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线长多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多公里。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最东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乌苏里江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沿海和岛屿:从北到南: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陆:渤海、琼州海峡东部;中国最大的岛屿:******省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 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大全思维导图(28页)第1页:地理学简介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学的分支和学科领域第2页: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第3页: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符号和注记第4页:地球的气候气候的定义和分类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第5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邻国和海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第6页: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平原和盆地第7页: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页:中国的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河流的源头和流向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页:中国的湖泊中国的主要湖泊湖泊的形成和特点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0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1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业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种植区域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2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3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交通枢纽和线路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4页: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挑战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6页: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7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特点主要文化传统和习俗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8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概述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9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构成主要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民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0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主要国际组织和关系国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1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特点主要经济部门和产业经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2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教育阶段和学校类型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3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科技领域和成就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4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体育项目和成就体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5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特点主要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6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和教派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7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8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挑战和机遇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1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第2页: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3页: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第4页: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第5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第6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第7页: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第8页: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第9页: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10页: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第11页: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第12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第13页:中国的民族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第14页: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第15页: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第16页: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第17页:中国的科技中国的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第18页:中国的体育中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第19页: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第20页: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第21页: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第22页: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第23页: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管理的挑战第24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未来展望第25页: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第26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的挑战第27页: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挑战第28页:中国的科技发展与应用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应用的重要性科技应用的挑战中心主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主要分支: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气候与天气气候的定义和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 中国的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5. 农业主要农作物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6.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发展7. 交通运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的发展8.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分布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城市化与逆城市化9. 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业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11. 文化主要文化特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12. 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发展13. 民族主要民族民族的重要性民族的发展14. 国际关系主要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发展15.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16. 教育主要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发展17. 科技主要科技领域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的发展18. 体育主要体育项目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发展19. 艺术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的重要性艺术的发展20. 宗教主要宗教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发展21. 社会主要社会问题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22. 未来展望发展前景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每个主要分支下,您可以继续添加子分支,以涵盖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2. 城市化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明显。

3.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2. 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

3. 北方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南方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适用年 级
八年级
中国的地理环境
所需时 间
共 7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内 6 课时;课外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与湖泊,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 特征的,同时也阐明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各自然地 理要素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的。 本单元共有三节,各节内容都是围绕“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这一主 线展开的。“地势和地形”是“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体现了地形 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 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是第二节,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突出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 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应出来的,要了解气候特征首 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 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差 异。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 和能力培养都以递进式呈现,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河流和湖泊”是第三节,本节教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并 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降水
分布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得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 3、在中国水系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总结,建立自然环境知识网 络系统,形成空间概念。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与 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 感。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中国地理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中国地理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 特征对人类活动和自 然景观的形成的影响
各地地理特征比较
西北青藏地区
基本概况 地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水旱灾害及其治理 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基本概况 地形与农业果生产的关系 矿产能源利用与开发 长江沿岸和南部沿海地带的可持续发展
秦岭-淮河
向气温低处凸,要考虑山谷或河谷
向气温高处凸,要考虑山脉及其走向 0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闭合曲线 等温线弯曲
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几处等温线拐弯处:横断山脉山河相间处 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兰州附近河谷等温线向上游方向凸
读1月等温 线图注意
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海南岛,台湾 等地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西北地区概况 气候及水源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水资源问题,生态问题与西部大开发
青藏地区概况 高寒气候对青藏地区的影响
区域特征对比;纬度 位置是形成北方和南 方自然地理特征不同 的主导因素,不同的 自然特征,显著的人 文要素差异,共同影 响两个区域的发展
新疆自然特征 及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深居内陆 距海远
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大气洁净,晴天 多,日照时间长
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夜晚气温低
有利方面
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
气温低
人口稀少
藏族为主
居民特点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自然风光
民族性
科研和旅游宝地
历史文化
交通以公路为主,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能源(太阳能,地热资源,水源)丰富
深居内陆,自东向 西距海越来远
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寒草原,荒漠广布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地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4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4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 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 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还要预防和避免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呢?又应怎样防治灾害呢? 5.课件展示: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图文资料。 引导学生搞清山区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主要防治措施。 活动二地势特证 1 地势的概念。 2 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说明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3 课件展示: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 32°)地形剖 面动画。 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 4、小组合作 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 国地势示意图。 课件展示: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中国地形”图。
对应课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 特征。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影响。 5、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 (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 5、探究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 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 利用价值?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分析利 弊) 活动三学以致用 利用中国空白地形图填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三级阶梯分界线 活动四归纳小结(学生根据板书) 第二课时地形分布 活动一学习主要山脉 1.学生区分山地和山脉。 2.学生掌握山脉的走向。 3.课件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 26 页活 动1 4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 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活动二我国主要地形区

八上地理思维导图 (1)

八上地理思维导图 (1)
八上地理思维导图
中 国 的 疆 域 与 行 政 区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 第三: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地理位置的四个端点: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黑龙江 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 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临太平洋。 4、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中国 的水 资源 好海 洋资 源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1)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和实际变化大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南丰北缺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2)人多,工农业用水量多;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可以有效缓解缺水问题。 3、南水北调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2)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 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3)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