图2称短路附加状态,目的就是凑出这二种状态。
与常规的稳态量保护装置不同,基于工频变化量原理的保护装置只是“考虑”短路附加状态的各种电气量,而不考虑正常负荷状态的各种电气量。
在附加状态中,只有短路点有一个电压源,电气量全部为变化量用符号△表示。
微机保护中正在采样的U、I减去“历史”上采样出来的U、I,即为加在继电器上的△U、△I。
Zs为保护背后电源的等值阻抗,ZR为保护正方向的所有阻抗,S为保护背后中性点,由下图4、图5可得出2个基本关系式:2 变压器的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保护变压器有70%左右的故障是匝间短路,为了提高小匝间短路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常规的比率制动特性差动保护中的起动电流往往整定得较小,例如整定成0.3~0.5倍的额定电流,而且初始部份没有制动特性,见下图6。
RCS-931线路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原理及零序保护原理

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LFP-900系列超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检验 规程》规定的方法。
模拟单相接地时校验时,故障前空载,模拟故障 电流固定(一般I=In),模拟故障前电压为额定电 压,故障电压为 U=(1+K)IZset+(11.05m)Un , m应在1.1时可靠动,m=0.9时不动; m=1.2时测保护动作时间。
⑶ 保留纵联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但工频变化 量方向继电器内的补偿阻抗自动退出。此时工 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在再发生短路时还能正确 工作。退出可防止在反方向发生短路时元件的 误动。
⑷ 纵联零序方向保护退出。因为保护用自产的 电压,在TV断线下再发生短路时,自产的电压 相位可能错误,造成零序方向继电器动作行为 不正确。因此纵联零序方向保护应退出。
当三相电压恢复正常后, 经10秒延时TV断线信号 自动复归,保护自动恢复正常。
TA断线的判别与对保护的处理
当TA二次回路断线时或者电流的采样通 道故障时,装置认为交流电流断线。此时电 流的采样值将出现错误并导致出现自产的零 序电流,从而对零序电流保护产生影响。
此外在断线和不断线两种情况下系统发 生短路时由于零序电流的相位不同将可能导 致零序方向继电器在断线下发生短路时的不 正确动作。因此相应的保护要采取一些措施。
RCS-931线路工频变化量距 离保护原理及零序保护原理
装置起动元件
电流变化量起动 IMAX 1.25IT IZD
IMAX 是相间电流的半波积分的最大值; I ZD 为可整定的固定门坎;
倍I可T 保为证浮门动坎门始坎终,略随高着于变不化平量衡的输变出化。而自动调整,取1.25
该元件动作并展宽7秒,去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 零序过流元件起动
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原理分析

对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的一点认识为了帮助大家对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的理解,我从电压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继电器。
看下图(以对称故障为例,继电器装在M侧):In△MN△Im、△In分别为正、反方向故障时与负荷电流无关的由故障引起的突变量电流。
正方向F1点故障时,故障前M侧母线电压:Um′﹦Em﹣I fh*Zs ,工作电压: Uop′﹦Um′﹣I fh*Zzd 。
故障后M侧母线电压: Um〞﹦Em﹣(△Im+I fh) *Zs ,工作电压: Uop〞﹦Um〞﹣(△Im+I fh) *Zzd。
F1点短路时工作电压的变化量:△Uop﹦Uop〞﹣Uop′﹦Um〞﹣Um′﹣(△Im+Ifh)*Zzd﹣(﹣Ifh*Zzd)﹦﹣△Im(Zzd+Zs)。
正方向F1点故障时,故障前F1点的电压:U k1′﹦Um′﹣I fh*Z k1,故障后F1点的电压: U k1〞﹦Um〞﹣(△Im+I fh) Z k1。
F1点的电压变化量:△U k1﹦U k1〞﹣U k1′﹦﹣△Im*( Z k1+Zs)。
比较︱△Uop︱与︱△U k1︱, 显然F1点故障时,Z k1﹤Zzd,︱△Uop︱﹥︱△U k1︱。
F3点故障时,由于Z k3﹥Zzd,︱△Uop︱﹤︱△U k3︱。
反方向F2点故障时,流进M侧CT的电流由对侧电源提供,分析时既以对侧电源为电源,故障前M侧母线电压:Um′﹦I fh*Zs′+En,工作电压: Uop′﹦Um′﹣I fh*Zzd 。
故障后M侧母线电压: Um〞﹦En+[(﹣△In)+I fh]* Zs′,工作电压:△Uop〞﹦Um〞﹣[(﹣△In)+I fh]* Zzd]。
△Uop﹦△Uop〞﹣△Uop′﹦Um〞﹣Um′﹣[(﹣△In)+I fh]* Zzd+I fh*Zzd﹦﹣△In(Zs′﹣Zzd)。
反方向F2故障时,故障前F2点的电压:U k2′﹦En+I fh*(Z k2+Zs′),F2故障点后: U k2〞﹦En+[(﹣△In)+I fh]*(Z k2+Zs′),F2点的电压变化量:△U k2﹦U k2〞﹣U k2′﹦﹣△In*(Z k2+Z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
工频变化量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手段,其原理是通
过监测电力系统中的工频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
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工频变化量保护。
在电力系统
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电网故障、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会导致工频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如果这些变化超过
了正常范围,就可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危害。
因此,采用工
频变化量保护来监测这些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响应措施,对于保
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工频变化量保护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对工频电压和电流
的采集,计算相邻采样点之间的变化量,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判断。
当变化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就会触发保护装置,并通过断路器等控
制手段,将异常区域从电力系统中隔离,以避免异常扩大和对系统造
成损害。
其中,阈值的设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考虑电
力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设备能承受的极限值等因素。
工频变化量保护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工频变化量保护能够实时监测电压和电流
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够及时作出响应。
这样能够避免异
常情况扩大,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规避故障风险:通过对工频变化量的监测,可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故障风险。
一旦发现潜在风险,就可以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的连续供电。
3. 提高系统可靠性:工频变化量保护能够在系统异常时及时切除故障区域,尽可能减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这样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
4. 辅助故障诊断:工频变化量保护记录了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对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总之,工频变化量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
通过监测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规避故障风险,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工频变化量保护在电力系统保护中的作用将愈发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其应用水平,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