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生活物流数据分析报告(3篇)

生活物流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生活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本报告通过对生活物流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生活物流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各大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及行业研究报告等。

数据类型包括生活物流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区域分布、企业规模、运输方式、消费者需求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归一化,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生活物流行业现状分析(一)市场规模与增长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生活物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7%。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活物流市场。

(二)区域分布生活物流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消费水平较高,生活物流需求旺盛,市场规模较大。

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发展,生活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三)企业规模我国生活物流企业规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大型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物流等,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市场占有率较高。

同时,中小型物流企业也纷纷崛起,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四)运输方式生活物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

其中,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铁路运输。

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航空和海运运输也逐渐成为生活物流的重要方式。

四、生活物流发展趋势分析(一)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生活物流行业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智能化设备、系统和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绿色物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物流成为生活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高职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专业物流管理班级物流一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物流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于西方物流发达的国家来说,我国的物流业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很多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方式粗放,竞争能力弱,物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在我国物流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以及一些著名的跨国物流企业不断涌入的背景下,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提出了论文主要的研究框架。

通过对大量物流企业成本文献进行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对现代物流行业中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总结,为当代的物流企业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1 引言1.1 本文的选题背景物流被称为继生产力、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就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应付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成功加入 WTO,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流在企业运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成本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高低。

然而,我国物流成本控制至今没有完整的体系,企业消耗的物流费用没有得到揭示,成本浪费现象严重,物流成本终居高不下。

于是物流成本的控制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保证第三利源泉实现的关键是控制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可以说物流企业成本的节约就是物流科学创造的新价值,这种新价值被物流企业和客户所共享。

1.2 本文研究的重大意义如今有必要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出发,寻找物流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对策。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内容摘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中、美物流成本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物流业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并从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等六个方面提出降低中国物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物流成本对比分析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间贸易的不断往来,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对社会生存和再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规定,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而言,它是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

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

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以上,有超过1000家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大体保持在11.4%-11.7%范围内;进入21世纪后,这一比例有了明显下降,由11%以上降至10%以下,2010年达到了8.27%。

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

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处于较模糊的阶段,距离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达17%以上,高出美国2倍以上(见表1、表2)。

(一)中、美物流运输成本比较分析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国物流运输成本是逐年增长的,由1996年的7633亿元增至2010年的3832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36%。

物流成本高的原因及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

物流成本高的原因及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

物流高成本原因及对策研究2011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有关物流的系列节目“聚焦物流顽症”,对物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曝光,指出物流成本过高是造成物价高的重要推手,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物流问题的广泛关注。

中国物流成本到底高在哪儿? 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主要标志,其比重越低,说明物流效率越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权威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当年 GDP 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 左右,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 8% ~ 10%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从宏观角度看,物流成本比重偏高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有关,现阶段中国物流运送的主要是工业品和低附加值的大宗物资,这是导致物流成本占 GDP比重偏高的主要、宏观原因,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而从微观角度看,物流成本由运输、仓储等关键环节的成本构成,如果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运输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整个物流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近年来,国内物流学界对物流成本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其中的代表性观点有:徐亚华等借鉴美国发展经验,提出通过推广应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无车承运人等措施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彭彤丽试图从比较中美物流成本的角度,提出完善物流成本核算办法、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库存成本控制等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蒋惠园等从统计的角度对美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实行物流成本单独核算、加强对存货成本控制等措施;王宁认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朱鹂等基于组织模式角度,提出通过建立直线—矩阵复合型物流组织模式来降低物流成本。

国内学者基于物流成本控制、物流组织模式优化、运输效率提升等不同视角,对物流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社会物流成本分析,1200字

社会物流成本分析,1200字

社会物流成本分析社会物流成本分析是对社会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物流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制定合理的物流政策,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社会物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和货物损耗等。

运输成本是指货物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费用,在物流环节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仓储成本是指货物在仓库内存放所产生的租金、人工等费用。

包装成本是指对货物进行包装所需的材料和人工费用。

货物损耗是指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由于运输、搬运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物流活动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库存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等。

库存成本是指货物在物流过程中所需要的库存费用,包括库存占用费、库存保管费和库存过期损失等。

客户服务成本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售后服务、货物返修和退货处理等。

信息管理成本是指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费用。

社会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分类:将物流成本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如利润成本、费用成本和损失成本等,以便更好地统计和分析。

2. 成本比较:将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或不同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找出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低。

3. 成本分析:对物流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 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物流策略和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如优化运输路线、采用节能降耗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等。

5. 成本评估:对实施物流成本控制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物流策略,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

社会物流成本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成本:通过对物流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较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低,从而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一、社会物流成本概述1.定义社会物流成本又称宏观物流成本,是指指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

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费用;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2.划分社会物流总费用划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大部分核算。

运输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国民经济各方面由于物品运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给物品承运方的运费(即承运方的货运收入);支付给装卸搬运保管代理等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费用(即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货运业务收入);支付给运输管理与投资部门的,由货主方承担的各种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运输附加费用。

保管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从最初的资源供应方(生产环节、海关)向最终消费用户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除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外的全部费用。

包括:物流过程中因流动资金的占用而需承担的利息费用;仓储保管方面的费用;流通中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方面的费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和物品损耗费用等。

管理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供需双方的管理部门,因组织和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报酬、办公费用、教育培训、劳动保险、车船使用等各种属于管理费用科目的费用。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1.物流成本总额大,增速高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不断上升,增速也有加快的趋势。

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缓慢,6年间下降不到0.5个百分点。

1991年以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关情况见表1。

如表1所示,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由1991年的51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984亿元,年均增长7%,并且增速总体上有加快的趋势。

同时,虽然2005年和2006年物流总费用增速相比2004年有所放慢,但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2007物流总费用增速猛然加快至18.2%,使一度逐年下降的物流总费用与GDP占比出现回升。

2024年我国物流成本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4年我国物流成本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4年我国物流成本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一、物流成本现状概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仍然偏高,且占GDP的比重也较大。

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8%,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低于10%。

高物流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还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物流成本高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下几方面尤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与物流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如公路网密度不足、铁路网覆盖不全、航空和水运能力有限等,这些都增加了物流运输的难度和成本。

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信息化是推动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升。

管理体制不顺:物流行业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

这导致物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繁琐的手续,增加了物流成本。

人才短缺: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高端物流管理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物流成本控制的挑战在降低物流成本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投入压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和政府面临着资金压力。

技术创新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这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市场环境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物流市场产生影响,企业和政府需要灵活应对。

四、对策与建议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省际社会物流成本统计比较分析

省际社会物流成本统计比较分析

省际社会物流成本统计比较分析吴海建;廉亚楠;李倩倩【摘要】利用描述统计与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物流费用与物流需求两大角度,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观察揭示各省社会物流成本的现状.从2016年各省的物流费用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区间为14%~21%,多数省份在16%左右上下波动;各省运输费用高于保管费用,二者均高于管理费用,且运输费用结构变化最大,保管费用结构变化次之,管理费用结构变化最小;多数省份创造单位GDP所需的保管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都小幅下降.从2016年各省的物流需求来看,各省的社会物流总额与物流需求系数均变化不大,但社会物流总额在省与省间的差异较大;工业品在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中仍占主要地位.%Using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logistics cost and logistics demand, throug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bserva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costs in various provinces is reveal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stics costs in each province in 2016, the ratio of total social logistics costs to GDP is 14%~21%, and most provinces fluctuate around 16%; transportation costs in each province are higher than storage costs, both of which are higher than management costs. The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costs has changed the most, the structure of storage costs has changed second, and the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expenses has changed the least; the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nses required to create unit GDP in most provinces have declined sligh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stics demand in various provinces in 2016, the total social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demandcoefficients of the provinces have not changed much, but the total amount of social logistics varies greatly between provinces and provinces; industrial goods still occupy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total social logistics.【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社会物流成本;省际;统计比较;指标【作者】吴海建;廉亚楠;李倩倩【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 101149;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101149;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 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3.71 问题的提出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一、社会物流成本概述1.定义社会物流成本又称宏观物流成本,是指指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

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费用;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2.划分社会物流总费用划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大部分核算。

运输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国民经济各方面由于物品运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

包括支付给物品承运方的运费(即承运方的货运收入);支付给装卸搬运保管代理等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费用(即辅助服务提供方的货运业务收入);支付给运输管理与投资部门的,由货主方承担的各种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过闸费等运输附加费用。

保管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从最初的资源供应方(生产环节、海关)向最终消费用户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除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外的全部费用。

包括:物流过程中因流动资金的占用而需承担的利息费用;仓储保管方面的费用;流通中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方面的费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和物品损耗费用等。

管理费用是指社会物流活动中,物品供需双方的管理部门,因组织和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报酬、办公费用、教育培训、劳动保险、车船使用等各种属于管理费用科目的费用。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1. 物流成本总额大,增速高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不断上升,增速也有加快的趋势。

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缓慢,6年间下降不到0.5个百分点。

1991年以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关情况见表1。

如表1所示,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由1991年的51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984亿元,年均增长7%,并且增速总体上有加快的趋势。

同时,虽然2005年和2006年物流总费用增速相比2004年有所放慢,但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2007物流总费用增速猛然加快至18.2%,使一度逐年下降的物流总费用与GDP占比出现回升。

表12. 物流成本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物流成本主要由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是物流成本的主体,管理费用只占物流成本的很小部分,通常低于5%,但在我国,管理费用往往占物流成本的15%左右,远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在物流组织管理活动方面的低效率。

中国物流成本结构如表2所示。

年份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总计(%)199155.5631.0913.33100199651.0233.9115.07100200151.5331.2717.20100200248.3832.7918.84100200356.1729.5314.29100200456.8729.0814.04100200555.2632.1412.60100200655.4331.5013.07100200753.8732.7713.36100200855.2532.4211.60100200955.6233.1511.80100201053.9333.7112.36100表2运输成本比重是一国或地区物流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该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区物流产业越发达。

发达经济体的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的占比很高,如2005年美国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占62. 9%,且近几年一直稳定在该水平附近。

但我国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的占比相对较低,近些年来基本上处50% ~ 55%的区间内,说明我国的运输平均速度还较低,仍保持着原始的物流操作模式,从根本上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同时,管理成本比重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一般说来,该比重越低,说明该地的物流组织管理效率较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

发达经济体物流管理成本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基本都在10%以下,如美国常年维持在5%以下。

而我国物流成本中管理成本的比例较高,从1991年以来一直处于10%以上,并且在2002年以前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2年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高点18.84%。

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物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比较低,物流业发展仍很粗放。

3. 运输和保管成本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首先,分析运输成本内部结构。

2007年,在我国运输费用中,道路运输费用为15623亿元,同比增长17.9%,占运输费用的63.2%,比2006年上升0.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费用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11.3%,占运输费用的10.2%,比2006年下降0.6个百分点;水上运输费用为3403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运输费用的13.8%,比2006年上升0.7个百分点;航空运输费用为270亿元,同比增长26.5%,占运输费用的1.1%,比2006年上升0.1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费用2643亿元,同比增长11.3%,占运输费用的10.7%,比2006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道路运输成本在我国运输成本中的比重最高,达到60%以上,接下来依次是铁路运输、水上运输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物流运输以道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为辅的基本格局。

其次,分析保管成本内部结构。

2007年,在我国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为6310亿元,同比增长16.6%,占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为3876亿元,同比增长19.9%,占保管费用的25.9%;货物损耗费用为82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保管费用的5.5%;配送费用为562亿元,同比增长37. 6%,占保管费用的3.8%;包装费用为529亿元,同比增长38.2%,占保管费用的3.5%;流通加工费用为2628亿元,同比增30%,占保管费用的17.6%;保险费用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9.3%,占保管费用的1%。

另外,2006年我国保管成本范畴中的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物流费用继续保持30%左右的快速增长,物流增值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中,配送费用为408亿元,同比增长30.7% ,增幅比2005年提高3.8个百分点;流通加工费用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比2005年提高5.6个百分点;包装费用为383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随着物流增值业务的迅速发展,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费用在保管成本中的比重上升,而传统的仓储、损耗等费用所占比重下降。

三、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的成因1. 产业结构偏重型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非常高。

2006年三次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11.8%、48.7%和39.5% ,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大,而发达经济体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普遍低于30%。

第二产业相对第三产业最大的特点便是产品的有形化,这客观上增加了对于物流运输、保管等服务的需求。

同时,中国产业的重型化倾向正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重工业增加值在工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在55%左右,至2006年已上升到70%。

一般说来,重型化产业对物流的需求强度要高于轻型化产业。

因此,我国物流总费用的快速上升便不足为奇了。

2. 物流服务矛盾加大物流相关设施投资长期滞后,导致物流总运力不足,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物流运输需求快速增长,这样,物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导致运输费用居高不下。

2004年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70073亿元和886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8%和2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设施投资增长分别为20%和27%,但交通、仓储等物流相关设施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1.55%和11.47%,基础环节如此低的投资比重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

运力不足的直接后果便是压港、压库现象严重,特别是2003年以来煤炭、石油、铁矿、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运输尤其紧张,近期虽然有所缓解,但这一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同时,供需数量缺口存在的同时,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很低,导致物流供给在满足物流需求时的时效、质量等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

另外,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综合化运作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比如说在我国集装箱外贸进出口货物中,采用沿海和内河支线国际多式联运方式完成的箱量只占运输总量8.6%。

综合运输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3. 专业物流服务发展不充分,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使客户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裁汰冗余资产,降低运营成本,聚焦于生产经营的利基领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而第三方物流( 3rd party logistics)提供商在提供物流专业服务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专业运营优势。

在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的社会里,社会物流成本相对于社会物流收入来说是较低的。

而我国却恰恰相反,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企业物流服务相当多地仍由企业自身承担,或是由自身成立的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造成物流管理成本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

目前3PL企业的业务量占全部物流业务量的18%,而日本为80%,欧洲为76%,美国为58%。

不仅如此,中国现阶段的3PL企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商基本上是运输商,局限于提供传统物流服务,仍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现代物流提供商;企业过多地关注企业规模,不考虑企业实际而盲目扩张;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企业生存的整体环境恶化,等等。

这样,社会整体的物流运作效率极低,物流成本的比重很难下降。

4. 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基于最终客户需求,以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整个商业流程的低成本与高效率。

目前,国外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务发展蓬勃兴起,而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即使部分企业注意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务中仍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与中国物流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更与供应链管理中很难控制的牛鞭效应有关。

引发这种效应的主要原因无非有触发因素和加剧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终端市场波动、需求的多样化等,后者主要包括失败的预测、限制性订货条件、随机促销行为、MRP的僵化运算、非限制性订货条件、经济订货批量、销售波动、计划失误等因素。

而引起加剧因素的主要原因则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必要的协作。

统计结果表明,53.97%的制造商很少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协作或沟通,只有46.03%的企业表示经常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协作或沟通。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1. 改变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趋势改变目前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趋势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根本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