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人才保障探索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2 . 农 村 人 才 资 源 的 内涵
要 正确理解 人才资 源 . 需 区分 以下几 个概念 : 人 口资源 、 人 力资 源、 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人 口资源是 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人 口数量 . 它是人力 资源的 自然基础 : 劳动力资源是侧 重于劳动者 的数量 : 人力 资源强调人具有 劳动能力 . 是人 口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 人才资源是具有
较强的研究能力 、 创造能力和管理 能力 的人的总称 . 是较高质量的人力 资源。从数量上讲 . 人 口资源最多 , 劳动力资源数量次之 , 而人才资源最 少 ,人力资源介 于劳动力资源与人才一资源之间 根据农村人才的概 念. 农村人才资源既具有普通人才资源 的一般特征. 又具有其 自身的特 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广泛性 。农村人才的广泛性可以从两 个方面理解: 一是人才分布广泛; 二是各类人才广泛 ( 2 ) 分散 陛。 由于经
3 虽 化农村人才资源管理 .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 它包括选人 . 激励 . 开发 . 保 持四个 大的职能模块 , 这 四个职能模块环环相扣 . 互为依托 . 其中选人 是基础 , 激励和开发是关键环节 , 留人是保 障。只有进行系统 的农村人 才‘ 资源管理才能为我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健康 . 持续 的智力支 持, 促进农村经济展 . 解决“ 三农” 问题 。实现新农村建设 的宏伟 目 标。 3 . 1 重视农 村人才资源 . 树立科学人才观念 如何选人 . 选择适合农村经济发展 的人才 是农 村人才资源管理 的 基础 。但长期 以来 由于错误的农 村人才 观 , 使 得在 国家人力资源 的开 发 中. 农村人才开发一直未被重视 在全国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的伟 大号召下 , 当务之急 .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 才观念 . 强化农村人才资源 管理 . 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 实现农 村人 才开发战略的新突破 . 从 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宏伟 目 标 3 . 2 注重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关键 环节 激励和开发是人才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增加人才资本 . 还是推动人才能力 的有效释放 . 都离不开各 种激励和开发 的支持 有 效激励 开发农 村人才是发挥农 村人才资源优 势 . 解决“ 三农 ” 问题 . 实 现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重要环节 3 _ 3强化农村人才资源保持功能 农 村人才 资源管理 的获取 、 激励 、 开发 、 和保持 是一个 系统 的过 程. 其 中获取是农村 人才资源管理 的基础 . 激励 和开发是农村人 才资 源管理的关键 环节 . 而保持则提 :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的保证 所以说强 化农村 人才资源保持工作对 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4 . 结 论 系统 的农村人 才资源管理是 实现社会 主义新 农村 的一个极 其重 要环节。 进行系统的农 村人 才资源管理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

浅析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研究作者:李连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我国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长期落后,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确保一起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不断推动农村人才建设工作。
着力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意识,正视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更新人才建设新理念,树立新思想,同时要加强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着力解决人才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
各级政府要尽可能的为新农村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确保农村的人才能够人尽其才。
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07-01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包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重人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规模宏大、综合全面的人才队伍,进行基础性建设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减少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障碍。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才队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体现农村生产力和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改变农村建设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的实践者。
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提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文化、规整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民主化管理。
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完成和实现,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面临的两难问题

什 么 是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无论 是 有关 专 家
介 绍 的韩 国新 村建 设 经验 ,还 是 国 内一些 地 方宣 传
江 苏 华 西 村现 有 集 体 资 产 3 0多亿 元 ,20 04年 人 均
工资 收 入 1 2 元 , 家有 别 墅 、 . 6万 家 有汽 车 、 有存 款 ,
的典 型 做法 , 多 的 是讲 村庄 建 设 , 更 包括 修 路 、 桥 、 造 改水、 改厕 等 , 更有 甚 者 , 把新 农 村 建设 简单 地 等 同
于拆 旧房 盖新 房 。无 疑 , 这些 是 新农 村建 设 的 内容 , 但 不是 内容 的全 部 。 如果 忽视 新 农村 建 设 最本 质最
一
、
新农村 建设 不是简 单的新村建设 ,
而 是内涵丰富的 系统工程
66 60元 , 比全 国高 出 1 多 , 几 年尊 重农 民意愿 , 倍 这
实 施 “ 村 示范 万 村整 治 ”工程 , 强农 村 交通 、 千 加 管 网、 卫生 和环 境 治理 等公 共 基础 设 施建 设 , 决 屋 内 解 现 代 化屋 外脏 乱 差 的问 题 , 得 明显 成效 。再 比如 , 取
入 水平 ,离 开 了这 两 条 ,就 会失 去 新农 村 建设 的根 基。 因此 , 农 村建 设首 先 要进 一 步解 放 和发 展农 村 新 生 产力 , 包括 大 力发 展 二三 产业 , 为农 民创 造 更 多 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途径。
会议代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原则、主要建设内容和农业部门的工作着力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原则(一)坚持生产力第一的原则。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
必须始终将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源与要素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源与要素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源与要素配置成为了该话题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科技资源和社会资源几个方面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源与要素配置。
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配置是关键。
首先,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耕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
最后,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要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其次,要加强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指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要推动城乡人才交流和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人才的集聚和流动,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
3. 资金资源资金资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应优化资金配置,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领域,鼓励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信贷服务,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
4. 科技资源科技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推进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创新能力。
此外,要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提供科学种植、养殖和农机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农村产业的科学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
5.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居民的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将农民问题和农村建设问题视作优先发展的重点。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农村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涵呢?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把农村地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便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建设起农村地区的强电网、织机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就是要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的活动——如推广高效、适合当地的种植技术、建设农业生产村,打造以农村电商为核心的产业链或者合作社,等等——来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农民的产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活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包括建立老年人、员工工伤保险等一系列政策。
类似于中国互助计划、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的奖励鼓励农民将土地合作起来,共享的观念已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实施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都市和农村发展形成“两个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推进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这涉及到地方机关的管理和组织改革。
这不仅需要地方领导人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各地方政府发展实施和支配的具体政策方案。
因此,必须重视乡村发展的推动力和制度措施的建设,从而鼓励农村地区推进更为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
一个繁荣、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和内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因和内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答:原因:(1)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的历史任务;(2)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3)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
内涵:(1)就是要培育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2)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型农业;(3)就是要全方位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农村。
措施: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壮大农村经济。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1)转变观念,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是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村庄建设5 大力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3)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4)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5)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
6.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1)加大投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7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建设。
(2)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8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9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

【主要参考陆益龙教授所著的《农民中国——后乡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一、农村建设其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议题和理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久曾大力提倡通过乡村的建设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的落后的面貌。
如今,乡村建设又被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的议题重新提出来,具有新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为:(一)时代背景: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众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村要怎样去适应全球化这一大背景的变迁呢?(二)现实背景:经济和社会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越来越突出和固话。
/cj/cj-gncj/news/2010/05-24/2301095.shtml中国新闻网2010年05月24日世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美国5%的家庭掌握了全国60%的财富,而中国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因此断言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ruc/ybsearch/ybarticle.aspx?recnum=X5JwsI/00qDDDmJtiu3rV rgDJ5Nh kcw%3D&ybid=X8husI/106DDDmBviujuV rgDJ5NimA%3D%3D&fromchcon=&cult=CN从《中国统计年鉴2005》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到2004年差距已经到了3倍以上,其中农村为3000元城市为9400元左右。
(三)知识背景大量关于三农研究的知识存量,对三农发展的战略选择或政策决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持。
从政策看新农村的内涵:/index_Artic le_Class.asp?fID_ArticleClass=3新农村建设网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在调整工农和城乡关系方面,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第二次是20世纪末进行的农村费税改革,核心是为农民减负,赢得了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事业 。
理 民主”, 可见 , 新农 村建 设涵 盖 了经济 、 政治 、 文化 、 教 育、 医疗卫生 、 境保 护等诸 多领域 。国 家把 新农 村建 环
设作为“ 十一 五 ” 间解 决 三 农 问 题 的 的 战 略 方 向 , 明 期 表
了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 了很 高的战 略高度 , 吐l 动 了 这 ! 推 社 会各界参与新 农村 建设 的热 情 。在 国家 和政府 的 主 导下, 现阶段的新农村 建 没 吸引 了很 多人 才 的参与 , 取 得 了不小进展 。但是也存在不 少 问题 , 别是没 有结 合 特
第3 0卷
第 1 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Junl f u e N r . U i r t P ispyadSca Si c ) ora o b i om: nv s y( hl oh n oi c n e H , d ei o l e
Vo. 0 I3 No. 201 1. 0
力 的需 要 , 之 他 们 自身 的 能 力 有 限 并 且 不 一 定 适 合农 加
村 的 需要 。 当前基 层 一线 对 于高 校毕 业生 的看 法存 3、
[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 目( 鄂教思政 20 Y 0 ) 0 8 3 9 阶段研究成果。
调生 和大学生村 官等 , 针对社 会人 员的主要有 部分地 区 派遣专业技术 干部 到农 村支农 或 临 时安排 科技 人员 下 乡宣 传和提供 技术 援 助。前 者是 目前 新农 村建设 的一 只有力生 力军 , 实在 一定程度上 给农村带 去了先进 的 确
、
新农 村建 设 的新 内涵
机 构 没 有 与 基 层 进 行 很 好 的 协 调 和 交 流 , 大 学 生 与基 使
调发展 , 使农业 的效益 提高 、 民真正增 收 并享 受 国家 农
发展带来的实效 。新农 村 的建 设 需要几 代 乃 至几十 代 人 的不懈努力 , 需要 持续 、 定 的社 会环 境 支持 。新 农 稳 村建设主要包括 : 发展 当地经 济 、 加农 民收入。这 1、 增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 前提 。要通过 高产 高效 、 优质特色 、 规模经 营等产业 化手 段 , 高农 业生产效 益。 提 2、 建设村镇 、 改善环境 。包括 住房改造 、 垃圾处 理 、 安全
新 型农 民 、 高农 民素 质 。要 加强 精 神文 明建设 , 导 提 倡 健 康文明的社会 风 尚; 发展 农村 文 化设 施 , 要 丰富农 民 精神文化生活 ; 加 强村 级 自治 组织 建 没, 高农 民 自 要 提 主建设家园的技术 和能 力 , 引导农 民主动有序参 与乡村
公布 , 再次锁定 “ 三农 ” 问题 , 明确 指 出“ 十一五 ” 时期 是
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 设 的关键 时期 。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的
建设是指“ 产发展 、 活宽裕 、 风 文明 、 容整洁 、 生 生 乡 村 管
保障 ; 要统筹城 乡就业 , 为农 民进城 提供 方便。4 、 养 培
受 到基 本 教 育 ; 实 施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 农 民享 受 要 使
20 0 6年 中央 “ 号 文 件 ”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推 一 《
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 的若 干意 见》 1月 2 于 1日正 式
基 本的公共 卫生服务 ; 要加强农村 养老 和贫 困户 的社 会
新 农 村 的新 内涵 创 建 一 个 完 善 的 人 才 支 持 体 系 , 新 农 为 村 建设 提 供 强 劲 动 力 。
一
二、 新农 村 建设 的人 才保 障现 状
() 1 政治上 , 才保 障 的体制 不健 全 、 人 不够合理 , 调 控作用不 明显 。
目前 政 府 针 对 大 学 生 的 政 策 主要 有 “ 支 一 ” 选 三 扶 、
用 水 、 路整 治 、 屯 绿 化 等 内容 。3 、 大 公共 利 益 、 道 村 扩 促 进 农 村 和谐 。要 办 好 义 务 教 育 , 适 龄 儿 童 都 能 入 学 并 使
层人员之 间的 融合 有 一 定 障碍 , 学生 又 普遍 眼 高手 大 低 , 村低劣落后的环境 和体 制不能满 足大学生 施展能 农
新 农村建 设是 在科学 发展 观 、 以人 为 本 、 建 和 谐 构 社 会 三 大理 念 的 引 导 下 提 出 的 ,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色 , 具 它 着 眼 于农 业 和农 民 的发 展 , 图 促 进 城 乡 的 整 合 和 协 力
知识 理念和技 能 , 为农村 发展做 出 人 才 保 障 探 索
杨 金平
( 湖北 师 范学 院 历 史文化 学院 ,湖北 黄 石 45 0 ) 30 2
[ 摘
障。
要] 本文结合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 内涵 , 从新农村建 设的人 才需求和人 才供给现 状的 角度 , 出 提
了要从政 治、 经济 、 育 、 教 文化 四方 面调 整人 才供 给 战略 和机 制 , 为新 农村 建设 的腾 飞提供 人 才动 力和保 [ 关键词] 新农村 ;新 内涵 :人才保障 [ 中图分类号] 9 2 8 C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9 4 3 (0 0 O — 17 0 10 — 7 3 2 1 ) 1 0 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