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

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

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引言:静宁县是中国以种植苹果而著名的地区之一。

苹果果园在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农民们的生计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次调查旨在评价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改进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本次调查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我们对静宁县苹果果园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大量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共采集了100份有效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果园管理模式概述静宁县的苹果果园管理模式通常采用农户联合经营的方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导,组织各农户的生产与销售活动。

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集中采购与销售:苹果果园管理主体会协调统一进行果苗的采购和销售,在市场需求均衡与产品质量上进行积极调控。

2. 生产标准统一:管理主体会对苹果树的种植、浇水、施肥等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苹果品质的提高。

3. 技术培训与示范:管理主体会为农户提供最新的栽培技术培训,并在果园内进行实地示范,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果园管理模式的优势经过对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效益提升:果园管理模式通过提供新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了农民的收益水平。

2. 农民收入增加:管理模式鼓励农民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统一销售,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增值,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 经济效应明显:因为管理模式整合了资源和市场,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辐射产业的壮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果园管理模式的问题与改进尽管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 模式落地不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民素养和投入的差异,不同农户对管理模式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不一致,导致管理效果参差不齐。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

静宁苹果产业的现状近年苹果销售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苹果收购价格近几年逐渐走高,影响的部分市场的销售量,给后期苹果的销售带来的压力;二是高价位导致了销售量的降低,使库存数量增多,给经销商带来了潜在风险;三是部分客商提前抢购苹果,致使一些未成熟的苹果进入市场,损害了苹果的声誉,也给后期的大量成熟苹果的销售带来不利因素。

苹果是静宁三农一个支柱产业,是关系到全县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静宁苹果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县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苹果产业的一名参与者,有必要对静宁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做一个分析和透视。

一、静宁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静宁苹果产业是静宁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

已成为静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市场环境因素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动态的,静宁苹果产业若要在市场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有一整套可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

因此在做出对静宁苹果产业出路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产业现存的问题做出分析。

(一)、产业结构问题目前,静宁苹果种植及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栽培为主,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他们粗放地经营着土地。

果农人口众多,而平均农户种植面积为亩。

果农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而农民一般知识水平低,果园规模小,生产资源不足。

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一致难以保障,也难以利用机械设备,科学技术形成规模效应。

特别是苹果采收时期,农户急于将苹果出售,而在对市场信息不了解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或简易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静宁苹果产业龙头企业少,占市场份额不大,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小,未能发挥辐射及主导市场地位。

由于产业内组织松散,货源分散往往导致交易成本高、品质差,难以实现苹果采后的分级、清洗、打蜡、包装、保鲜等商品化处理。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静宁苹果的品种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接近总栽培面积的;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 S64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孔燕平1 陈 鹏2 吴天鹏2※(1.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 甘肃 平凉 743400; 2.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 平凉 743400)摘要:为进一步发展静宁苹果产业,达到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的目标,文章全面阐述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科学有据地分析当前全县苹果生产与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意见及改进措施,为静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前景1 静宁苹果发展情况静宁县是国家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零星栽植、探索起步,政府引导、示范推广,规模化扩张、产业化经营,扩量提质增效并重、建设全国苹果强县等四个发展阶段,全县苹果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果园面积已达到6.75万公顷,实现了6.67万公顷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目标,2020年挂果园面积达到4.3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到8.2亿千克,产值达到49.5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7 300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苹果产业也成为静宁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2 发展措施2.1 实施果品产业培育工程以适宜区全覆盖和南北互补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贫困村为重点,坚持“点上突破、片上扩展、带上延伸”的原则。

积极推行新模式栽培。

在新建果园中大力推行密植2m×4m宽行窄株、乔化短枝密植和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建成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5 133hm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果园3 000hm2,完成老果园改造1 333hm2;涉及贫困村114个,贫困户8 377户,贫困人口3.8万人,免费提供建园苗木。

按照自主繁育、按需调拨的原则,依托县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苹果高新技术示范园育苗基地,加快苹果优质带分枝大苗繁育,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带分枝优质大苗,达到早果丰产。

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静宁县苹果产业现状分析
FZA ・IO H Y NI A H ND CA A J A U
林混 交基 地 , 北 山造 林站 、 阳镇 为核 心 的北 部 3 以 武 O万

查 研 究
亩干旱 地 区造 林示 范基地 , 以新 寺 、 阳等乡镇 为核 心 的 武
河谷 川 台地 区万亩果 品基地 的 “ 大基 地 ” 带 动 了果菜 四 ,
是 生 产 优 质 高档 苹 果 独 特 的 自然 资 源 。 境 内海 拔 13 0 4 4  ̄225米 ; 年平 均气 温 7  ̄ ≥1 ℃的 . C, 0 4 有 效 积 温 25 9 2  ̄ 年 均 日照 时数 222小 时 , 霜 3  ̄33 0C, 5 无
优 势 互 补 和 资 源 共 享 的 原 则 , 上 将 实 施 封 山 禁 牧 与 生 县 态 能 源 建 设 项 目 、 业 产 业 化 建 设 项 目 、 贫 开 发 整 村 农 扶 推 进 项 目 的 实 施 有 机 结 合 , 进 封 山 禁 牧 发 展 舍 饲 养 殖 促
造 林 的 方 式 , 佣 当 地 群 众 参 与 植 树 造 林 , 播 绿 了 荒 雇 既 山 , 增 加 了 当 地 群 众 的 收 入 ; 管 护 工 作 中 , 管 局 采 又 在 林
静宁县苹某产业现状分析
为全 面 掌 握 我 县 苹 果 产 量 、 值 、 产 丰产 栽 培 技术 措 施 以



从 20 0 6年 开 始 至 2 0 0 9年 四年 的 时 间 ,漳 县 先 后 在 金 钟 、 草 滩 、 滩 、 泉 等 乡 镇 实施 合 作 造 林 1. 大 草 东 12万
亩 , 中自龙 江林管 局 实施 82万 亩 , 资 达 2 4 0多 万 其 . 投 6 元, 在三岔镇 建立 10亩育 苗基 地一处 , 0 投资 5 O万元 ; 小 陇 山林业 实验局实施 3 亩 。在造林 中 , 管局采取 跟班 万 林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研究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研究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研究作者:王多利王博博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年第02期摘要:静宁县是苹果优质产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苹果种植品种结构单一,技术力量薄弱,自然灾害预测、抗灾能力较弱,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促进静宁县苹果的发展,对静宁县苹果产业进行创新升级潜力研究。

经研究发现,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在机遇中坚持新理念引领,创新思维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坚持新品种示范,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坚持新科技支撑,提升品质转型升级;坚持新链条延伸,拓展增值转型升级;坚持新体系服务,完善保障转型升级;坚持新方式营销,对接市场转型升级;坚持新果农带动,培育主体转型升级;坚持新机制运行,做强品牌转型升级,让静宁苹果走向全世界。

关键词:静宁县;苹果产业;产业升级1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静宁县是苹果生产的最优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六盘山脉西侧,为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无霜期159d,年均日照时数2 238h。

夏季降水较多,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mm,年蒸发量为1 469mm。

静宁县独特的地域、气温、土壤特点,非常有利于苹果生产,是我国北方优质果品最适宜栽培区,曾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30年锲而不舍发展苹果产业,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咬定果园建设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变调、不停步。

截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10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8%,户均10.6亩,人均2.3亩,产量高达68万吨,产值29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为4 560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打造出“静宁苹果”这一全国驰名商标。

经多年苹果良种培育、繁育、实用技术开发,静宁苹果产业化发展如今呈现出新的态势。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果树栽培学课程论文》——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省静宁县苹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有关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展望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发展前景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 公顷,人均0.107公顷。

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 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

苹果产业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从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看,果产业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8年以来,我们依托甘肃省“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项目,采取建办示范点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果业高新技术,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基本现状(一)最适宜区优势生产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先进行列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静宁县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之中。

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主要是以仁大、李店为代表的静宁县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二)稳固占据全县最大的农业支柱地位自1923 年苹果引进我县以来,尤其是经过1986 年区划调整以后的快速膨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逐渐成长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全县现有苹果70 多万亩,2009 年总产量30 万吨。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静宁苹果是中国的一种名优苹果,因其果实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中,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以下将从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两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静宁苹果的发展现状1.品种特点:静宁苹果是中国的一种名优苹果,其果实大形饱满,外观鲜亮美丽,果皮光洁透亮,呈现出红色或斑纹状。

同时,静宁苹果具有鲜香郁甜的口感,果肉脆嫩多汁,糖酸适中。

2.产地优势:静宁苹果主要产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

该地区盛产苹果,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为静宁苹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品牌建设:静宁苹果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此外,静宁苹果也积极参加各大农产品展会,扩大知名度。

4.生产规模扩大:随着对静宁苹果的认可度和需求的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同时,为了保证静宁苹果的质量,生产主体加大了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5.市场供求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市场空间较大,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静宁苹果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

二、静宁苹果的营销策略1.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品牌认知度。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如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网络等,将静宁苹果的优势和特点传递给消费者。

2.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产品品种的选择和生产规模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渠道覆盖。

通过与大型超市、社区店、电商平台等合作,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4.优化产品包装:静宁苹果的包装要简洁大方,突出产品特点和品牌形象。

静宁苹果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

静宁苹果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

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静宁县是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

本文通过分析静宁苹果在我省乃至全国全球的发展状况,指出影响静宁苹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苹果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符,从而造成静宁的苹果价格不断波动。

受宏观政策及微观经济体制的相互作用,使得产销信息不完善,产销又严重脱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是在做好果农自身生产技术完善的同时,结合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拓宽产品的销量.关键词:静宁苹果;产销形势;互联网;网络营销为全面掌握静宁县苹果产量产值、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及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等发展状况,进一步科学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专家指导下,经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式进行了调查。

一、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一)自然环境。

静宁县属黄土高原暖湿带半湿润气候区,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着色期日照率等气候条件均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

尤其是海拔、光照、昼夜温差等是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独特的自然资源。

境内海拔1340~2245米;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2539~3320℃,年均日照时数2252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均降雨量423.6毫米;日均温差12。

1℃,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着色和糖分积累;空气和土壤无污染,湿度适中,是北方果树的最适栽培区,所产的苹果果形端正,高桩,色泽鲜艳,果面光洁,无污染,肉质细,果汁多,酸甜可口,极耐贮藏运输%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单果重259.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2%,Vc含量7。

1mg/100g,硬度8kg/cm2,各项理化、卫生及安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绿色苹果标准。

(二)苹果生产现状考察1、规模不断扩大静宁果树产业从1986 年起步,经过20 余年发展壮大,已建成苹果园75 万亩,挂果面积38 万亩,户均面积8.14 亩,人均1.83 亩,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静宁县是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

本文通过分析静宁苹果在我省乃至全国全球的发展状况,指出影响静宁苹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苹果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符,从而造成静宁的苹果价格不断波动。

受宏观政策及微观经济体制的相互作用,使得产销信息不完善,产销又严重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是在做好果农自身生产技术完善的同时,结合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拓宽产品的销量。

关键词:静宁苹果;产销形势;互联网;网络营销为全面掌握静宁县苹果产量产值、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及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等发展状况,进一步科学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专家指导下,经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式进行了调查。

一、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一)自然环境。

静宁县属黄土高原暖湿带半湿润气候区,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着色期日照率等气候条件均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

尤其是海拔、光照、昼夜温差等是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独特的自然资源。

境内海拔1340~2245米;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2539~3320℃,年均日照时数2252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均降雨量423.6毫米;日均温差12.1℃,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着色和糖分积累;空气和土壤无污染,湿度适中,是北方果树的最适栽培区,所产的苹果果形端正,高桩,色泽鲜艳,果面光洁,无污染,肉质细,果汁多,酸甜可口,极耐贮藏运输%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单果重259.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Vc含量7.1mg/100g,硬度8kg/cm2,各项理化、卫生及安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绿色苹果标准。

(二)苹果生产现状考察1、规模不断扩大静宁果树产业从1986 年起步,经过20 余年发展壮大,已建成苹果园75 万亩,挂果面积38 万亩,户均面积8.14 亩,人均1.83 亩,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全县已建成30 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梨)标准化生产基地,4 000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和4.5 万亩出口创汇基地,基地认证规模达34.9 万亩,占果园总面积的43.6%。

静宁生态适宜、海拔高、温差大,所产苹果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藏、无污染,极具市场竞争力,已被划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

2、产业快速发展近年静宁各级政府大力扶植苹果产业发展,相继建成贮藏、加工、包装配套增值型龙头企业40 余家,年贮藏能力42.1 万t,加工转化能力7 万t,年纸箱生产能力2.1 亿m2,实现产值6.3 亿元,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 家,果品畅销国内20 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近6 年共出口果品4.6 万t,创汇3 560万美元,成为甘肃省出口果品创汇第一县。

3、果农积极致富静宁苹果产业对果农致富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11 年,全县生产苹果40万t,产值16 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 560 元,占其人均纯收入的84.9%。

其中,万元户达2.47 万户,2 万~5 万元户达1.78 万户,5 万~10 万元户达8 447 户,10 万元以上户达869 户,最高总收入30万元,最高亩收入3.6 万元。

4、生产技术创新。

近年为了改善果园生产状况,推广了以下几项新技术:一是建防雹网。

静宁山区常遭冰雹袭击,果农损失很大。

从2010 年开始,政府助建防雹网,亩投资3 000~3 600 元,2011 年建成360 多亩防雹网。

二是建沼气池。

在果园地头建沼气池,每个造价3 000 元左右,一般是公助,全县建12 个点,每个点建30~50 个沼气池。

沼气点灯烧饭,沼渣上地,沼液喷树,一举多得。

三是搞苹果枝干粉碎还园。

县上集中购买14 台枝干粉碎机,每台8 000元,送给乡镇示范园用,粉碎的枝干加入酵母菌肥(1.2 万元/t)就成了优质有机肥,可实现果园自我良性循环。

四是人工授粉。

以前红富士苹果树多以秦冠作授粉树,后来因为秦冠售价低,都被高接成了红富士,造成授粉树缺乏,红富士坐果率低,达不到丰产要求。

有的果农还以为是冻害引起的。

这几年采用人工点授花粉技术效果很好,果实个大、高桩,果农认可。

现在点花粉的面积已达1 000 余亩,点1亩红富士园只需1 个工。

花粉从外地购入,全县需100 kg 花粉。

(三)、苹果产业发展中果品质量与价格成本优势分析1、果品质量优势对照国家的分级标准,经统计,2009年静宁苹果的一级果率在80%以上,按照市场和果商收购等级标准,静宁苹果的一级果率为70%左右,另外,该地区果品糖分积累高,果面清新诱人,果形规整,硬度强,既耐贮藏存放,更宜远途运输,其中,烟富3号、秋富1号、成纪富士、秦冠等品系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等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汞、镉、敌敌畏等有害金属、农药残留等均未检出,在多次参评参展中获金奖。

调查结果表明,苹果下树以后,处于中上级别的果品明显占大多数(见图1),调查结果同样表明大多数果商看重静宁苹果的原因在于静宁苹果的品质好。

资料来源:根据静宁县果商调查问卷整理所得。

图1显示了静宁苹果下树以后,属于中上级别的果品占大多数,小果级别的果品所占比率很小,但优果比率只有十分之一,有待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

图2显示了来静宁县采购苹果的大多数果商看重的是静宁苹果的好品质,同时交通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这说明该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果品自身的较高品质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资料来源:根据静宁县果商调查问卷整理所得。

2、价格成本优势经过对近十年的果价调查,静宁的苹果年均收购价比国内其他苹果产区每公斤高出0.4元~0.5元,比市场销售价高出0.8元~1元,就生产成本而言,苹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如美国政府规定果园雇工每小时不得低于8美元,由于高额的人工费用,苹果的高密度人工生产在发达国家也很难普及’就国内其他苹果主产区而言,果园雇工日均人工费用在30元以上,而静宁平均为20元;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静宁特殊的气候关系,每年最多喷5次~6次农药即可,而山东&陕西等果业主产区年均施药在10次以上,因此,仅植保费用便可降低1/3;果品贮藏方面,静宁更具优势,苹果采收后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2℃,而静宁苹果晚熟品种采收期,温度已降到4℃~5℃,果农可随地贮藏,这种天赐的自然条件有效节约了贮藏费用;在生产成本方面,美国生产1公斤优质苹果需要4元以上,世界平均生产成本1.2元,中国平均为1元,而静宁县的成本仅为0.4元/公斤~0.5元/公斤,更具有利润空间。

通过对从事多年苹果贸易的果商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同等级别的苹果,静宁县的收购价格相对于其他苹果产区的收购价格较低(见图3)图3显示大多数来静宁收购苹果的果商认为同等级别的苹(三)、苹果销售的观察与思考2015 年苹果采收期销售已经结束,总体上静宁苹果销售市场呈现出销量下滑严重,销售进程缓慢的特点,80#红富士苹果销售价格由国庆节时的13.40 元/千克开园价,掉到了目前的8.60 元/千克,据统计目前销量30 万吨左右,不及总产量68 万吨的一半,这种现象在静宁苹果销售中是头次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1 、经济形势下行,社会购买力低迷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多年来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很好的解决了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苹果生产中主要解决了数量不足的问题,现在不再是短缺问题,而是果品的安全、健康、营养问题,苹果生产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了增长换档期,由过去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

由于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今后这种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中央顶层设计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发挥出口这驾马车的支撑作用,消费这驾马车的基础作用,投资这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关键作用,国家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3 个方面,在苹果产业中主要用于产地初加工投资,像静宁果品贮藏库和果片加工企业的建设就源于国家投资。

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苹果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果实质量提升缓慢,国际上苹果生产国的自我保护等原因,我国苹果出口呈现萎缩状态,不论是鲜苹果,还是苹果汁出口量均呈下降态势,我国的苹果靠国内消费为主的局面没有改变,而国内消费由于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国家投资放缓,传统工业转型,导致大批农民工、工人失业,社会总体消费能力下降,苹果为非生活必需品,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

2 、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苹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发展——调整——发展——调整,不断的进行着优化,目前环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已经形成,栽培面积接近4 000 万亩,成为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方面,经多年的磨合,我国苹果的适宜发展规模应在3 000 万亩左右,在此范围之内,所产的苹果就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就是3 000万亩是我国苹果的产销平衡点,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面积在3 000 万亩以下时,我国苹果市场平衡,所产的苹果售价高,销的快,而高于3 000 万亩,就会出现卖难现象,目前有将近1 000 万亩的苹果超量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如果不及时调整,我国苹果卖难的局面将难以改变。

3、人口红利消失苹果为劳动密集形产业,长期以来,我国苹果靠廉价劳动力维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苹果生产中务工工资大幅上升,苹果生产成本急剧攀升,目前我国苹果的生产成本已接近3.00元/千克,苹果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苹果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惜售心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卖难现象,2014 年、2015 年采收季,果农自贮果大幅增加,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自贮果的增加,会增大果农的经营风险。

4 、结构问题进一步暴露主要表现在3 方面,一是中晚熟品种不配套,早熟品种严重不足,早熟品种短缺,晚熟品种过剩,这是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真实写照,2015 年度采收季,在静宁县国庆节前苹果最高售价达13.40 元/千克,而节后价格节节下滑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

二是加工品种短缺,鲜食品种过剩,由于我国苹果消费以鲜食为主,决定了鲜食品种成为发展的主流,而加工品种有特殊的要求,加工果汁一般需要含酸量较高的品种,由于含酸量高的品种不适合人们鲜食消费,因而在我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我国果汁的加工主要以残次果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果汁质量始终上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