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教案教科版
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1框历史的足迹名师优质课件教科版

? 1.(资阳)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我国从2004
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 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短短两年来,孔子学 院已在全球发展到130多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 前正式向我国提出开办孔子学院的书面申请已经超过了 400份。上述事实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 世界文化潮流
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庄 子
孙 子
四大发明(科技)
———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
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 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 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 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 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 ,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
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采用泥 活字排版,活字版印刷术既经济又方 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逐渐取 代了雕版印刷术的地位。 欧洲到15世 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 400 年。活字印刷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 、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
不正确的是(A )
A.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创造的 B.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C.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4.“纸卷轴”的火炬外形设计,配以源于汉代的漆
红色祥云图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这一
设计体现了( )
火药的发明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 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 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 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 已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 火用的火药兵器。经宋、元、明各代,火箭、 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熟的程度。火药的发 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
九年级政治_第二课_历史的昭示说课_教科版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大 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畏 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不辞辛苦、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不 怕牺牲的勤劳勇敢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是激励和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人民在 新时期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教师补充——
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郑成功收 复台湾、孔繁森入藏、奥运圣火传递)。
收获园地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 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 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由“弘扬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个部分组成。 弘扬民族精神:阐释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然后 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重要作用,印证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首先揭示历代救国救民道路失 败的原因;进而引出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引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印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师补充——
名人名言、勤劳自强故事(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 神、青藏铁路)。
勤劳自强篇之名人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 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 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 旺发达的。 ——胡锦涛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第1 课历史的足迹课件 教科版

第二十页,共31页。
百年 (bǎinián) 抗争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虎门销烟(hǔ mén xiāo 1839年6月,林则徐 令将缴获的英美商鸦 110多万公斤,在虎 海滩当众销毁。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虎门销烟(hǔ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致 邓世昌
远 号
镇 远
丁汝昌
定刘步蟾 远
日 舰
列铜制的钟组成。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 等方式来表示纪念。孙 武。粟 裕。文 学 家。老 舍。柳 宗 元。活着就要学习,学 习不是为了活着。精品课件
Image
第三十一页,共31页。
黄 海 大 战 爆 发
第十七页,共31页。
八国联军(BāGuóLiánjūn)杀害无辜百姓
第十八页,共31页。
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 的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列强 掠夺我国的财富,破坏我国 灿烂的文化侵犯我国的领土、 主权(zhǔquán)和尊严,使 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第十九页,共31页。
造成(zào chénɡ)中华民族 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 么?
第十二页,共31页。
怎样(zěnyàng)看待 中华民族与中华文 明?
P3
第十三页,共31页。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第十四页,共31页。
百年 (bǎinián) 沧桑
第十五页,共31页。
中英双方在康华丽号上签定《南京条约(tiáoyuē)》的情
第十六页,共31页。
(huánɡ hǎi)
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
第八页,共31页。
思
范 仲
想
淹
家
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案教科版

历史的足迹
探究:
1.请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践行民族英雄的精神?
答:我们要学习民族英雄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告慰先烈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2.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
请综合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答: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国防建设,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
试题精选:
“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D)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板书: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展”等活动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发展的平台。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分课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3、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4、让学生了解爱国志士反抗侵略、报效祖国的事迹。
5、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的道理。
6、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7、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及结构:1、五千年文明第一课历史的足迹2、百年沧桑3、百年抗争1、弘扬民族精神第二课历史的昭示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树立忧患意识第三课天下兴旺,匹夫有责2、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课时:预计8课时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教学要求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知识要点1.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也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课件5(政治教科版九年级全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4、如何认识中华民族?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 民族 ②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中华儿女藐视 敌人,共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 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精神。 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味道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 族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 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8、天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 败的原因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 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结论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9、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
(1)100多年来,各种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理论和运动都失 败了,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2)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马列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4)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 成就充分证 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 的发展和民族振兴。⑸社会主义的 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行动指南是什么?
版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第1课时《五千年文明》课件教科版

历史回眸
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印度的泰姬陵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中国的万里长城
2.(单选)“纸卷轴”的火炬外形设
计,配以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祥云图案, 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这一 设计体现了:( ) A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要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益的文化 C.要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 但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 留下一些历史痕迹。
二、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1)五千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
•指南针
•造纸术
四 大 发 明 的 邮 票
•印刷术
•火 药
• 历史意义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 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 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 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 的发展。 ④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 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 史进程。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时:五千年文明
预习内容: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课件3教科

单元结构分析
历史启示录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昭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讨论:说说长城的来由、象征性和 历史意义。
你还能说出一些中国古代文明成就吗?
青铜艺术
秦始皇兵马俑
古典名著《红楼梦》
一、说说感想吧?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五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 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文明和成就,是值得的我们骄傲和自 豪的。但是,在近代的100多年里,我们也 有着屈辱的过去。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 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 《北京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等和 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 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割让给俄国)。
近代四次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 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 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战争赔款 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 也有一亿多日元)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 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 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 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尽管国家、民族陷入了危亡,但伟 大的中华儿女从没有放弃振兴民族、振 兴国家!
百年抗争
百年抗争
百年抗争
百年抗争
赵一曼(1905年10月 -1936年8月),原名 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 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 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 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 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 期。赵一曼1935年担 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 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 捕就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复习学案
九年级1班 备案人:方联明 时间:2020-03-18
一、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1.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感受个人发展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 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
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 了解我国50年来的发展变化。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 须经过艰苦奋斗,
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而努力学习 二、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回溯五千年历史足迹,感受百年沧桑巨变,感悟中华民族之魂,记取历史的启示,担负起历史 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自学导航 1.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创伤的表现是什么 ?
2. 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
3.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 成为习惯!) 4. 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5. 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三、分层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基础知识题
1.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
⑤《辛丑条约》
⑥《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特别是要把 )
D.团结统 C.爱国主义 ( )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
4. 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A.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
B. 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 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合作
C. 心中只有国家社会利益,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
D.应该胸怀祖国,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关爱社会的责任
(二)中等题:
5. 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的原因包括()
A.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国家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D.封建统治者好战
6.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
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A.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B. 长征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 长征精神仅是革命年代所需要的精神
D.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
神
有
()
A.大庆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
C.抗洪精神
D.载人航天精神
8.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不要问美国给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
”这句关于责
任的经典话语激励了无数美国青年。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B.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美国青年与中国青年不同
D.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三)提高题:
在2020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夺金牌,女排姑娘用她们的汗水和成就一步步将“女排精神”点
燃,“女排精神”是一种象征,一个民族在新世纪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象征。
(1)结合材料说明“女排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什么?
(2)“女排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作
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什么?
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