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在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一个。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也是秋季的中点。
除了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传统习俗外,中秋节还有许多由来已久的神话传说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脍炙人口的中秋神话传说。
1.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骄傲自大的太阳神每天轮流照耀大地。
然而,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使得大地干旱,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大禹带领百姓祈求众神封印九个多余太阳,并封印在天河里。
太阳神后羿因为灭了九个太阳,被封为后羿星。
太阳神的妻子嫦娥因为同情大地上的百姓,偷偷服下了长生不老药。
她不久后飞上了月亮,成了月宫仙子。
2. 后羿射日后羿射日也是中秋神话中的故事之一。
相传在古代,人们所居住的土地上曾有十个太阳,使得大地炙热无法耕种。
为了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英勇的后羿不顾一切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给人们照耀。
因此,后羿被封为神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3. 后羿嫁妹后羿嫁妹也是一个有趣的中秋神话。
相传后羿有一个妹妹名叫嫦娥,是美丽聪明的女孩。
后羿和妹妹非常相亲相爱,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然而,天神嫉妒这种深厚的兄妹之情,将嫦娥变成了一只可爱的仙兔。
为了送走嫦娥的姐姐,后羿决定举办一次盛大的见面宴会。
他邀请了许多人,但唯独嫦娥不能出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使嫦娥重见天日,后羿将嫦娥囚禁到月亮上,并在宴会上代表妹妹分发月饼,以此纪念他们深厚的兄妹之情。
4. 好汉和兔另一个中秋神话故事是关于好汉和兔的。
据说由于困难,物产丰富的夏朝百姓没有粮食吃。
好汉知道情况后,感到非常心痛,于是决定把自己变成一只兔子献给天帝。
当他的愿望传达给天帝时,天帝非常感动。
他决定把好汉变成一颗珍贵的月亮,成为永恒的存在。
于是,人们在中秋夜都能看到好汉变成的月亮,感叹这个故事中的英雄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以上是几个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每一则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价值的尊重。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聚一堂,共同庆祝。
除了品尝美食、赏月和赏灯等传统活动外,中秋节还与众多的神话传说故事息息相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日之久的浩劫即将降临人间。
上天界的玉帝决定要拯救人们免于水火之灾,于是下令要在人间寻找能够拯救人们的仙药。
此时,有一位名叫后羿的弓箭手应征前去。
他精通射箭技艺,被玉帝封为“神箭手”。
在玉帝的指引下,后羿找到了能够拯救人间的仙药,但他舍不得将这仙药送上天去,因为他得知此仙药是由上天界上的灵草所化而来。
为了探明其真相,后羿偷偷品尝了一颗仙药。
他立即感觉到身体产生了变化,因为这仙药使他拥有了令人嫉妒的不死之身。
后羿知道这样的力量不该由一个凡人所拥有,于是他将剩下的仙药藏到了家中。
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她开朗、聪明、善良。
她深爱着后羿,并非常尊敬他。
她发现了后羿藏匿的仙药,并知晓了嫁与后羿意味着自己也能够拥有拯救他人的力量。
有一天晚上,嫦娥忍不住打开了后羿藏匿的仙药,并将仙药吞入了自己的体内。
此时,她感觉到浩荡的力量注入自己的身体,她能够飞上九天,逍遥于云端。
但是,仙药的力量并非可以任意利用。
天界得知此事后,天帝为了保护这份重要的力量,下达了一个命令,要将嫦娥送上月亮居住。
因此,嫦娥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都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寄托着思念与祈福之情。
据说,这是人们的祖先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美丽的仙女嫦娥而来的。
故事二:吴刚踏月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叫吴刚。
他精通文学和武艺,是当时最有名的剑客之一。
然而,他有一个恶毒的心腹之痛——他的妻子患有绝症,每天生活在病中。
吴刚无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找到治疗妻子病情的方法,他十分痛苦和无助。
偶然的机会,吴刚听说玉兔精血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治愈任何绝症。
于是,吴刚决定要去月亮上寻找玉兔精血,以救治妻子。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勇射手,他精通弓箭技艺,曾救下了人间生活饱受蝗虫之苦的人民。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却因此被一颗仙丹误食,如飞般升上了月亮。
后羿非常伤心,为了怀念妻子,每年中秋节当晚,他都将妻子最爱的水果和糕点摆放在庭院中,希望嫦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爱情,也开始了家人团聚,欢度中秋节的传统。
二、嫦娥与玉兔古代神话中,有一个传说,说嫦娥和玉兔是好朋友,她们常常在月亮上一起玩耍。
嫦娥喜欢给玉兔剪裁月宫中的花草树木,而玉兔则陪伴嫦娥度过寂寞的时光。
据说,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见月亮上有一只悬挂在树上或是兔儿子在嫦娥的身边。
这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美丽传说。
三、吴刚捣药据说,中秋节的月亮背后有一个寂静世界,名为\月宫\,月宫中住着许多神仙。
传说有个叫吴刚的人,他因殴打嫦娥嫉妒心作祟而被宙斯褫夺了神仙的身份。
为了弥补错误,吴刚被迫永远待在月宫里,捣药赎罪。
每年中秋之夜,地人如潮水涌向月宫观赏月亮,而吴刚就在月亮的背后日夜奋力捣碎逃命的桂树叶子,千百年来,吴刚捣桂并未停息,以示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尊重。
四、打败了九头蛇据《山海经》记载,在古代有一只名叫\白蛇\的九头恶龙,它的每个头都有独立的思维和个性,整日猖獗肆虐。
后羿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挑战这只白蛇。
他经过严苛的训练,使自己的箭术更加犀利。
最终,后羿用一箭射死了所有的九个头,救下了人民。
从此,人们在中秋节时都会摆出白蛇的形象,用以纪念后羿的英勇事迹。
五、砍倒了禁果树古代有一位名叫百草仙子的女妖,她隐居在一棵禁果树上,果实负有禁忌。
人们无法靠近此树,因为吃下禁果就会受到惩罚。
传说后羿为了保护人类禁受痛苦,下定决心砍倒了禁忌之树。
在中秋节那天,人们为了纪念后羿的无私付出,也会在家中摆放一棵水果树,并在晚上和家人一起分享水果,以庆祝丰收和团圆。
六、吴山蹲守关于吴山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吴山上富藏无数财宝,人们纷纷前去探宝。
中秋节相关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相关的神话故事
以下是 8 条中秋节相关的神话故事:
1. 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嫦娥为了保护仙药,无奈之下吃下后飞到了月宫,从此一个人在那冷冷清清的地方,多可怜呐!你说要是换做是你,你会吃下那药吗?
2. 吴刚伐桂听说过没?吴刚在月亮上不停地砍那棵桂树,可怎么砍也砍不倒,哎呀,这得是多执着呀,就像我们追求梦想一样不放弃,多励志啊!
3. 玉兔捣药啊,据说那玉兔一直在月宫里捣药呢,它那么勤劳,都不休息一下的吗?我们有时候还偷懒呢!
4. 玄宗游月宫的故事也挺神奇的呢!唐玄宗竟然能在梦里去到月宫,还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这要是我能这么体验一把该多棒啊!
5. 貂蝉拜月也很有意思呀,貂蝉那么美丽,对着月亮祈祷,她到底许了什么愿呢?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幸福呀?
6. 月下老人的故事可神奇啦!他在月光下牵红线呢,是不是真有这么个神奇的老人在悄悄给我们安排姻缘呢?真期待呀!
7. 刘海戏金蟾你们知道不?刘海那么勇敢地和金蟾斗智斗勇,最后获得了幸福,这种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8.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故事很了不起呢!就靠着月饼传递消息,最后成功起义,月饼都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厉害吧!
我觉得这些神话故事都特别有意思,它们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中秋节变得更加有魅力啦!。
中秋节 神话故事

3个中秋节神话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神话故事,以下是三个中秋节神话故事: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之一。
传说中,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但后来,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仙丹,并将仙丹交给嫦娥保管。
嫦娥误食仙丹,身体变得轻盈如燕,飞向了月亮。
后羿得知此事后,非常悲伤,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设下案台,摆放嫦娥爱吃的食物,遥祭嫦娥。
2.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是另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
传说中,吴刚因犯罪被贬到月亮上,负责砍伐月亮上的桂树。
但无论吴刚怎么努力砍伐,桂树都会立刻恢复原状。
这个故事寓意着无论人们怎么努力,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3.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是中秋节的另一个经典神话故事。
传说中,月亮上有一只兔子,它每天都在不停地捣药,为人间的人们治疗疾病。
这个故事寓意着中秋节的团圆和和谐,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是三个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它们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

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秋节传说故事8则,欢迎阅读。
(一)嫦娥奔月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
后羿想长生不老,从崑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售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
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
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台湾并没有专祀月神的庙,都配祀在太阳公庙里。
台北市内湖太阳公庙,八月十五日信徒们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四)推翻元朝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
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挂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有哪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有哪些经典的神话传说中秋节是农历的⼋⽉⼗五,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包括嫦娥奔⽉、吴刚折桂、⽟兔捣药、⽉饼起义等。
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1、嫦娥奔⽉嫦娥奔⽉: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宫的事情。
“嫦娥奔⽉”的神话源⾃古⼈对星⾠的崇拜,据现存⽂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等古书。
2、吴刚折桂吴刚伐桂,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
相传吴刚受天帝惩罚到⽉宫砍伐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
天帝把这种永⽆休⽌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传说南天门的吴刚和⽉亮⾥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疏于职守。
⽟皇⼤帝知道后,⼀⽓之下,就罚吴刚到⽉亮⾥去砍⼀棵叫⽉桂的⼤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这样,年复⼀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桂树。
⽽只有在每年⼋⽉⼗六那天,才有⼀⽚树叶从⽉亮上掉落地⾯上。
谁家最勤劳,⾦叶⼦就飘到谁家,那家就有⽆穷⽆尽的财富。
3、⽟兔捣药⽟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
见于汉乐府《董逃⾏》。
相传⽉亮之中有⼀只兔⼦,浑⾝洁⽩如⽟,所以称作"⽟兔"。
这种⽩兔拿着⽟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此等药丸可以长⽣成仙。
久⽽久之,⽟兔便成为⽉亮的代名词。
古时候,⽂⼈写诗作词,常常以⽟兔象征⽉亮,像⾟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兔表⽰⽉亮。
4、⽉饼起义中秋节吃⽉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量准备起义。
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分严密,传递消息⼗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计策,命令属下将“⼋⽉⼗五夜起义”的纸条藏⼊饼⼦⾥⾯,再派⼈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五⽇晚上起义响应。
5、⽞宗故事《霓裳⽻⾐曲》描写唐⽞宗向往神仙⽽去⽉宫见到仙⼥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描绘虚⽆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形象,给⼈以⾝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并列,被冠以“团圆”之意。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聚集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仰望明亮的月亮。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同时也与众多神话故事息息相关,这些故事揭示了人们对于月亮的崇拜和对团圆的渴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
1. 嫦娥奔月中国最著名的中秋神话之一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十个太阳,它们炽热的光芒照耀整个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于是,传说中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保护了人类的生活。
人们为了感谢后羿,开始向他朝拜,并将随身携带的玉带挂在树上,以示纪念。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
她渐渐地被后羿的名声和权势所迷住,开始怀念自己在人间的时光。
最终,她决定飞向天上的月亮,成为令人仰望的月宫女仙。
据说,每年的中秋之夜,嫦娥会从天上的月宫里降临到人间,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好运。
2. 后羿射日后羿不仅是保护人们的英雄,还以其独特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传说中,他曾经用神弓射下九个太阳,为人们带来了太阳的光明和温暖。
人们为了感谢他,尊敬他,并且将他视为保护人类的象征。
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向他祈福,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平安的生活。
3. 后羿和长生不老药据说后羿曾收到了一种名为长生不老药的神药。
这种药物可以使人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后羿独占了这种宝贵的药物,但是,他看到了人们衰老的景象和悲伤的命运,决定把药物交给人民大众。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对这种药物的力量产生了渴望,她想要把药物私藏起来。
嫦娥偷偷地打开了药物的盒子,并且吞下了其中的一颗药丸。
结果,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并且升上了天堂。
后羿回到家中,看到了空药盒,感叹万分。
从此,后羿对妻子的思念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使他每年都望着月亮,思念着自己的妻子。
4. 后羿与玉兔在中国的中秋节传统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角色,叫做玉兔。
玉兔是一个黏土制成的小兔子,它是月亮里的仙兽,传说中的仙女嫦娥给予了玉兔人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神话故事【篇一: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
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
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篇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
傳說中,在遠古時期,天地總共有十個太陽,由於十個太陽的熱度太強,烤焦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許多人們也因為氣溫太高而被熱死,存活下來的人都過著非常痛苦的日子。
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后羿」,看到這種情形非常生氣,他決定要拯救世間萬物,便用他的弓箭將太陽一一射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讓大地停止被高溫熱「烤」,人民因而獲得重生。
百姓們為了感念后羿,於是擁戴他成為一國之君。
可是,沒想到后羿一當上國君後,就開始目中無人,作威作福,施行暴政,百姓們從此又陷入了另一場苦難中。
◆月中玉兔在『大唐西域記』裡頭記載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裡,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個好朋友。
由於當時適逢戰亂,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沒有東西吃。
有一天,他們在門口發現一位因飢餓而昏倒的老公公,為了救活老公公,他們分頭出去找食物。
但是,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機率微乎其微,後來兔子為了解除大家的飢餓,便自願犧牲自己,當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熱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兔子從滾燙的鍋子撈出來。
原來,兔子的善心,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將兔子救出來,並且封他為「玉兔」,在月亮裡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讓大家時時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吳剛伐桂樹相傳吳剛是一位醉心於仙術,但是又不肯專心學習的樵夫。
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會做白日夢,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
於是,下令把吳剛帶到月宮裡,並且告訴他只要他砍倒桂樹,就會得到仙術。
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時間,桂樹就會癒合。
所以,吳剛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將桂樹砍倒,這就是玉帝給予吳剛做事不腳踏實地的懲罰!◆月神生日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傳為日神的配偶神。
我國以嫦娥為月神,代表美麗、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優美的性格。
中秋節為月神生日,臺灣並沒有專祀月神的廟,都配祀在太陽公廟裡。
臺北市內湖太陽公廟,八月十五日信徒們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眾:有在戶外院內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焚香燒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團圓的氣氛中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就是所謂的「拜月」。
◆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裡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拐杖用,並祈求明年會存更好的收成。
◆推翻元朝相傳,元末,中原漢民不甘受其統治,愛國之士紛紛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並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於大月餅中。
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都掛起來,元人看了大吃一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
後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
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大家一起把韃子殺了,元朝就推翻了。
【篇三: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
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
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
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
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
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
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中秋节传说:杨贵妃为“月饼”起名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
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
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
胡人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
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
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
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
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
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
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
“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
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
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有的学者称“月饼”一词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下,并无此词。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句:“云头艳艳开金饼”、“金饼隔林月”。
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
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
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如“明嘉靖《威县志》称,”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
“明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节传说:吃月饼与“杀鞑子”中秋的传说多是美妙的,但这个“杀鞑子”的故事却渗透了一段不愉快,它与元末起义的传说有关。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
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
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
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
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其实,这个传说应该是张冠李戴了,想出“吃月饼,杀鞑子”妙计的是当时江苏泰州的大盐商、后来在苏州称王的的吴王张士诚,而不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当年并没有这么牛,他和尚、要饭出身,后来过不下去了,才跟着郭子兴闹革命,并最终夺得江山的。
中秋节传说:嫦娥奔月与“不老药”嫦娥奔月,是一则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在所有中秋传说中,它是最为凄美的。
嫦娥奔月怎么与中秋节联系上的?这里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