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读后感

合集下载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是英国作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一部史诗诗歌,发表于1667年。

这部作品讲述了堕天使卢西弗因为反抗上帝而被逐出天堂,后来他引诱夏娃和亚当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从而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和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读完《失乐园》,我被弥尔顿对天堂、地狱和人类命运的宏大叙述所震撼。

这部史诗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探讨而著称。

弥尔顿通过对天堂和地狱的描绘,展现了善与恶、自由与服从、爱与欲望之间的冲突。

诗中的卢西弗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复杂的角色,既有反抗上帝的傲慢和骄傲,又有对自由的渴望。

他的堕落和反抗让我思考了自由意志、道德选择和人类命运的关系。

《失乐园》也对人类的原始欲望和知识的力量进行了探讨。

夏娃和亚当在卢西弗的引诱下,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知识的追求与道德约束之间的平衡,以及人类对于超越自身局限的渴望。

此外,弥尔顿对天堂和地狱的描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天堂和一个恐怖的地狱。

这些环境描写加深了故事的情感冲突和道德寓意。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探索理想、知识与人类命运《失乐园》是一部让我陷入深思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叛逆、知识与人类命运的故事,更是一个对人性、理想和现实世界的深入探讨。

读完这部作品,我对于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困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品通过撒旦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叛逆和挑战权威的精神。

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而被打入地狱,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继续寻找复仇的机会。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值得敬佩,但也暴露了他对于权力和复仇的过度追求。

这让我思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应该保持一颗谦逊和包容的心?其次,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则向我们展示了知识和欲望对于人类的影响。

他们原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伊甸园中,但受到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从而获得了知识。

然而,这种知识并没有让他们变得更加幸福,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和快乐。

这使我意识到,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也可能引发无尽的欲望和痛苦。

此外,《失乐园》还通过对伊甸园的失落和人类的逐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从无知无识的原始社会到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人类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来生存和发展。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如社会的不公、环境的恶化等。

这使我思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最后,《失乐园》还通过撒旦及其同伙最终变成蛇的结局,暗示了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和流血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是因为人类对于权力、利益和理想的过度追求而引发的。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以避免重蹈覆辙。

总的来说,《失乐园》是一部让我深感震撼的作品。

它让我对于理想、知识和人类命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将这些思考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更加理性、谦逊和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共同探索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困境。

失乐园读后感范文5篇

失乐园读后感范文5篇

失乐园读后感范文5篇弥尔顿写的《失乐园》,是叙事长诗。

读者读了,心得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失乐园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失乐园读后感1光阴荏苒,岁月如一去不复返的列车,又匆匆地带走了一年。

独自一人在家过年,给了我一份清静,也给了我看完《失乐园》这本书的机会。

小说的开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精彩,甚至,我以为它和近年来流行的各种写实主义现代派小说没有什么不同--美丽而孤独的女人、有钱而冷酷的男人、精致的餐具、精美的菜肴,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没完没了的床上戏作铺垫。

我以为《失乐园》也会同样浅薄轻松,那样的话,它就只配被当作像《废都》那样纯粹追求感官刺激的都市小说了。

我很高兴《失乐园》并不是这样一部浅薄的小说。

越往后看,我越感受到了它的深沉与凝重--爱的深沉与凝重。

我一直以为,男人是不可能了解女人的爱情,虽然他们是女人恋爱的对象。

爱一个人可以爱到想要杀死他!从古到今有几个人敢说出这样的话?记得以前朋友给我说起过一个英文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姑娘爱上了远方来的“打工仔”,可是后来不知为何“打工仔”怀念远方的家人,想要回家去了。

老姑娘艾米莉怕情郎一去不复返,在情郎准备离开的前夜杀死了他,并把他的尸体放在她自己的床上,这样就可以永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以为艾米莉疯了,而我,却深信这才是爱的真谛!当一对相爱的情人相互爱到了极至,当爱情到达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我相信真心相爱的人是愿意共赴死亡之旅的。

其实,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要将快乐与幸福永远地封存起来。

久木和凛子是在同时到达高潮的那一刹那共赴黄泉的,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与快乐的事呢?!比起艾米莉,凛子简直是幸福得让人嫉妒!因为她是和心爱的人一起登上了幸福的颠峰的。

不管怎么说,艾米莉和凛子都是幸福而满足的,因为她们以自己的方式领悟了爱的真谛。

虽然她们的做法或许在很多人“正常人”的眼里是那么地“疯狂”和残酷,甚至会有人说她们“变态”。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渡边淳一深入探讨的是中年人的婚姻与性。

这类群体承受着更为沉重的压力,无论是自身的还是来自社会的。

他将这一现实撕开一角,使我们得以窥视其内部的真实状况。

婚姻这种被社会公认的模式,既是一种连接,同时也是一种束缚。

那么,渡边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便是,如果婚姻中没有了性,我们是否能够挣脱婚姻的束缚。

《失乐园》中的男女主人公都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

久木在其婚姻中维持着无性状态,他由原来的部长被调到闲职,在职场上被边缘化,大受打击;而家庭中,妻子的陶制品生意红火,女儿也已出嫁,看似完美的家庭,实际联系却极为薄弱,甚至基本的沟通都缺乏。

凛子的情况亦如此,她与身为外科医生的丈夫门当户对,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都很优越,令人羡慕,但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就这样,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有夫之妇热烈地相爱了,两个孤独的人相互温暖,灵魂得到慰藉。

战后的日本致力于复苏与发展经济,社会很少关注个人感受,就连最亲的亲人之间也很少谈论个人感受。

这种压抑的社会环境催生出了如久木与凛子这般敢于打破社会常规的人。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有选择并改造自己本质的自由,即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年华渐衰,爱情易变,对生命掌控的无力感促使久木与凛子打破常规,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

男女主人公都意识到生命的紧迫与存在的虚无,于是开启了这场惊险而又刺激的爱与性之旅。

书中提到,“人一旦改变了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就会随之改变。

以前觉得重要的东西不再那么重要了,觉得无聊的东西反而宝贵起来了。

”当他们之前所信奉的都被打破时,必然不再屈从于社会公认的行为模式。

《失乐园》还探讨了职场与人情冷暖。

久木在面对职场失意时,最终鼓起勇气去找董事辞职,放下辞职信后,董事劝他再考虑,他坚定地表示已再三考虑,务必准许辞职。

此时的久木既陶醉于无比畅快之中,又不无失落感。

职场失意对久木打击巨大,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边缘化,作为企业的一颗小螺丝钉,他几乎失去了最后的存在感,这是他的中年危机,也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

《失乐园》读后感(通用12篇)

《失乐园》读后感(通用12篇)

《失乐园》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失乐园》读后感(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失乐园》读后感篇1失乐园是一个地方,一种心境,一种色彩。

你可以说失乐园里的小朋友都很天真且无忧无虑,但当你走进他们的内心,才发现,笑容的背后是什么。

他们中间,有的早熟世故,有的孤独寂寞,有的遗失了童年,有的是受虐儿浑身都是伤。

但是他们一直都在笑,灿烂地笑。

失乐园的小朋友表达内心的方式都很温柔,他们总是静静地对自己说话,从他们天真的话语中,也许我们能读到些别的什么。

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的一个角落。

在忧郁的森林一角,悄悄拾捡着代表幸福的金苹果。

可是,他们的幸福呢?眼镜小乖一直深信,她的前世是一头白鲸,一头无法看清楚深海世界的白鲸,所以这辈子她依旧看不见这个世界;叉叉熊从小就是个受虐儿,他浑身是伤,但如果你问他哪里最痛,他会轻轻摸摸他的心;小鸡丁为什么天天都能那么快乐呢?原来他的记忆只能维持三分钟,既无法记得昨日的忧伤又无法担心明日的烦恼。

他的世界只有眼前,他的眼前只有快乐……人生处处都有美丽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用在意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失乐园里的孩子们都在努力着追寻遗失的快乐,都在不断地捕捉自己的梦境。

但是,世界的美好总是艰困重重。

“请问,你找到你的童年了吗?”“没有。

”“千万不要啊,否则所有的痛苦都会再来一遍。

”“那快乐也会再来一遍啊!”“快乐再来一遍,你不会更快乐。

但痛苦再来一遍,你会更痛苦。

”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快乐和痛苦。

原来有这么多事我们都分不清楚。

只有真正经历过痛苦的人,才会明白幸福的定义。

我们的生命中来来回回的人,他们的心中,究竟是笑着,还是哭着?失乐园,那是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安静倾听,就可以触到失乐园里温柔的光,看到彩虹以微笑的姿势出现。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一部杰作,它以史诗的形式描绘了人类堕落的故事。

故事中,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偷吃了禁果,结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书中对人性的探索所吸引。

通过亚当和夏娃的经历,弥尔顿展现了人类的弱点和诱惑的力量。

他们因为贪婪和好奇心而犯下了错误,最终失去了上帝的宠爱和伊甸园的幸福。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意识到每个人都面临着类似的诱惑和挑战。

其次,我被书中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所打动。

亚当和夏娃的选择是出于自己的决定,他们拒绝了上帝的禁令,选择了违背道德的行为。

这引发了我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我们真的有完全的自由来做出选择吗?或者我们的选择是否受到其他力量的影响?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它让我思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责任。

此外,我也欣赏弥尔顿的文学风格和语言运用。

《失乐园》采用了庄严而雄辩的语言,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弥尔顿的描写细腻入微,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伊甸园的美丽景色中。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类和宗教信仰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的杰作,它以亚当和夏娃在撒旦的引诱下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人类堕落、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的主题。

这部史诗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通过描绘亚当和夏娃的诱惑与堕落,弥尔顿展示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通过这一故事,引发了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罪恶的本质以及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的代表,展现了他们的善良、智慧和勇气。

他们面对诱惑时的内心挣扎和最终的选择,使读者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而撒旦则是一个复杂而引人注目的形象,他既是邪恶的象征,又具有一种令人着迷的魅力。

此外,弥尔顿的诗歌语言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的诗句优美流畅,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他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使得《失乐园》不仅仅是一部史诗,更是一部艺术上的杰作。

读完《失乐园》,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类的本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它也提醒我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正义和道德准则。

同时,它也让我对诗歌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可以触动人心、引发思考,并留下深远的影响。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约翰·密尔顿创作于17世纪,是一部关于人类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的史诗诗歌。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哲学内涵的作品,《失乐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无数读者对人生、信仰和自由的思考。

在阅读完《失乐园》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一些主题和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被书中对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的探讨深深吸引。

在《失乐园》中,作者通过描绘亚当和夏娃对禁果的选择,展现了人类自由意志的力量和重要性。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们的选择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可以做出选择,但选择的结果也将由自己承担。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由意志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正确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不断追求真理和善良。

其次,书中对信仰和人性的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失乐园》中,作者描绘了上帝、撒旦和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信仰、罪恶和救赎等深刻的主题。

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和原罪,撒旦的叛逆和复仇,上帝的慈爱和宽恕,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有坚守信仰和道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也更加珍惜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直。

最后,书中对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失乐园》中,作者通过描绘伊甸园的美景和生机,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与此同时,人类的贪婪和自私也破坏了这片美好的土地,导致了伊甸园的失乐。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盲目地开发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永续发展,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阅读《失乐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书中对自由意志、信仰和自然的探讨,我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部伟大的作品将继续激励着无数读者,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乐园》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失乐园》读后感(一)
花了三个晚上看完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

说句心里话,我没有看懂!真的没有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难道仅仅是“爱情至上”这个理念么。

因为人到中年,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如原先那么炽烈,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大……这样就可以背着自己的爱人在外面找“小三儿”了么我不懂!
难道这样的爱情还要被称作至高无上的爱情么久木,一个五十多岁得男人了,家里有着那么一个贤惠的妻子,女儿也已经长大出嫁。

自己也算是有着一个还算稳定的工作。

至于那个淩子,就更是让人理解不了了。

自己的丈夫也算是个比较有成就的医生,自己的家庭主妇做的是那么的舒服。

这些人难道就仅仅是因为“性”满足不了,就可以这么大大方方的出去找情人了么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呢至少我现在是理解不了的!
既然做出决定,跪着也要走完自己的选择的路!既然当初是那么的爱着对方,为什么就不能还和当初一样爱着对方呢毕竟你们是“夫妻”啊,“夫妻”的含义远远不像男女朋友关系那么的简单啊。

这里面充斥着太多的责任与义务。

因为“性”就可以放弃一切,不顾一切,违背一切,那人活着还
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的我还是个单身,我也在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至少我现在是希望自己能够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为了爱情,为了真正夫妻之间的爱情,我和他都要努力的去为了“爱情”,为了“责任”,让对方拥有一个幸福的“性”。

对于“性”这个东西,我真的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太多,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

我只是衷心的希望以后的自己不要做出像《失乐园》里主人公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做法太自私了!
不能因为图自己一时快乐,就伤害了周围那么多无辜的人!
要学会爱自己的同时,也不能伤及无辜啊,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啊。

加油,每天都要开心哦——火娃。

《失乐园》读后感(二)
失乐园,听着这个名词我们就会有很多想象。

到底什么才能称为失乐园,又是什么把他们引向了失乐园。

一直以来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

所以总是很好奇,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怀着这样强烈的心情,今次终于读到这本书了。

《失乐园》是日本当代着名作家渡边淳一所写的,关于现代人婚外情的小说,被誉为绝唱。

小说出版后,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渡边淳一与他的《失乐园》由日本远扬国外。

小说描写了端庄贤惠的医学教授之妻松原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祥一郎,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

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
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

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

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

放纵的迷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

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

为了返回乐园,永久的生活在乐园里,他们踏上了不归之旅,却道:“活着太好了!”
本书的内容分为了上下两部分,除了对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深刻剖析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把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感觉荡气回肠。

他们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中,渐渐沉迷,最终无法自拔。

深陷在那在他们眼中至纯至美的情与欲中,离社会越来越远,最后选择在幸福最顶点时结束生命,把幸福保留在最完美的时刻。

这样的方式在凛子与久木的心里是最美的,但是,在一部分读者心里恐怕就不是这么想。

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发表什么言论。

但是,对他们而言到底什么是乐园。

是两人同居的屋子,还是两人幽会的时光,亦或是两人死后要去的地方。

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这样的乐园对社会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禁地,是会失去快乐的地方。

只有深陷在里面的人,才会认为那是快乐的乐园。

所以,失乐园,仅仅只在他们的眼里是可以真正感受生命、体验爱情与欲望的伊甸园而已。

《失乐园》读后感(三)
《失乐园》着于17世纪中叶,它无疑是弥尔顿最伟大的诗作,和荷马的《伊利亚特》、维吉尔的《伊尼德》、但丁的《神曲》同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史诗范例。

约翰·弥尔顿(1608——1674),17世纪英国最着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政论家,是17世纪进步文化的基石,文艺复兴运动最后的殿将和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晚年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将他推向巅峰。

《失乐园》共一万行,十二卷。

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亚当和夏娃违反天神的命令,偷食了“知识树”上的果实,因而失去他们所曾住过的乐园。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蛇,撒旦附着在其身上的蛇。

他曾反叛天神,最终被天神逐出天界,落入地狱,忍受痛苦的煎熬亚当和夏娃告别了伊甸园,他们将在这个地球上踏着漫长的征途。

《失乐园》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类的发展历程是由知识和劳动推动的。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原本只靠采野果过活,但已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当吃下“知识树”的果实后,又拥有了知识。

上帝害怕他们会因此而变得聪明,背叛他,所以才把他们逐出伊甸园。

他们知道,当走出伊甸园后,就必须要靠劳动来养活自己、积累财富。

从此,他们就在地球上发展,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子孙—人。

纵观人类历史,一万年前,人还处于蛮荒年代,只靠狩猎、打磨过生活。

不久以后,人开始学会劳作,学会创造,从此开创了辉煌的文明:古埃及、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希腊时光又飞逝了几千年,欧
洲开始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

人开始满足于自己所得的功绩,变得自满狂妄,视弱者的身份、灵魂如草芥,任意剥削他们,这才开始出现了奴隶制。

我不禁感叹:人本来拥有知识和力量,这是上天赋予的,人用它们创造了文明与财富。

而这一切背后竟是腐朽与颓废,是权利、欲望吗我想这是人类最大的不幸。

人生活在这世界上,没有事物能与他对抗,并不代表着他生活在百分之百的优越环境里,他也曾经承受过死神的恐吓:14世纪,以地中海西西里岛为起点,欧亚地区暴发了一场旷世的流行病—黑死病,2500万条无辜的生灵,被恶疾的魔爪轻易掳去这一切曾让他感到恐慌,让他悲叹。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文明再次得到飞速发展,更一度涌现了许多艺术界名人,如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但丁、拉斐尔等等。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弥尔顿个人也投身到这场革命热潮中,为自由而斗争。

他的两次《声辩》,严厉批评了君主专制政体的腐朽,更是赢得了国际思想战线上的大胜利。

不幸的是,1660年,王权复辟,弥尔顿的险些被判绞刑。

他的拥护者,要么被判死刑,要么离他而去,不再支持他。

二十年的心血,二十年的成就,就这样付之东流。

他沦落了,正如那个在地狱里忍受着痛苦的撒旦,失去了他昔日的欢乐天堂,失去了昔日的光芒万丈。

他曾经是革命者、政治家,而这一切,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失乐园》不是一篇普通的史诗,而是一篇称得上是绝世巨作的英雄史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