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知识图谱(39张高清版)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活动一: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教师口头表扬,把搜集任务做的好的小组奖励一颗小星星。
评价说明:学生自评的内容:知识点表述的准确性,回答问题的全面性、流畅性;教师表扬学生,给予优秀小组小星星的奖励。
活动二: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优秀小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举例是否准确
(2).发言是否积极,论据是否有理有据
活动三: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优秀小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1).搜集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2).发言是否积极,论据是否有理有据
(3).简报是否科学、精美。
人教版8年级初一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教学课件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01
考点记忆
•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记忆转化: 中国三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天滑冰到长江中下游
01
考点练习
例:下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属于中国三大平原的是() A.华北平原 B.中部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01
考点记忆
•四大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柴达木盆地 ✓ 四川盆地
记忆转化:
塔 准噶尔 柴 四川
塔上面站着歌手准噶尔,他要把柴
木运到四川
01
考点练习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为(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选:A. 分析:我国面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 解答: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面积约53万平方 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是盆地.
01 第二节.气候
1. 冬夏差异 2. 干湿差异 3. 气候特征 4. 影响因素
01
考点记忆
考点1、冬夏差异 (1)、冬季分布的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大部分 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原因 纬度(微) 冬季风(动) 1月0°C等温线
导图展示
01
考点记忆
考点2:山区面积 •面积比例:占陆地1/3
占全国2/3 •开发条件:有利条件是林牧 游发展、种植业发展; •不利条件是交通不便、耕作 业困难、易发生灾害。
记忆转化: 在山区吃鹿的1/3,吃船的2/3 吃了林牧游种植业会发展 但也有其他不好的事情发生,交通不便导 致耕作灾害
01
答案:C 分析: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五种类型.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 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 些山地和高原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四章地貌【拓展延伸】地质作用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3.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水、空气、冰川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4)堆积——在搬运作用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4.1.1喀斯特地貌(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
(溶蚀作用、淀积作用)(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①岩石:可溶性岩石;岩石有孔隙裂隙(透水性好)②水:溶蚀力大(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酸含量多);流动性强(降水多、地面坡度大、岩石裂隙大)③高温多雨溶蚀作用沉积作用(3)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4)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悬挂洞顶,上粗下细)、石笋(由洞底向上,基部粗、顶端细)、石柱(上下两头粗、中间细)、钙华(由于Ca(HCO3)2中CO2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成)淀积(5)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②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③特色农业:坝子④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
人教版8年级初一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教学课件第6章 北方地区

01
考点记忆
考点1、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 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记忆:杯子放大青冬瓜,杯内还有南瓜 勤换杯,(郭)冬临黄渤
01
考点记忆
考点1、黑土地、黄土地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 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春季少雨; •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 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记忆:华北蠢汉烧鱼升温快用水多
01
考点记忆
考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4)、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解决春旱的有效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忆:神鸡连闯长车,暗贴乌妹,请示义母
答案:B
01
考点记忆
考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 地集中连片。
(2)、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 等经济作物。
01
考点记忆
华北
考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01
考点记忆
考点1、黑土地、黄土地 (3)、北方地区的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 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 区。
记忆:备七种乱文书办事
01
考点记忆
考点1、黑土地、黄土地(4、北方地区的河流、植被与土壤 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有结
冰现象;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有东 北平原的黑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黄土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本章的类程重点有三,用世界候类型分布类类出主要候类型的分布〜类例类明类度位置、海类个运气气分布、地形等因素类候的影〜类例类明候类生类和生活的影。
类程要求比类类类〜但类类的做到困类。
气响气响很如考察候的特征及分布类类〜需要类合曲类类以及降水量柱类分析〜类就要求类生类类能力是气气温状来学会气个学气分析解类候坐类类〜要求的类度类高〜容量大〜必类类类作类一类元提前类。
所以把本章第二类世界温气温状个独划另个气、降水分布〜类制、解析曲类降水柱类类能力点类出类成一类元。
本类元只类类了判类候类型、分析候特征、类类候分布类律、理解人类活类天、候件之类的类系等容〜把知类重点放在气气与气气条内气气气学学气异响候类型特征、候坐类类、候分布类律上。
通类类〜使生理解世界候特征、差及其影〜初步本类元在类本原四类的基类上类取第一、三、四类〜类行整合。
把类三类容整合类三类类〜类类一,世界内个气候特征分布〜类类二,影候的因素〜类类三,天候人类活类的类系。
类类一世界候特征与响气气与气与——气与研学学网分布〜以究性类的形式〜生借助类片、地类、类等多类工具〜类手中的类料类行分析、整理、类类〜通类展示、交流〜了解不同地的候特征和分布类律。
是本类元的重点容〜也是类后面类类的区气内学两个基类。
类类二影候的因素〜重点类类度位置、地形地类、海类分布等因素类候的影〜通类一些地——响气学气响理类类和演示助生理解不同地理要素类候的影〜形成类类的科类度。
类类三人类活类天、帮学气响学——与气气候的类系〜利用类〜搜集大量的文字类片类料。
助生探类人类活类天候的相互影〜理解保网帮学与气气响类期类成果,提高生各类类表、媒中类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生制作演示交流〜初步了解学学从体学影候的因素〜初步形成科类度〜能通类类例和分析类料〜类类文、类告的形式类明的人类活类天响气学与气运响气响气用地类、类类、类类、演示等方法〜类类出影世界候的主要因素〜初步了解影候特征和分布的类类天、候类人类活类的重要影〜形成保类大类境的意类〜类立初步的人地类念。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因为素养教育的提出和贯彻实施,我国高中地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学、教育界以及社会的广泛注重。
作为学生学习基本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学在学生整个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但对初中地理知识实行夯实,还为自主学习大学地理知识做了铺垫。
同时,高中地理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推动和促动作用,
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有明显影响。
故此,为了高中地理工作者能
够更好地实行地理教学,本文研究了两种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的方式。
1地理思维导图和认知结构简述
1.1地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表等形式,结合文
字实行思维整理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对知识实行关系梳理和
层次分析,使用了左右脑功能原理和发散思维原理对学生实行学习辅助。
前者是对学生“大脑”的利用,充分调动右脑的感性思维和左脑
的理性思维,其中感性思维包括色彩、审美、空间感、图象、想象等
各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包括文字、字母、数字、语言、逻辑、次序
等各种具象思维。
后者是将传统的点、线、面思维变成三维或四维空
间的立体发散思维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造过程。
1.2学生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对知识实行认知和重构的过程。
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新构建认知结
构的过程。
简来说之,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将新汲
取的知识实行重新架构,通过惯有的思维实行知识融合。
通过惯有思
维与原有知识概念的相互作用,能够协助学生更快速直接地掌握和理
解新知识,从而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三种,即通化形式、图式形式、平衡和顺应形式。
2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系统完全融
合了自然和社会的内涵,将两个完全不同属性的内容实行教学研究和
观察。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积极探究地理科目的基本特点,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
实现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记忆图像化、解题模型化、思维可视化以及知
识结构化的特点。
学习地理知识时,很多方面都能够应用思维导图实
行学习。
如探究马六甲海峡的相关知识时,就能够围绕马六甲海峡实
行思维导图建立。
首先根据探究内容将思维发散,写下脑海中所有与
马六甲海峡相关的关键词语,建立思维主线。
然后实行二次思维发散,对已写的关键词实行拓展联想,建立思维分支。
最后,完成与马六甲
海峡相关的思维导图构建。
2.2课程复习中的应用:从某个角度讲,思维导图是概念图中特别
的一种,对学生实行知识复习更具吸引力。
概念图是对知识实行点-
线-面的串联,而思维导图是对知识实行环形发散联想。
所以,高中
地理课程复习过程中,相较于一般平常的概念图,学生更情愿采纳思
维导图实行知识复习。
例如对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回忆时,教师
能够在黑板上简要绘制出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先确定其中一个大洲或
是大洋,从而实行思维发散,联想出相邻大洲或大洋。
在思维联想的
同时,要求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
以初步确定亚洲为例,以亚洲为关
键词实行其他大洲的联想,将想到的每一个词语记录下来,在实行二
次思维发散。
这样的知识回忆不但具有具体的思维线索,还能拓展学
生思维,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能够“知新”。
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理解结构的构建措施
3.1嫁接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合理,其前后内容
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且知识点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性。
所以,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行元认知嫁接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水患的内容时,能够收集部分学生可能看到或了
解到的黄河水患相关治理报道或新闻,利用事实告知学生治理黄河水
患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元认知嫁接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灵活使用图式
学习的水平,掌握认知理论中的知识迁移,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
水平和质量。
3.2地图教学:地图内容的学习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世界地图、各国地图以及区域地图。
除了本身属于教学内容外,地图还承载着教学和学习工具的职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
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由抽象变为具象。
这种化腐朽为奇妙的水平不但
能够协助学生实行知识重组,还能协助学生成功构建认知结构。
众所
周知,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小岛,在对其实行内容讲解时,教师
能够利用地图对附近海域的相邻小岛实行介绍,并告诉学生曾母暗沙
背靠亚洲大陆,正对太平洋。
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地图的形式,有利于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3巩固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主要包括
知识结构的形成和重组知识的形成两个部分。
不过,知识结构的形成
与练习密不可分,适当的练习不但能够对学生原有知识实行检测和巩固,还能协助学生形成固有的知识结构。
所以,对学生实行巩固教学
是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能够每天安排学生
实行一定的习题训练,旨在巩固并强化学生已学知识。
另外,为了开
拓学生学习思维,接触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对学生实行拓展训练。
教
师能够安排学生针对本地水资源实行分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
解决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维导图的应用,还是认
知结构的构建,对学生实行地理学习都有一定的协助作用。
为了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思维导图,并增强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