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螳螂捕蝉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2、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3、克隆羊“多莉”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细胞核()A.能合成有机物B.控制着生物的遗传C.能控制物质进出D.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4、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C.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D.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5、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6、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A.单性花自花传粉B.单性花异花传粉C.两性花自花传粉D.两性花异花传粉7、小刚上课时突然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可能的原因是 ( )A.天气太热 B.没吃早饭,出现低血糖现象C.上课想睡觉 D.没写完作业,怕老师批评8、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经络9、血液属于哪种组织()A.上皮组织B.神经组织C.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①②B.①③C.③②D.③④11、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D.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12、下列各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细胞核----遗传信息库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C.液泡----呼吸作用的场所D.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13、下列哪种植物一般没有蒸腾作用?()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14、以下是对某些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B.静脉血管管壁的内面都有静脉瓣C.伤口流血时,使其止血的是白细胞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等多种成分15、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16、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2021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没有规定由公安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法律B.法律、行政法规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法律、法规、规章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为暂缓行政拘留执行的担保人的必需具备条件的是()。

A.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B.与本案无牵连C.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D.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工作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开拓创新B.与时俱进C.改革创新D.创新创业4.下列选项中体现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的是:A.公安工作需要完全无条件的服从党的领导B.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理念C.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D.公安工作坚持打击性与保护性相结合5.国际工程一般是指那些资金由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提供,并在咨询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及劳务供应等方面部分或全部实行跨国经营的工程项目。

国际工程经营是国际间复杂的商业性交易活动,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形式密切相关,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到有关国际工程业务的成败,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还未达到要求。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结论?A.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项目管理这个方面学术活动水平比较低B.现阶段建设市场在项目整体承包方面认可水平较高,市场认可水平高C.现阶段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部门绝大部分都具有健全的运作机制D.在工程开展方面进行管理控制的项目控制相关部门专业化程度较高6.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机构。

A.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环境监管B.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C.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D.国有自然环境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7.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10 螳螂捕蝉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文本细读《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写了一个少年用寓言成功劝谏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吴王不听大臣们劝他“放弃攻打楚国”的建议,且十分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结果,在少年的劝说下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反映的不是少年的勇敢,而是少年的智慧。

本文首尾呼应,这种呼应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还体现在感叹号上(“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这些感叹号表达了吴王态度的巨大变化)。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16条一针见血的歇后语

16条一针见血的歇后语

16条一针见血的歇后语1. 不见棺材不下泪——死心踏地。

指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忏悔。

2. 财神爷打架——争(挣)钱。

争,与挣谐音,双关,既可指争夺钱财,也可指赚钱。

3. 唐伯虎跟沈周学画——门了。

比喻事情没弄明白撞了钉子。

4. 土中曲蟮——满肚泥心。

曲蟮:蚯蚓。

泥:谐疑。

意即满腹疑心。

5. 财神爷打灯笼——找钱。

找钱,双关,既可指找赚钱的机会或财源,也可指找兑零钱。

6. 土地老儿没儿子——庙绝了。

庙:谐“妙”。

绝:极。

妙极了。

7. 万能张造龙舟——不是翻就是烧。

形容挫折不断,完成某件事很困难。

8. 不栽果树吃桃子——坐享其成。

喻不劳而获。

9. 布袋里倒西瓜——有啥倒(道)啥。

倒,与道谐音。

喻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

或知道的都说出来。

10. 螳螂捕蝉——不顾后患。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1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比喻为人诚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12. 不见棺材不下泪——死心眼儿。

喻非等到亲眼看到最坏的结果,才肯相信自己错了。

13. 财神爷放屁——钱多撑的喻因钱多而干蠢事。

14. 陶渊明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指清高有气节,不肯屈从别人。

15. 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

撒鹰,放猎鹰。

喻目的明确,在机会出现之前,不先采取行动。

16. 陶侃的处世哲学——寸阴尺璧一寸光阴的价值比一尺长的璧玉还贵重。

极言时间宝贵。

苏教版小学科学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小升初模拟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人工干预可以大大缩短(),提高作物产量。

2.“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

3.()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4.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

5.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的手上。

他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的论文。

6.自然界有许多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

7.用燃气灶烧水时,化学能转换为()。

水烧开后,水壶盖被顶起的过程中,()转换为()。

8.普通红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做成多孔砖可以()、()。

隔热保温砖的质量较轻,(),隔音隔热,无(),绿色环保。

9.腐烂的()和树叶是潮虫的食物。

潮虫住在里面,既()又不会挨饿。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中的食物关系是: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般来说,后代长得像父母但又稍有不同。

()2.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

()3.喷漆、覆盖瓷釉都属于生活中防锈的方法。

()4.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

()5.约5.2亿年前,出现了生命大爆发现象。

()6.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矿产。

()7.电磁铁的磁力一定比普通磁铁的磁力要大。

()8.空气污染会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但不会影响植物生长。

()9.把手举高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转换。

()10.设计方案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的搜集证据的方法和步骤。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命起源于约()年前。

A.38亿B.36亿C.40亿2.电动机是把()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设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

译文: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说苑·正谏》
注释:
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附即“跗”,脚背。

⑤傍:同“旁”旁边。

⑥延颈:伸长脖子。

延,伸长。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广西南宁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广西南宁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中描述的是()因素对鸭的影响A.光B.温度C.水D.空气2.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3.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食物链正常流动(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B.草→食草昆虫→鼠→青蛙C.草→兔子→食草昆虫→猫头鹰D.狐→兔→蜘蛛→草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太阳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5.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钢铁生锈B.蜻蜓点水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6.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繁殖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7. 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8. 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感冒病毒B.变形虫C.细菌D.霉菌9.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A.牛和草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蝙蝠和鼠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11.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12.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黄河中的鱼B.黄河中的水C.黄河中所有的生物D.整条黄河13.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利用的是()A.植物B.动物C.细菌D.阳光14.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空气二、连线题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请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螳螂捕蝉是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是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是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来源于《庄子·达生篇》。

这个故事讲述了螳螂捕食蝉时,忽略了背后的风险,最后反被身后的黄雀捕食。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背后的危险。

在这个故事中,螳螂伸长脖子去捕食一个高高在上的蝉,全神贯注地盯着蝉,完全忘记了周围的危险。

正当螳螂准备捕食时,一个黄雀突然从后面飞来,一下子捕获了螳螂。

蝉安然无恙地飞走了,而螳螂则因为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背后的危险,最终反被黄雀捕食。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

无论在事业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警觉,不要被眼前的成功或财富所迷惑,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隐患。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正确评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答案1—5、略6、事业的成功,获得的荣誉。

7、成功的背后常常是艰苦的努力,是奋斗,是牺牲。

8、略9、(1)因为(2)用(3)把……当作(4)强通僵10、(1)见蚊如鹤之趣(2)神游山林之趣11、怡然称快;怡然自得1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蹲其身,使与台齐例:第一处写出了观察的专注、入神13、表明了月亮因各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14、小公主天真地想要天上的月亮,国王和大臣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小丑通过了解公主的内心世界,解决了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这个难题。

15、国王的挥手表现了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心理;大臣的摊手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理。

(只需答一处意合即可)16、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先去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然后有针对地解决问题。

17、天真无邪,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18、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9、母亲20、C21、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22、D七年级第二单元1—5、略6、茏——笼篮——蓝7、我要去广阔..8、山鹰代表自由自在的..的蓝天/飞翔生活。

彩霞代表美好的未来与理想。

(无“标准答案”。

感悟明确,符合诗意,思考得当即可。

)9、家长、老师、祖国、故乡……(写对一个得2分,最多得2分。

)10、略11、交友读书12、无字书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

有字书指的是图书。

13、如:读书要善于思考,交友要真诚 14、15、略16、① 17、他和她最终彻底摆脱了自卑心理;他“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而且是那样的“从容自信”;她“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

18、相同点:在思维方式上,都是自觉地将自己的缺点、不足拿出来跟他人的长处相比;在行为方式上,都是不敢与外人接触、交流。

不同点:在自卑的内容上,白岩松为自己的出生地是小城而自卑,张越为自己的肥胖而自卑;在具体行为上,白岩松表现为不敢与女同学说话,张越表现为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

19、不能颠倒,因为这三句话反映了逐渐深入地揭示文章主题和读者关注的问题,呈递进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喝着露水
捕蝉 啄食螳螂
瞄准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 得到眼前的利益,却 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 隐伏着祸患呢!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 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 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 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 说:“对!对!你讲 得太有道理了!”于 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 念头。
【因为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故事 中的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 前的利益,却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 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 入,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打消了 攻打楚国的念头。 】
我会认
táng láng hóu bǐ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螳螂

螳螂

诸侯

禀报
读一读下列词语:
固执 劝阻 侍奉 沾湿 诸侯 禀报 悠闲 螳螂 啄食 瞄准 利益 隐伏 祸患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毫不介意 恍然大悟
返回
初步感知 一个少年 利用 课文主要讲_________ 螳螂捕蝉 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劝阻 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3、学完课文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人不能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 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将会后患无穷。
返回
• 第一句中的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 生命。第二句中的“死”表示不可更改。
第一句中的死与“生”相对,表 示失去生命。 第二句中的“死”表示不可更改。
推荐读物
• 《伊索寓言》(古希腊) • 《克雷洛夫寓言)(俄罗斯) • 《中国古代寓言》
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 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故事中蝉、螳螂、黄雀都有什么特点?

螳螂 黄雀
喝着露水 不知螳螂在它身后
捕捉蝉
不知黄雀在它身后
啄食螳螂 不知少年瞄准了它
得到的结论: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 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 恍然大悟,连声说:“对!
说一说:少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呢?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 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 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 的身后。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 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画一画
请同学们划出课文5-12节中描写 蝉、螳螂、黄雀和少年的词语。 蝉: 悠闲、自由自在、喝着露水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 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 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劝 说吴王。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
螳螂捕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 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 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试着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好少年与吴王 的对话;
3、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返回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
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 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
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
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分角色朗读
1.自己找对象,分别扮演吴王和少年, 朗读课文第五到第十二节的对话。
2.把握人物心理,注意人物的动作、神
态、表情等。
吴王: 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 露水打湿啦! 少年: 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 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 我没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 什么事啊? 少年: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 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 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 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 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 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 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 到眼前 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吴王: 对!对!你说得太有道理了!
眼前的利益 蝉 眼前的露水
隐伏的祸患 身后的螳螂
螳螂
黄雀 吴王
眼前的蝉
眼前的螳螂 眼前的楚国
身后的黄雀
树下的少年
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
黄雀 黄雀
黄雀
黄雀 黄雀 螳螂 蝉
黄雀
返回
议一议
1、少年为什么能成功? 大臣——直劝、力劝 少年——智劝、巧劝
2.少年和吴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少年:冷静、勇敢、聪明机智。 吴王:固执,知错就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