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合集下载

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相亲节目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电视台上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娱乐节目形式。

通过展现参赛者的相亲过程和恋爱经历,让观众能够一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寻找生命伴侣的机会。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

目前,中国大陆有很多电视台都有推出不同版本的相亲节目,比如《非诚勿扰》、《中国式相亲》等。

这些节目的核心内容都是通过面试、互动环节和个人展示等方式,帮助单身男女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节目制作方与广告商合作,通过竞赛、主题礼物和旅行等方式来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可观看性。

相亲节目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同时也促进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大陆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亲节目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相亲节目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因此,未来相亲节目可以考虑更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同时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首先,相亲节目可以更注重参赛者的真实性和真诚度。

过去的相亲节目中,有些参赛者会为了上电视而故意夸大自己的优点或隐藏自己的不足。

这种做法不仅对观众不公平,也对参赛者本人不利。

因此,在未来的相亲节目中,制作方应该更加注重参赛者的真实性,避免制造虚幻的场面和情节。

其次,相亲节目可以更加注重男女平等的观念。

在过去的相亲节目中,往往会强调男性的条件和地位,而对女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样的观念会进一步强化社会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

因此,在未来的相亲节目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男女平等的观念,避免强调性别差异,让男女参赛者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机会。

最后,相亲节目可以更注重参赛者的内在品质和人格魅力。

在相亲节目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参赛者过于关注对方的外貌和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对方的内在品质和人格魅力。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摘要】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在节目策划上成功之处包括独特的节目主题、创新的嘉宾互动形式等。

节目内容设置成功之处在于紧扣年轻人恋爱话题、快节奏的互动环节等。

节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度商业化、嘉宾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

未来改进方向建议包括激活节目氛围、提升节目品质等。

综合评价来看,《非诚勿扰》在观众吸引力和话题度方面取得成功,但在节目深度和素质上尚有改进空间。

未来建议节目方向要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嘉宾选拔,以提升整体节目品质和影响力。

【关键词】《非诚勿扰》、电视节目、背景介绍、成功之处、节目策划、节目内容、成功因素、改进空间、不足之处、综合评价、未来节目、建议。

1. 引言1.1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背景介绍《非诚勿扰》是一档由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首播于2010年。

节目以“非诚勿扰”的原则进行选嘉宾,即只有真心想要结识对象的人才能参与节目录制。

节目设立了“灯光效果”的互动环节,使得选手在舞台上相识,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问答环节来了解对方,并最终做出相互选择。

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内地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之一。

许多观众对于节目中选手的真诚和勇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节目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单身人群的相亲困境和心态,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脱单的机会。

1.2 《非诚勿扰》的成功之处该节目在节目策划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采用了以“非诚勿扰”为主题的相亲模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该节目结合了真人秀和娱乐节目的元素,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真实的相亲场景,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节目内容设置方面成功之处在于节目制作团队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和任务,让选手在相亲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才华。

节目中参与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各具特点,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相亲场景,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非诚勿扰》成功之处在于节目策划独特创新,内容设置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从_非诚勿扰_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从_非诚勿扰_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研究生之页NEWS RESEARCH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万 铃【摘 要】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

《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

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

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创新;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港台《非常男女》的带动下,电视相亲节目风靡一时。

而1998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的开播,首开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一股“玫瑰狂潮”。

①经过几年的沉寂,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型电视相亲节目重回荧屏,不仅赢得了高收视率,也再次掀起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潮”。

所谓的电视相亲节目,就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

电视台作为“红娘”,在节目中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

②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再度走红,不仅是因为此类节目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剩男剩女”现象有关,也与它本身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有巨大关联。

《非诚勿扰》开播三个月后,就勇夺同时段娱乐节目收视率冠军,但是在高收视率的背后,节目在真实性、炒作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上存在着巨大争议。

因此,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从节目包装和节目内容分析电视相亲节目再度走红的原因,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全面地认识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

一、《非诚勿扰》的创新之处1. 节目包装新颖,紧抓受众眼球《非诚勿扰》借鉴英国电视相亲节目《Take me Out》,在节目舞台设计上风格类似。

电视相亲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电视相亲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电视相亲节目的困境与出路[摘要]目前电视相亲节目日益火暴,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

但是在其辉煌的背后却潜藏着诸多隐性问题,面临着困境与挑战。

因此,认识眼下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对于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困境;出路1 电视相亲节目部分内容存在的问题1.1 相亲节目冲击了道德伦理的底线电视相亲节目是由电视台举办的为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们搭建相亲平台的节目。

电视台举办这样的电视节目的初衷还是好的,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个节目为更多的单身男女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为他们找到自己的真爱与幸福。

但是由于电视节目的部分内容在举办过程中对于道德的底线把握不够,很多庸俗、消极、虚假的言语与信息频频出现在电视银幕面前。

因此,这类节目在社会上反响十分强烈,引起人们的不满。

在这些人眼中,金钱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金钱什么都可以不顾,她们把纯洁的爱情当做是一种交易,她们不知道道德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第一精神财富,真正幸福的婚姻是不应该超越道德底线的。

1.2 相亲节目对真、善、美传统美德的颠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美德,人性的真、善、美是我们历来提倡与追求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真、善、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真、善、美的提倡与实现需要每个国人的支持与努力。

最近,电视相亲节目的部分内容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真、善、美理念,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电视节目中嘉宾刻意制造敏感尖锐的话题,有些嘉宾的身份疑惑重重,缺乏真实性,有些甚至是托,缺乏诚信。

嘉宾言辞犀利,语言充满敌意,一些无聊、低级的趣味成为时尚的流行。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主流的真、善、美,坚决抵制消极错误的思想。

1.3 相亲节目缺乏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电视相亲节目为希望真诚恋爱交友的朋友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但是我们注意观察电视相亲节目便可以发现,来参加电视相亲节目的男女嘉宾大多数都是白领阶层,很少涉及中低收入嘉宾,尤其是广大青年农民工男女。

电视相亲利大于弊_一辩稿

电视相亲利大于弊_一辩稿

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诸多困扰,电视相亲作为一种交友形式应运而生,增大了青年男女的交友机会,扩大了交友平台,满足了他们的交友需求,并且,电视相亲打破传统相亲模式,以一种独特新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同时满足了大众渴望新型节目的娱乐需求。

第二,从经济效益来看,电视相亲以其高收视率为电视台谋取利益的同时又为赞助商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多赢局面。

电视相亲以其独特的娱乐效果,新颖的相亲模式,有别于传统观念的交友理念迅速的走红于当下,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大力追捧,创造了让人出乎意料的高收视率,为电视台以及赞助商带来丰厚利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了社会需求,使得多赢局面得以形成。

第三,从社会效益来看,电视相亲缓解了诸如男女比例失调等一些社会问题,并且有利于电视观众加深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男多女少的现实加大了人们交友的难度,而电视相亲扩大了人们的交友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偶标准以及交友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相亲作为交友平台的同时也是社会择偶观念的大浓缩,观众通过电视相亲节目了解社会择偶观,跟进自身思想,同时对社会现状进行更透彻的思考。

虽然电视相亲节目中的确出现了不良的价值示范,但瑕不掩瑜,只要我们加强对这类节目的监管,增强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电视相亲节目便可以更好的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几点,我方坚持认为电视相亲利大于弊,谢谢。

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以《非诚勿扰》为例常会玲(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本文以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获得成功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价值观;不足 一、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一)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风格《非诚勿扰》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走红,主持人孟非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把《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对比分析是非常有趣的。

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其播出平台丝毫不逊于江苏卫视的播出平台。

主持人何炅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孟非。

节目的样式和结构与《非诚勿扰》非常相似,而《非诚勿扰》能够后来居上,则主持人孟非是关键因素之一。

何炅在主持节目时其彬彬有礼的主持风格则限制了《我们约会吧》,使得这档节目缺乏亮点。

而孟非之前是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让他在《非诚勿扰》节目中不局限于走流程,他新闻点评式的犀利对人不留情面,一针见血,对话毫不含糊。

(二)节目推陈出新,环节有趣2011年5月,《非诚勿扰》推出海外专场,在举办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专场之后,2012年继续扩大全球版图,相继登法国、加拿大、韩国举办专场,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华人媒体及外籍人士的热情欢迎。

一系列的海外专场,增加了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元素,丰富了节目内容,从相亲节目中可以领路到异国风情。

并且男女嘉宾条件优越,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别具风格的视觉盛宴。

《非诚勿扰》2012年10月全面升级,这也是节目三年来的首次升级。

增加爆灯环节,更新音乐音效,优化舞美灯光,改换视觉包装节目升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持创新,给观众全新的观看体验。

在节目环节的设计方面,节目组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拍摄模式,采用了类似MV的拍摄方式,在环节上,三段VCR分别介绍了男嘉宾的基本信息情况、情感经历和择偶标准。

其短片的拍摄运用了“真实再现”、“还原搬演”的表现手法,让女嘉宾的现场的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男嘉宾。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摘要】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嘉宾匹配方式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获得了极大的热度。

一些嘉宾的过激行为和不当言行,以及部分情节的煽情也引起了争议。

尽管如此,《非诚勿扰》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

未来,《非诚勿扰》可以更加注重嘉宾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避免过度煽情,同时保持节目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性,以保持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非诚勿扰》、电视节目、成功、不足、嘉宾匹配、情感真挚、观众热度、嘉宾行为、言行不当、煽情情节、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背景《非诚勿扰》是一档由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首播于2010年。

该节目的灵感源自于同名电影,通过一系列相亲环节展现了单身男女在舞台上寻找真爱的过程。

节目组会邀请一批单身男女作为嘉宾,他们通过自我介绍和各种互动环节,最终选择心仪的对象。

这种嘉宾自行选择匹配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而真实的感受,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

除了相亲嘉宾的精彩表现外,节目还邀请了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作为特邀嘉宾,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非诚勿扰》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众多忠实观众,成为江苏卫视的一大看点。

该节目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一股相亲风潮,也为许多单身男女提供了一种新的相亲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不断拓展,《非诚勿扰》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节目形式,以适应观众需求的变化。

1.2 该节目在观众中的热度《非诚勿扰》是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其独特的嘉宾匹配方式和真挚打动人心的情感故事成为了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该节目在观众中拥有极高的热度,每一期都吸引了大量的收视群体。

观众们通过观看《非诚勿扰》,不仅能够享受到娱乐的乐趣,更能够在情感纠结、爱情选择上得到启发和启示。

该节目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欢迎,还受到了海外华人的喜爱和追捧。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摘要: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视相亲合理性矛盾性可持续发展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着手整饬相亲类节目中的“炒作、造假、低俗”等现象。

①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在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舆论热议,而后遭到仿效、批判、整顿或停播。

这一节目类型的特殊发展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视相亲节目能否作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节目形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把约会游戏(Dating game shows)搬上荧屏,至今世界各国的此类节目已多达数百种。

国内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是1991年由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今晚我们相识》。

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则掀起了电视相亲节目首轮收视热潮,后由于频繁克隆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此类节目一度淡出荧屏。

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相继开播,再度引起人们对电视相亲节目的高度关注。

目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此类节目还有《爱情来敲门》、《缘来是你》、《为爱向前冲》等十余档。

“存在即合理”,电视相亲节目十余年间两次高度流行,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节目兴起顺应社会需求。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组织结构、心理结构和文化模式的巨大转变,人们的个性意识逐渐觉醒,婚恋观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电视相亲节目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以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获得成功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

标签: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价值观;不足
一、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受欢迎的原因
(一)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非诚勿扰》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走红,主持人孟非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把《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对比分析是非常有趣的。

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其播出平台丝毫不逊于江苏卫视的播出平台。

主持人何炅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孟非。

节目的样式和结构与《非诚勿扰》非常相似,而《非诚勿扰》能够后来居上,则主持人孟非是关键因素之一。

何炅在主持节目时其彬彬有礼的主持风格则限制了《我们约会吧》,使得这档节目缺乏亮点。

而孟非之前是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让他在《非诚勿扰》节目中不局限于走流程,他新闻点评式的犀利对人不留情面,一针见血,对话毫不含糊。

(二)节目推陈出新,环节有趣
2011年5月,《非诚勿扰》推出海外专场,在举办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专场之后,2012年继续扩大全球版图,相继登法国、加拿大、韩国举办专场,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华人媒体及外籍人士的热情欢迎。

一系列的海外专场,增加了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元素,丰富了节目内容,从相亲节目中可以领路到异国风情。

并且男女嘉宾条件优越,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别具风格的视觉盛宴。

《非诚勿扰》2012年10月全面升级,这也是节目三年来的首次升级。

增加爆灯环节,更新音乐音效,优化舞美灯光,改换视觉包装节目升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持创新,给观众全新的观看体验。

在节目环节的设计方面,节目组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拍摄模式,采用了类似MV的拍摄方式,在环节上,三段VCR分别介绍了男嘉宾的基本信息情况、情感经历和择偶标准。

其短片的拍摄运用了“真实再现”、“还原搬演”的表现手法,让女嘉宾的现场的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男嘉宾。

改版后的《非诚勿扰》还在节目中加入了爆灯的环节,从一开始节可以为男嘉宾留灯到最后,而且女嘉宾还可以根据对男嘉宾的喜欢程度,把灯的温度调热,打破了传统观念,鼓励女嘉宾大胆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

(三)男、女嘉宾定位从个性上升到类型
《非诚勿扰》的又一成功要素是对嘉宾角色的准确定位。

在男女嘉宾的选择上是具有鮮明代表性的。

女嘉宾的选择遵从的是从个性上升到类型的原则,例如
台上24位女嘉宾均具有独自的个性特点。

她们具有不同的职业、学历、年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均具有代表性。

有的端庄大方,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内敛,有的成熟知性,有的清纯可爱。

每一个其实都反映出了从个性到共性的特点。

同时在面对不同男嘉宾每一个女嘉宾大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之间很容易形成观点碰撞。

在男嘉宾的选择上也遵从了这一原则,男嘉宾的类型中有的是“高富帅”、有的是“学霸”,有的是“海归”,有的是“打工仔”。

每一位男嘉宾也都代表了这一类型的特点。

对受众来说这种“双重代入感”,让受众与女嘉宾和男嘉宾同步体验着现场的“选择”与“被选择”,受众的参与感大大提升,确保了收视的稳定性。

二、《非诚勿扰》的不足之处
随着《非诚勿扰》的知名度不断增高,网友们渐渐地将目光聚焦在了台上的嘉宾上,通过网友们的人肉搜索和调查后,发现台上的嘉宾与她们生活中的身份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节目传递的不良社会价值观。

《非诚勿扰》对男嘉宾的设置的三个环节:爱之初印象、爱之再体验、爱之终决选。

这三个环节重点介绍男嘉宾的工作、经济状况、择偶标准、爱好等。

而在短短的几分钟交流中,女嘉宾并不能深入了解男嘉宾,便会根据经济状况来衡量男嘉宾的能力强弱。

在节目中,也曾出现过“金钱味”很重的言论,等。

三、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出路
电视相亲类节目定位是单身青年男女交友,节目中所探讨的话题一般是围绕两性、爱情、婚姻和家庭等几个方面,而在谈及到两性和婚姻等方面的话题则比较敏感。

因此在这个话题上要注意把控度,防止内容低俗化。

相亲交友节目必须做到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为导向,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宗旨。

电视相亲类节目是为单身男女打造一个交友的平台。

节目中的男女嘉宾应选自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而不是有名气的明星。

情感类节目要想打动人,需要具有真情实感。

但在有些节目中为了能够吸引关注的注意力,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特意请来专业的“托儿”为节目造势。

这一行为是对观众的欺骗和玩弄,违背节目最初的本质,一旦事情被揭发,则会引发观众质疑节目的真实性,为观众所抛弃。

四、结语
《非诚勿扰》自2010年开播以后就赢得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在节目获得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注重节目的真实性。

当一档节目具有争议时说明有人在持续的关注这档节目,表明节目还具有上升的空间。

要想在节目同质化的今天稳住脚根,《非诚勿扰》更应该思考“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邱倩雯,蔡之国.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因素探析[J].电影评介,2010(10):82~83.
作者简介:常会玲(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