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8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82例
次 服 ,每 日l 。 剂
汤 ,重用生地 、牡丹皮、即入血 治风之意 ,据笔者体会
关键 词 :瘙 痒性 皮肤 病 ;中医 药疗法 : 中西医 结合皮 肤病 学 di 036/in17.7 9 000.0 o:1.99 .s.622 7 . 1.3 4 js 2 0 文 章编 号 :17—79 (00 0.0 4O 6 227 2 1 )一404 一1
皮肤瘙痒是指 自觉皮肤瘙痒 的症状 ,常见于各种皮 肤疾病,以及食物过敏、药物过敏 、经前 隐疹 、妊娠风 疹、阴痒等病。我院对2 2 4 例瘙痒性皮肤病采用 自拟止痒
细 别
见表1 。
墨 堕 生塾些 ! 望 簦
例数 痊 愈 显效 有效 无 效 显愈 率 % 总 有效 率
分布为 :急性湿 疹3例 ,接触性皮炎l例 ,股癣 1例 。 6 3 l 1 12 诊断标准 本病共分 3 .. 种证型 。 ①风 热型: 瘙痒 , 心烦 口渴,大便干 结,小便黄少 ,舌红、苔黄 、脉数 。 ②湿热型:心烦 , 口渴不欲饮 ,小便 黄少,舌红 、苔黄 腻、脉滑 数。③热毒型 :皮损潮红,浮肿 ,水疱 ,甚至 大疱糜烂 ,边界鲜 明,灼热痒痛,舌 红苔黄 ,脉弦数。
固醇激素或抗 组胺类药物者 ;⑤合并有严 重继发感染 ; ⑥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 患者;⑦需要湿敷的皮损超 过体表总面积 的 3 ;⑧不 5 符合入选标准 :未按规定用 药,无法判断疗效或 资料不 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 治疗方 法 . 2 1 2 1 内服法 内服 自拟中药止瘁汤 。 . . 药物组成 :白芍 1g 5 ,白鲜皮 1g 5 ,苦参 1g 5 ,生地2 g 0 ,牡丹皮2 g 0 ,地肤
用其它 中西药物 。2 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验案良方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验案良方

皮肤瘙痒瘙痒是皮肤或黏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常见的皮肤感觉,是皮肤科常见的、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荨麻疹、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

也可由一些常见刺激如触摸、温度改变或情绪压力引发,此外化学、机械和电力也均可引发痒感。

西医认为其是由各种因素刺激肥大细胞,致使其释放组胺所致,治疗以抗组胺为主。

中医将瘙痒归因于风、湿、热、虫、血,认为瘙痒是由于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肤间,肤失濡养而成。

验案1、孙光荣验案周某,男,25岁。

2009年9月11日初诊。

患者背部蚁行感5年。

刻下症见:背部瘙痒,蚁行感,多梦,易紧张,尿频,口干。

舌淡,苔白,脉濡细。

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

中医诊断:风瘙痒。

辨证:血虚风燥型。

治则:祛风止痒,养心安神。

内服方:生晒参12g,生黄芪10g,紫丹参12g,川郁金10g,降真香10g,生龙齿15g,云茯神15g,炒枣仁15g,炙远志6g,石菖蒲6g,白鲜皮10g,蝉蜕6g,芡实仁20g,薏苡仁20g,生甘草5g。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外洗方:白鲜皮20g,蝉蜕10g,川楝子12g,蒲公英15g,薏苡仁20g,芡实仁20g,金银花15g,野菊花10g,明矾10g,生甘草10g。

7剂,煎汤外洗,每日1次。

二诊:用上方后,诸症减轻,但仍多梦,尿频。

舌红、苔白,脉弦小。

上方去降真香10g,白鲜皮10g,芡实仁20g,薏苡仁20g,加合欢皮10g,制何首乌15g,灯心草3g,益智仁10g。

14剂。

增强了养心安神之力。

三诊:服上方后,蚁行感减轻,面红减轻,但仍尿频,多梦,心神不宁。

舌红、苔稍黄腻,脉弦。

上方去川郁金,加金樱子10g,车前子10g。

5剂。

二者一缩一利,共同调理小便,改善尿频症状。

水液输布正常,则可以间接改善血虚风燥之象。

四诊:服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但仍有心神不宁。

舌红、苔黄厚,脉弦有力。

上方去蝉蜕,加川郁金10g。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刘颖翟春雷1张弘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关键词〕抗组织胺;针灸;老年瘙痒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50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921辽源市结核病防治所2吉林省疾病控制中心第一作者:刘颖(1965-),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银屑病、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皮肤瘙痒症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全身瘙痒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阵发性剧烈瘙痒,常使病人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老年瘙痒病,获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1.1病例选择选择来我院门诊就医的患者80例,其中女42例,男38例,年龄55 80岁,平均(67.31ʃ2.34)岁,病程1 20个月,平均(9ʃ2.89)个月。

全部病例均无肝胆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及肿瘤等病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

1.1.2临床表现初起瘙痒仅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全身,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

由于搔抓,可见条状抓痕和血痂,也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1〕。

1.1.3病情程度分级①轻度:无原发皮损,偶尔瘙痒,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10% 30%;②中度:有散在抓痕及血痂,阵发性瘙痒,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30% 50%;③重度:形成苔藓样变及湿疹化,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瘙痒面积占全身皮肤50%以上。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啶片(上海仙灵葆雅制约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 ,1次/d ,同时选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上海仙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涂于患处,2次/d 。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主穴取曲池、血海:配穴取风池、神门、合谷、足三里、肺腧、三阴交、委虫。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肛门瘙痒症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发生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瘙痒症主要包括:肛门湿疹、肛门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各有优劣,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症主要采用中药外治法。

中医认为肛门瘙痒症多是因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所致,应通过清热化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湿润剂、中药浴、中药熏洗等。

中药湿润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外用于肛门周围皮肤,能够渗入皮肤深层,起到清热化湿、止痒的作用。

中药浴是将一定量的中药煎煮后加入浴盆中,患者坐浸于中药浴液中,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达到祛湿热、清除湿气的效果。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放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口对准患者的肛门,患者用座椅或马桶盖进行熏洗,中药的挥发成分直接作用于肛门周围的皮肤,起到祛湿、止痒的作用。

西医治疗肛门瘙痒症主要采用外用药物治疗。

西医认为肛门瘙痒症多是由局部炎症、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主要通过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西医外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能够迅速减轻瘙痒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引起皮肤萎缩、真菌感染等副作用。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真菌感染,如肛门念珠菌病等。

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的寄生虫感染,如肛门蠕虫病等。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的疗效分析如下:中医外治法通过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方法来治疗肛门瘙痒症,能够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热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西医外用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肛门周围的皮肤,迅速缓解瘙痒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感染等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更加综合和有效。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亲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1.百部洗剂治皮肤瘙痒症方剂百部、艾叶各50克、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徐长卿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克;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如果条件不变,可以直接外用此方剂制作的中药液“百部皮肤舒”外擦,效果相同;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验证莫xx,女,47岁,工人,2009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2.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功效治皮肤瘙痒症;验证叶xx,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3.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方剂食盐、米泔水;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次,每次擦洗l-3分钟,一般l-2次见效,多则3天;搽洗前先抓后擦洗,以疏松毛孔,使药力直达病所;验证陈x,男,23岁,1986年10月2日诊;患周身皮肤瘙痒半月;开始服西药扑尔敏及外搽地塞米松软膏有效,但易复发,后则无效;经用盐潜煎洗汤治疗2天,瘙痒止,至今未复发;备注忌饮酒,戒鱼、虾、蟹等食物;洗澡时不用碱性强的肥皂;。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0例

治愈 率 与总有 效率 比较有 明显 差异 性 ( < .5 。 P 00 )
2 典 型 病 例
患 者男 ,6岁 。 因 四肢 及躯 干 部皮 肤瘙 痒 反复 7 发 作 5年 , 2 0 于 0 3年 1 O月 来 我 院就 诊 : 四肢 及 躯
每 日 2次 ; 维生 素 E胶丸 10g每 日 3次 ; 合维 生 0 复 素 B 片 , 日 3次 ; 每 外涂 1 %尿素 霜 。 0 治疗组 在对 照 组 的基础 上 给 予《 济生 方 》 当归饮 子 加 味 。组 方 : 黄
麦冬 l ; 皮肤 灼热 , 用 生地 2 , 白茅 根 l 0g 若 重 Og 加 2
g 若 失 眠 多 梦加 酸枣 仁 l 夜 交 藤 1 ; 搔 抓 ; 5g、 5g若 20 0 0年 1 2 0 月~ 0 5年 l 2月共 门诊
过度 伴 皮肤 感 染加 银 花 1 、 连 6g 若 瘙 痒 E久 0g 黄 ; t 加 乌梢 蛇 6g 白僵 蚕 l , 日一 剂 , 、 0g 每 水煎 两 次 , 共
11 一 般资 料 .
治疗 老年 性 皮肤 瘙 痒 症 8 O例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 治 疗 组 男 2 1例 ( 5 .%) 女 1 占 22 ; 9例 ( 占 4 .%) 年龄 最 大 8 75 ; 9岁 , 小 5 最 8岁 , 平均 6 . 8 5岁 ;
取汁 4 0m 。 0 l 连服 1 月为 1 疗程 。 疗程后 观察疗效 。 1
芪 1 、 5g 当归 1 、 5g 白芍 1 、 芎 1 、 5g 川 Og 生地 1 、 0g 白蒺 藜 1 、 0g 防风 l 、 芥 9g 何 首 乌 1 、 草 0g 荆 、 5g 甘 6g 若伴 有 目干 涩 , 。 腰膝 酸 软改用 熟地 黄 1 、 山 5g 加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一、中医治疗1、中成药治疗:(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中药如百部酊或百部酊100ml加雄黄解毒散30g混匀外用,亦可用蛇床子、苦参配为酊剂(二药各30g浸入75%酒精,3天后滤渣备用)外涂。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中药可用止痒药膏、普榆膏或癣症熏药卷等。

2、辨证治疗:(1)血虚风燥型: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用止痒合剂加减。

年老体弱者可重用党参、黄芪;顽固不愈、瘙痒较重者加全蝎;舌质红,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栀子、连翘。

(2)风湿蕴阻型: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全虫方、四物汤合方加减。

单方成药:血虚风燥型可内服润肤丸。

风湿蕴阻型之病程短、风热盛者可用防风通圣丸,病程长,病情顽固者可用秦艽丸、除湿丸交替服用。

3、针灸疗法(1)针刺和艾灸(或艾卷条)可应用于各种皮痒症,可根据不同部位选择。

(2)0.25%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或与维生素B12、B1,混合进行穴位封闭,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利多卡因混合进行穴位封闭。

(3)对外阴瘙痒症,根据作者经验,用异丙嗪(0.05~0.10mg/m1)作穴位封闭,取穴会阴及双侧血海、肝俞,每次ml,每天或隔天1次, 5次为一疗程,3~5次后即收效,疗效持久。

二、皮肤瘙痒症的西医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接触各种诱因、镇静止痒、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一般治疗(1)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因素,注意皮肤卫生,劳逸结合,力求生活规律,限制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全身治疗(1)抗组胺剂、5-羟色胺拮抗剂和镇静剂的内服或注射。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咪替丁(甲氰咪呱)、雷尼替丁、地西泮(安定)等。

这些药物可依据病情选用。

单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对Hodgkin病和红细胞增多症的瘙痒有一定的疗效。

(2)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0.25%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C 1.0~2.0g加入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分析
肛门瘙痒症是指肛门周围皮肤和黏膜区域发生瘙痒、红斑、糜烂、溃疡等症状,可伴随放射性、烧灼感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针对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肛门瘙痒症是由于热毒内积、血瘀引起的。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方向,通常使用中草药外洗、内服和灌肠。

研究表明,中草药灌肠可明显减轻瘙痒症状并恢复肛门部位的正常黏膜和皮肤状态。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结合局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瘙痒症状,包括抗过敏药、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对肛门瘙痒症,在使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中草药灌肠和草药外洗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求更好的疗效。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缓解瘙痒症状、降低病情复发率,而且对于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肛门黏膜和皮肤的修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4. 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肛门部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和黏膜。

(2)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饮用清凉无刺激性的饮料。

(3)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或不规律服药。

(4)灌肠治疗时应注意草药选择和浓度控制,以避免对肛门黏膜和皮肤产生过多刺激。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有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加重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
一、中医治疗
1、中成药治疗:
(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中药如百部酊或百部酊100ml加雄黄解毒散30g混匀外用,亦可用蛇床子、苦参配为酊剂(二药各30g浸入75%酒精,3天后滤渣备用)外涂。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中药可用止痒药膏、普榆膏或癣症熏药卷等。

2、辨证治疗:
(1)血虚风燥型: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用止痒合剂加减。

年老体弱者可重用党参、黄芪;顽固不愈、瘙痒较重者加全蝎;舌质红,心烦失眠者加莲子心、栀子、连翘。

(2)风湿蕴阻型: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全虫方、四物汤合方加减。

单方成药:血虚风燥型可内服润肤丸。

风湿蕴阻型之病程短、风热盛者可用防风通圣丸,病程长,病情顽固者可用秦艽丸、除湿丸交替服用。

3、针灸疗法
(1)针刺和艾灸(或艾卷条)可应用于各种皮痒症,可根据不同部位选择。

(2)0.25%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或与维生素B12、B1,混合进行穴位封闭,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利多卡因混合进行穴位封闭。

(3)对外阴瘙痒症,根据作者经验,用异丙嗪(0.05~0.10mg/m1)作穴位封闭,取穴会阴及双侧血海、肝俞,每次ml,每天或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3~5次后即收效,疗效持久。

二、皮肤瘙痒症的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接触各种诱因、镇静止痒、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一般治疗
(1)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避免外界各种刺激因素,注意皮肤卫生,劳逸结合,力求生活规律,限制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全身治疗
(1)抗组胺剂、5-羟色胺拮抗剂和镇静剂的内服或注射。

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咪替丁(甲氰咪呱)、雷尼替丁、地西泮(安定)等。

这些药物可依据病情选用。

单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对Hodgkin病和红细胞增多症的瘙痒有一定的疗效。

(2)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0.25%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C 1.0~2.0g加入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

顽固性瘙痒患者,可应用纳洛酮,但有潜在成瘾性。

(3)对更年期或老年瘙痒症、男性患者可酌情选用丙酸睾酮50mg肌注,每周2~3次,或苯丙酸诺龙片25~50mg肌注,每周2~3次;女性患者可口服己烯雌酚1mg,每天1次。

(4)对皮肤干燥者,可内服或注射维生素A 5万U/d。

(5)对胆汁淤积性疾病或尿毒症患者所致瘙痒,可选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每天5~8g。

(6)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所致瘙痒,可用利福平,但对肝脏有毒性,故应进一步观察以确定其安全性。

(7)对有明显精神因素参与的瘙痒,可选用三环抗抑郁药,如多塞平。

3、局部治疗
(1)对继发损害不明显者,可外用1%碳酸炉甘石洗剂、止痒药水、各种类固醇乳剂(如0.025%氟轻松乳剂、0.25%氟氢可的松乳剂、5%苯唑卡因乳剂或洗剂、1%~3%冰片乳剂、5%~10%黑石榴油乳剂或软膏等)。

(2)局部继发皮肤苔藓化,浸润肥厚者,可参照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局部疗法。

(3)药浴或熏洗疗法:适用于各种皮肤瘙痒症,可用淀粉浴、矿泉浴或中药如楮桃叶、龙葵、苦参、白癣皮、花椒、百部、蛇床子等煎水作全身浴。

有继发皮肤浸润肥厚者可用糠浴。

4、物理及放射疗法
对限局性皮痒症有继发皮肤浸润肥厚者,可选用达发松高频电、共鸣火花、激光或32磷、90锶贴敷。

原文链接:/gmxpfb/2014/0726/18440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