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世界动物大百科全书
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下面店铺搜集的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全书是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号称"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
2001年,吉米·维尔斯(JIMMYWALES)与人合作开发了全开放式的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全书(),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对该百科全书进行补充及修改。
如今,维基百科全书的解释条目已经超过了100万条,超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截至2014年7月2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54万个条目。
全球所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
中文的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英文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计划。
维基百科收录的条目最近刚刚突破一百万条(其中30万是英语的,其余还包括40种其他语言的条目),其中中文超过了1.6万条。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三倍于有着233年历史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相当一部分专业科研人员已经成了维基百科的用户,尽管他们在使用时也会很谨慎。
事实上,如果最好的百科全书的评判标准只是内容必须正确的话,那么维基百科确实有些问题,在维基百科的世界中,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随意改动百科全书的内容,站点上的用户曾经宣称,"维基百科根本不能保证其发布的信息的准确甚至正确性。
"尽管如此,随着维基百科的日益壮大,用户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已经掩盖了信息不准确的小问题。
平均每个月有1900各用户在每个维基系列网站上进行至少100次的内容修改,这些"维基百科的主要作者们"监控着他们感兴趣的每个条目的每一次改动,而且分文不取。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一种为了系统地收集、整理并阐述人类所知的知识和信息而编写的书籍。
它的目标是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知识,使读者能够获取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人物等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百科全书逐渐被电子百科全书所取代。
而在这众多的百科全书中,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本呢?在全球范围内,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世界百科全书》。
该百科全书由美国学者R. E. Maloy和S. P. Peshkov编纂,首次出版于1985年,至今仍在不断更新和出版。
《世界百科全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知识覆盖面和权威的学术水平而著名。
《世界百科全书》的编纂团队由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对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结果整理成条目形式,以便读者查阅。
该百科全书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传统领域的知识,还覆盖了艺术、体育、医学、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
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都提供了全面详尽的信息资源。
为了应对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电子版的《世界百科全书》也在不断发展。
通过互联网和科技手段,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世界百科全书》的在线版本。
在线版本不仅提供了纸质版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超链接、多媒体等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式学习体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世界百科全书》不仅在内容上力求全面,也在形式上力求科技化。
除了文字解释外,该百科全书还通过图片、图表、引用文献等方式丰富了条目的呈现形式,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世界百科全书》还致力于提供准确的信息,并通过持续的更新和审查机制来保持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总结而言,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世界百科全书》。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知识覆盖和权威的学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世界百科全书》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和学习的需求。
什么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介绍

什么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介绍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那么你对百科全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百科全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百科全书的介绍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
是否有一部优秀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百科全书的品种类型综合性书综合性百科全书选收各时代已有的各门类知识。
前期多采取分类编排法,而分类体系则依编纂者而不同。
16~17世纪受词典编纂法影响,出现按字母顺序编排的百科全书,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是综合性百科全书两种格局的代表,前者始终严守一种将知识整体分解为十分狭小的条目的体制;后者新版的「便捷参见索引」(简编)也带有某些布罗克豪斯型的因素,但全书以大条目的「详编」为主体。
专业性书专业性百科全书出现于18世纪,著名的专业性百科全书在化学方面有乌尔曼(Fritz Ullmann)的《应用化学百科全书》(1914~1923),基尔克·欧特玛(Kirk-Othmer)的《化学工艺百科全书》(1947~1956);在音乐方面有德拉劳伦斯(Lionel de La Laurencie)等人编的大型《音乐百科全书或音乐学校词典》(1913~1931),科贝特(Walter Willson Cobbett)编的《室内乐百科全书》(1929~1930);在哲学方面有《哲学百科全书》(1967);建筑艺术方面有《世界艺术百科全书》(1959~1968);宗教方面有《教会知识百科全书》(1907),《伊斯兰教百科全书》(1960)和《犹太百科全书》(1971~1972);文学方面有《卡斯尔文学百科全书》(Cassell's Encyclopaedia of Literature,1953);物理学方面有休利斯(James Thewlis)主编的《物理学百科词典》(1961~1964);医学方面有《英国医疗百科全书》(1936~1939)。
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书

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书一、《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a,简称EA)《美国百科全书》,共30卷,是标准型的综合百科全书,为ABC三大百科全书之A。
全书条目按字顺编排,主要读者是普通成年人至高级知识分子。
《美国百科全书》在选收内容上的特点是:虽称“国际版”,但内容仍不免偏重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人物和地理资料;人物条目和科技内容条目篇幅较大;历史分世纪设条,给读者以全世界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世纪总览,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情况。
发展历史《美国百科全书》于1829一1833年问世,初版13卷,是美国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在英语百科中,其内容的权威性仅次于《不列颠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为著名英语三大百科全书A、B、C中之A。
《美国百科全书》经多次修订、补充,1912年曾以The Americana的书名发行,1918一1920年间,在编辑赖纳斯(G.E . Rines)的主持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扩充到目前的30卷,《美国百科全书》的篇幅此后基本上固定下来。
以后,《美国百科全书》采用连续修订制来更新其内容,并从1923年起,每年出版《美国百科年鉴》(Americana Annual)一卷,作为全书的补编。
编排特点美国百科全书的编撰方针是使这部巨著的“数万个条目成为专家和一般读者之间的桥梁”,即要求性权威,但在写法上又力争做到深入浅出,使青年学生能找到并读懂他要寻求的知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EA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文笔清新流畅,通俗易懂,使各类读者“不致因无专业基础而在阅读时感到困难”。
第二,强调客观性,国际性,在这方面它沿袭初版编者的方针,即“述而不作”(not to "write down" , but present facts and interpretations)。
凡有争议的内容,并列反映不同观点的文献。
但对于EA来说,完全做到这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脑筋急转弯及知识竞答

1、盆里有6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只,但盆里还留着1只,为什么?答案: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
2、有一坛酒埋在地下过了一千年,结果他变成了什么?答案:酒精3、蝴蝶, 蚂蚁, 蜘蛛, 蜈蚣,他们一起工作,最后哪一个没有领到酬劳?答案:蜈蚣,因为无功不受禄4、哪两种蔬菜有手机?答案:萝卜青菜,各有索爱5、如果有一辆车,司机是王子,乘客是公主,请问这辆车是谁的呢?答案:如果的6、金木水火土,谁的腿长?答案:火腿肠7、世界上什么人一下子变老?答案:新娘.因为今天是新娘,明天是老婆.8、要考试了,不能看什么书?答案:百科全书(百科全输).9、提问:猪圈里的猪跑出来怎么办?回答:王力宏原因:往里哄10、这两块冰下有鲤鱼(四字成语)?答案:彬彬有礼(冰冰有鲤)11、什么东西嘴里没有舌头答案:茶壶嘴12、什么人没当爸爸就先当公公了?答案:太监13、谁是万兽之王?答案:动物园园长14、家人问医生病人的情况,医生只举起5个手指, 家人就哭了,是什么原因呢? 三长两短答案:三长两短15、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答案:保持呼吸,不要断气16、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答案:是平字17、有一位女士离婚数次打一四字成语?答案:前公(功)尽气(弃)18、早晨醒来,每个人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案:睁开眼睛19、有两个人,一个面朝南,一个面朝北的站立着,不准回头,不准走动,不准照镜子,问他们能否看到对方的脸?答案:当然能,他们是面对面站着的20、怎样才能用蓝笔写出红字来?答案:写个"红"字21、林先生大手术后换了一个人工心脏。
病好了后,她的女友却马上提出分手,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没有真心爱她22、经理不会做饭,可有一道菜特别拿手,是什么?答案:炒鱿鱼23、有一种东西,买的人知道,卖的人也知道,只有用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答案:棺材24、一头牛,向北走10米,再向西走10米,再向南走10米,倒退右转,问牛的尾巴朝哪儿?答案:朝地25、为了怕身材走样,结婚后不生孩子的美女怎么称呼?答案:绝代佳人26、为什么大部份佛教徒都在北半球?答案:南"无"阿弥陀佛27、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棣画像开创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朱棣,登基伊始就做了一件大事:编纂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文化宝典——《永乐大典》。
整部大典分类编纂为2.2887万卷、1.1095万册,总字数共达3.7亿多字,囊括了中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将明朝皇家图书馆——文渊阁藏书囊括净尽,知识门类覆盖“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包括医卜、僧道、技艺等杂家之言,可谓包罗万象。
大典编纂过程中,朝野上下共有2169人参与。
定稿完成后,朝廷又在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如今仅存400余册,约占大典的4%,即便如此,这些留存下来的典籍也仅是抄本,正本不知所踪。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文 唐娜 图冬目 文心雕龙 怀宇 宋三杯水 方忠诚The Greatest Encyclopaedia in the World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The Yongle Canon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参与者之多,工作量之巨,难以统计。
那么,编纂大典如此耗费人力物力,为何朱棣刚登基就急着促成此事呢? 两度编纂,历时五年旷世宏编,文献大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将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由于忌惮藩王势力,朱允炆刚即位便大举“削藩”,这让各地藩王心生不满。
次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发起“靖难之役”,用时三年,攻下都城南京,改年号“永乐”,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在朱允炆旧部以及一众士大夫看来,夺取侄子皇位,可谓大逆不道,朝堂上极力反对新政的声音不在少数。
名臣方孝孺便因宁死也不为朱棣写即位诏书,惨遭灭十族,其亲人、学生、同道、朋友少有幸免。
那一时期,如此血案屡见不鲜,朱棣也因此激起了江南士子们的反感和抵触。
为了化解和江南士子间的矛盾,朱棣想到了编书。
首先,编书可以转移文人的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笼络文人的作用。
其次,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就欲修纂类书,编“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能修成,朱棣的编书之心也算是继承父亲遗志。
图书馆知识竞赛题

1、图书馆自动化的含义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与_____相结合,对图书馆各环节实行自动控制的过程。
A、应用软件B、通讯系统C、操作系统2、1958年,美国的_____大学最先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图书馆。
A、密苏里B、哈佛C、哥伦比亚D、夏威夷3、一本书未看完就到期了,还想再看,你应该去图书馆办理_____手续才能满足你的需求。
A、预约B、续借C、借书D、预借4、白云学院图书馆包括东、西两校区。
目前开放的共有_____个阅览室。
A、5B、8C、9D、65、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下列哪一种关系属于相容关系?()A、交叉关系B、并列关系C、矛盾关系D、对立关系6、"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
请问:叙录的意思是_____。
A、前言B、附录C、提要7、公元1441年,明朝迁都北京,百万卷图书也随之运往北京当时的国家图书馆_____。
A、文渊阁B、文溯阁C、文源阁D、文津阁8、古越藏书楼是二十世纪初设在浙江_____的具有近代图书馆性质的公共藏书楼。
A、宁波B、杭州C、绍兴9、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曾用"帛"作为书写材料,"帛"是一种_____。
A、竹简B、丝织品C、石块10、活字印刷术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
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中,_____曾用木活字印刷过。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11、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收集的全部图书划分为四大部类。
其中,词集、词选、词韵一类的书收入在_____部。
A、经B、史C、子D、集12、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_____。
A、中国国家图书馆B、美国国会图书馆C、英国图书馆D、法国国家图书馆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6年起把每年的_____定为"世界图书日",因为这一天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尔西拉索•维加三位世界大文豪的逝世纪念日。
百科知识竞赛试题

一.必答题——先声夺人1.下列哪个概念不符合温带沙漠环境特征:CA.日温差大B.年降雨量少C.年温差小D.植物根长叶小2.酒精灯点燃后,最合理的熄灭方法是 AA.将灯帽盖上B.直接用嘴吹灭C.撒上一层细沙D.往酒精灯上浇水3.一度电可供一只50瓦的灯泡照明几小时? CA.5B.10C.20D.364.一旦蚂蟥叮在身上,可立即采取的有效措施是CA.抓住虫子迅速往外扯B.用水冲或用手掌用力拍打虫子叮入的地方,把它拍死C.用手指弹击虫子钻入处皮肤或用火烧D.用消毒药水把虫子杀死5.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指:CA.洪湖B.鄱阳湖C.洞庭湖D.东湖6、“who”代表什么世界组织 CA.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B.世界绿色和平组织C.世界卫生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7、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斗七星”,天文学上称之为:BA.半人马座B.大熊星座C.狮子星座D.小熊星座8.下面哪一历史时期不是奴隶制社会? BA.商B.秦C.周D.春秋9.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写出了《蔡文姬》、《雷雨》、《龙须沟》等作品的三位作者分别是:BA.夏衍、茅盾、老舍B.郭沫若、曹禺、老舍C.田汉、茅盾、夏衍D.田汉、曹禺、老舍10.有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这四句相对应的诗词作者正确匹配的一项是DA.李白,王安石,王维,陶渊明B.杜甫,苏轼,杜牧,孟浩然C.王维,苏轼,高适,李白D.杜甫,王安石,王维,高适11.古时候戒指用来表示 CA.荣誉B.富贵C.禁戒D.婚否12. 地球公转速度为每秒: CA.10公里B.20公里C.30公里D.40公里13.人体最大的器官是: AA.皮肤B.脾C.肝脏D.胃14.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 AA.1839年6月B.1840年6月C.1841年1月D.1842年6月15.太平天国中的东王是谁? DA.韦昌辉B.冯云山C.萧朝贵D.杨秀清16.在原子能发电厂的原子反应堆中,充当燃料的原子核所进行的变化是 CA.聚变B.衰变C.裂变D.扩散17."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里,讲的"阿里巴巴"是哪国人? DA.阿拉伯人B.印度人C.中国人D.波斯人18.你知道成年人的骨头有几块吗? CA.204块B.205块C.206块D.207块19.下面哪一句陈述是错的,请你挑出来 DA.电子计算机比其他计算工具的计算精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世界动物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部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万册巨帙,自成书以来,历经沧桑。
下面由小编带你去了解这部书的历史。
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典籍概述《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16]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详细介绍包装完整的《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
开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每册《大典》约有50叶(页)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
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
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
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
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可谓煌煌巨制。
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
如果手里有一部当时通用的《洪武正韵》的话,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行格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页)。
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
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的。
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
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根据这个针眼,你就能猜出为什么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了吧。
《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
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
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
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
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
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
从嘉靖重录本看,《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拨,相比较,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一些。
当然,《大典》的书法也有匠气较浓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过于挑剔。
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还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这些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永乐大典》完整的时候,插图的式样和种类一定非常多,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说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一次翻到《永乐大典》上宋代兵器神臂弓的图画,很是惊讶。
按照《永乐大典》上的记载,神臂弓可以立在地上,扣动扳机,箭飞出去可以穿透300步以外的铁甲,宋朝的军队用神臂弓来对付金兵很有效果。
宋军对这一利器的使用有严格的军法要求,绝对不能遗失或被金兵得去。
神臂弓在元世祖的时候失传了。
结果神臂弓最终随着《永乐大典》而消亡了。
编排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它的辞条是用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来编排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把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很快能检索到要找的内容呢?《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采用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幅《永乐大典》图版中,卷端第一行下方四霁就是韵目的顺序和名称,第二行的寄字就是属于霁韵的一个韵字。
别看只有三个字,作用可是很大的呢!当代专家学者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往往要先确定条目,再根据大量的资料逐条撰写。
像《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也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
《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就像这幅图版看到的样子。
韵字下面也有文章:《永乐大典》裁选的典籍或文章一般都列在辞目下面。
但根据具体情况,有些也列在标目字的下面。
比如图版中的标目字昭的下面,就把《左传》中关于鲁昭公一节的记载全部列在下面,而且一列就是好几卷。
古音古字汇于书中:《永乐大典》在检索字的下面首先要注明该字在《洪武正韵》中的音韵和最早的出处、训释,还要标明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内容十分丰富。
你看这个标目字冀字下面就列举了冀各式各样的写法,真像书法字典一样。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
名《文献大成》,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阅读后非常不满,命令重新编纂。
重纂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解缙、姚广孝、郑赐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集齐了全国所有的书目),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由于人员数量过多,已经无法统计了。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人员的生活条件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
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
《永乐大典》从编纂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千古之谜。
《永乐大典》纂成后,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移都北京,挑选了一部分藏书带到新都,《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放置在文楼中。
永乐和万历年间,虽然都曾有人提议过刊刻,都因工费浩繁未能实现。
在明朝皇帝中,明世宗(嘉靖皇帝)最喜爱《永乐大典》,平时在案头上常备几册大典以供随时翻阅。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
火势蔓延,很快便危及文楼中的大典。
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金牌,令人把大典及时抢救出来。
为防止今后再遭受类似祸患,明世宗萌生了重录大典的想法,并同大臣徐阶反复商议此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
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109位善书人。
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
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
重录工作正式开始了。
[17]重录之初,大臣徐阶认为抄录上万册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和书法。
后来他翻检《大典》,发现如果版式一变,上面的大小字和图形都要发生变化,不如照原样摹写方便,最后决定重录全仿永乐正本,不加任何改变。
重录《永乐大典》的缮写者被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三叶(页),这样重录工作整整花了6年时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才最后完成。
从此《大典》有了两个抄本:永乐抄本(正本)和嘉靖抄本(副本),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
意义《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在这方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