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地图地阅读思维导图及其重要资料库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3地图地阅读思维导图及其重要资料库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3地图地阅读思维导图及其重要资料库解析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B.东南方

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2)方向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

①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的方向。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如下图:

析规律:室外辨别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应手持地图,面向北,背向南,这样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②有指向标地图上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是一个箭头,如下图:

箭头如果不特别指出,一般指北,这样能够判断出和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垂直于南北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

点技巧:有指向标的地图怎样判断方向?

C .西南方

D .东北方

(2)从晶晶小区到树园中学约550米,如果这段路在图上显示的长度约为5.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

D .1∶1000000

解析:第(1)题,判读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本题属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东西方向垂直于南北方向。由此可知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西南方。第(2)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5厘米/550米=1/10 000。

答案:(1)C (2)B

【例1-3】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

解析:常用的图例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题中A 表示水库,B 表示铁路,C 表示河流和湖泊,D 表示国界。答案:B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判定方向。

判定方法

基础知识点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①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

②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围内查找地理事物,选比例尺小的地图。解析:到一个城市旅游的时候,一般要选择该城市的交通旅游图,这样

便于了解交通线路和旅游景点的分布,能够提高旅游的效率,节省时间。

答案:C

提升知识点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有三种情况:

(1)一般定向法

无任何标志时,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确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站在地图前,头向北,脚向南,左手指西,右手指东。四个方向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就能判断出另外三个。

(2)指向标定向法

有指向标时,通常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时用字母“N”表示。相反的方向为南,垂直方向左面为西方,右面为东方。

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

①指向标平移法。如下图: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例3-1】如下图,对河流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

解析:首先,移动指向标到河流的箭头处。然后,根据指向标中的箭头方向标出北,再依次标出南、东、西方向。最后,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C

【例3-2】下图中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通过读图可知,在图上能够判断方向的信息只有经线和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然后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甲村位于乙村的西北方向。

答案:西北

步骤:a.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b.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c.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②转动地图法。如下图: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3)经纬网定向法

【例3-3】下图中A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正东方向D.正北方向

解析:本题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能够

【例3-4】下图中,N表示北极,一架飞机从A地沿经线飞往B地,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B.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D.一直向东

解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的方向为北方,反之为南方,所以飞机飞行的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

在经纬网地图中,位于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正南或正北,

位于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正东或正西。

经纬网形状常见的有两种:

①经纬线各自平行时,用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应由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出极点,方法是“北逆南

顺”,确定出北方或南方后,再确定其他方向。如下图所示:

第一幅图中,中心是南极点(S),所以乙在丙的北方,因为南极上空看地

球自转是顺时针,所以乙在甲的东方,丙则在甲的东南方。

第二幅图中,中心是北极点(N),所以B在C的南方,北极上空看地球自

转是逆时针,所以B在A的西方,A在C的东南方。,判断中心是北极点,所以

得出A点位于B点的北方,然后根据自转的方向,得出A点位于B点的东方,

因此综合得出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A,

提升知识点二、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的关系

比例尺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要正确掌握比例尺,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的量,不是表示面积的【例4】“曹州(山东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甲天下”,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

缩小程度。

(2)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计算时应注意:①单位的换算;②比例尺描述中的“万”“亿”等关键字,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数,一不可忽略,二补零的个数要准确,“万”字后面要补四个零,“亿”字后面要补八个零。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应先化成数字式再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该题考查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地图和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的关系。“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需要用到中国铁路分布图、菏泽市交通图和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所以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是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分布图、菏泽市交通图、曹州牡丹园导游图四幅地图中,曹州牡丹园导游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

答案:(1)A(2)D

提升知识点一、地图基本要素的综合应用

(1)地图基本要素的综合考查。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一般把它们结合起来,主要有下面两种考查形式:

①找出漏掉的地图要素。在给出的平面图上故意漏掉一个要素,一般漏掉图例和比例尺的较多。

析规律: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

方向这个要素在判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也不能说明缺少方向,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来判断,因此方向在所有【例5-1】初中毕业了,旺旺同学不忘母校,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如下图),旺旺将这幅图送了一份给他的地理老师,但地理老师看后,说这幅图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这处错误是()。

A.比例尺应为1∶300000

的地图上都不缺少。

②比例尺和方向的结合。在同一幅地图中既考查比例尺的计算,也考查方向的判定,这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

(2)比例尺的选择。

我们在绘制地图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比例尺,应该根据实际长度的大小来确定比例尺,并且能够保证看得清楚。

析规律:比例尺的选择

一般来说,在绘制校园的平面图的时候,要选用大比例尺,如采用千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尺比较合适。在绘制大范围的地图,如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的时候,要选择小比例尺,这样才能够在较小的面积上反映大范围的地理事物。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缺少图例

解析:图中符号众多,但是看不出表示的内容,所以存在的错误是缺少图例。

答案:D

【例5-2】在1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某中学规划图,采用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500B.1∶50000

C.1∶10000D.1∶150000

解析:题中要求在1平方米的墙上绘制,这实际给了图上的距离,因为一般中学校园长度为几百米,由于图上距离要小于1米,所以比例尺应该是1∶500。

答案:A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 ??????? ? ? ???? ?? ? ??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 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 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 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 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视图 左视图 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用字母表示数定义——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式子 单项式系数——单项式中的_____________次数——单项式中____________的和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多项式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整式次数——多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加减同类项——____________相同并整式的加减???????????????????????????????????????????????????????????????????? 且____________________也相同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合并同类项——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去括号括号外因数为负: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去括号步骤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思维导图及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 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资料由小程序:家教资料库 整理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七年级数学思维导图A

1 有理数 知识导航 1. 正数与负数。 正数:像3、1、+0.33、27%等数叫做正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正数前面加上“-”(读做负)的数,叫负数。负数都小于0。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相反意义,反之亦然。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一是相反意义基础上要有量。 2.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3. 数轴。 4. 相反数。 5. 绝对值。 6. 倒数,负倒数。

注:(1)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2)负数和零统称非正数(3)正整数和零统称非负数(4)负整数和零统称非正整数 3. 数轴。 数轴: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在左边的点对应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注意数轴上的点不都代表有理数,如: 4. 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为0。 5.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与原点的距离叫数的绝对值,记作 6. 倒数,负倒数。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倒数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0没有倒数。 负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互为倒数,则,,反之则亦然。

2 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导航 1.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1、确定符号 2、求和的绝对值 运算技巧: 1、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化为统一形式; 2、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 3、多个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4、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可先结合相合相加; 1. 有理数的加法。 2. 有理数乘法。 3. 有理数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有理数混合运算。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1.邻补角(定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定义: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对顶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 5.1.2 垂线 1.垂线(定义: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直线的垂线) 2.垂足(定义:两条互相垂直的线的交点) 3.定理: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个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同位角(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侧的角) 2.内错角(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 3.同旁内角(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定义:永不相交)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 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题设、结论 ①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②假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 2.定理 3.证明 5.4 平移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有理数 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绝对值— —叫做数a 的绝对值 乘方——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把一个数表示乘 a 10n 的形式(其中1 a 10, 科学记数法— — 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运算 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乘方的运算符号法 则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 律 加法结合 律 乘法结合 律 分配律 交换律 结合律 按定义分 分类 按性质符号分 整数 分数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相关概念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维导图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用字母表示数 定义— —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 单项式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定义— —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 式 的 项— —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 多项式 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 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 合并同类项— — 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 整式的加减 括号外因数为正— —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去括号 括号外因数为负 — —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 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去括号 步骤 合并同类项

思维导图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元一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去分母 去括号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设:设未知数,并且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与所列方程有关的数量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相等关系、倍数关系以及若干倍多或少 一个数字列方程 解: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以及题目中所要求的相关数量的值 验: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元 次 方 程 列一元 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运用脸上思维导图。下面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七年级上册历史难点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82902

精品教育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精品教育 第二章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_202008041703051

有理数 叫做幂 10, 第一章 有理数 思维导图 整数 按定义分 分数 分类 按性质符号分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相反数 —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 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 — —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倒数 — —乘积是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相关概念 乘方 — —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 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 数 科学记数法 — — 把一个数表示乘 a 10 n 的形式(其中 1 a 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 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法则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 运算 交换律 运算律 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思维导图 用字母表示数 单项式定义— 系数— —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的式子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 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 整 多项式 式 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 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加 同类项 减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 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 所得的结果 括号外因数为正—— 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括号外因数为负——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去括号 步骤 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思维导图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一 去分母 元 一去括号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次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 程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设:设未知数,并且用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 一个数字列方程 解:解所列的方程,求 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关系、相等关系、倍数 出未知数的值以及题目 与所列方程有关的数量 关系以及若干倍多或少 中所要求的相关数量的值验: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2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3 / 12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丰富得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第六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七章实数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欧洲西部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日本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亚洲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中东 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一般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把关键字及图像还有颜色等建立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的技能,也利用了思维的规律、阅读、记忆、激发人类大脑中无限的潜能。它由中心向外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每一个关节点都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延伸更多的连结。思维导图的图像多呈现树枝类型的放射性形式,有一种枝条四处延伸的感觉。而在学习中,每一处的延伸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连结,可以视为你个人的记忆库,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文科中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们传授的书本知识,这些仅代表了地理的一部分内容。语言的感染及严谨的思维,都不能全方面地把地理需要吸收的知识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立体的学习方式,目前已经与高中地理紧密地相连了。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普遍觉得书本上文字知识不难,只需要花时间记忆就好了。可是,地理学习中有大量的图文。尤其像世界地图,不同地形的不同版块,它需要一个有技巧的总结性的重点概括图。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开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理解起来也会变得相对的容易。如果在预习时不懂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着重听一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绘制思维导图,把重点放在中心,其它内容慢慢延伸,在课堂和课后很据吸收程度修改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掌握程度,颜色可以代表理解、疑问与完全不懂。然后,在课上就认真听讲,对于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积极问老师,直至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2.利用思维导图增添趣味性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较为死板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死记硬背。这个方法对于文科大量的知识点来说,确实十分有效果,可是这其中不包括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地理这门课程,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除了一般的文字知识点,大量的图表需要其分析。不仅要结合已知的知识点,还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模拟图形,清楚了解它的构造,才能理解它的意义。所以,很多文科生在学习地理时都苦不堪言。不过自从思维导图进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没有固定的图形,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来绘制思维导图,所以它就有了很大的新鲜感。对于在固定的应试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方法。而且事实证明,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还是极受学生欢迎的。有案例显示,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学习后,知识点吸收能力大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