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查培训讲稿精品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培训讲稿精品PPT课件
目录
有关参数
目录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 细胞数 正常值:27-34pg
目录
实验用品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5ml 真 空 采 血 管 ( 含 有 K2EDTA 抗凝剂); 止血带(压脉带); 一次性注射器; 医用络合碘; 棉签。
目录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CFU-S→CFU→Eo→Eosinophil E增殖和成熟程序与N相 似,成熟的E在外周血中很少,占全身E总数1%左右, 大部在于BM和组织中 生理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趋化作用
目录
2.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诊 药物过敏 ②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 ③皮肤病:湿诊 剥脱性皮、银屑病 ④血液病:CML、Lyphoma E白血病 ⑤某些急性肿瘤: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 ⑥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E常↓
4.3、异型淋巴细胞
外周血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C, 正常偶见,<2%,可能由T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 增高:①病毒感染,如传单
N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 它的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1.1、中性粒细胞增多
1)生理性N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 使N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可增高, 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
2)病理性N↑: 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 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 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或边缘池粒C进入血循环。 因此,增多的粒C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C或较成熟的 杆状核粒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 稚粒C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C。

血常规质量控制课件

血常规质量控制课件

血常规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案
样本污染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方案
仪器故障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方案
试剂误 差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方案
操作失 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解决方案
血常规质量控制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
01
微流控技术
02
人工智能技术
03
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
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 自动化检测设备 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和信息 了解患者情况 采集时间
样本采集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01
02
采血部位
采血器材
03 采血量
样本的保存与运
保存温度
运输方式
运输时间
血常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检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设备校准 设备维护
检测试剂的选择与使用
试剂选择
试剂使用
遵循试剂说明书,正确使用试剂,避 免误差和偏差。
相应措施。
检测报告的出具与解读
规范报告格式 准确解读报告 及时发送报告
检测质量的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质量
定期对血常规检测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精密度、准确性、可比性 等方面。
分析问题原因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
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 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血常规质量控制课件
目录
• 血常规质量控制概述 • 血常规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 血常规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 血常规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 血常规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血常规质量控制的未来展望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浓度为1.5~2.0mg/ml全血。将血液在一容器中混匀后分装 成三份。
第一份用于定值 第二份用于校准 第三份用于校准后验证 标本室温存放并于四小时内完成。
23
方法 • 参比仪器
血细胞仪开机清洗,本底通过后,取全血质控 品(非校准物)在各台仪器上连续测定11次(第一次 结果弃掉),计算仪器第2-11次WBC、RBC、HGB、MCV、 PLT结果的均值,以此作为新鲜全血WBC、RBC、HGB、 MCV、PLT的定值。
12
➢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具 备较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与国外具有权威性 的参考实验室定期进行比对的检测系统。
➢ 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 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规范地开展室内质 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优良;人员经 过培训。
13
• 校准物的选择 ➢ 有证标准物质 ➢ 仪器配套校准物 ➢ 新鲜血作为校准物 ➢ 无配套校准物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必须使用新鲜 全血进行仪器校准
➢ 精密度 指重复测定中个次试验结果彼此接近程度。常用 不精密度即标准差(SD)或变异系数(CV)来表示, 评价时应注意用高、中、低新鲜全血进行评价。
➢ 携带污染率 指含量高的标本对含量低的样本所产生的影响。
➢ 总重复性 随机取样本20份,分即刻、2小时及4小时测定, 统计学分析。
9
➢ 线性范围测定 定值与稀释倍数成线性关系。范围越广越理想, 至少涵盖正常范围及常见的病理范围。
29
• 简易比对方法: ➢ 首先选择一台本实验室内技术性能较好的血球仪 ,该仪器应使用配套的校准物定期校准,每天有 配套质量控制系统监控,并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各项目均在可接受性能范围之内。其他仪器分别 与该仪器比较。 ➢ 随机选择一份新鲜全血样同时用各仪器按常规 样本测定的方法,测定其各项参数,每份样本 测定2次。

实验诊断血常规培训课件

实验诊断血常规培训课件

1/15/2021
实验诊断血常规
2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1)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 织损伤。(再障,缺铁贫,巨幼贫)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 破坏。(放射病,电磁辐射,各种肝炎)
(3)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4) 急性或慢性失血。
1/15/2021
实验诊断血常规
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是反应外周血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参考值:11.5%~14.5%
用于各种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1/15/2021
实验诊断血常规
30
红细胞参数诊断价值和意义
贫血的MCV、RDW分类法(了解内容) 这种分类方法最早由美国血液学专家
Bessman博士提出。RDW是表示红细胞 体积大小是否均一的、定量的表示指标。 根据这个分类方法,将贫血分为六种。
1/至15/2正021 常水平。
实验诊断血常规
46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
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
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
1/15/2021
实验诊断血常规
33
大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非均一性: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 (MDS)。
1/15/2021
实验诊断血常规
34
病例举例
患儿,女,4岁,因发现脾大来诊,其血常 规检查结果如下:RBC 5.51×1012/L、HGB 97g/L、MCV 60fl、HCT 0.332、MCH 19.4pg、MCHC 322g/L、RDW 13.0%。血 涂片发现,红细胞体积较小.有靶形红细胞。 应初步判断该患儿是何种贫血?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精确度:血常规检验结果应与真实值相接近,误差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准确性:血常规检验结果应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3.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检测,结果应保持一致。

4. 稳定性:血常规检验结果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本准备:选择合适的血常规检验仪器,根据仪器要求采集和保存血液样本。

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 标准品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质控品检测:使用质控品进行检测,质控品是已知浓度的样本,用于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根据质控品的结果,可以调整仪器的参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内部质控: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内部质控。

选择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检测,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评估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外部质控:定期参加外部质控活动,将样本送到质控中心进行检测。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评估自己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6. 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表格,记录每次的质控结果。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仪器和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并制定改进措施。

7. 故障排除和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故障。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三、质量控制数据分析1. 均值和标准差:计算每一个质控品的均值和标准差。

均值反映了仪器的准确性,标准差反映了仪器的重复性。

2. 质控图:绘制质控图,将每次的质控结果标记在图上。

通过观察质控图的走势,可以判断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质控限:根据质控品的浓度和要求,计算出质控限。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白细胞分类:显微镜分类法—200cells/片,2人分类计数。 (国标WS/T246)
可编辑课件PPT
11
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对分析设备的加样系统、检测系统、温控系统进行
校准(适用时)。
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应符合WS/T 347-2011《血细胞分
析的校准指南》的要求,包括:
(a) 应对每一台仪器进行校准; (b) 应制定校准程序,内容包括校准物的来源、名称,
可编辑课件PPT
7
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
使用仪器配套试剂 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 规范开展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良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
可编辑课件PPT
8
检测系统的重要内涵
检测系统的测定原理、试剂、仪器、校准品和质控品 是最重要的条件,对其中任何一个进行更改或替换, 都可以认为是检测系统的不一致。
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等,宜 参考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 析质量要求》。
可编辑课件PPT
14
常规项目WS/T406-2012要求
本底计数 携带污染 批内精密度 日间精密度 线性 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 实验室内结果的可比性
可编辑课件PPT
(a)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验证,必要时,实施校准; (b) 质控物检验; (c) 与其他仪器或方法比对; (d) 以前检验过的样品再检验。
可编辑课件PPT
13
仪器性能评价
血细胞分析仪安装后,须按照ICSH公布的血细胞 分析仪评价指标对分析仪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与 评价,这对充分发挥血细胞分析仪的正常作用、 为临床提供准确检验信息起重要作用。
(c) 标准差的确定: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参见GB/T 20468-2006;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一、质量控制标准1. 仪器校准:血常规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生产商的指南进行,包括校准血球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2. 质控品使用:质控品是用于评估仪器和试剂盒性能的标准样品。

应选择与实际样本相似的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

质控品应具备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与实际样本相似的特性。

3. 质控结果评估:质控结果的评估应根据质控品的参考范围和仪器的精密度要求进行。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西格玛(Sigma)规则、西格玛质控图、质控指标等。

4. 质控数据分析:定期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仪器和试剂盒的性能。

分析结果应包括质控品的平均值、标准差、西格玛值等指标,以及与参考范围的比较。

二、质量控制方法1. 日常质控:每天开始工作前,应进行日常质控。

选择不同水平的质控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并进行评估。

如果质控结果在参考范围内,可以开始进行实际样本的检测。

2. 定期质控: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应进行定期质控。

选择质控品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通过对定期质控结果的分析,评估仪器和试剂盒的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外部质控:参加外部质量评估(EQA)是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自己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准确性。

及时纠正不准确的检验结果,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4. 质控记录:对每次质控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质控品的批号、使用日期、测试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证和分析。

三、质量控制的意义1.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2. 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和试剂盒的问题,减少误差和偏差。

3. 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患者对实验室的信任感。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培训课件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培训课件

白细胞系统
正常状态下,白细胞可分为5种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其组 成有一定比例,有时白细胞计数正常, 但比例发生变化,也可能预兆某些疾病。
eg: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传染病或化脓 性疾病的征兆。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
12
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 升高: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的急性周身 性感染,局部炎症,白血病,恶性肿瘤 尿毒症,手术后,急性失血后,酸中毒 等。 其中尤以慢性白血病增多最高,有时可 达几十万。 。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
7
贫血初判断
①大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或。如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之贫血;某些溶血性贫 血,肝疾患所致的贫血及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低下所
致的贫血等。
②正常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MCH及 MCHC均 正常 。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及其他骨髓病所致之贫血。
肘止血,不要捻动棉签以免皮下淤血,若针眼周 围青紫,24小时 Nhomakorabea可做热敷。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
25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
26
3. 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 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如上结果。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
6
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慢性疾病——感染、炎症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缺
铁性贫血 4.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溶血性贫血 5.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
③单纯小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 MCV和 MCH均 ,但 MCHC 正常 。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 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 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 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 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 有一定差别。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分析异常结果是否可从临床角度加以解释,或是否与其它实验参数相关。 5.定期征求临床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临床医师对实试验数据的评价是质控重要环节。双方需加强沟通。及时纠 正法规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工作。 当实验结果与临床医师判断不一致时,有时是病情变化,请不要忽视。 检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便于临床医师沟通和有效分析实验结果。 四、对一些异常结果的处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分析后质量管理: 1.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确定白细胞分类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 (溶血不完全、有核红、血小板聚集) 2.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判断白细胞计数时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干 扰:不完全溶血、有核红、血小板聚集。 3.分析实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RBC、HCT与MCV,Hb、 HCT与MCHC,RBC与MCH之间,RDW与涂片红细胞形态变化具 有相关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使用原仪器配套试剂。但国内开发出经过 原装试剂严格对照,并经科学鉴定认可的试剂也是可以使用的。注意试 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 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 值是否在X±2s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 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 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 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 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 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 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8
无分类结果或
分类结果不全
9* 中性粒细胞值
10* 淋巴细胞值
11* 嗜酸粒细胞值
12* 嗜碱粒细胞值
13* 异常细胞提示
复检条件 首次检测标本 首次结果<3.0或>30.0 首次结果<80或>1 000 首次结果<70或>200 24 h内标本的首次结果<75或 >105fl(成人) ≥参考范围上限20;<300, 同时 MCV正常或升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①高粘滞血症冷球蛋白增高或冷纤维蛋白增高,非晶体物聚集,使白 细胞、血小板增高。 ②血液中白细胞过高影响红细胞计数,或有核红出现影响白细胞计数 ③异常血红蛋白患者红细胞溶血不完全,之白细胞结果假性增高; ④M蛋白增多,M蛋白与溶血剂发生反应,白细胞假性增高 ⑤血栓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有血小板凝集者可 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低。 ⑥高脂血症使Hb假性增高 ⑦巨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影响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 血小板聚集:致血小板计数过低,直方图右移,但不与横坐标 重合,不显示MPV值。 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溶血病人或红细胞碎片干扰血小板计 数,直方图右移并抬高,不显示MPV。 处理办法: 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和有核红。 手工计数血小板
浏览血片,手工分类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注意提示内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常见堵孔原因: ①采血时用棉花擦吸管,纤维混入 ②采血过浅,凝块形成 ③蛋白堵塞孔道 ④标本落入灰尘 ⑤使用后冲洗不够,停机时间长试剂结晶堵口 ⑥血液未混匀,有凝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 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 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 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首次结果﹥22
任何时候
首次结果<1.0或>20.0 首次结果>5.0(成人) 首次结果>2.0 首次结果>0.5
复检要求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浏览血片, 注意细胞形态 浏览血片, 注意细胞形态
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RBC 凝集及球形红细胞;寻找可能因静脉 输液污染或其他原因。 浏览血片, 注意细胞形态。 浏览血片, 注意细胞形态
1、出现哪些结果需要镜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血能作常为规科学镜依检据,标请准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编号 2* 3* 4 5
参数 新生儿 WBC(109/L) PLT(109/L) Hb(g/L) MCV (fl)
MCHC (g/L) 6
RDW-CV(%)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