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趣味口诀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中医内科趣味口诀一、基础理论篇1·阴阳调和气,五脏现形态。

2·五行相生克,促进健康格。

二、脏腑篇1·心藏神无形,火旺易失眠。

2·肺主气,皮毛艳。

津液盛,鼻出汗。

3·脾主运化谷,口淡肢倦体虚。

4·肝主疏泄,情绪调。

肌肉弦,目赤嗜煤。

5·肾藏精,骨髓培。

耳中生,腰膝软。

6·五脏之中,更要心静。

三、病症篇1·发热头重是感冒,四肢酸痛多感觉。

2·肠胃不和动打嗝,口苦纳呆常易泄。

3·头痛眩晕贵温补,虚寒危重宜祛风。

4·胃痛消化当理气,常为饮食不当起。

5·腹胀便秘非常恼,多进高纤且易消。

6·鼻塞流涕是伤风,草药汤剂可告愈。

四、治疗方法篇1·中医有针灸,穴位医肌肉。

2·拔罐法退寒湿,刮痧妙在放血。

3·按摩推拿舒肌肉,艾灸热熨御风寒。

4·草药煎汤下肚子,山珍海味当食补。

5·中药制剂调理气,药材组方定养生。

附件:1·中医五脏对应图谱。

2·中医常用穴位手册。

法律名词及注释:1·针灸: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穴位:人体上分布着众多经络,而穴位就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治疗疾病。

3·拔罐: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使用罐子产生负压,使皮肤局部透气减压,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起到消除湿热寒邪的作用。

4·刮痧:一种中医疗法,利用特制的刮痧板在皮肤上刮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表皮微循环,以治疗疼痛、湿热等症状。

5·艾灸:一种中医疗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理作用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6·中药制剂:由中药原料制成的药物,包括丸剂、散剂、合剂等不同形式,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其中,一些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的口诀顺口溜,更是中医知识的精华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领略中医的独特魅力。

口诀一:“出汗不忘补心阳,止汗固表调营卫”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出汗过多或者异常出汗,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中医认为,出汗与心阳密切相关。

心阳不足,汗液就容易失去固摄而外泄。

因此,在治疗出汗过多的病症时,不仅要止汗,还要注重补心阳。

同时,通过调理营卫之气,使气血调和,也能有效地控制出汗。

比如,桂枝汤就是一个经典的调理营卫的方剂。

口诀二:“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半加防风”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多样。

川芎被誉为“头痛之要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对于大多数头痛,使用川芎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如果头痛症状持续不愈,可以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加入防风,以增强祛风止痛的作用。

口诀三:“腰痛杜仲补骨脂,独活寄生汤最宜”腰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多由肾虚、寒湿、血瘀等因素引起。

杜仲和补骨脂具有补肾壮腰的作用,是治疗腰痛的常用药材。

而独活寄生汤则是一个综合调理腰痛的方剂,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补肝肾、益气血。

口诀四:“胃痛良姜配香附,寒重吴萸与干姜”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寒等。

良姜和香附相配,能够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如果是寒性胃痛较为严重,还可以加上吴茱萸和干姜,增强温中散寒的力量。

口诀五:“失眠酸枣柏仁宜,远志茯神共调理”失眠困扰着许多人,中医认为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酸枣仁、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远志和茯神则能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将这些药材合理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

口诀六:“咳嗽桑菊与杏苏,初起寒热要分清”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桑菊饮适用于咳嗽初起,伴有发热、咽痛等风热表证;杏苏散则适用于咳嗽初起,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风寒表证。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

中医内科速记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感冒全。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三子热清金,肝火泻黛肺阴沙。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1)肺睥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两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与金水六君煎四、喘证:喘寒麻盖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福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肺阴亏损虚火灼,气阴耗伤阴阳损,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中医内科口诀

中医内科口诀

中医内科口诀心火亢盛夏热来,心烦失眠口渴喝,尿少色赤口舌生,脉搏增快重舌破。

心悸不宁心烦热,心烦失眠尿赤热,舌苔黄腻脉搏快,重舌生疮口渴喝。

脾虚湿困胃口差,四肢无力大便泻,脉搏减弱舌苔白,脘腹胀满不思饭。

肺气虚弱易感冒,咳嗽声低呼吸弱,舌质淡白脉搏细,气短无力呼吸微。

肝气郁结胸胁痛,头晕目眩身摇动,脉搏弦细舌苔白,情绪激动加重重。

肾阴虚证腰膝酸,遗精早泄口咽干,舌质红少脉细数,头昏耳鸣阳痿现。

肾阳虚证四肢寒,便溏阳痿精神懒,舌苔白滑脉搏沉,腰膝酸软尿频繁。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1、头痛发热血压高,神昏惊厥抽搐招。

口禁神呆面红赤,胡言乱语笑哭闹。

便秘尿黄腹胀大,脉象弦数滑有力。

肝风内动有热象,肝阳上亢面红热。

2、心悸失眠面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

口唇发绀舌质淡,大便如陶尿清长。

气滞血淤寒凝结,痹阻胸阳痛难歇。

痰浊阻遏胸闷痛,饮停胸胁咳喘急。

3、消谷善饥口渴饮,尿多消瘦病即定。

大便秘结苔黄燥,皮肤干燥唇裂痛。

弦细数脉象为火,舌红少苔津已伤。

气阴两虚身体弱,腰膝酸软脉无力。

4、一派纯阴寒象中,格阳于外下焦宫。

虚火上炎才见热,面色浮红象假红。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象沉微无力中。

阳虚内寒是病因,甘温除热有丹红。

5、阴分不足内热扰,盗汗失眠五心烧。

两颧潮红口干咽,舌红少津脉细数。

夜热早凉热退后,邪伏阴分此病招。

舌光无苔脉弦细,午后潮热属阴虚。

6、上实下虚痰火旺,头痛失眠和眩晕。

胸膈痞闷呕痰涎,苔白滑腻脉弦滑。

肝肾阴虚眩晕症,腰膝酸软和耳鸣。

舌红少津脉弦细,水不涵木此病型。

中医内科方剂口诀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咳苔白服之宜。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华盖散治风寒痰,麻杏紫苏陈草研,气喘咳嗽苔白腻,伤寒宜用此方便。

三拗汤治风寒束,麻杏草煮效不疏,宣肺解表通肺气,风寒感冒服之愈。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痞闷。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

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
1. 中药调理有妙招,酸甜苦辣要记牢!就像吃菜一样,各种味道都得尝,你说是不是?比如喝黄连水,那苦味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啊!
2. 经脉气血要通畅,通则不痛精神爽!这就好比道路通顺了,车子才能跑得欢呀,你想想看对不对?像按摩疏通经脉后,整个人都轻松多啦!
3. 阴阳平衡不能忘,身体才能有保障!就像天平一样,两边平衡才稳当呢,可不是吗?比如熬夜会打破阴阳平衡,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呀!
4. 四季养生有诀窍,顺应天时不会错!这不就像跟着季节穿衣服一样嘛,冬天穿厚的,夏天穿薄的,多自然呀!像夏天吃点绿豆解暑,多合适呀!
5. 情志调节很重要,开开心心没烦恼!这就跟心情好做事都顺一样,难道不是吗?比如生气会伤身体,那可就得不偿失啦!
6. 食疗养生效果好,美味又把健康保!就像吃好吃的还能养生,多棒呀!像喝鸡汤补身子,多享受呀!
7. 适度运动不能少,活力满满身体好!就像汽车要跑起来才灵活,是不是呀?比如每天散散步,对身体就很好呀!
8. 辩证论治要仔细,对症下药才得力!这就跟找对钥匙开锁一样,得精准呀!像感冒了,分清寒热才能用对药嘛!
9. 未病先防要上心,提前预防少生病!就像提前准备雨伞免得淋雨一
样,多明智呀!像提前注意保暖,就不容易感冒啦!
10. 中医养生传千年,好处多多要体验!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能不好吗?比如艾灸一下,那感觉真不错呢!
我的观点结论:中医八大口诀顺口溜真的很实用,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用中医的智慧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呀!。

中医的顺口溜

中医的顺口溜

以下是关于中医的顺口溜60句:1.上火分虚实,实火清热虚火补。

心火黄连肝火栀,胃火石膏肺火芩。

2.养生先养德,心静自然凉。

淡泊名利少烦恼,乐观开朗寿命长。

3.脱发严重心忧愁,七宝美髯丹可求。

何首乌与菟丝子,牛膝茯苓补骨脂。

4.心悸心慌不安宁,炙甘草汤来调平。

炙甘草参桂姜枣,麦冬麻仁生地胶。

5.牙痛难忍如火燎,清胃散可把火消。

黄连升麻当归地,丹皮石膏泻火妙。

6.腹泻不止脾胃伤,参苓白术散帮忙。

健脾渗湿止泻痢,肠胃舒适身体强。

7.眼睛干涩视不明,杞菊地黄丸能行。

枸杞菊花熟地黄,山药山萸茯苓泽。

8.耳鸣如蝉肾虚显,左归丸来补肾元。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牛膝菟丝子。

9.皮肤瘙痒抓破血,消风散可祛风邪。

荆芥防风蝉蜕牛,苦参苍术木通草。

10.胸闷气短不畅快,瓜蒌薤白白酒在。

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良。

11.产后虚弱气血亏,生化汤中当归推。

川芎桃仁炮姜草,养血祛瘀产后宜。

12.口苦口臭胃热盛,清胃黄连丸可行。

黄连黄芩栀子地,石膏丹皮升麻清。

13.手脚冰凉阳气虚,附子理中丸可医。

附子干姜人参草,温中健脾暖四肢。

14.失眠健忘心火旺,朱砂安神丸来尝。

朱砂黄连地黄草,镇心安神功效强。

15.胁痛口苦肝胆郁,柴胡疏肝散可愈。

柴胡枳壳香附芍,川芎陈皮甘草调。

16.水肿胀满小便少,五苓散可利水消。

猪苓茯苓泽泻术,桂枝化气行水妙。

17.咳嗽气喘痰多黄,清气化痰丸可尝。

胆南星与瓜蒌仁,黄芩杏仁枳实苓。

18.腰膝酸软无力行,右归丸来补肾精。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

19.月经后期量少淡,八珍益母丸可暖。

八珍汤加益母草,气血双补经自调。

20.小儿厌食脾胃弱,异功散加山楂作。

人参白术茯苓草,陈皮山楂健脾和。

21.自汗盗汗心气虚,牡蛎散中黄芪宜。

牡蛎麻黄根浮麦,固表止汗有奇效。

22.口苦咽干目眩烦,小柴胡汤解邪难。

柴胡黄芩人参草,半夏生姜大枣全。

23.腰背疼痛常困扰,杜仲牛膝有奇效。

强筋壮骨补肝肾,缓解疼痛效果好。

24.气血不足易疲劳,八珍汤来把气调。

2023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口诀

2023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口诀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亏耗沙麦冬。

三、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平肺六肾生金。

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黑锡。

五、肺痨:肺痨阴月火合秦,气阴保真阴阳造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外寒里饮小青龙。

七、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八、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人,阴虚天甘阳右参九、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酸心脾归。

十、痫病: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一、胃痛:胃香良食保肝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贯芍。

十二、呕吐。

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汤,脾香阳理胃阴麦。

十三、腹痛:寒良天香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十四、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肝痛脾参四。

十五、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十六、便秘。

热秘麻仁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十七、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十八、黄疸:热茵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瘀逍遥,疫毒千金犀角散。

十九、鼓胀:气柴湿实热中消,阳水济生阴一贯,出血犀角昏迷安。

二十、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浊夏瘀通血虚四,气虚益气聪明汤。

二十一、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归淤通窍。

二十二、中风:中风痰阻半夏桃,风阳天麻阴虚镇,阳闭羚羊阴涤苏,肝肾左归脱参附,风痰解语气虚补。

二十三、颤证:风阳天肝热导羚,血亏人参阳地黄,隋海龟鹿合大定。

二十四、水肿:水肿风水越婢术,水浸胃皮湿热疏,毒麻脾实肾真桃。

二十五、淋证:淋热八石苇劳比,气沉血蓟膏萆薛。

二十六、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痰气郁结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天地黄。

二十七、血证:鼻(玉龙归桑),齿(清茜),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地归),尿(小白药归),紫斑(十茜归)。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病症多且杂,为助大家记,歌诀来归纳。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加香薷饮,气虚参苏饮可痊。

阴虚加减葳蕤汤,阳虚再造散可选。

咳嗽外感分寒热,风寒三拗止嗽散。

风热桑菊饮加减,风燥桑杏汤为伴。

内伤咳嗽痰热清,清金化痰汤可安。

肝火犯肺用黛蛤,肺阴亏虚沙参添。

哮证发作寒哮证,射干麻黄汤可行。

热哮定喘汤加减,寒包热哮小青龙。

风痰哮证三子养,虚哮平喘固本从。

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来调中。

肺肾两虚生脉地,金水六君也有功。

喘证风寒麻黄汤,表寒肺热麻杏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阻肺二陈专。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治阴阳伤。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金汤。

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麦冬尝。

肺痨肺阴亏损用月华,虚火灼肺百合佳。

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

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心血不足归脾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阳不振参附当。

水饮凌心苓桂术,瘀阻心脉桃仁香。

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柴胡疏。

痰浊闭阻栝蒌薤,寒凝心脉枳薤附。

气阴两虚生脉散,心肾阴虚天王珠。

心肾阳虚参附汤,右归饮把阳虚扶。

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痰热内扰温胆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交泰尝。

心胆气虚安神定,酸枣仁汤效亦彰。

癫狂癫证痰气逍遥顺,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痰火生铁落,阴虚火旺二阴煎。

痫证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两虚六君全。

心肾亏虚左归丸,天王补心丹也安。

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脾肾两虚还少丹。

痰浊蒙窍涤痰汤,瘀血内阻通窍缓。

厥证气厥实证五磨饮,虚证四味回阳煎。

血厥实证羚角钩,虚证独参汤可援。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胃痛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安。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停胃失笑散,胃阴亏耗一贯煎。

脾胃虚寒黄芪建。

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中阻二陈平。

湿热阻胃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

脾胃虚弱补中气,胃阴不足益胃煎。

呕吐外邪犯胃藿香正,饮食停滞保和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喘固本汤《中医内科学》【歌诀】平喘固本,气下沉下身,数款陶瓷无尘。

【组成】党参、冬虫夏草、坎脐、法半夏、沉香,苏子,款冬花胡桃肉12克,灵磁石,五味子,橘红【组成】坎脐15克、法半夏12克,沉香15克、冬虫夏草6克,党参15克,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五味子6克,橘红6克。

水煎服。

(注释:坎脐——脐带)【功效】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治】肺胀,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

2、桑白皮汤-《古今医统》【歌诀】扇摆披半被,挚恋书信勤【组成】桑白皮半夏贝母山栀黄连苏子杏仁黄芩各2.4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通口服。

【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3、月华丸《医学心悟》【组成】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15克,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用法】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1丸,含化,一日三次。

【功用】滋阴保肺,消痰止咳。

【主治】阴虚咳嗽。

【歌诀】月华天地百山,悲来临,娇妻沮丧卖沙地。

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百部(蒸)山药川贝母(去心,蒸)獭肝茯苓,真阿胶广三七各15克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麦冬(去心,蒸)沙参,蒸熟地(九蒸,晒)4、保真汤《十药神书》【歌诀】保真麒麟天地人,呈国后,当租地皮五百亩,卖药材。

【组成】当归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黄耆各9克赤茯苓白茯苓各4.5克天门冬麦门冬各6克赤芍药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各6克甘草陈皮厚朴各4.5克【用法】上二十味,研成粗末。

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心5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150毫升,一日三次。

与保和汤间服。

【功效】益气补血,滋阴降火。

【主治】虚劳气血两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加减】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苦杖、木通、石韦、扁蓄;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黄耆赤茯苓白茯苓天门冬熟地黄人参,当归白术生地黄地骨皮五味子黄柏知母陈皮甘草厚朴,麦门冬赤芍药柴胡5、补天大造丸《医学心悟》【处方】人参2两,黄耆(蜜炙)3两,白术(陈土蒸)3两,当归(酒蒸)1两5钱,枣仁(去壳,炒)1两5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两5钱,白芍(酒炒)1两5钱,山药(乳蒸)1两5钱,茯苓(乳蒸)1两5钱,枸杞子(酒蒸)4两,大熟地(9蒸,晒)4两,河车1具(甘草水洗),鹿角1斤(熬膏),龟版8两(与鹿角同熬膏)。

【制法】以龟、鹿胶和药,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五脏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早晨开水送下。

阴虚内热甚者,加丹皮2两;阳虚内寒者,加肉桂5钱。

6、定痫丸《医学心悟》药物组成明天麻1两,川贝母1两,胆南星(九制者)5钱,半夏(姜汁炒)1两,陈皮(洗,去白)7钱,茯苓(蒸)1两,茯神(去木,蒸)1两,丹参(酒蒸)2两,麦冬(去心)2两,石菖蒲(石杵碎,取粉)5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7钱,全蝎(去尾,甘草水洗)5钱,僵蚕(甘草水洗,去嘴,炒)5钱,真琥珀(腐煮,灯草研)5钱,辰砂(细研,水飞)3钱。

加减:加人参3钱尤佳。

方剂主治:男、妇、小儿痫症或癫狂。

制备方法:用竹沥1小碗,姜汁1杯,再用甘草4两熬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1丸,照五痫分引下:犬痫,杏仁5个煎汤化下;羊痫,薄荷3分煎汤化下;马痫,麦冬2钱煎汤化下;牛痫,大枣2个煎汤化下;猪痫,黑料豆3钱煎汤化下,1日2次。

7、清中汤《医宗金鉴》:治疗火痛。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栀子、白豆蔻。

【主治】湿热中阻。

【脉症】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解:方中黄连、山栀清热化湿;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

可加藿香、佩兰、米仁等芳香清化之品。

加减:如湿浊较甚,则加苍术、厚朴、菖蒲、砂仁等辛温燥湿之品,并辅以黄芩、蒲公英等清热药物,以防辛温助热。

若为痰湿阻胃,症见脘腹胀痛,痞闷不舒,泛泛欲呕,咯吐痰涎,苔白腻或滑,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燥湿健脾,和胃降逆。

【歌诀】清中二陈连栀蔻。

8、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即半夏厚朴汤加大枣组成】半夏150克茯苓120克紫苏叶60克厚朴90克【用法】上哎咀。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

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功用】行气散结,化痰降逆。

【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9、正气天香散。

刘河间【歌诀】正气天香,乌江书城香【主治】气滞经迟,此手太阴足厥阴药也。

组成:乌药60、陈皮30、苏叶30、香附240、干姜30.上为细末。

每次9克,水调服。

【主治】治一切诸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肋刺痛。

月水不调。

【方义】(1)乌药、陈皮,专入气分而理气。

香附、紫苏,能入血分而行气。

引以干姜,使入气分兼入血分。

(2)用诸辛温以解郁散肝,令气调而血和,则经行有常,自无痛壅之患。

煎服法:每五、六钱煎。

10.连理汤《证因脉治》【组成】理中汤加黄连【用法】水煎服【功用】温中祛寒,兼清郁热。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酸水,苔白舌边红者。

11、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用法】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15~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妇人醋汤下。

【功用】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

【主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

【各家论述】1.《温病条辨》:湿阻无形之气,气既伤而且阻,非温补真阳不可,硫黄热而不燥,能疏利大肠,半夏能入阴。

燥胜湿,辛下气,温开郁,三焦通而二便利矣。

2.《成方便读》:此为命火衰微,胃浊不降而致,故以半夏和胃而通阴阳,硫黄益火消阴,润肠滑便,然后胃与大肠皆得复其常,所谓六腑皆以通为用也。

12、犀角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犀角6克羚羊角3克前胡栀子仁黄芩射干各9克大黄升麻各12克豆豉9克【用法】上九味,哎咀。

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服。

【主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

【歌诀】洗脚大颂扬,胡适之痴情前胡射干大黄豆豉黄芩升麻羚羊角3克栀子仁13、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组成】川芎白芷石膏藁本菊花羌活【主治】外寒内热之头痛【歌诀】兄志势高踞高墙14、真方白丸子《瑞竹堂方》【组成】大半夏(汤泡7次)1两,全蝎(去毒,炒)白附子(洗净,略泡)1两,天南星(洗净,略泡)1两,天麻1两,川乌头(去皮尖,略泡)1两,1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主治】诸风,可常服,永无风疾隔壅之患。

中风痰涎壅盛,口不语,半身不遂,及小儿惊风潮搐。

【用法】每服20丸,食后、临卧茶清热水送下,日3次;瘫痪,温酒送下;小儿惊风,每服2丸,薄荷汤送下。

15、代抵挡丸生地当归赤芍川芎大黄五灵脂,砂糖为丸。

16、春泽汤【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二。

【组成】五苓散加人参【用法】水煎服。

【主治】伤暑泄泻,泻定仍渴,小便不利。

17、启阳娱心丹《辨证录》【歌诀】启阳娱心,才子骚人归,祖国昌盛,远山砂尘早伏。

【组成】人参2两,远志4两,茯神5两,菖蒲1两,甘草1两,橘红1两,砂仁1两,柴胡1两,菟丝子8两,白术8两,当归4两,白芍6两,山药6两,神曲3两。

生枣仁4两【主治】抑郁忧闷,心包闭塞,阳痿不振,举而不刚。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日服5钱,白开水送下。

服1月,阳不闭塞矣。

18、茜根散《重订严氏济生方》【歌诀】茜根地焦,老叶将黄。

【组成】茜根黄芩阿胶(蛤粉炒)侧柏叶生地黄各30克甘草(炙)15克,生姜3片【用法】上药哎咀。

每服12克,以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70毫升,去津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

茜根,生地黄各30阿胶(蛤粉炒)甘草(炙)15克侧柏叶克生姜3片黄芩19、槐角丸《抉寿精方》【歌诀】槐角,百岁之槐挡风雨,练百琴。

【组成】侧柏叶(各酒洗)荆芥穗枳壳(麸炒)槐角子黄柏当归尾防风地榆黄连黄芩【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主治】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20、消渴方《丹溪心法》【歌诀】消渴OD蜜,姜乳黄花【组成】天花粉末黄连末藕汁生地黄汁牛乳,生姜汁、蜂蜜藕汁生地黄汁蜂蜜生姜汁牛乳、黄连末天花粉末【用法】将花粉末、黄连末和入藕汁、生地黄汁、牛乳中调匀服。

或再加入生姜汁、蜂蜜做成膏,噙化(即将膏含在口中)。

【功用】泻火生津,益血润燥。

【主治】胃热消渴。

症见善消水谷,多食易饥,口渴欲饮等。

【分析】胃热消渴为本方的主证。

故方中用苦寒的黄连清泻胃热,又泻心火;天花粉甘寒,生津止渴,清热润燥,共为君药。

生地黄滋阴清热,尤善滋肾水;藕汁降火生津;牛乳补血润燥,共为臣药。

或加入生姜汁和胃降逆,鼓舞胃气;蜂蜜清热润燥,且可调和诸药,有佐使之用。

诸药合用,有泻火生津,益血润燥的作用,能使胃热消渴痊愈。

【歌诀】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21、中和汤《鸡峰普济方》【歌诀】异功散加厚朴【处方】人参甘草白术茯苓黄橘皮厚朴【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胁肋胀满,恶心呕逆,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22、七福饮《景岳全书》【歌诀】七福老人远地早归住【组成】炙甘草3克(制用)人参6克远志5克熟地9克枣仁6克当归9克白术(炒)5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气血虚亏,心神不安。

气血俱虚,心脾为甚者。

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肾气,神消精竭,饮食减少。

心血虚而惊悸者。

23、钱乙养心汤【歌诀】小儿阳兴苓勃起,远国将早贵,神算船归无人伴【处方】白茯苓、柏子仁、黄耆、甘草、远志、肉桂、茯神、酸枣仁、当归、川芎、人参、五味子、半夏曲、生姜、红枣【主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

24、防风汤《宣明论方》【组成】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官桂各30克黄芩秦艽葛根各9克麻黄(去节)15克【用法】上药为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