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传说:
1. 朱元璋传说:据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到地主家放牛,经常饿肚子。
有一次他在放牛时,发现了一个老鼠洞,挖开后发现里面藏着许多粮食。
他高兴地拿了一些谷子熬了一锅粥喝,觉得这锅粥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年腊月初八都要吃一顿五谷杂粮粥,以示纪念当初在老鼠洞发现的粮食。
2. 岳飞传说:据说岳飞小时候也曾经挨饿,他的母亲就用杂粮熬了一锅粥给他喝。
后来岳飞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为了纪念母亲,他每年在腊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喝上一碗杂粮粥。
此外,还有佛祖成道、秦始皇修长城等传说与腊八节有关。
总之,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人们对于丰收、感恩、孝顺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最新5篇)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最新5篇)腊八节风俗篇一佛祖修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朱元璋受难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赤豆打鬼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由来篇二煮粥、喝粥“腊八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是煮粥、喝粥,据说这与释迦牟尼成道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炼时一度饿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带的杂粮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稀粥,喂他喝下。
释迦牟尼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
释迦牟尼成道日,从此被定为佛教重要的“浴佛节”。
于是,每到这天,僧人便要诵经祭佛,并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实煮粥,敬献佛祖。
最早的“腊八粥”一词就源于宋朝的腊八节。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记载:腊八这天,“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一)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6年,大也即是释《百丈清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三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谷、云:"平时寺僧",意思是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腊八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
腊八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各式各样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腊八的传说故事。
1. 汉武帝祭腊八史传说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的疾病太多了。
帝王非常忧心,于是让太医们研究怎样能消除疾病。
最终,太医们发现了许多蔬菜和果实都能治疗相关病症。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举行祭祀活动,来感谢上天的馈赠,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祈求健康和长寿。
2. 僧人祈福故事传说有一年的腊八节,一个名叫慧思的僧人来到山上祈求福祉。
在祈祷的过程中,慧思发现一群穷人在山下迎接腊八的到来,但没有什么可以供奉给神灵。
慧思立即下山,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捐献给了这些穷人。
随后,慧思回到祈福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祈福得到了回应,因为上天感念其慷慨行为,为他带来了好运和福气。
3. 女娲补天传说据说,女娲在一个腊八节的夜晚,决定来到人间世界和人类一起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
女娲为让人类过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冬季,用五彩石条拼成天尘,找到牛的皮毛制成绵线,细心的绳了起来,将手中的缝针一针针的缝起一个个蓝色的天圆,最后将其安放在头上。
可就在这时,她听到大地破裂声响,天空陡然黑暗,洪水猛涌,无数的生物,在暴风雨夹塞着冰雹和雷电的攻击下,向前逃离。
为了保护人类安全,女娲决定为补天出一份力,并最终成功,这样人类就避免了灾难,可以享受腊八的欢乐节日。
4. 北海涌泉故事在传说中,腊月初八日之际,老百姓们传统上要来到“北海涌泉”处,取水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顺利。
据说,这个涌泉是由一位叫五布的神仙制造的,同时也附有着神奇的功能。
每年的腊八节,神仙五布就会变成一条大蛇,来到涌泉边唤醒这条涌泉,流淌清水,为人们带来健康、财运和好天气。
5. 水陆道场传说在腊八节这一天,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这一天,祭祀活动通常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
人们会在一条河流中打造一个台子,让神仙们跳下台子,然后沿着河流跳跃,接着上岸,散漫到一个地方,进入一个装有鲜花和香料的垃圾桶。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

腊八节的节日传说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而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赤豆打鬼据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怀念忠臣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三:朱元璋忆苦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四:秦始皇修建长城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这些传说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除了这些传说,腊八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在饮食方面,腊八粥是腊八节的标志性食品。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一般以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故事传说有很多。
小编整理了腊八节的由来故事_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节的八个来历传说故事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腊八节的故事5篇

腊八节的故事5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腊八节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节的故事1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
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
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
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
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
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臣秦桧诬陷。
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
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
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
这天乃腊月初八。
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
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
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1、“赤豆打鬼”的传说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
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2、纪念修长城的民工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
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怀念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
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
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
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
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
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3、腊八蒜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那你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
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篇【2】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篇【3】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
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
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