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健身价值

合集下载

中华武术练习和药石保健的养生功能

中华武术练习和药石保健的养生功能

中华武术练习和药石保健的养生功能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养生功能。

通过长期的练习,能够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提高身体素质,这些都是中华武术的养生优势所在。

首先,中华武术练习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在武术练习中,通过各种动作的练习,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

尤其是一些内家武术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更是强调通过动作的缓慢轻柔来调整呼吸,使气血更加畅通,从而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其次,中华武术练习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研究表明,定期练习武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的活性,加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尤其是一些有氧性的武术练习,如太极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使机体更加健康。

此外,中华武术练习还可以延缓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但通过坚持练习武术,可以延缓这种衰老的速度。

武术练习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加强关节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从而保持身体的年轻状态。

另外,药石保健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也是一种重要的保健方式。

药石指的是一些中草药和矿石,经过一定的配伍加工后,可以具有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功效。

比如熬制的中药汤剂、石磨的矿石粉末等,都可以通过内服外敷来调理身体的气血。

药石保健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五行相互联系,药石则是五行运行的产物,可以通过药石调养五脏六腑,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比如在武术练习中,通过药石保健可以加速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练习和药石保健都具有重要的养生功能,通过适当的练习和保健,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养生方式,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愿我们都能在中华武术和药石保健中找到养生的真谛。

中华武术的强身健体与提升能力

中华武术的强身健体与提升能力

中华武术的强身健体与提升能力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格斗技巧,更
是一种强身健体、提升能力的有效方式。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中华武术通过丰富多样的拳术、剑术、刀术、梅花拳、太极拳等技术形式,让
人们全面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练习武术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耐力和毅力,帮助维持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同时,中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在修养,通过练习调理呼吸、调节心态、强化意志力,提升自我修养和内心素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练习过程中,武术者需要不断地磨砺意志、坚韧不拔,培养自律、自信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全面发展的能力。

另外,中华武术还强调技击技法的训练,通过研究武术套路,掌握各种武器的
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的防身自卫能力。

练习武术可以增强身体力量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不仅是一种优秀的武术技术,更是一种健身锻炼和提升能
力的综合体系。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能,培养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因此,中华武术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成为每个人身心健康的宝贵财富。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
一种思想、哲学和生活方式的表现。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具有以下作用:
1. 培养人的身体素质
武术是一项全面性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锻炼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多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武术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2. 塑造人格
武术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出坚强、勇敢、自信、谦
虚等优秀品格。

同时,在练习中也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这有助于培
养出自律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3. 传承历史文化
武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通过练习武术可以了
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并且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4. 增强国家凝聚力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武术,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5. 推广文化交流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通过举办各种武术比赛和活动,可以推广中华文化,并且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总之,武术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思想、哲学和生活方式的表现。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武术在未来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武术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武术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武术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健身运动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武术也成为了广泛受欢迎的一种健身项目。

武术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更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体育运动。

在武术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武术理论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其理论研究更加深奥。

武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功理论气功是武术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调节身体气息、提高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练功方法。

气功理论中,人体内的“气”是一种能量,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同时它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2.武器理论武器是武术运动中的一大特色,武器理论是指研究武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通过对武器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武技技巧,增强实战能力,提高竞技成绩。

3.招数理论招数是指武术运动中的技巧,主要包括招式、动作、姿态等。

招数理论是指研究招数的分类、函数和应用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技巧训练,提高武艺水平。

二、武术实践武术实践是指武术运动的实际练习过程,它是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武术运动的基础,主要包括身法、步法、拳法、腿法、功法等。

通过对基本功的训练,能够更好地掌握武技技巧,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

2.自我防卫能力训练武术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防卫技能。

通过对自我防卫能力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武术运动的价值武术运动除了具有实战价值外,还具有以下价值:1.健身价值武术作为一种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能够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2.文化价值武术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挖掘文化价值,弘扬民族文化。

3.心理价值武术训练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的要求,在实践中可以让人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总之,武术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价值,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在中老年健身中的作用研究

武术在中老年健身中的作用研究

武术在中老年健身中的作用研究
1.提高身体素质
武术强调训练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中老年
人的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长期坚持武术训练,可以减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等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生。

2.提高心肺功能
武术动作多样,有很强的协调性,可以有效锻炼人的心肺功能。

中老年人在进行武术
训练时,可以通过不断地运动和深呼吸来增加肺活量,加强心肌的力量,防止心脏病的发生。

3.改善免疫力
武术培养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增强人的免疫力。

通过武术的训练,中老年人可以提
高自身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4.缓解精神压力
武术训练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同时也需要保持专注和冷静。

中老年人在进行武术
训练时,可以通过冥想和深呼吸来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感。

5.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武术训练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摔倒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练中加强腰腹部肌肉和平衡能力等,还可以缓解腰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中老年人进行武术训练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动作,避免过度超
负荷的训练。

同时,也应该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积极预防和治疗运动损
伤等问题。

总的来说,武术在中老年健身中是一种极为有效和实用的运动方式。

通过武术的训练,中老年人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和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防止老年常见病的发生。

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合理的运动安排和身体保护,充分发挥武术在中老年健
身中的作用。

练武术的9大好处

练武术的9大好处

练武术的9大好处
1.增强体力:武术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和精神活力,助力整体气血健康。

2.锻炼心智:武术训练需要将视觉、动作、反应和思维结合起来,可锻炼大脑的智力,提高注意力和洞察力。

3.修炼心身统一:武术需要将心跟身体的活动协调地统一起来,促进心、身智慧的和谐发展。

4.增进气质:武术实践能强化身体的习惯,提高肢体的控制,增进优雅、大度、谦虚、端正等气质。

5.增强自信:武术可在练习技巧的同时无形中提高自信,加强自尊、宽慰浮躁情绪,使人内心更加淡定自如。

6.传承文化精髓:武术是中国传承下来的田野古老文化,熔铸了传人、谦逊、礼仪、尊卑、勇敢等精髓,可用于品德修养。

7.健全人体:武术实践的运动量、运动觋和精度可健全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对身形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8.减少抑郁:武术不仅能增强身体力量,还能帮助排解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9.提高生命力:武术有助于活跃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命力。

武术的健身作用

武术的健身作用

武术的健身作用武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健身和养生,它能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和观赏等功能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它具有以下健身功能。

一,有助于机体内脏器官及各系统机能的提高。

武术注重“内外兼修”、“神形共养”的“修炼观”,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统一。

内外兼修就是在健身的实践中,重视精神意识、脏腑器官和体形体态的同步修炼,不偏废一方。

神形共养就是不仅注重形体的练养,还注意精神的调摄,强调意识对形体的主使作用,以达到形体健康、精力旺盛、身体与心理平衡发展。

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神形共养”的锻炼方法,一方面能使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状态得到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在精神的感受中获得全新的内在体验。

武术健身则是以意识的调摄为先导,最早从心性、意、气开始,首先获得心理的调节,自“内”向“外”地推延发动,然后使形体得以充分运动,以此达到身心“中和”的炼养。

武术健身最终不仅仅是获得一种锻炼与欢悦,而且能获得生命的内在自由与生机,使之日臻完善和完整,以至益寿延年,高度表现了人体生命与运动的同构形式。

长期从事武术锻炼,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协调、柔韧、耐力、弹跳等综合体能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延缓人的自然老化。

二,有助于肢体力量的增长。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掌握用劲方法,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学习中华武术文化,强身健体

学习中华武术文化,强身健体

学习中华武术文化,强身健体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武术文化,通过强身健体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内在修养。

一、中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武术起源于远古的狩猎、战争和民间格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

在古代,武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公安、自卫等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运动,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

二、中华武术的特点和价值中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不仅强调身体素质的训练,更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武术中的招式和动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学习中华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如何学习中华武术1.寻找合适的教练或老师:在学习中华武术之前,建议寻找一位经验丰富、专业合格的教练或老师,他们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2.基本功训练:学习中华武术需要从基本功开始,如站桩、马步、拳法等。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他技能。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学会各种招式和动作,还要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思想。

4.坚持不懈:学习中华武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

四、学习中华武术的益处1.强身健体:学习中华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意志品质:学习中华武术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3.增强自信心:通过学习中华武术,我们可以掌握一些防身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4.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或教练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根植于华夏大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的先民在千百年自下而上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支奇葩。

它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逐渐完善起来的,从流传的武术典籍中,有很多是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影响、武术的防身制敌法受中国古代兵学的影响、其健身术受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术的影响、其表演艺术受中国古代武舞的影响等等;武术深刻的突出了攻防的技战术;武术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精神与人体各部都是统一的整体,人体内在的无形的意、气、劲与外部的有形的肢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求意、气、劲、形四者统一;中华武术主张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内外互导,从而达到内壮外强的效果;另外,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长短武术器械有数十种之多,不同风格的拳种也有200余种,流传的套路多达2000余个。

武术自产生起就具备三大价值,即练、用、看。

所谓练,是通过技能的演练,达到自卫或制服对手的目的;所谓看,是通过观赏武术表演,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相比而言,三者在不同的年代其价值各不相同。

就健身价值而言,在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其价值更加突出,尤其在当今,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运用武术这一锻炼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人越来越多。

武术健身价值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健身、健美、保健和延年益寿四个方面。

先说健身方面。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武术中不讲神经,而是专用的术语讲四稍。

拳经云“运劲如抽丝”,气达四梢等。

四梢指的是,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手足指甲为筋梢。

这四梢在我们身上是很重要最边远的末稍神经。

武术动作复杂、多变,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同时,讲究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器械练习中还要求身械的协调,在这样的要求下进行各种身体训练就是时刻在调整你的心身,只有在心身调整好的状态下,以意导气,气归丹田,以达固本培元。

长时间练习可使自己的元气强,气血旺盛。

行动时如用心体悟可感到自己的气可达四梢。

气达四梢后,气才会上下顺畅,元气才会足。

气才可养脑,才可转识成智,使智慧之门打开。

可使你的心态平和,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由此可见,武术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还可促进神经系统活动的均衡发展。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套路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套路多则由60几个动作,少则也有40几个动作组成。

打完一整套内脏器官要承受很大的运动量,脉搏增至175次/分。

要知道,我们平静时的正常脉搏,普通人最多不过80几次/分,而优秀的运动员在平静时的脉搏甚至只会有50几次/分。

这说明学练武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武术对呼吸要求极高,其呼吸方法依据动作的变化有所不同,通常有提、托、聚、沉、憋气及闭气等等,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大。

据对初级长拳的测定结果:联系后呼吸频率第分31—34次,肺通气量达到20—29升,由于武术动作具有速度快,肺力量大,变化多的特点,所以氧债达70—85%,完全消除氧债需要6—9分钟,相对代谢率为15.9—17.5,相当于5000米跑。

通过对武术专业学生与普通学生呼吸系统功能检查,其结果:男生呼吸量及肺活量分别增大2.12厘米和489.17毫米;女生分别增大1.38厘米和496.6毫米。

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经常从事武术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素质,较明显的要算肢体力量和柔韧性的提高。

从事肌炼的同学的腹肌、背肌,上、下肢力量均比未锻炼前明显提高,这是因为武术中桩器,甩腰,弹腿,以及各种器械练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由于武术动作的活动幅度较大,对柔韧性要求很高,每出一拳一腿都将牵动相应的肌肉和韧带,长此以往使用使其弹性增强。

再说健美方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健美是现代人努力追求的时尚。

其实,现代武术,尤其是的武术基本功训练,本身就是很好的健美术。

武有云:“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就是说,练功就要使韧带、肌腱、肌肉的伸展性增长,要避免僵肉隆起成堆。

武术对人体基本姿态的影响:武术运动与人体活动密切相关,能体现出多种优美姿态。

而人的健美也正是在千姿百态的动作中展现,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人的最基本形态活动姿态是站、坐、行、拳语中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就是对站、坐、行姿态的基本要求。

站应表情自然,双目平视,颈部挺直,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这种姿势能体现出挺拔如松的形态和精神饱满的气质。

长拳对身体的要求是头正,顶平,收额、颈直、挺胸、拔腰,这种练习利于背部伸肌的增强,促进人体的正常姿势的形成。

据测试资料表现: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为25.8%,一般老人为47.2%,这是因为太极拳常讲“虚颈、顶颈、松腹、拔腰”等特点,对克服脊柱畸形具有明显效果。

对人体高度的影响:身高的基础是骨骼,而骨骼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肌肉活动。

由于武术要求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有关肌肉进行持续性的收缩和松弛,当肌肉作用于因定点时,对其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加骨强胞营养的供给,促进长骨两端骨骼骨化进程的抑制,使骨增长。

对体形的影响:武术是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因此,不仅可增加肢体力量及柔韧性和协调性,而且可相比较的减少腰腹的脂肪,据测试数据:12—15岁年龄组男武术运动员的平均胸围比对照组大0.12厘米,而腰围则少3.86厘米,而女运动员的平均腰围比对照组小3.36厘米,平均胸围大0.25厘米。

从臀部活动看:武术中各种腿和步形的练习可牵动臀部肌肉,提高其力量,减少皮下脂肪。

从测得的数据看:男武术与动员盆宽/身高的指数与一般人无显著差异,女武术运动员均小于对照组。

从下肢活动看:武术中的桩功、腿功及跳跃、平衡等主要依靠下肢工作进行的,这种较大的负荷刺激,促进了下肢肌肉发育,从测试指标看,武术队男女生的大腿围增长为0.23厘米和0.17厘米。

下肢肌肉隆起,使线条清晰而挺拔。

通过武术锻炼可促进体形全面而匀称的发展,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

武术的保健价值。

武术的流派众多,内容极为丰富,早在古代东汉时期华佗创编了“五禽术”保健拳术,开创了体育疗法,等到了宋代,出现了“易筋经”。

“八段锦”,明清时期的太极拳等都防病的保健体操。

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术的保健效能应表现在预防治疗疾病和康复身心等方面。

武术的延年益寿价值。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运动可以长寿”这是被证实了的。

练武之人是否长寿?根据对陈、杨等武式太极拳的创始者寿命统计,平均寿命为76.5岁,如照杜甫所言“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他们已届“古稀”。

这是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

另据近年来国内刊物表明,80—142岁老人,坚持武术锻炼达成15年以上的占69.5%,百岁以上老人经常练武占47%,说明武术运动对人的生命有良好的影响,另对练武老人进行的医学测查表明;参加武术运动的老人比没参加武术锻炼的对照组体重、握力、胸围、肺活量分别增加深0.7公斤,0.6厘米,149毫升,脉搏的平均值减少12次/分。

另外,对高龄老人进行的多项指标测定,其结果均好于对照组的老人,由此证明,武术可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各种退化变化,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当今社会,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的同时,自身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了所谓的“文明病”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术。

武术以其特有的健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养生学、医学的诸多精华,大大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

实践和科学实验也证明了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水平、提高人体适应性、延缓衰老都具有特殊功效。

大力发展武术健身事业,力争普及武术健身功能,能够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1. Yongzheng Bai,Gang Wang(2002).”Contemporary Social Value of Wushu’s Culture”.Journal of Chendu Sport University Vol.28,No.5,pp39-41.2. Cai Xu.Outline of Martial Arts Study People’s Sports Publishing House,Beijing,19963. Jihua Zhu,Jianqiang Tang(1997).”Analysis on Significance and Affection of Taijiquan for the Nation-wide Fitness”.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1, No.4,pp.5-6.4. Gang Wang(2001).”Consideration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Civilization Theory”.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V ol.21,No.1,pp.149-151.5. Xiaoming Hu(2003).”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Journal of Wuhan Sport University, V ol.37,No.4,pp.1-4.6. Chunmu Li,Rufeng Wang.”The Influence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on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s Value Orientation”.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2009.7. Xiaoming Hu(2006).”The Chinese Folk Sports---Displaying Diversity in Leisure Times”.Sorts and Science,V ol.27,No.2,pp.1-3.8. Yike NI.Discussion on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9. Huaijun Zhang(2008).”On Overal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Sports an Human beings”. Journal of Jilin Sport University,V ol.24,No.2,pp.111-112.10. Junsheng Sun.”Marti al arts and fitness”.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