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优伶形象的人文精神探析

合集下载

从文化角度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从文化角度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从文化角度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是一部集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高峰之作。

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其瑰宝之一。

从宝钗、黛玉、晴雯到薛宝钗等一系列的女性人物,都以其独特的个性与形象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篇文章将从文化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释,旨在探究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所述的知识点。

【正文】一、宝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宝钗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是贾府的远房族亲,身负家族重任。

直到她遇到刘姥姥这个人物时,她的形象才真正展现出来。

她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而且在情感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

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大家对她产生一种很深的感情,能够在各种场合下体现出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比如,在别的地方,宝钗可以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而在贾府,她又常常扮演着贾母的得力助手,表现出了一种精通于各种社会礼仪的女性才能。

练习题: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作者用来描绘宝钗的哪方面特点?A.她的才华横溢;B.她的情感主动性;C.她的人品高尚;D.她的坚韧不屈。

答案:B2. 宝钗在贾母寿宴之后,为何要把自己的银钗送给了黛玉?A.表达自己对黛玉的友谊之情;B.为了报答黛玉照顾自己的恩情;C.为了表示自己对黛玉的崇敬之情;D.所有选项都正确。

答案:D二、黛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作为《红楼梦》的主角之一,黛玉的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黛玉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独特,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性格的寡淡和矫情。

她是一个充满哀愁和失落的女孩,她的心里总是闪过许许多多的哀愁,但是她却有一份特别的坚韧和执着。

在这个时代,女孩儿的人生道路非常短暂,黛玉做出了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选择,比如她为了保护宝黛之间的友谊而留下的那句“我只看了一眼,你就把它都看光了”,以及她为薛宝钗放弃荣华富贵的选择等等。

高中语文教案: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高中语文教案: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高中语文教案: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既有娴静贤淑、温柔善良的,也有独立自主、聪明能干的,以及机智伶俐、风情万种的。

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贾母:娘亲般慈祥伟大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她在整个故事中展现出了一个典型大家庭女主人的形象。

她具备睿智和权力,并对她孩子们关怀备至。

贾母以其高尚和宽容得到了所有角色的尊敬和爱戴,并成为贾府众多成员心灵依托。

其次,在她行事风格上显示出其强烈的传统思维方式。

尽管冷漠或无情在故事的后期展现出来,她作为大家庭的女主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母既代表了家族传统秩序中的权威和稳定,又凸显了男性社会中这些女性角色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王熙凤:智慧与权谋兼备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政治野心和明察秋毫能力的女性形象之一。

“熙凤”三字透露着光明亮丽的意思。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远见的年轻女子,注重实际利益,并以卓越才能成功地左右和干涉他人的行动。

她对计划和策略拥有深厚的理解力,善于运用自己聪明才智来达到自身目标。

而她对贾府内部政治斗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她不断地影响身边人,利用自己的杰出才干确保贾宝玉不会因好吃懒做而被禁足,从而保证了将来可以有更多机会参与管理贾府。

三、林黛玉:自由与独立的灵魂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欢迎和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直言不讳、勇于追求真实、善良而敏感的女子。

她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对世俗功名毫不关心,更注重内心的自由与情感。

尽管她被视为命运的牺牲品,却能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

林黛玉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荒谬和虚伪的嘲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社会道德观念和女性地位的质疑。

她不愿接受被束缚和依赖,并用绝笔以大写“情”字形象地告诉我们,在爱情面前不能苟同人情世故的巧妙避让。

《红楼梦》中的形象塑造与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中的形象塑造与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中的形象塑造与人物性格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精致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性和社会现实,使得《红楼梦》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经典。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要角色之一,也是整部作品中最为复杂和深刻的形象之一。

他是荣府长孙、贾家后代中唯一一个得到尽职庙祭礼待遇,并且注定要成为纨绔子弟。

贾宝玉自幼天真善良,聪明但敏感多情。

他有着艺术家般的才华和翩翩少年般的美貌,在书中同时扮演了爱情的追求者、儿女怀抱、好友和智者的多重角色。

他的性格受到了父母环境、家族压力和命运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他复杂且矛盾的情感生活。

2.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形象。

她被人们形容为"恰如其名",因其聪明美丽而备受宠爱。

薛宝钗与贾宝玉具有相似之处,她同样拥有过人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

但与贾宝玉不同的是,薛宝钗更加理性和冷静。

她在处理情感问题上较为果断,能够忍耐并作出正确判断。

她展现了现代女性坚强自主、聪慧持重以及追求真理和公正的一面。

3.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富有争议和深度的形象之一。

她出身名门书香世家,天才女儿身心敏感、柔弱而独立。

林黛玉通过她那独特的个性和深情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文艺家的精神特质。

她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使她成为整部作品中最具悲剧色彩和最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4. 薛姨妈薛姨妈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次要角色。

她是薛宝钗的母亲,也是贾府中地位显赫且卓越睿智的人物。

薛姨妈以她独立而坚决、有机智和聪明才智为特点。

在整个故事中,她充当了调解者、盟友、幕后谋士等多重角色,帮助贾宝玉及其他人物解决问题,并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角色形象塑造与人物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各种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展示了社会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红楼梦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一、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1. 家国情怀红楼梦以宝玉、黛玉等人物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园林建筑为背景,但其中也融入了家国情怀。

尤其是在第一百回中,作者曹雪芹以校兵梦为载体,揭示出了宝玉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宝玉梦见自己化身为士兵,拯救了被敌人追杀的百姓。

这场梦境中,宝玉的行为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体现了他对祖国民族复兴的追求。

2. 性别平等红楼梦中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在当时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得到了作者深深的关注和描绘,尤其是黛玉、秦可卿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看重。

小说中黛玉被塑造成自由、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与男性平起平坐,与大家族中的男性角色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3. 反对封建礼教红楼梦的另一重要人文精神是反对封建礼教。

小说中对于官僚贵族宴会等庸俗琐碎的描写,都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在小说中,作者以各种方式表现了人们被封建礼教强加的束缚和控制,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二、红楼梦的评价1. 情感深刻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描写人性、情感的大作。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可以真正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充满情感冲突,让人无法自持。

因此,人们常常用“情感深刻”来评价这部作品。

2. 人文意义深远红楼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深远而广泛的。

尤其是对于当今的社会来说,红楼梦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性别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等的立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小说中对于家国情怀的表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3. 独特的文学价值红楼梦也是一部极具历史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传统文学元素,还在文学手法、艺术构思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及情感教育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及情感教育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及情感教育一、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贾府昌亭的兴衰和情感纷争,呈现了独特而深沉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对读者情感教育方面的影响。

二、人物形象剖析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作者曹雪芹塑造的形象最为成功和深刻的角色之一。

他聪明才智、情感丰富,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柔弱胜刚强”的精神内涵。

通过贾宝玉这一形象,作者告诫读者不应将荣华富贵作为唯一追求,而应该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

2.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悲情的角色,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他的知己和爱人。

林黛玉聪明、才华出众,却因为其敏感脆弱的个性而备受伤害。

她象征着纯真与矛盾的生活态度,呈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限制和苦难。

通过林黛玉这一形象,作者反思了封建礼教对女性情感自由所造成的困扰,并引发读者对于情感教育的思考。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昌亭的一位寡妇,她相比之下更加理智、勤劳并且照顾周到。

她可以说是曹雪芹刻画出来最理想化,适合人们学习借鉴形象之一。

她代表着理性与稳重,在情感处理上也相对冷静和理智。

通过薛宝钗这一形象,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如何在复杂关系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在情感教育方面给予读者借鉴。

三、情感教育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所展现的情感故事和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呈现了家族兴衰背后的人性弱点和矛盾,告诫读者要珍惜真爱,不被外界荣华富贵迷惑。

同时,通过林黛玉这样情感脆弱的形象,引发观众对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限和压抑的反思。

此外,《红楼梦》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关系和复杂情节,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各种情感冲突和挣扎。

这有助于提高读者对于情感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与压力。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与人性探讨的解读与讨论评析(1)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与人性探讨的解读与讨论评析(1)
女性心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作品深入女性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在情感、欲望、挣扎等方面的复杂心理,对人性的探 讨更加全面深入。
女性命运与社会制度关系
社会制度对女性命运的束缚
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多舛,如贾元春入宫为妃、王熙凤 机关算尽等,都反映了社会制度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影响。
女性对命运的反抗与妥协
作品中女性对命运既有反抗,如尤三姐自刎殉情,也有妥协,如薛 宝钗嫁入贾府,揭示了女性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选择。

拓展红学研究领域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塑造与人性探讨的解读与讨论, 有助于拓展红学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的
视角和思考。
02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角色分类及特点
贵族女性
妻妾姬妾
以贾母、王夫人等为代表,她们地位 高贵,掌握家族命运,但内心也承受 着家族荣誉与个人情感的矛盾冲突。
要点二
人性探讨
作品通过人物间的互动和情节发展, 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美丑、真假 等方面。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 曲和异化,以及人们对自由、平等、 尊严的追求。
要点三
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女性形象塑造和人性探 讨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作者 运用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心理描写和 巧妙的情节安排,成功塑造了众多鲜 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深 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03
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 进步
《红楼梦》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反 思,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有助于 推动当代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 和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要点一
女性形象塑造
《红楼梦》通过丰富的女性角色塑造 ,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这些女性形象既有传统美德 的体现,又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抗 争,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而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形态各异、个性鲜明,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部分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探究,并分析其在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

2. 女性形象分析2.1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和复杂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个富有才情且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人物,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她与俗世格格不入,个性叛逆,常常伴随着忧郁和无助。

通过对林黛玉形象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限制。

2.2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温柔、聪明、宽容,被众人视为完美无缺的女性。

薛宝钗在小说中扮演着调和各方利益的角色,她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谦虚为他人解决难题,并在家庭和社会中保持稳定和谐。

2.3 贾迎春贾迎春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是荣府中三位贵族女儿之一。

贾迎春性格温和、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

然而,在封建规矩束缚下,她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最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3. 社会背景下的价值与意义3.1 女性地位与封建礼教《红楼梦》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以及被限制在男权体系内部。

女性在这个时代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而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代表了不同类型女性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处境和选择。

3.2 反映人性与命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内心纠葛以及对命运的探索。

通过她们的遭遇和抉择,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个体命运所面临的无奈。

3.3 对自由与独立追求尽管受到封建礼教束缚,一些女性形象仍然积极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权利的探讨,以及他对每个人都应有自我实现空间的呼唤。

4. 总结《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展示了不同背景、个性和命运下女性角色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选择。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塑造了许多深具吸引力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在塑造与描绘的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解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女性形象在红楼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局限。

首先,贾敏玲和林黛玉是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

贾敏玲代表了封建社会贵族家庭中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温柔贤淑、忍辱负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女性。

林黛玉则是一个自由、独立、感性且富有创造力的女性形象。

她以其聪明才智和敏感的情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其次,红楼梦中的宝钗与黛玉则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风格。

宝钗是一个聪明睿智、果敢坚决的女性,她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不拘于传统束缚。

黛玉则是一个玩世不恭、敏感多情的女性,她对命运的抗拒,以及对深情与生命苦短的思考,使她成为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

此外,在红楼梦中,还有一些次要但同样重要的女性形象,例如袭人、湘云和妙玉。

袭人是一个忠诚、善良的女性,她对待林黛玉一直保持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湘云则代表了一个勇敢、自信的女性形象,她有着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思想。

妙玉是一个以善良和纯洁为特征的女性,她的无私友爱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使她成为众人的喜爱之源。

红楼梦中的这些女性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多舛和矛盾心理。

她们或被困于家族的期望和压力之中,或面临命运的无奈和坎坷。

然而,她们在面对命运的考验时,却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内心力量。

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她们虽然受到了封建伦理观念的限制,但她们的智慧和情感却依然激发着她们追求自由和真实人生的勇气。

她们是红楼梦中那些真实的,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为读者展示了坚韧、聪明和勇敢的一面。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优伶形象的人文精神探析
作者:王思媚
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4期
内容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讲述“人”的著作,优伶是封建大家族中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地位比奴仆还要低下。

其中芳官、龄官,是梨香院十二优伶的代表,本文通过从二人的长相及才艺、性格、情感世界和命运结局四个方面的比较来探析其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

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芳官龄官人文精神
所谓的人文精神一般是指对人的一种关怀。

《红楼梦》作为学生的经典读物之一,它在人物塑造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红楼梦中“人”的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近年来,其优伶形象的研究受不少研究者的青睐,其中芳官、龄官尤其引人注目。

本文仅以《红楼梦》[1]中芳官与龄官的长相及才艺、性格、情感世界和命运结局四个方面的比较为例来阐释其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

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独特的审美情趣。

从在芳官与龄官的长相及才艺方面分析:两人均从姑苏采办而来进入贾府,在梨香院中一个主演正旦,一个扮小旦,在戏班中,二人地位相当。

而曹雪芹对十二优伶的刻画上,着墨最多的是芳官,用情最苦的是龄官。

芳官是戏班里的正旦,俗称"青衣"。

作为旦行里的主要角色,扮演的多是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

如为死去的丈夫,守身如玉的贞节烈女;为家庭无私奉献的贤妻良母之类。

通过正面和侧面刻画了一个明艳动人的美优伶。

龄官的外貌与黛玉相似,可见龄官也是位不落俗尘的美女子。

同在梨香院,一个窄窄小小的地方,作为优伶从小就学戏,她们的日常生活便是开嗓、练戏、唱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芳官和龄官虽扮相不同,但是两人技艺都很高超。

她们一个明艳动人,一个不落俗尘,一个与宝玉相像,一个有黛玉之态。

作者刻画了两个技艺高超的美人,给予各位读者美的享受,但是作者对于两人形象刻画手法却各异,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当中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写出了自己的审美体验,抒发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第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主要通过芳官与龄官的性格比较。

芳官出场在大观园鼎盛的后期,重点放在洗头事件中,芳官受到干娘的不公正待遇时,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据理力争,敢于反抗。

王昆仑将芳官的这种反抗说成是坚决反抗欺凌的武剧[2]。

面对赵姨娘的气势汹汹,毫不畏惧,直接顶撞,挨了打后,便在地上打起滚来,寻求众人的帮助。

此时,其身
上的天真任性也展露无疑。

当宝玉对其使眼色想问及藕官在院子里烧纸钱的事,她便装肚子疼,使袭人离开。

说明芳官的聪明和灵敏。

龄官的出场是较早的,并且一出场受到了元妃的赏识,面对奖赏表现出不卑不亢,并且拒绝唱《游园》、《惊梦》二出,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同时,通过外表的描写点明龄官大有黛玉之态。

熊泽文认为“细细研究龄官,不难发现她身上集中了宝黛二人最突出的性格,即宝玉的清醒,黛玉的孤傲。

”[3]不同的是,龄官的身份低微,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扭傲的个性。

这种性格不仅仅表现对元妃的拒唱。

同时,龄官对宝玉央其唱《牡丹亭》时也称自己嗓子哑了,冷淡待之,足见其孤傲。

龄官的心思是细腻的,同时也是敏感的。

在其后贾蔷为了给龄官解闷,买了个会衔旗的雀儿,这只雀儿将其他的姑娘都逗笑了,而唯独龄官看了,忍不住生起气来,使得贾蔷进退两难,最后将雀儿放了。

通过比较,芳官与龄官的性格,同中有异。

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真实客观的描绘出了两个年纪相仿却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管地位的高贵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性格。

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比较两个人物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一定的启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第三、丰富情感世界。

主要从芳官与龄官的情感世界分析。

芳官与宝玉之间称兄道弟,任性而为,活泼天真。

宝玉和芳官划拳,晚上喝醉了,袭人将她扶到宝玉身边睡下。

宝玉给芳官取了男名“耶律匈奴”、“温都里纳”,并且觉得男名更为别致,对于她的装扮也是以男孩子扮相。

芳官和其他人相处,非常仗义。

她帮助柳五儿免于误会。

为藕官和药官的事惋惜,足见她是性情中人。

相比于芳官,龄官的感情世界,对贾蔷的爱情占据着主导地位。

龄官孤傲的性格,恐怕也难在大观园中产生出芳官那样的友情。

第三十回“龄官画蔷”看出了一个爱之深,却不敢言,感情无法排遣的受感情煎熬的女子形象。

同时,龄官对贾蔷的感情又是含蓄的。

当贾蔷要为她的吐血病去请大夫时她不让。

通过宝玉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典型的口是心非的少女形象。

作为一个戏子,龄官倾心于自己的主子。

在《红楼梦》中对于龄官与贾蔷的爱情没有详细的论述,但是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一个戏子与主子的爱情,终究会以悲剧收尾。

通过比较两人的情感世界,阐释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友情和爱情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情感,在这其中通过一系列的小事件使学生对友情和爱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四、关注人物命运。

从芳官与龄官的命运结局分析。

在五十八回,由于皇太妃的甍逝,朝廷命令各地停止家伶的蓄养,禁止唱戏。

因此,十二官有了第一次的各奔东西,此时芳官被指给了宝玉。

在王夫人清理怡红院时,芳官还在反抗,也正因为她平日的棱角,使得她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她反抗干娘、赵姨娘还没什么,但是她现在反抗的是视“美女”为“野兽”的王夫人,被撵已是必然。

可芳官却没有像王夫人所想的那样,随干娘找个人家出嫁,而是与藕官、蕊官“斩情归水月”,斩断尘缘,绝望而入空门。

她们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寻求一片自由洁净
的蓝天。

实质上,是被两个心怀不轨的老尼姑拐骗了去,每天都有繁重的杂务。

十几岁本是人生中最灿烂、最无邪的年龄,而芳官最后却怀着对人世的失望和痛苦遁入空门,不禁让人为之可惜!
遣散家班的时候,龄官没有像其他同伴那样,留在贾府侧身为奴,而是带着对贾蔷的失望决然离去。

龄官的离开,如花的飘落,水的流动,到了该落和该流动的时候,终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龄官的离开,实际上是一种解脱。

如果她没有离开,也必然会随着大家族的没落而走向灭亡。

当然,对于龄官的具体结局,在文献中没有进行详细具体的描述。

不管怎样,龄官的出走是一种较之他人相对明智的选择。

芳官与龄官的不同结局,不仅是她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她们的性格使然。

通过对其命运结局的比较,表现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有其发展的合理性的,作者在写她们的最终结局时,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关注人物的命运、对人自身进行思考,树立人本意识。

总之,文学作品中大多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红楼梦》作为语文经典课外阅读之一,通过探析其小人物芳官与龄官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引原文,皆出自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王昆仑.红楼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61.
[3]熊泽文.龄官论[J].名作欣赏,2011,(5).
(作者介绍:王思媚,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