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12 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读古诗写感想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个用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者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800字。

(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12 篇),感谢07作文考题,让这样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有的视角独特,见解不凡。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面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有的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有的材料积累丰厚和思想沉淀深厚。)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处境遇,眼前所见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像……如丝的细雨,轻轻的粘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浸到雪花的每一缕肌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而皮肤如泥土一般,以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的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的,你身体的每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在。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

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守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浸入了你的身体。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和梭罗。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而梭罗则没有像他的后辈那样,或充满“迷惘”,或身心“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是大自然,充满善意,怀抱博大胸襟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摸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的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

【点评】:感谢07作文考题,让这样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

本文视角独特,见解不凡。作者于试题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面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

作文考试好比跳水比赛。当众多考生纷纷选择三米台、五米台入水的时候,是什么推动这位考生选择了十米台的高度?是“反弹琵琶”之类的写作技巧,还是“材料出新”之类的写作意识?我看都不是,让他走上十米跳台做轻松一跃的,是他丰厚的文学积累、独立的思考习惯与深刻的人生感悟。作文是记录思想的。有深广的情怀,才有高品位的文章。“好诗与上天联系得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有了那一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这些精当的表述。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

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朦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得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得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犹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