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用语

软件质量:

在1991年软件产品质量评价国际标准ISO9126中定义的“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规定或者潜在用户需求特征的总和。1995年,软件产品评价国际标准ISO14598经典的“软件质量”定义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2001年,软件产品国际标准ISO9126定义的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部分。也就是说,“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要从软件在内部、外部和使用中的表现来衡量。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区别

质量保证(QA):

质量保证的重要工作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QA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所关注的是软件质量的检查和测量。虽然在QA的活动中也有一些测试活动,但所关注的是软件质量的检查和测量。QA的工作是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和用户的需求,因此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中的过程、步骤和产物,而不是对软件进行剖析找出问题或者评估。

软件测试:

测试虽然也与开发过程紧密相关,单关心的不是过程的活动,而是对过程的产物一级开发的软件进行剖析。测试人员要“执行”软件,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源代码进行走查,运行软件,以及找出问题,报告质量。测试人员必须假设软件存在潜在的问题,测试中所作的操作室为了找出更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每一件事是正确的。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得分析、追踪与回归测试也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工作,因此软件测试室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软件测试的目的:

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各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同时,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和评估,以验证软件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的程度,为用户选择与接收软件提供有力的依据。

此外,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发现当前开发工作所采用的软件过程的缺陷,以便进行软件过程改进。同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整理,还可以修正软件开发规则,并为软件可靠性进行分析提供依据。

当然,通过最终的验收测试,也可以证明软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树立人们使用软件的信息。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现软件中的缺陷:这是软件测试最基础的目的。找出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使得软件按照预想的结果运行。

验证软件的需求和功能是否得到满足和实现:这个目的的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软件的需求来源于客户,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验证客户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为软件提供者和软件使用者树立对软件质量的信心:将软件测试提升到软件质量保证的高度,通过软件测试的验证与确认,使得软件提供者对所交付的软件产品质量心中有数;软件购买者通过软件开发商或者第三方评测机构提供的测试报告建立对软件质量的信心。

为达到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的商业目标提供保证:从更高的层面看,软件测试必将服从并服务于软件项目的商业目标,在进度、成本和质量之间做出平衡。软件测试技术和手段的提高为软件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软件测试原则:

●所有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测试者的座右铭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程序员应该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验证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即保证软件实现了所有期望的功能(Do the right thing)

●验证(verification)

是保证软件正确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目的是保证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成果满足上一个阶段设定的目标。

●确认(validation)

是保证软件满足用语需求的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软件开发完成后保证软件与用户需求相符合。

软件测试的重要原则二

原则1:测试用例中一个必需部分是对预期输出或结果的定义。

这条显而易见的原则在软件测试中是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同样,这个问题也是基于人们的心理的。如果某个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事先没有得到定义,由于“所见即所想”现象的存在,某个似是而非、实际上是错误的结果可能会被解释成正确的结论。换句话说,尽管“软件测试是破坏性”的定义是合理的,但人们在潜意识中仍然渴望看到正确的结果。克服这种倾向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事先精确定义程序的预期输出,鼓励人们对所有的输出进行仔细检查。因此,一个测试用例必须包括

两个部分:

1. 对程序的输入数据的描述。

2. 对程序在上述输入数据下的正确输出结果的精确描述。

所谓“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或一组我们不能给出可信服的解释、看上去不太正常或不符合我们期望或预想的事实。应当明确的是,在确定事物存在“问题”之前,人们必须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认识。没有期望,也就没有所谓的意外。

原则2:程序员应当避免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任何作者都知道或应该知道,亲自编辑或校对自己的作品确实是个不好的做法。作者清楚某段文字要说明的是什么,实际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南辕北辙,而自

己可能却意识不到。况且实际上也不会想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什么错误来。对程序员而言,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软件项目关注的重点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当程序员“建设性”地设计和编写完程序之后,很难让他突然改变视角以一种“破坏性”的眼光来审查程序。

第2章软件测试的心理学和经济学 11

正如许多房屋业主都知道的那样,撕下屋里的墙纸(这是个破坏性的过程)并不容易,如果这些墙纸又恰恰是业主第一个亲手贴的,尤其令其沮丧不已。同样,大多数程序员都不能有效地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因为他们无法改变思维方式来尽力暴露自己程序中的错误。另外,程序员可能会下意识地避免找出错误来,担心受到同事、上司、客户或正在开发的程序或系统的主管的惩罚。仅次于上面的心理学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程序员错误地理解了疑难定义或规范,导致程序中存在错误。如果情况是这样,程序员可能会带着同样的误解来测试自己的程序。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测试自己的程序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的言下之意是,让其他人来测试程序会更加有效,也会更容易测试成功。请注意,我们的论据并不适合于“调试”(纠正已知的错误)。“调试”由程序的编写人员来完成会有效得多。

原则3:编写软件的组织不应当测试自己编写的软件。

这里的论据与前面的论据相似。从很多方面来讲,一个软件项目或编程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机构,具有与个体程序员相似的心理问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根据其在给定时间、特定成本范围内开发软件的能力来衡量编程组织或项目经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度量时间和成本目标比较容易,而定量地衡量软件的可靠性则极其困难。即便是合理规划和实施的测试过程,也可能被认为降低了完成进度和成本目标的可能性,因此,编程组织难以客观地测试自己的软件。同样,我们并不是说编程组织发现程序中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很多组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当然,我们的言下之意是,更经济的方法是由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测试。

原则4:应当彻底检查每个测试的执行结果。

这个原则可能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则,但也同样常常被忽视。我们见过大量的例子,即便错误的症状在输出清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但还是没有找出那些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